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伊甸園 | 奧地利 · 筆記

作者:Holiday

奧地利,這個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可以滿足你對文藝歐洲的一切想像。博物館則是這最佳想像的有力佐證,別把博物館想得太嚴肅,老古董們的集會已經過時,奧地利的博物館千奇百怪,承載的不僅是歷史,更是對人類文明的述說。

說起博物館,我們不得不聊兩句關於博物館的事兒。在公元前三世紀,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埃及亞歷山大城成立了一所龐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學術學識為重心,設立圖書館,並收藏珍貴文物。百餘年後,羅馬帝國掠奪希臘,所有美術品皆移存到羅馬城的宮廷、寺院及王公貴族的家園裡,美術品變成貴族私產。自此開始,博物館這樣一個典藏人文自然遺產等的文化教育機構正式進入人類文明進程中。

讓我們先從美景宮看起,這座宮殿是在維也納大規模建設時期修建的,維也納在當時既是帝國的首都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家族所在地。這段繁榮是從作為元帥的歐根親王對奧斯曼帝國的一系列戰爭成功後形成的。

這樣一座位於奧地利維也納歷史性的建築群,由兩座巴洛克宮殿(上美景宮和下美景宮)、橘園和皇宮馬廄組成。

美景宮內的美術館所收藏的藝術品種類繁多,包括從中世紀和巴洛克直到21世紀的傑作,19世紀末和新藝術運動期間的奧地利畫家作品。

上美景宮是十九和二十世紀美術館,庭院建立在緩坡上,其中包括裝飾層的噴泉、瀑布、巴洛克風格的雕塑,雄偉的鐵門。

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當時被作為歐根親王的夏季住宅。

主要收藏有19世紀 和 20 世紀左右的畢德麥雅時期(Biedermeier)藝術家費迪南德·喬治·瓦爾特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和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埃貢·席勒的傑作。

吻 |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下美景宮是中世紀藝術和巴洛克美術館。

巴洛克博物館有最豐富的茂伯特施茨(Franz Anton Maulbertsch)、梅塞施米特(Messerschmidt)和多納斯(Donner)作品館藏。

再來看看這座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它是奧地利著名美術館,下轄8座分館。主館位於維也納環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與霍夫堡皇宮(這個我們等下再說哦~)相對,由統治歐洲近7個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資興建。在其中除了一睹皇室珍藏,還可以領略奧匈帝國盛期的餘暉。另外七處分館位於維也納其他地區及因斯布魯克。

1848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登基,計劃將維也納改造成美麗的城市,1857年,他批准拆除自中世紀以來的舊城牆,改建為環城道;1862年開始計劃建造美術館,美術館是由維也納建築師哈森那爾(Karl Hasenauer)和德國著名建築師任波(Gottfried Semper)設計的。

1871年開始建造藝術史博物館和自然史博物館;1880年,美術館的外觀大致完成;1885年,開始著手安置收藏品;1891年,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竣工,但美術館仍未正式宣布開放。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地利共和國的成立,博物館終於成為了國家所有,全民共享的寶貴財富。

如今,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已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盧本斯、倫勃朗、丟勒、拉斐爾、提香等著名畫家的作品使這座藝術博物館的名聲倍增。

整個建築的風格特點既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壯麗外觀,又有巧妙使用各色大理石的莊嚴內部裝飾,除了以豐富的收藏品吸引群眾外,他的外觀與內部裝飾是馳名於世的要素之一。

來訪者在看到有古埃及石柱的埃及珍品廳和再現羅馬帝國時期建築裝飾的古典珍品大廳時,無不為其莊重和精美絕倫的設計所折服,華麗的樓梯、大廳,更使人嘆為觀止。

看過了以上兩座博物館,相信下面這座歷史博物館,會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盔甲博物館——奧地利格拉茨兵器博物館

格拉茨位於奧地利東南部的穆爾河(Mur)畔,是奧地利第二大省施泰爾馬克州(Steiermark)的首府和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奧地利的第二大城市。

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

由於地處歐洲要衝之地,格拉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所。這座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城市是公認的中歐保護最完善的古城之一,其最早的定居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15世紀末,格拉茨面臨著土耳其帝國的巨大威脅,開始逐步組織建造和儲備各類兵器。

1642年,安東尼索拉(Antonio Solar)在州政府旁邊建立了一座兵器庫,為當時不斷增長的軍事需求提供兵器支持,後來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

與眾不同的是,這裡的展出不以種類計算,而以數量取勝,光是盔甲就有上千件,一模一樣的兵器也有成百上千件。  

軍械庫共五層,門口佇立著戰神Mars和戰爭藝術之神Minerva的塑像,裡面保存有盔甲、刀劍、木倉炮等32000多件歷代戰爭中使用過的兵器展品,這些裝備足以武裝30000人的軍隊。剎那間,中世紀武器和甲胄來到你面前。

離開格拉茨,走向布雷根茲藝術博物館。它由著名建築師彼得·祖索爾(Peter Zumthor)

設計,和之前三座博物館不同,它的外觀呈極簡主義風格。在展品陳列方面,布雷根根茲藝術博物館遵循兩大原則:一是建築藝術的珍貴文獻材料,二是對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

博物館的宗旨就是在藝術與建築之間搭建一個相互融合的平台,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擴大其影響力。此博物館1997年開館,祖索爾運用了玻璃幕牆;晚上,這些幕牆能轉換為巨大的廣告牌或是屏幕。

奧地利布雷根茲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四層的長方形混凝土建築。鋼筋和玻璃被大量運用,內部設計也大量運用了現澆混凝土石頭,從而形成了一種具有歷史感的空間紋理。從外部看,整個建築如同一個燈。天空中的光線有層次地通過建築物反射。外立面採用的是被腐蝕的半透明玻璃裝置,從而反射了太陽光線。

博物館內部設計仍然遵循了外部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展覽區域採用的是一些基礎性石材,非常重視細節設計:牆面和地板採用拋光混凝土板,屋頂採用的是毛玻璃。

正是這種簡單石材的運用更加突出了展覽館沉穩,甚至可以說有些過於單調的嚴肅氛圍。

但這種簡單的設計搭配室內陳列的這些色彩感十足的當代藝術作品,反而營造出一種極具感官體驗的參觀體驗,可以說是建築與藝術作品的完美融合,是光影和色彩的傑作。

不論你佇足博物館何處,都可以輕鬆與它「凹出」一幅現代感十足的畫面,不信你看~

重磅來襲,我們要來說說之前提到的霍夫堡皇宮啦。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宮廷城堡,也確實是奧地利歷史上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間,經過多次修建、重建,最終才演化成了現在這個由18個翼、19個庭院和2500個房間構成的龐大迷宮。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宅、下宅兩部分。上下兩宅各有一個花園。上宅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宅作為起居接借宿用。

這裡也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多民族國家由盛而衰的景象。無論是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世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將它們彙集於此。皇宮的佔地面積達24萬平方米,有18棟樓房、54個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間房間,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其中久負盛名的茜茜公主博物館就位於霍夫堡皇宮宮廷議會的那條迴廊中,可在參觀霍夫堡宮時隨道遊覽。它是維也納政府為紀念和慶祝國王約瑟夫一世和王后伊麗莎白結婚150年而建造的,裡面展示了很多茜茜公主生前的私人物品,還有一些茜茜公主的肖像畫。茜茜公主原名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1837年出生於慕尼黑,是巴伐利亞的女公爵和公主,茜茜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對她的昵稱。

據說,這位迷人皇后為了保持身體筆直,睡覺從來不用枕頭。靠近伊麗莎白起居室的是她的化妝室和體操房。作為弗朗茨· 約瑟夫一世的妻子,她也同樣為自己垂至腳面的長髮而驕傲;每天,她都花上幾小時精心的梳理頭髮,然後再編成精緻的髮式。

參觀博物館時讓人能夠近距離地看到這位世間少有的皇后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她對宮廷規矩的抗拒,對運動的極度熱愛,對藝術和美的痴迷與追求。

展品包括一件少有保留下來的夏日服裝、當年她結婚前夜聚會禮服的複製品、著名的肖像畫、旅行化妝套包、她親自手繪信紙的小書桌、繪畫顏料盒、旅行藥箱、當年豪華座車的仿製品以及她被刺殺後的面部石膏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飽覽完霍夫堡皇宮的美景,你就領略到了奧地利歷史的靈魂。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館嗎?

最起初 只有那一輪山月

和極冷極暗記憶里的洞穴

然後你微笑著向我走來

在清涼的早上 浮雲散開

既然我該循路前去迎你

請讓我們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定居

我會學著在甲骨上卜凶吉

並且把愛與信仰 都燒進

有著水紋雲紋的彩陶里

那時候 所有的故事

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邊

涉江而過 芙蓉千朵

詩也簡單 心也簡單

——席慕蓉《歷史博物館節選》


推薦閱讀:

奧地利鬼父:囚禁性侵女兒24年生下7子,鄰居說他好好先生
吾皇弗朗茨約瑟夫和他的帝國
德國與奧地利為什麼沒有合併?
奧地利在哪些方面比普魯士高貴?

TAG:奥地利 | 维也纳 |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