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幾本書,真的能改變世界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篇朋友圈刷爆的文章,說得是一個團隊將幾萬本書貼上一套貼紙,能夠從上面掃描二維碼來進行傳遞,而傳遞的途徑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先不說這種行為對於社會秩序的影響,小蘇從這件事的本身來絮叨幾句筆者很不成熟的觀點吧。以下觀點僅是個人所有,如果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回復碰撞。

首先,書作為知識的載體,以這種形式進行傳播有失體面。這種在公共場合傳播的形式,瞬間就降低了書的品味,大家可以想一想,什麼東西隨處可見,當然是不值錢的東西,可能是街邊的小廣告,可能是路人隨手丟棄的垃圾,也可能是沒有人管理的野貓野狗。

其次,書本是以這種浮躁的形式傳播,起不到應有的價值。公共場合的人分類是很多的,喜歡看書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上大學的你可以看到,即使是校園裡,整天去泡圖書館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更何況是社會的大染缸呢。在需求稀少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行為是對書的一種褻瀆。看看大媽將每人要的書放置在垃圾桶旁邊,就能感受到一定的心痛了。

最後,書作為特殊的物品,只有靜下心去讀才是有價值的,這樣浮躁的行為只能是一場作秀。從古至今,沒有一個行為是將書脫離人的存在。大文豪的私人圖書館,是依附於人而存在,而不能獨立存在,獨立存在的諸如倉庫里的書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在別人的眼裡只能是一堆廢紙,只有將它們分發給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價值分配

那麼對於這樣的活動,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或者說可以優化呢?也是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將公共場合換作固定場所,更加貼近需要的人群。將書傳播,無非是找到喜愛它的讀著,而真愛的讀者早已自己買了書這種價格不是很貴的產品。而且固定場所尋找特定人群可以更加節省成本,同時也增加了活動的意義。

第二、卸掉共享經濟的外衣,讓共享經濟來得更徹底。既然是共享經濟,那麼官方投入的幾萬本新書是沒有必要的,不知道是害怕數據不好看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首批圖書由官方的贊助商提供新書,這樣對社會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而大家用自己看過的書則是對資源的二次利用。

第三、全域全民參加。即使是百分之一的感興趣,那麼基數大了,最後得到的額百分之一也會很大的體量,這是毫無疑問的,不信的話,每人給我一元錢我就有十二億人民幣。不應該說北上廣深大城市就得到優待,而相對落後的農村則受到冷落。應該讓全民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每個人從中受益

筆者不知道這個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是營銷目的還是其他的目的,但是個人感覺,對待知識,還是要以尊重為主,而不能夠褻瀆,否則,知識載體將失去它應有的價值。

希望人類的階梯被人類善待,不然,怎麼突破知識極限的囚籠呢?

推薦閱讀:

修書贊友學
啃一啃有關銷售的書
「看書就要看經典」「三十年內的書不看」是在誤導人嗎?
什麼樣的書才算是「經典」?
古代都有哪些禁書?

TAG:书籍 | 分享经济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