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所向,勢不可擋」——和孩子一起,尋找屬於自己的「心流」(2)

導讀:「心流」是一種巔峰體驗,猶如打開了「天際之窗」:我們會對於外界和物質世界的評判標準越來越不感興趣,轉而去更深層次地體驗精神世界,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

擁有「心流」會讓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使命感」般的喜悅。

最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就是「挑戰大於平均值,能力也大於平均值」「心流」會指引我們無情的放棄自己並不真正喜愛的事情,無論那些機會看起來多麼誘人。

大家好,我是陳棉棉(Alice)。本期文章從「人生贏家」的秘訣「心流」講起,解釋了「人生贏家」的定義以及他們與「心流」的關係,也通過真實案例分析了「心流」體驗能給人帶來什麼好處,以及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在本周的文章中,我們將主要探討該如何運用「心流」的優勢來改善兒童教育、以及老師和家長的生活體驗。

本文所使用的兒童教育案例均來自本人在加拿大工作中的親身體驗,為保護兒童隱私,文中所有的姓名均為化名,人物配圖全部來自網路。

本文章屬於原創,已開通有償轉載。如公眾號想要轉載請聯繫本人。拒絕任何不規範轉載(違者將會被追溯承擔法律責任,並按照作者標準支付稿酬)。個人用戶想轉發朋友圈請隨意。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或者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

Partn2:「人生開掛器」:「心流」的優勢和代價

「心流」的優勢和影響力

上一周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解釋過什麼叫做「心流」。這一期文章,讓我們來重點談談,凝神聚焦的「心流」體驗,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以及需要我們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1)找准「心流」+努力工作=「贏家通吃」

首先,如果簡單粗暴地說,「心流」最大的好處在於能為我們開啟「人生開掛器」。擁有「心流」的人,看起來總能輕輕鬆鬆就當上「人生贏家」。

nn憑藉自身努力當上「人生贏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下面是一個目前炙手可熱的「黃金女郎」的真實經歷。

呃,對不起,配錯圖了……應該是下面這位:

大家所看到文章封面的配圖中的美女,並不僅僅是超模擺拍,她還是大型地產公司的CEO,目前剛剛勝出競選的美國總統的女兒,Ivanka Trump。

和普通的富二代不同,她早早就被父親告知,「金錢和尊嚴都要靠自己掙來,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她在16歲之後,家裡只負擔了她的學費(代價是她必須在學業上取得成功),除此之外沒有提供額外的一分錢,連水電和電話費都是靠Ivanka自己做模特兼職掙來的。

在Ivanka剛剛9歲時,父母離婚,她還要起到在破碎家庭中彌合家族成員關係的作用。她著實辛苦掙扎過一陣子,但看看她現在所擁有的:

名校畢業,24歲時獲准進入父親的公司,晉陞到CEO的高位,全世界到處進行商業談判,拿回了被父親稱讚「從未有過的最好的折扣(Best deal ever)」;

與相愛的(高富帥)伴侶Jared Kushner早早結婚,目前35歲有了三個孩子;

設計了Ivanka Trump系列的珠寶和鞋子,在時尚界也擁有了一席之地;

在美國大選時幫父親站台拉票,吸粉無數,年過30且已婚的她仍然成了「國民女神」,她父親也成了美國民眾眼中的「國民岳父」。

在希拉里競選總統失敗後,有人一本正經的預言:Ivanka Trump將完成希拉里的夢想,成為美國的第一位女總統。

不要把這種看似荒謬的話當成胡說八道。要知道,早在20年前,老Trump也說過:「如果局勢壞到了美國人民需要我站出來的時候,我會去競選總統」

那時候大家都覺得他是瘋了——結果你看看,誰笑到了最後。

像Ivanka Trump這樣的人,被稱為「人生贏家」不為過吧?她就是大家所說的,「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下面是她的演講視頻截圖,她告訴了我們她如何在父親的教導下走向成功,以及為什麼靠才華比靠臉更有意思。

她說:「我父親教導我兄弟姐妹和我,正能量價值觀。他教我們,如果我們把理性和激情結合起來,保持持久的工作熱情,沒有什麼我們不能實現。他教導我們,人的潛力,不加上努力,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一旦)做出改變人生,改變事業的重要決定,他會無情的去實現這些目標。」

這些完美的詮釋了Trump家族成功的秘訣:尋找到自己的「心流」,並一刻不停的去踐行它,不斷體驗和深化「心流」的感受,為了內心的激情而拚命工作,直到取得勝利。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心流」會指引我們無情的放棄自己並不真正喜愛的事情,無論那些機會看起來多麼誘人。

例如,Ivanka從小最喜愛的玩具,從來不是擁有無數美麗衣裳的芭比娃娃,而是父親的建築工地里的大型挖掘機。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對於商業地產感興趣。

雖然Ivanka生就了一副超模的外形(人們稱其為「中了基因彩票」),完全可以「靠臉吃飯」,不過她只是靠兼職模特去賺取學費而已,從沒有真正喜愛過這個行業。對此,她直言不諱:

模特是這個星球上最狡詐、刻薄、虛偽的一撥人,有野心、有名氣、沒人管,只懂縱慾享樂的年輕人,她們的成功直接建立在別人的失望上。

當Ivanka高中一畢業,她就迫不及待的告別了多金又光鮮亮麗的模特生涯。先是去上了大學,之後又努力進了沃頓商學院學習金融與地產管理。畢業後,她也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從別人的地產公司底層干起,一點點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王國。Ivanka很幸運,一出生就拿到一手好牌,又不怕失敗,懷著遊戲的競技精神在人生的角斗場博弈,只要一點點運氣加持,勝利女神已經向她微笑招手。

在這個家族中,關於追隨「心流」獲得成功的實例還有很多。有興趣了解的人,可以去看看Ivanka Trump寫的一本書,名叫《The Trump Card: Playing to Win in Work and Life》,我把它翻譯為《打出勝利的王牌:如何遊戲人生及找到平衡》。

Ivanka的成功,讓人想到「贏家通吃(ThenWinner takes it all)」這個詞。這不僅是美國選舉票制度,聽起來也有點像人生:勝利者擁有一切,失敗者一無所獲。這個規律背後隱藏著一些道理:一個人或者掌握了成功的秘訣、或者沒有,其中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就像有些缺乏信心的人,小心翼翼,亦步亦趨,深怕出錯了牌,根本享受不到在人生輪盤上大膽出牌的樂趣。即使是拿到好牌的人,出牌也出得太保守。拿到爛牌的人,則容易一蹶不振。

Trump家族的人則是完全相反的例子。他們都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即使破產過4次,也永遠不怕一貧如洗,從頭來過;他們永遠有底氣追隨「心流」而行動,充滿激情的拿人生作賭注,賭自己會贏,在行動時從來不考慮輸了後怎麼辦。估計家族中的冒險基因可以遺傳,Trump的孩子們都耳濡目染的從老爹那裡學到了如何堅守自己的激情,各自都建立了對自己百分之百的信心。

Trump拿走了兒女的一切物質享受,但已經為他們留下了最珍貴的傳家寶:早早體驗自己的「心流」在哪裡,然後執著不懈地追逐。做自己認定正確的事,並為之拚命戰鬥到最後一刻。

(2)「心流」與「心流」的共鳴

「心流」的體驗能讓我們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激情。通過初次感受「心流」,我們才會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對我而言,幸運的是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閱讀和創作(塗塗畫畫寫寫)是我最喜歡的事。小時候的夢想是可以在一座美麗寬敞的圖書館裡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埋頭讀書,偶爾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故事。

(長大之後,發現世界上並沒有這等工作(O_O)……)

不過,好在來到加拿大後,我當上了小朋友們的閱讀老師。作為一名閱讀老師,我的工作和我之前的夢想差不多:每天為小朋友們設計閱讀課程,從圖書館借來各種符合孩子們認知水平的繪本,和他們一同閱讀,並進行簡單的討論。

我們會在早晨圍坐成一個圓圈(「晨圈活動」),由我來念書給他們聽,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此外,我們還會一起唱歌,分享「絨布故事(Felt Story)」,一同做簡單的遊戲,等等。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我頭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原來我的「心流」會觸發孩子們的「心流」,我對閱讀的熱愛能夠引起孩子們對繪本的熱情,我們各自的「心流」會互相引發共鳴。

回想一下我的童年時期,我對閱讀的熱愛起源於什麼?最初的源頭應該是來源於我的父親。他在大學教英國文學,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埋頭讀書,讀到有趣的地方還給我講故事。我們家的各類書籍已經把好幾面牆的書架裝得滿滿的。小時候我沒覺得這有什麼特殊的,我以為每個人家裡都是這樣的。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那真是一個理性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家庭環境。後來到了上學年齡,很幸運的碰到了好幾個對於文學和語言學充滿激情的老師,讓我也因此獲益良多。

現在的我,其實是由過去的經歷構建而成的。「我的興趣」其實並不完全來源於我,而是接受了許多人「心流」的啟蒙、熏陶和激發而來的。為什麼說童年經歷很關鍵,因為那其實是一個人性格與脾氣發展的基石,是一棵樹最重要的根系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這棵小樹苗健康成長、欣欣向榮,那麼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之所以出現在孩子幼小的生命中,是有我們自己的使命和意義的。

作為兒童教師,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們在豐富積極的環境中成長,在每天的玩耍和學習中滋養他們的身體和心靈。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我現在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所兒童學校教小朋友們閱讀、藝術和瑜伽等課程。我們小小班的孩子們年齡都在三歲以下。每天早晨,大家都會圍坐成一個圓圈,等我給他們講故事、做遊戲、讀繪本。當我和孩子們都沉浸在閱讀精彩故事的「心流」之中時,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隔壁班的老師們路過,看到此情景總是很驚訝。

他們說:「天哪,你的孩子們太棒了!你是怎麼做到讓他們在你的「晨圈」待上一個小時的?我的班上的孩子們連十分鐘都坐不住。」

我笑而不語。

事實上,對於小朋友們而言,他們對一件事感興趣與否,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家長和老師對此事的態度。孩子們能精確地捕捉大人的情緒,以此分辨我們是否在分享內心真正的熱情。對閱讀不感興趣的老師,即使預先做好再精良的準備,孩子們還是能敏銳的發覺:老師教我的,連他/她自己也做不到。這樣一來,要說服他們「閱讀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就很難了。

(3)「心流」激發「使命感」和「領導力」

匈牙利心理學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ályi是最初提出「心流」理論的人。他和他的團隊對「心流」現象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科學研究。到了九十年代,他後期的研究理論也被著名的羅傑斯(Rogers)和馬斯洛(Maslow)廣泛採用。

Csikszentmihályi發現,最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就是「挑戰大於平均值,能力也大於平均值」

在工作中有「心流」體驗的人,工作成績更顯著,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更高。就像我們常常打趣別人所說的「老鼠掉進了米缸里」,當一個人真正熱愛他/她的工作,上班就等於進行一項「不僅免費而且還能賺錢的娛樂活動」,他/她自然會勇於迎接挑戰,對工作盡心竭力,並感到其樂無窮。

Csikszentmihályi還發現,「心流」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某個專業領域之內,如果一個人能有超過十年的「沉浸式體驗」,那麼這個人積累的經驗就能幫助他/她成為相關領域的領導者。

不要以為「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需要辛苦努力了。在任何領域想要攀登高峰,都有一步一腳印、慢慢花時間積累實力的過程。很多人,在這個辛苦的過程中,因為缺乏成就感和「使命感」,早早就停在了山腳下,或者在半山腰掉頭折返。

相反地,擁有「心流」會讓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使命感」般的喜悅。我們堅信,自己所經歷的辛勞是有價值的,是能影響和撼動另外的生命的。「心流」讓漫長的時間不再難熬,也讓別人眼中的「苦差事」變成賞心樂事。

比如,閱讀和寫作。在有的人看來,閱讀和寫作是多麼難多麼無聊啊,可是在愛書人的眼裡,世間最大的享受可能也不過如此。對於喜歡讀書的人而言,「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言語無味」;對於喜歡寫作的人而言,一天不寫點什麼,心頭會痒痒。世間的事情可能都是如此:值得不值得,只有當事人說了才算,並沒有什麼道理。

(4)「心流」的代價

說了這麼多「心流」的好處,那麼它到底有沒有代價?n

我查閱了關於一些關於「心流」的資料,清一色的都是講它好的一面。我相信這些都是真的,只不過,我的人生哲學傾向於認為,每件事都有它的代價在那裡,只看人覺得值不值得。

至於「心流」的代價嘛,個人認為有兩點,如下:

第一,當體驗過「心流」之後,我們會對於外界和物質世界的評判標準越來越不感興趣,轉而去更深層次地體驗精神世界,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

比如,二十歲的我,曾希望自己能賺到很多錢,然後坐飛機的時候買商務艙或頭等艙也不心疼,可以舒舒服服的把腿伸直些。

我也曾經對於自己的外表過度關注,看到好看的衣服和化妝品就走不動路,每天研究該怎樣美容護膚。我也有過中二時期,曾經每天只吃三個蘋果,因為堅信網上流傳的雞湯文「不能掌控自己的體重,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現在我快要到三十歲,經濟獨立,出行時已經買得起商務艙機票,但對此卻不再介意(現在還是繼續坐經濟艙╥﹏╥)。買票的時候會想,錢花在機票升艙上還不如多請父母去哪裡玩玩,多和朋友聚餐幾次,買幾本書,給貓買些新玩具、換個更大的貓窩……

我的經歷和感悟,和Csikszentmihályi教授的研究結果一致:「收入的增加不會影響人們的幸福值。

這一刻,我才真切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從前得不到的,現在不想要了」。

因為年紀和閱歷,已經讓我建立了自己所認同的世界。在我現在的世界中,實在有很多比「舒適與奢侈」更重要的事:

例如我的學生跑過來,抱著我甜甜的說「愛麗絲老師,我好愛你」;

例如下班回到家發現某人已經貼心的做好一桌子我喜歡吃的菜在等我;

例如我們的父母都健康愉快,相處甚好;

例如我的貓咪學會了新把戲,忙不迭的在我面前炫耀表演……

這些都是我人生中無比珍貴的事,即使拿一輩子的航班頭等艙來換,我也不會交換。我們畢竟不是永遠在天上飛的人,總有走下來落地生根的一天。

「心流」體驗帶來的第二個代價,是我們會對「探索自我」愈來愈感興趣,也傾向於花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獨處。為了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會減少呼朋喚友把酒言歡的頻率。這麼一來,個人的社交活動就會被大大削減。

比較典型的例子,請參考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Sheldon(真正的「智商高到沒朋友」orz)。

減少社交時間的後果也會有兩面性,雖然的確會讓我們失去一些「熟人」,但這樣也會我們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們建立更深刻更緊密的聯繫。

關於「心流」的代價,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還是那句話,任何事都早已在冥冥中標好了價格,就看我們自己覺得值不值得

(未完待續)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踴躍留言提問。下一周的文章,我們會繼續「心流」的主題,將講到Part 3: 為什麼「心流」對孩子很重要。敬請期待!

Bibliography

Csikszentmihalyi,nMihaly, & Csikzsentmihalyi, Isabella Selega (Eds.). (1988).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nflow in consciousn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nPress.

Csikszentmihalyi,nMihaly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nExperience.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Csikszentmihalyi,nMihaly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n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NY: Harper Perennial.

Video: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talks about Flow (TED Talks)


推薦閱讀:

突然出現的流浪貓打消了他自殺的念頭,再次相遇他給了它一個家
新的一年開始,又該做新的計劃騙自己了
最終 我還是成為了你眼中的我
當我們感覺被大材小用了怎麼辦?

TAG:儿童教育 | 儿童心理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