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高清原作欣賞(一):手之美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節,特地上來感謝各位一直支持本專欄!最近有個新想法,咱們吃瓜群眾應該理論實踐相結合,我光在這裡吭哧吭哧地講,好像讓大家真正去欣賞的圖有點少。所以我考慮把這幾年在美國各大美術館裡認真拍的一些原作的照片貢獻出來,一來讓吃瓜群眾也能欣賞到,二來希望給各位美術生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乾貨。這樣就誕生了一個新的系列,做為對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系列的一個補充。
在這個原作欣賞系列裡,我們主要看圖為主,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複習、理解之前講到過的幾個概念:輪廓線、邊線、基本形體、線條感和體積感等。
主要看點:
1,在邊線的處理上,有的很「死」、「緊」、「實」,有的很「活」、「松」、「虛」,如果你暫時不理解這些概念,沒有關係,試試看僅從字面的意思去感受一下,線條的鬆緊和虛實是什麼樣子的?
3,感受色彩,色彩的強烈和微妙是什麼樣子的?雖然我們還沒有講到色彩,但是仍然可以試著去感受思考:我們看真實世界中的手並無法看出這麼多顏色,但為什麼在畫面里,這些顏色都是成立的?寫實繪畫,真的僅僅是和對象一模一樣才是寫實嗎?
3,有的手顯得柔和溫軟,有的顯得堅實有力,為什麼你能感覺到這種不同?(可以嘗試用上面那兩方面去解釋,也可以從別的角度,只要你感受到的都可以)
以下照片均為本人拍攝,用的不是特別好的專業相機,加上知乎有上傳大小限制,但是圖片質量應該會比很多網站上的都要高一些,電腦上看比手機上看效果更佳。各位如果想要下載欣賞或學習請隨意。
-----------------------------------
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嘛,「手是第二張臉」,手作為一般不為衣服包裹的一個人體裸露部分,可以清晰地表達情緒,所以看人看臉,看完臉之後就看手,這也是人的一個習慣。
手,在西方人物繪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特別是在肖像畫中,一般的規律就是突出頭和手。如果你是美術生,在學校里一定會接觸到一個課題,就是「半身帶手」,就是這種主要刻畫頭和手的肖像畫類型。但是只要畫過手的人,都知道手有多麼地坑爹,非常難畫。我自己也不例外,所以每逢逛美術館,都會特別留意手的畫法。
強調線條感為主的手:
強調光影和體積感的手:
強調色彩關係塑造體積的手:不知道什麼叫色彩關係的同學不要著急,先簡單感受,手的哪個部分比較紅(暖色)?哪裡比較綠/藍(冷色)?以後講色彩的時候會再講到:
上期作業分析:
上一次很多吃瓜群眾在評論里都答出了非常好的答案!為你們自己鼓掌!
下面請看看我個人的分析,記得我們這次還是僅僅在講輪廓線:
瓶身:暗示了兩個人物形成的一個大形狀。
瓶把兒:暗示小孩子彎曲的手臂,這一條最多人答對!瓶口:暗示兩個人物頭部形成的一個團塊狀。
瓶身上的花紋:暗示著畫面由人物的手腳構成的三個主要力量。最後,瓶身上那一丁點紅色花紋,暗示著以下的幾條弧線:
上期講到的這種用暗示來強化畫面構成的技巧,中文叫做「呼應」,英文叫做「Echo(回聲)」。注意到這兩個詞,「呼應」和「回聲」,是不是都有關於聲音?這就是美術和音樂存在通感的一個例子。大多數的人即使不懂得畫面構成原理,他們也能感覺到畫面里由重複變化帶來的和諧感,就像聽一個和弦那樣舒服。正如音樂里會不斷在主旋律的基礎上做一些小的變化去重複、加強這個主旋律,繪畫也一樣,通過在畫面重複出現又有所變化的一些線條、顏色,構成對主要力量的加強和呼應。
----------------------------------
這次就到這裡,感恩各位吃瓜群眾的支持鼓勵,喜歡請點贊!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對本期的各種想法!
如果想要收到以後的文章更新,請關注專欄: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或者關注此ID。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仍然有人強行私信,我只能說對不起我真的不回私信!真的不回!真的不回!
推薦閱讀:
※生於西藏唐卡世家是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ART | 一種絕對的理想的藍色
※在他的卧室睡一晚,就能在夢裡看到星空——梵高展
※法國盧浮宮那些展品--帶你游遍全世界
※設計師的眼界從收藏這十個網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