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那點事(五)——我能認知什麼?
上一章我已經講了休謨是如何平定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無休止的爭論的。休謨不僅終止了這場爭論,還讓哲學家們進入到了進退維谷之地,此後幾十年間,西方近代哲學止步不前。但作為智慧之源的哲學發展了數千年,是絕不會因為這小小的挫折便中斷的,哲學巨人——康德的出現,以力拔山兮之勢,徹底打破了前面哲學家們的一切爭論與僵局。
在17世紀,英國是當之無愧的領跑者,1680年英國的光榮革命,讓英國率先成為自由明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到了18世紀,這種思想擴散到歐洲其他國家。法國,德國等國開始了一場浩浩湯湯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就是著名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愚昧的宗教及特權主義,宣傳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康德,就是啟蒙運動中的一顆明星,他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在哲學,宗教,天文,倫理學等方面留下來無數智慧,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有人評價康德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可見其地位之高。
從笛卡爾以來,所有的理性主義哲學家們都認為人類的心靈是所有知識的基礎,而所有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們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了解都是從感官而來的。所以這他們各執一詞,相持不下,直到休謨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都否定了。但是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會覺得全盤否認理性和經驗的做法似乎有點不太對,畢竟理性是研究數學的方法,經驗是研究科學的方法,否定了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也就否定了數學與科學。
那麼康德是怎麼想的呢?他的想法可能和大多數都是相似的。康德贊成理性主義的說法,也贊成經驗主義說法,但是他覺得兩種方式又都是有缺陷的。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覺得這個說法太中庸,甚至有當老好人的嫌疑。但當你了解了康德的理論後,就會真正的信服。
網上有這樣一張圖片,圖片主要是想說明人們看的書多決定了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沒讀書的人看到的只有眼前的風和日麗,讀了少量書的人看到的是悲慘的世界,而博覽群書之人眼中的世界,是烏雲之上的光明。理解了這張圖,我們便開始一窺康德的真諦了。
康德是同意經驗主義者認為的——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來的——這一理論的,但是他認為我們的感官受到了我們理性的影響。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上圖是一個例子,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
紅綠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永遠是缺少紅色和綠色的,他們是無法理解世界的真實色彩的。同樣的道理,康德認為我們作為人,理性是會影響人們去看清這個世界的。所以有些東西,是我們人類永遠都無法真正去感知的,我們需要接受這個事實。
既然人的理性會影響我們看清這個世界,那麼這個理性又是什麼呢?時間與空間是人類的理性之一。如果了解量子力學,你可能就會明白,在宇宙中並不存在時間這個概念的,正如《星際穿越》這部電影中,男主角進入到四維空間後便跨越了時間的限制,時間在他面前就如空間一般,可丈量,可跨越。人類所特有的時間與空間這一概念,會永遠的限制著人類理解真正的世界。正如二維世界的物體永遠也不會了解三維世界,三維世界的人也無法理解四維世界。
休謨的「習慣性期待」否定了因果律。但康德認為,因果律也是屬於人的理性之一。當一隻球向小貓拋過去時,小貓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追那隻球,而人的第一反應,是轉過頭去看看球是誰扔過來的。雖然因果律有時候會讓人犯錯誤,但是尋求這種規律就如人的跳膝反映一樣,是下意識的。
正是由於人類獨有的理性,為我們戴上了有色眼睛,所以人類看到的世界,與色盲患者看到的世界一樣,都不是真實的。其實到這兒,我們對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孰是孰非都應該有了屬於自己判斷。它們之間的爭論也因康德的理論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認可康德的說法的。
《人類簡史》裡面說到,我們人類的祖先——智人——在數萬年前只是地球上一個無足輕重的品種,與智人一樣同屬於人類品種的還有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爪窪人等,但是其他的人類品種早已被智人毀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人類成為了唯一的人類物種。我們只是因為幸運才發展成了今天的」人類「,我們不是上帝,我們更無法定義這個世界該是怎麼樣的。我們也不過是和其他動物,植物一樣,帶著不同的有色眼鏡,看著不一樣的地球罷了。
康德最偉大的哲學成就是他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這三大批判,奠定了他成為哲學史不巧的人物。能有如此成就的人,肯定是聰明絕頂,見多識廣之人。起碼來過很多次像笛卡爾一樣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康德的一生,卻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康德1724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此後直至1804年去世,他一生幾乎沒離開過他所居住的那個小鎮。詩人海涅說過,康德是沒有什麼生平可說的。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康德的一輩子過的太平凡,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這種節奏一生都不曾改變,試想一下,我們要是一輩子都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這種節奏,人肯定要瘋的。但康德不僅沒瘋,還對這種規律的恪守到了病態的地步,他每天三點準時會出去散步,所以小鎮的居民都會以康德散步的時間來對錶。他教了一輩子書,但是直到46歲,才獲得教授的職位。在他56歲前,沒人認會相信他這一生能做出什麼成就,但是只到56歲之後,他的人生就彷彿開了掛一般,《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論批判》,《判斷力批判》等一本又一本的傳世經典的問世,將他推上了無人能及的神壇。
上面提到的心靈影響人們觀察世界知識這三大批判中的一部分哲學理念,這三本書代表了康德龐大的哲學體系,主要回答了這四個問題
①我能認知什麼?
②我應該做什麼?③我希望什麼?④人是什麼?
這四個問題足以用來解決我們要如何度過這一生。從我們呱呱墜地,直到我們化為塵土,人的一生終究還是太短,短到不過幾十年耳,當我們懷著這四個問題去思考餘生,我們該怎樣的去度過呢?
我能認識什麼呢!是宇宙之浩瀚還是生命之渺小?我應該做什麼呢!對金錢與權利的貪婪還是用熾熱的內心去融化世間的「冰雪」?我希望做什麼呢!自由主義者,企業家還是政客?人是什麼!上帝還是與其他動物平等的存在?……這四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康德給出的答案,我們可能會更加接近生命的意義,最起碼,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份答案能舒緩我們內心的焦躁與迷茫。
—————————————————————————————————————————
由於自己各種事情比較多,哲學的故事這一專欄我已經很久沒更新,但是我還是依然會堅持寫下去的,只是更新的周期可能會比較長。
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所以打算再寫一系列關於經濟學方面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個人公眾號,關於《哲學的故事》這一專欄,我也會首發在我的個人公眾號上面,謝謝大家的支持!
公眾號:子者不語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MRGlyc3duRXJWVFNyVTNROTIwX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你曾怕死到毛骨悚然嗎?
※慾望是什麼,在上升一個層面植物有類似慾望的東西嗎,石頭有類似慾望的東西嗎,慾望的意義是什麼?
※女神,你為什麼把我當條狗?
※如果對於某個問題,已知足夠的條件,那麼是否一定能夠得到答案或結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