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伊甸園 | 奧地利 · 筆記
作者:Holiday
奧地利,這個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可以滿足你對文藝歐洲的一切想像。博物館則是這最佳想像的有力佐證,別把博物館想得太嚴肅,老古董們的集會已經過時,奧地利的博物館千奇百怪,承載的不僅是歷史,更是對人類文明的述說。
說起博物館,我們不得不聊兩句關於博物館的事兒。在公元前三世紀,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埃及亞歷山大城成立了一所龐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學術學識為重心,設立圖書館,並收藏珍貴文物。百餘年後,羅馬帝國掠奪希臘,所有美術品皆移存到羅馬城的宮廷、寺院及王公貴族的家園裡,美術品變成貴族私產。自此開始,博物館這樣一個典藏人文自然遺產等的文化教育機構正式進入人類文明進程中。
讓我們先從美景宮看起,這座宮殿是在維也納大規模建設時期修建的,維也納在當時既是帝國的首都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家族所在地。這段繁榮是從作為元帥的歐根親王對奧斯曼帝國的一系列戰爭成功後形成的。
美景宮內的美術館所收藏的藝術品種類繁多,包括從中世紀和巴洛克直到21世紀的傑作,19世紀末和新藝術運動期間的奧地利畫家作品。
下美景宮是中世紀藝術和巴洛克美術館。
再來看看這座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它是奧地利著名美術館,下轄8座分館。主館位於維也納環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與霍夫堡皇宮(這個我們等下再說哦~)相對,由統治歐洲近7個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資興建。在其中除了一睹皇室珍藏,還可以領略奧匈帝國盛期的餘暉。另外七處分館位於維也納其他地區及因斯布魯克。
1848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登基,計劃將維也納改造成美麗的城市,1857年,他批准拆除自中世紀以來的舊城牆,改建為環城道;1862年開始計劃建造美術館,美術館是由維也納建築師哈森那爾(Karl Hasenauer)和德國著名建築師任波(Gottfried Semper)設計的。
如今,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已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盧本斯、倫勃朗、丟勒、拉斐爾、提香等著名畫家的作品使這座藝術博物館的名聲倍增。
看過了以上兩座博物館,相信下面這座歷史博物館,會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盔甲博物館——奧地利格拉茨兵器博物館。
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
軍械庫共五層,門口佇立著戰神Mars和戰爭藝術之神Minerva的塑像,裡面保存有盔甲、刀劍、木倉炮等32000多件歷代戰爭中使用過的兵器展品,這些裝備足以武裝30000人的軍隊。剎那間,中世紀武器和甲胄來到你面前。
離開格拉茨,走向布雷根茲藝術博物館。它由著名建築師彼得·祖索爾(Peter Zumthor)
設計,和之前三座博物館不同,它的外觀呈極簡主義風格。在展品陳列方面,布雷根根茲藝術博物館遵循兩大原則:一是建築藝術的珍貴文獻材料,二是對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
博物館的宗旨就是在藝術與建築之間搭建一個相互融合的平台,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擴大其影響力。此博物館1997年開館,祖索爾運用了玻璃幕牆;晚上,這些幕牆能轉換為巨大的廣告牌或是屏幕。
博物館內部設計仍然遵循了外部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展覽區域採用的是一些基礎性石材,非常重視細節設計:牆面和地板採用拋光混凝土板,屋頂採用的是毛玻璃。
正是這種簡單石材的運用更加突出了展覽館沉穩,甚至可以說有些過於單調的嚴肅氛圍。
不論你佇足博物館何處,都可以輕鬆與它「凹出」一幅現代感十足的畫面,不信你看~
參觀博物館時讓人能夠近距離地看到這位世間少有的皇后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她對宮廷規矩的抗拒,對運動的極度熱愛,對藝術和美的痴迷與追求。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館嗎?
最起初 只有那一輪山月
和極冷極暗記憶里的洞穴
然後你微笑著向我走來
在清涼的早上 浮雲散開
既然我該循路前去迎你
請讓我們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定居
我會學著在甲骨上卜凶吉
並且把愛與信仰 都燒進
有著水紋雲紋的彩陶里
那時候 所有的故事
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邊
涉江而過 芙蓉千朵
詩也簡單 心也簡單
——席慕蓉《歷史博物館節選》
推薦閱讀:
※奧地利鬼父:囚禁性侵女兒24年生下7子,鄰居說他好好先生
※吾皇弗朗茨約瑟夫和他的帝國
※德國與奧地利為什麼沒有合併?
※奧地利在哪些方面比普魯士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