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吻》的結局該怎麼理解?求女性視角解答?


僅代表個人想法,不能代表所有女性。

《初吻》,是14歲的蘇菲瑪索接拍的第一部電影, 也是令她一夜成名,星途一片光明的電影。

片名《初吻》是譯名, 另一個中文譯名是《第一次接觸》。 有很多影視評論都是從「初」和「第一次」開始分析的,認為從片名就看得出,這是一個有關女孩第一次的愛戀,是一個講述情竇初開的故事。

可是這僅僅是國內翻譯。

原名《La Boum》,在法語里是舞會或者派對的意思。 英文譯版則分別是《The Party》或者《Ready To Love》。

單從影片名字上看的話,這只是一個和派對有關的故事,或者是準備要去愛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已經墜入愛河的故事。 而在看完整部影片之後,這樣的想法也更加的堅定了。

結局只是一個結果,導致這個結果出現的是整個過程, 即維和瑪菲從來都沒有愛過彼此。

在電影中, 明面上穿插的兩條感情線, 一條是維與瑪菲若遠若近的接觸,一條是維的父母在婚姻與愛情里的翻騰, 這兩條線z就可以對比出差別。

瑪菲和維的感情,更像是一場crush。 就像是火花被擦亮, 亮起的一瞬間可以令黑夜都失去神秘氣息,與之相對的,它熄滅的也很快。

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派對上,維一開始對瑪菲是沒有十分在意的。 她對瑪菲產生興趣是因為瑪菲將耳機帶在她頭上開始,讓她的心產生觸動。

可這是愛嗎?

不是啊,瑪菲只不過是對維產生了一些興趣,順手送上一首歌罷了,我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泡妞技巧, 可這也怎麼都跟愛扯不上關係。

處在青春時期的孩子,就是有無限的精力和時間可以去折騰。 瑪菲和維一直都若即若離的,比如維期待瑪菲和她說話,可瑪菲只打了個招呼。 比如他們一起去看電影在電影院里接吻,可是瑪菲又和別的女生出去玩。

有感情嗎? 肯定有。

在乎嗎? 肯定在乎。

要不然維也不在深夜哭的滿臉都是淚,撕了照片,換了窗帘,瑪菲也不會和維的爸爸起衝突,產生爭執。

可在乎歸在乎, 這確實不是愛。

crush和true love的區別, 我私以為, 一來在於前者愛的是自己想像中對方的樣子, 後者愛的就是對方本身, 二來前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 後者首先考慮的對方。

對於第一點, 在維的設想中, 她跑去海灘找瑪菲, 瑪菲應該為此深深感動並更加的 愛她,然後他們在深夜裡的某一個靜謐的地方,徜徉在愛的臂彎中, 甚至可以繼續向下發展, 直至產生愛的海洋。

但是現實是, 當瑪菲在電話中聽到維「獨自一人」跑到海灘來時, 他的表情, 真的稱不上受到驚喜, 這對他就是一個驚嚇。

所以現實自然和維的想像不同。

瑪菲不僅沒有深受感動, 而且不能陪她, 甚至覺得委屈(畢竟又不是我叫你來的)。

在這個時候, 這一場crush的力量就已經開始走下坡了。

與之對比, 什麼叫做對方真正的樣子呢。 當維媽媽從機場離開, 路過餐廳, 看見維爸爸一個人獃獃的若有所思的吃面時, 她眼中的溫柔閃的我都要跪著看了。 她愛的不是他的威猛、成就、「性感」, 她愛的是他在深夜害怕雷聲,愛他受傷走不穩時的笨拙, 這是我理解的愛。

對於第二點, 維跑去找瑪菲,並沒有想過瑪菲是否會和家裡人不好解釋,更對瑪菲第二早六點要上班的事實置若罔聞。

對她來說,你上班難道有我重要嗎? 不過是明早六點上班,而現在也才凌晨三點而已, 你居然說你不陪我了, 我可是專門來找你的好吧!

這我不想解釋了……

於是當第二天瑪菲穿著制服端著餐盤, 在酒店房間里看見維時, 眼底的失望讓人難以對視。

再與之對比, 什麼是為對方考慮。 維爸爸不能去為維媽媽的父親過生日, 維媽媽並沒有質問他是工作重要還是我爸爸重要。 在維爸爸腳上之後,她特意改裝了床, 可以讓維爸爸躺在床上吃早餐。

改裝不麻煩嗎? 做早餐還要專門端到床上不累嗎? 可是這樣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對方,只要對方的生活能多便利一些,對於自己就是值得的。 這裡的溫柔也讓維爸爸情不自禁的說出了「我愛你」, 我相信他是真心的。

回到維與瑪菲, 他們之間的這一場crush,始於派對,也終於派對。

在其中的幾個小波折,比如他們去看電影,瑪菲和別的女生出去,瑪菲給維送哨子。 然而所有的這些故事都沒有讓我覺得這場crush有減弱的痕迹, 哪怕是維哭的讓人看著都揪心, 也沒有絲毫的減弱,

因為那時維還沒有得到瑪菲。

這裡的「得到」, 不是指肉體上, 而是心靈上的一種「他已經為我所控」的感覺。(對不起這個比喻好中二…)

從一開始維是處在一個被動的狀態上的, 她的心一直在搖擺不定, 每天想的大抵是「他會不會和我打招呼」, 「他會不會和我去派對」, 「我和他會怎麼樣呢」之類的問題。

這時維和瑪菲之後的發展,是取決於瑪菲的態度, 而不是維的。

真正crush開始減弱, 是從海灘事件開始。 這時維開始察覺其實瑪菲和她想像中的樣子, 是有差距的。

而結束,也是結束於瑪菲來參加了她的生日派對。 這點應該不太難理解, 海灘事件中她欺騙了瑪菲她並不是一個人去的, 可哪怕如此瑪菲還是去了她的派對。 這個結果既讓她覺得安心, 也隨之會有一種「也不過如此」的感覺。

說白了就是, 她在瑪菲身上的成就感已經達成, 他們之間已經不存在誰主動誰被動的問題了。 而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 再向下好像也沒有必要了, 因為畢竟兩個人確實和彼此想像中的樣子是有出入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 出現了另一個看起來各方面都挺優秀的「全新血液」, 那為何不嘗一嘗呢?

畢竟青春時期的孩子, 就是有無限的精力和時間去折騰。

謝謝閱讀, 以及謝邀。 (雖然我拖了好久才寫完……

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關於《權利的遊戲》的精美或有意思的圖片?
如何評價電影【前任3】中的王梓?
我所認為的2016非華語電影十佳
如何評價《戀戀筆記本》?

TAG:電影 | 電影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