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設計知乎 Live :一門新媒體寫作進階課
01-27
兩年前,我每天創作的最長內容,要麼是在微博里轉發某條段子時,隨手打出的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和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要麼就是在朋友圈裡寫幾句現在回看後,會羞愧逃開的無病呻吟。基本上,寫作,於我,只是遙遠又痛苦的回憶:就只是大學期間惱人的作業。
並且,當時的我堅信自己缺乏文采。每次看到知乎和公眾號上一些大號寫的的思路清晰和邏輯嚴密的熱門文章,我總覺得自己也就只有轉發點贊的份兒。只是,轉發點贊後的瞬間,心裡還是蠻失落的。為了消除這種失落感,我選擇安慰自己:So what? 寫不好就寫不好咯,反正工作和生活中,寫得差不多好,就夠了。我當時就是如此篤定。直到兩年前的一天,我在北大百年講堂聽了一場學術講座。台上的講者指出,寫作技能會越來越稀缺,因為手機的肆虐讓人越來越沉浸於消費內容,而不是創作內容。這場講座對我的影響深遠。散場後,我走出講堂,有了種在影院看完《霍比特人》後重返真實世界時的短暫疏離感。雖然我把大部分經濟學101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但我至少還隱約記得一條經濟學基本原理:市場中某種資源越稀缺,它的價值也往往越大——在新媒體時代,寫作能力強的人越來越少,但市場對優質內容的渴求越來越大,因此寫作能力將愈發珍貴。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寫作的持續忽視,也意識到,這種忽視讓我錯過了許多時代機遇。
然後,讀書,上網課,碼字實踐,我踏上了寫作能力的自學之路。畢竟,要想取勢,想抓住時代賦予的機會,只是明道,只是想通一些大道理是不夠的,還得優術——打鐵還需自身硬。一開始,我的主練習場在知乎。選題,打框架,加入細節,一句句潤色,我用了7天的晚間時段,寫出了第一篇長答案:如何克服嚴重的拖延症。發表後,我就下樓去和爸爸媽媽吃飯了。吃完飯,聊完天,我回來一看我的答案,依舊是0贊和0回復。我失望嗎?的確有點。不過,我還是及時調整了情緒。當天晚上,看了會書和電影,我就去睡覺了。第二天醒來,我打開電腦,查了會資料,收了幾封郵件後,突然想到我寫的答案,於是就打開了知乎。此時,一個奇景出現了:我發現我知乎頁面的消息欄和個人頁面欄,合計出現了約5000多個提示。
我一下子懵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系統出故障了?」 我困惑又驚喜地點開了消息欄和個人頁面欄,才發現我的首答,居然一夜之間得到2000多個贊,500多個感謝,2000多個收藏,和200多條私信。首戰大捷。當然,我之後寫的幾個答案逐漸在贊數和收藏數上回歸均值 (regress to the mean) ,但隨著我一次次迭代寫作框架和優化寫作習慣,我的答案的贊數和收藏數均值也越來越高。同時,採用我的作品,甚至跟我長期合作的大平台也越來越多了:知乎日報、知乎周刊、LinkedIn 、Microsoft 、Coursera 、Udacity 、Evernote 、赤兔——名單持續擴張。我終於將寫作培養成了一個有意義的副業。其實,在下決心鍛煉寫作能力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現在回想,真的很感謝當時的自己。在前路充滿未知時,還是硬著頭皮踏上征途。沒有那一刻的決心,也就沒有今天從寫作中得到的快樂和成就感。
上個月的一天,知乎 Live 團隊的成員們找到了我,邀請我參與設計全新的 Live 課程產品,分享新媒體寫作能力成長心得。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從寫作中收益。很多人有乾貨也有故事,他們離能寫出斜杠生活的青年,只差一點自信、一點行動力、一點寫作技巧。我想通過一個寫作系列課程,幫助他們踢好臨門一腳。所以,就有了大家現在看到的「給互聯網從業者的寫作課」。在這四節的系列課里,我將以將以「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為課程設計框架,帶領大家朝『全棧堆作者 (full stack writer) 』的方向奔跑,讓大家學會如何高效地選題、創作、潤色、推廣、復用一篇文章。One more thing.這次 Live 系列課程與以往偏問答的單節 Live 產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是知乎和我合作的新產品。學員都將:
1. 在課前得到啟發思考的預習材料2. 在課中得到更多的互動時間3. 在課後得到對應的作業及參考答案另外,我還將在備課時融入學員在 Live 開始前的提問,以 PGC 的模式,實現課程的深度定製。
期待所有對內容運營和文案創作感興趣的讀者,一起加入這次全新 Live 的課程,體驗我的誠意之作。最後,是硬廣(點後面的鏈接購買課程):給互聯網從業者的寫作課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推薦閱讀:
※內容營銷的說服文案,有且只有 2 種
※【一句話文案】用戶還在猶豫不決?這一招讓他立刻下單!
※寫長文案,一定要看看這篇廣告(文案力覺醒)
※超實用:快速打造好文案的萬能公式(新版)
※「不說人話」的汽車文案是怎麼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