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大腦》:變成天才的有效方式

《神奇大腦》是美國國家地理2007年的片子,雖然距今時間較久,但是其在人腦方面的探索意義對於我們非專業人士來說仍舊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震撼力,這部紀錄片分三集,《生為天才》、《意外天才》和《造就天才》,它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天才的產生以及成為天才的辦法,如果有心想成為天才或者想讓自己的下一代成為天才的人,一定不要錯過這部紀錄片。

同時這部紀錄片的表現方式也對現今許多同類紀錄片的具有著深刻的影響,劇中科學家和主要人物的出場方式,在央視紀錄頻道的紀錄片《解碼本能》中有著幾乎一致的體現,同類人體探索類紀錄片還有《兩性奧秘》,有心談戀愛不得法想在雙十一之前結束單身的同學們可以去看看第二集。

下面來分集講述一下我們成為天才以及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天才的方式:

《生為天才》這一集講述了造就神童的原因,它以科學手段,解析了人腦的發育關鍵,在人類三歲的時候,會形成一次較大的神經元鏈接,而在三歲之前科學的早期教育,對每一位孩童都至關重要;人類的第二次神經元鏈接產生在青春期,此刻不同的教育與引導,或會使神童泯然眾人或會使普通孩子有所爆發。

之前暗搓搓地思考早教到底有沒有用的父母們可以抓緊了,科學的早教或者胎教完全有可能令你的孩子脫穎而出。科學家們為了使黑人貧民區的下一代改變命運,專門挑選了100個小孩子對他們進行早教,事實證明這些孩子在此後的人生里具有了超於常人的智商和社交方面的主動性,這是早教的力量。

總之我娃還有不足三個月就要滿三歲,在此之前我決心要以更加益智的手段對其進行培養,畢竟,留給我的時間也不多了……想知道具體的科學方式是怎樣的,可以去看這一集紀錄片,有一些展示。

同時,這一集的主角是一位華裔音樂神童,他的偶像是朗朗,這從側面說明了朗朗同學在海外也是聲譽恆隆,本集中有朗朗的一段採訪,講述自己經歷的被諸人惡語評斷的時期,頗令人感慨。

《意外天才》,文藝青年們一定要看一下這一集,你想不想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你想不想想像力飛速躍升畫出氣勢磅礴的繪畫作品或者雕塑或者陶土,那麼你可以試著去用門夾一下你的腦袋或者讓驢踢一下。世界上有許多自閉性學者,比如大家熟知的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雨人」,比如我們看《最強大腦》裡面所出現的許多擁有不可思議數學能力或者記憶力的人,他們很有可能經歷過腦出血或者自己的神經中樞某部分受到抑制。本集中出現的畫起畫來停不下來的主人公,就是由於一次意外而導致了腦血管的爆裂。看到他的經歷,我暗搓搓地想到梵高是不是也曾經把自己的腦袋摔倒了泥坑裡。

非常令人振奮的是,科學家已經研究出通過電磁脈衝抑制某部分腦神經的方式來提高人的數學和繪畫能力,片中展示的實驗結果令人振奮也有點令人沮喪,因為若將來技術普及,人人都是藝術或者數學天才,我們對這世界是不是就沒有更多奢想了呢?

《造就天才》,這一集講述了如何通過家庭教育,成為天才的方式,以及男女思維的不同。長久以來,因為男性思維擅長掌控全局,女性擅長注意細節(這是真的!),所以國際象棋界從來都是男性獨霸天下,大家都認為女性的大腦不適宜象棋這種需要宏觀把握與精確計算的運動。而一位女棋手的父親卻在孩子小的時候著力培養她的數學能力和象棋能力,令人神奇的是她成長為了一位大師。科學家通過她的大腦掃描發現她辨識棋譜與辨識人臉使用的是同一區域,也就是說,她腦中紀錄了數以萬計的棋譜,她下棋對對手的判斷,就如同我們認出一位熟人一樣簡單。

這一集同樣令我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在你年紀小的時候(最好是三歲前),盡量多的去接觸一些知識,去培養一系列興趣,那麼你的大腦,就會發生令人興奮的變化,或許兩性頭腦真的不同,但是一切看上去也並不是那麼難逾越。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紀錄片,不說了我去抓緊想想接下來我兒子怎麼成為天才候補。

推薦閱讀:

小孩腦袋睡成扁平型,是否影響大腦發育?
25歲大腦停止發育,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再聰明一些嗎?
扁頭真的智商低嗎?

TAG:纪录片推荐 | 大脑开发 | 大脑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