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門內戰中被遺忘的危機

受「阿拉伯之春」的波及,葉門強人政權薩利赫政府在人民的反抗中倒台,葉門局勢日漸升級。恐怖主義的蔓延、代理人戰爭的加劇、外國勢力的較量一時間充斥這個國家,曾經被譽為「阿拉伯半島的天堂」的國家竟成為了硝煙瀰漫的戰場,「亂」成為了當下葉門的代名詞。該國的政治、軍事、部落等問題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除了更多的研究當前的局勢及各方的博弈外,戰爭給人民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也不應被忽略,如飢餓。

何為飢餓?

飢餓一詞的意思是指由於食物短缺而導致的憂慮或痛苦、渴求的慾望,進而造成的衰弱。而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飢餓意味著當晚沒吃飯或因少吃一頓飯而感受到的輕微不適,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是貧困的國家,飢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曾對飢餓做了解釋:飢餓是指一些人未得到足夠的食物,而非現實世界中不存在足夠的食物。但這個概念就葉門的飢餓問題而言,小編個人認為並不適用。

因為在當前的葉門,人民每天都要為食物而奔波,飽受戰爭的洗禮,葉門當前有1410萬人缺少足夠的食物,其中有700萬人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並且在葉門的一些省份,有70%的人很難獲得足夠的糧食,對他們來說,維持其每天的基本生活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葉門當前的飢餓問題所反映的就是國內沒有充足的食物,人們無法獲得維持其每天生存所需的營養。

而飢餓的表現形式在英國人戈登·康韋和凱蒂·威爾遜所著的《糧食戰爭》一書中便進行了歸納。

首先是營養失調,通常是由飲食或營養攝入不當所引起。但這一表現形式不能單將可獲得的食物數量是否充足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它是由蛋白質、熱量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所造成的,其主要特徵是頻繁地感染和患病,有損人的身體機能,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並降低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身體康復能力。

其次表現為營養不足,通常是指通過食物所汲取的熱量不能滿足人體最低生理需求的一種特殊狀態。

最後是指長期飢餓,這是一種極端的表現形式,體現為人體因食物缺乏而造成體力衰竭的一種狀態。一旦這種狀態長期持續,會造成一個國家死亡率的持續上升,進而伴隨饑荒的發生。但由於這些表現形式不夠具體,因此往往以營養良好、健康的人群為參考,制定了衡量成年人和兒童營養狀態的指標:生長遲緩、消瘦和低體重。而這些在葉門人民中,尤其是兒童群體中,都表現得十分明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葉門項目負責人特本·迪尤曾表示:「葉門整個一代正在因飢餓而陷入困境」。

為何陷入飢餓?

在歷史上,葉門素有「海灣糧倉」之稱,並盛產小麥、大麥和玉米等農作物。從自然因素來看,葉門西部山麓和地高原地區氣候溫和,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量達400毫米,最高時有1000毫米,降雨量伴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多。山麓地帶每年的降雨量集中在8、9兩月,而低高原地帶每年也有兩次降雨,分別在4到5月和7到9月。同時,葉門的高原地區是全國主要的耕種地區,作為全境氣溫最低、降雨量最多的地區,冬季氣溫也一般在零度以上,年降雨量在400至1000毫米之間,3月和7到9月是該地區的兩個雨季,其中後者為主要雨季。由於受東南和西南季風的影響,該區大部分的雨水屬於強烈且間歇性的陣雨。

而對於葉門政府而言,農業一直都受到重視。由於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受城市發展的影響,葉門多數農民紛紛選擇去城市謀生,導致土地無人耕種,進而使得葉門從農副產品出口轉變成了進口國。但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維持,政府在80年代的第二和第三個五年計劃中便將農業放在了優先發展的地位,不僅加大對農業的投資,而且還興修水利擴大耕地面積,重視農業人才的培養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和人民的努力下,葉門農業再次取得了發展,糧食進口量由70年代的85%下降到了1987年的50%。由此可見,葉門本身具備了發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進而養活其人民的能力。但戰爭的爆發卻逐漸削弱了這種能力,曾被希臘人稱為「幸福的阿拉伯之地」的國家,現如今卻是民不聊生,經濟凋敝。

隨著沙特和伊朗等地區大國的介入,葉門局勢進一步升級,並已經不再是國家的內政問題,葉門也逐漸成為了沙特、伊朗等國為維護其自身利益而進行較量的戰場。受衝突的影響,葉門的糧食安全在多個方面遭到破壞:農作物、畜牧和農業基礎設施被毀,農活不能正常的進行;農業社常被擾亂,國內糧食價格持續走高;玉米和高粱等農作物耕種所需的土地受到戰火的侵襲;人民流離失所,使滿足未來糧食需求面臨嚴重的威脅和不確定性;阻礙人道主義提供糧食援助。加之,戰爭給國家經濟帶來了重創,人民生活貧困,沒有錢去購買高價的糧食,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的情況經常發生。在葉門荷台達地區,5歲以下兒童的營養不良率為31%,是緊急臨界值15%的兩倍多。

如何擺脫?

受戰局的影響,葉門想要通過國家來實現農業發展,滿足人民的糧食需求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並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確保農業的發展。當下,唯一能夠幫助葉門人民解決飢餓問題的方法只有通過人道主義援助。自2014年以來,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向葉門農民和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民發放農作物生產工具包,幫助他們維持生計。從2016年2月以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每月為300多萬人提供食物,幫助確保基本的糧食需求。

但這還遠遠不夠,飢餓依然困擾著葉門人民。為了更好的獲得糧食保障,筆者認為一方面,世界各國都應該積极參与並提供人道主義救援,使糧食救助的來源多渠道化。人道主義救援應該是無國界的,它不僅僅只是一些非政府組織的使命與任務,更多的國家也應該參與其中,都應該在其能力範圍內提供幫助。

另一方面,儘管戰爭都帶有政治目的,但人道主義救援不應該受其影響。葉門各交戰雙方即便不能實現停火,也應該開闢一條人道主義救援道路,確保不襲擊人道主義救援隊,保證糧食能夠送到每一個人民手中。戰爭是殘酷的,但不論交戰雙方出於何種政治目的,都不能夠讓人民承擔戰爭所帶來的苦果。

啟發

30多年前,時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基辛格在首屆世界糧食大會上曾發誓:「10年內,我們將不會讓孩子們餓著肚子去睡覺。」30多年後,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坦言:「母親看著孩子餓著肚子睡覺,這樣的恥辱,每個晚上仍在無數次的上演」。

飢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在葉門已經逐漸被世人所遺忘,各個國家、各個組織、各個教派更多的都在關心自己的權力和利益,而人民的死活卻無人問津。任何一個國家其未來的發展都不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更多的是人的發展,如果飢餓問題長期持續,則將預示著一場更大的危機爆發。

消除飢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同時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葉門僅僅是中東地區的一個縮影,在敘利亞、伊拉克、蘇丹等國,飢餓問題依然存在。對於那裡的人民而言,他們感受不到外邊世界的精彩,他們只能聞到麵包的香味。西方國家一邊高呼人權,一邊干預別國內政,當他們國家的人民每天補充著充足營養的時候,這些戰亂國家的人民卻還在為吃飯而憂慮。

同一片藍天下,總是生活著許多不同世界的人,當我們早晨睜開眼去看朋友圈的熱鬧時,他們卻在為一家人的口糧而擔心;當我們在肆意浪費糧食的時候,他們卻在分吃數量不多的援助糧。葉門內戰中的飢餓問題給世人留下了一份深重的反思。從今天葉門國內那瀰漫的硝煙、轟鳴的戰機、狼藉的土地中,我們彷彿看到了母親看著懷中嬰兒離去的絕望眼神,彷彿聽到了嬰兒嗷嗷待哺的哭聲,彷彿感受到了這場危機帶給葉門人民的那份痛苦與沉重。

參考文獻

[英]戈登·康韋,凱蒂·威爾遜著,胡新萍,董亞峰,劉聲峰譯:《糧食戰爭》,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版。

郭寶華:《中東國家通史·葉門卷》,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今日主筆 張帥

編輯 李涵

註:本文首發於頭條號中東研究通訊,中東研究通訊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推薦閱讀:

1∮1古波斯文明(5)古波斯紋章
卡達與穆兄會:非典型盟友
北敘利亞要聞周報第42號(2017年8月4-10日)
以色列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角色與功能定位
民主軍缺乏設備,只能這樣排雷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