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十):要有光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這是一份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對,有西有北有南沒有東,那就由我做這個東,請大家吃瓜。咱們一邊吃一邊嘮嗑吧!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關注本專欄就可以閱讀往期文章了~
-------------------------------------------
在過去的九期里,我們簡單講了幾個基本的繪畫概念:
1,具象和抽象、寫實手法和表現手法;
2,畫面看起來真實可信,實質是一種視覺欺騙;
3,輪廓線是邊線的一種,輪廓線通過遮擋表現空間前後關係,邊線表達物體內部結構和體積;
4,素描和速寫的簡單區別;
5,線條感和體積感的簡單區別。
這一篇已經到了第十期,本來還想講講線條的強弱虛實,但是怕大家看膩了線條,所以我們轉個方向,講講光。
無論你是學著看畫的吃瓜群眾,還是學著畫畫的藝術生,腦子裡先要牢牢地建立一個觀念:
沒有光,就沒有色彩,色彩完全取決於光。
這個觀念大家可能有所耳聞,但不一定能夠在實際生活中仔細去思考這個觀念。我在這裡簡單地為吃瓜群眾解釋一下。
假設你正在郊遊,此時陽光明媚,你拿出一個紅蘋果準備吃。這個時候你看著手上的紅蘋果,這一個瞬間同時發生了兩件事情:
其一,紅蘋果的表面同時吸收和反射了光;
其二,你的眼睛感知到了紅蘋果表面反射的光。
先來聊聊第一件事情。首先光這個東西,如果限定在視覺和繪畫這個範圍里討論,我們實際上在討論可見光,所以以後我們凡是提到光,實際就是說可見光。那麼可見光是個什麼東西?在學理科的同學這邊很好定義,現代物理認為光是電磁波,電磁波有我們看不見的部分,比如微波、X光等,有某些動物感受得到而人看不見的,比如紅外線紫外線,而人的眼睛看得見的電磁波就是可見光。
大家初中應該都學過牛頓的三稜鏡實驗,稜鏡可以把白光發散出七種色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這七種色光又可以還原為白光。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理科學渣也沒關係,作為一個合格的文藝青年你總該看過平克佛洛依德的唱片封面:
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各種事物有著各種不同的顏色:白色物體,表面漫反射出所有的色光而不吸收任何一種;而黑色物體則相反,吸收所有的色光而不反射。
那麼紅蘋果,為什麼是紅色的?就是因為它反射了紅光,而吸收了紅光以外的所有色光。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挺有意思的,我們能看到蘋果的紅色,恰恰因為它的表面不吸收紅光。
(圖片來源:http://www.realcurriculum.com/scopecurriculum/support/colors.htm)以此類推,檸檬是黃色的,因為它不吸收黃光;樹葉是綠色的,因為它不吸收綠光……(背景音樂:說一聲listen to me~有一道綠光~幸福在哪裡~幸福就在那樹葉里因為它反射綠光~……)
明白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很好理解了,你之所以看見蘋果是紅色的,就是因為你看見了蘋果表面反射的紅光。
那麼眼睛是怎麼看見光的呢?從生理角度說,人眼的視網膜里有兩種細胞,一種叫桿狀細胞,一種叫錐狀細胞。桿狀細胞僅對光敏感,對色彩沒有分辨能力;而錐狀細胞對光以及色彩都敏感,但對光的敏感程度大大低於桿狀細胞。
這個不屬於繪畫專業內容,如果想了解更多,建議參考這個問題下的答案,講得挺淺顯易懂的:人眼感知到的顏色與真實物理世界的顏色有什麼區別?
由這兩種細胞的感知光和顏色的程度不同,人類的視覺分成三種:明視覺、暗視覺、間視覺。
明視覺的典型例子就是像上文那樣,在陽光明媚的環境下看色彩鮮艷的物體,這種情況下,以錐狀細胞主導;暗視覺的典型則是夜裡起床上廁所,靠著窗外路燈的餘光僅僅能辨別出路上障礙的邊邊角角,只能看清輪廓看不見顏色,以桿狀細胞主導;間視覺就是明暗視覺的中間點,錐狀和桿狀細胞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看得到一丁點顏色又看不清的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很少)。
在實際繪畫欣賞和作畫過程里,其實我們並不直接涉及到這些明視覺暗視覺的東西,不過有一點很重要:明視覺情況下,人的視覺主要集中在中央;暗視覺情況下,則主要集中在輪廓(想像一下起夜的情形)。
看出和繪畫的聯繫沒有?這不就是上兩期說到的,體積感和線條感嗎?現在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去闡述這個概念了。既然人有兩套視覺細胞,人看世界就有兩套方法,明視覺這套,人眼集中在物體的中央,看到的主要是物體的色彩(純度)、結構的內邊線和體積;暗視覺那套,人眼集中在物體的輪廓,看到的主要是物體的黑白(明度)和輪廓。
那麼在藝術的各種矛盾里,在線條感和體積感的矛盾之後,我們又接觸到了一對主要矛盾:色彩感和素描感,或者說色彩關係和素描關係。這對矛盾,我們留待講色彩的時候再詳細說說,現在還是主要講光。
那麼,從物理和生理的角度來說,我們看到一個物體的顏色,實際上分了三步:首先,光源發射可見光;其次,可見光到達物體表面,由物體表面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長的色光;然後,人眼的細胞感知物體表面反射的色光。
(圖片來源:http://www.realcurriculum.com/scopecurriculum/support/colors.htm)
所以,這也就是在西方繪畫中研究光的三個不同的出發點:
1,研究光源。太陽光稱之為外光,燭光和電燈等室內光源稱之為內光。研究光源也包括研究光源的位置,就是布光,布光又可以分成平光、側光、背光等;
2,研究受光。光是直線傳播的,那麼遇到物體的凹凸就會形成受光、遮擋、反光等情況,顯現出物體的結構和顏色。不同的光源對物體受光的影響也不同;
3,研究感光。上述兩點基本上可以通過視覺經驗觀察去研究,而視網膜感光原理應用到繪畫中則是從印象派開始的。
上述每一個點,都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在學校里學的色彩理論,是現代色彩理論,在藝術史里與之對應的還有古典色彩理論,這兩者並不是涇渭分明的。比如說,吃瓜群眾會經常聽到有人說印象派的畫家如何顛覆、創新、革命,發現了外光和色彩,事實上印象派的外光和色彩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你以為文藝復興的人就沒有研究過外光和色彩?空氣透視(在空間上越遠越顯得發藍發灰)這個典型的外光觀察方法就是達芬奇提出來的,古希臘的人還是看著天空中的彩虹去認識色彩的。
所以在藝術欣賞里,吃瓜群眾不必要主觀強化這種顛覆創新,從勢不兩立的角度去看待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比如線條感和體積感、色彩感和素描感、明視覺和暗視覺這些概念,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藝術史里來來去去此消彼長,過一段時間加點料重新出現,就像你衣櫃里的某件衣服,現在穿著時髦,過兩年土了,又過幾年搭配點什麼不同的小元素,再次流行了。
至於現代色彩理論和古典色彩理論的異同,我們也會在講色彩的時候慢慢講到。還是那句話,沒有光,就沒有色彩。
對物體結構、顏色、空間等繪畫元素的研究表現,通通離不開光。西方繪畫正是在光這個技能點上越點越遠,發展出燦爛輝煌的藝術體系。
最後來欣賞幾張以表現光為主的畫吧~
主要表現室內強光源:
(題圖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enry_Ossawa_Tanner_-_The_Annunciation.jpg)
主要表現室內弱光源:
主要表現物體強受光,明視覺: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oaquin_Sorolla_-_Ni?os_en_el_Mar,_Playa_de_Valencia_(1908).jpg)主要表現暗視覺:
主要表現間視覺:
這一期就這樣,如果你開始若有所思,我的文章就值得了,謝謝!喜歡請點贊!如果想要收到以後的文章更新,請關注專欄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 或者關注此ID。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
------------------------------------
課外作業:請吃瓜群眾觀察自己隨身的一個小物件,或者就看看自己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早上、中午、晚上、在室內、在室外、晴天大太陽、雨天陰天……不同的光源和環境下,同一件物品的顏色各有什麼強烈和微妙的不同? 從這件東西開始,大家可以試著練習自己的眼力見兒,從而擴展到身邊生活的物體,比如可以觀察路上的同一顆樹之類的。試試看,相信你會有一些新的感受。
推薦閱讀:
※讀名校的真正意義在於擺脫「弱者思維」
※誰說年輕貌美錐子臉才好看?畫中女人也可以普通衰老|張小玉
※連環畫為什麼衰落了?
※[攝影教室]手把手教你拍攝油畫人像
※似與不似之間:央美與中國具象油畫展一日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