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值的人脈是麻煩出來的(薦讀)

來源:麥子熟了

《蝸居》裡面有個經典橋段,老奸巨猾的宋思明讓同樣老奸巨猾的沈律師找人幫忙,沈律師有些猶豫,於是宋思明意味深長地對他說:

關係這個東西,你就得常動。越動呢就越牽扯不清,越牽扯不清你就爛在鍋里。要總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時間去擺平,要的就是經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辦一件是辦,辦十件還是辦啊。等辦到最後,他一見到你頭就疼,那你就贏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宋思明是久經沙場的官商兩道老手,自有一套自己的哲學。不過這套關於人脈價值的觀點,其實是另一個政治老狐狸本傑明*富蘭克林提過的。

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硬球》里,曾提到本傑明*富蘭克林認為:「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你在一個人身上付出得越多,你就會對他變得越忠誠。而贏得一個大選支持者的好辦法,就是讓他為你做點什麼。因此,「不吝於向人求助,才是所有政治遊戲的最高境界。」

「有價值的人脈是相互麻煩出來的」,但這裡面隱藏著幾個東西:

第一是你得知道什麼是可以麻煩別人的

比如現在朋友圈的很多人都是工作辦事時,加微信認識的,連面都不一定見過。對於互聯網這種輕薄的載體,人脈之間的「麻煩」,最好是一些輕量級的東西。比如問詢信息,做個調查問卷這種。而千萬不要涉及那些重量的話題,比如項目談判、金錢等不可能的,因為麻煩和人脈的價值度不匹配。

第二,是你去麻煩別人的,要和對方願意為你提供的相匹配。

對方得有能力幫你這個忙,你也「值得」對方幫你這個忙。前者,要和對方的價值相匹配;後者要和你自身的價值相匹配。

第三,在麻煩對方後,顯示一點誠意,不要表現的像個揩油的。

有次,朋友為我介紹了一個「投資關係」方面的專家。因為介紹人和對方很熟,所以告訴我,直接電話對方即可。但我恰好也搜到對方掛在「在行」平台上,當行家,而且費用並不貴。所以儘管對方沒有要求,我還是在互加微信後,又通過在行約了她以表明一點點誠意。

最後我們通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她也開誠布公地給了我很多行業洞見。從她而言,既是在幫朋友忙,也可以看做在提供行家服務,非常盡心儘力;對我而言,既是求別人,卻也表現了懇切之心,受之無愧。

2

在互聯網時代「好人脈是互相麻煩出來的」其實會更加成立。

因為龐大的網路,可以將原本不太熟悉、或根本不相干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訴求不同,對你的難題,正好是別人所需——看上去你是在「麻煩別人」,但有可能這樣的麻煩,對方正好求之不得。

一次聽在Facebook工作過的前同事做分享,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刻,她說:

在社交網路中,大部分的價值訴求都是通過二級人際關係實現的。

世界知名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也寫過一篇著名的《弱聯繫的力量》(The Strength ofWeak Ties),提出有三個網路人脈元素:

第一是親朋好友熟人之間的強連接;

第二是是社會上更廣泛、但並不深入的弱連接關係,例如朋友的朋友、半熟人、鄰居、網路社區熟人;

第三個則是各種強弱聯繫的匯聚地,即聯絡樞紐。

而馬克認為「能幫助人們在工作和事業上、在信息的擴散上起到決定作用,能夠高效的傳播的,其實是弱連接人脈」。

我們如果把這個人脈模型,和之前提到的那些關鍵點相結合,會對「互相麻煩」的價值,有更深入的認識。

1)成功人士,往往是擁有海量弱關係的人;而大眾則「強關係」的互動很頻繁

這個結論,是《超級人脈》這本書核心論點之一。

親朋好友之間的互相求助,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作為人情社會,熟人彼此間的求助自然更多。而通過「弱連接」彼此麻煩,則是倒退幾十年、互聯網沒出現時很難想像的,那時人們的社交面都很狹窄,託人請人辦事,都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

現在很多「相互麻煩」就發生在網路為承擔的弱連接世界裡。

大公號主人求素材,在作者群里喊一聲「徵稿」就行了;我想找某某媒體的朋友,在朋友圈裡發條尋人啟事即可。

這種舉手之勞的互相麻煩,其實多多益善。它們能通過互相麻煩,將弱聯繫互動加強,同時為你製造更多的弱連接。

2 )當你不知道該找「麻煩」誰的時候,可以去找「連接樞紐」。

樞紐,就是那些人脈強者,他們由於自身性格或職業的關係,位於各種強關聯、弱關聯的交叉地帶。有些事當你求助於樞紐時,就有了槓桿效應。

比如我有個不錯的新聞選題,想找某某媒體的聯繫人,當然可以通過朋友圈求助;但另一個方法,是我找到曾在南方報業集團做高管的朋友,請她為我推薦一些合適的媒體朋友,她一下子給我推薦了一堆傳統媒體、自媒體聯絡人,事半功倍。

再比如我認識一個特別「好張羅」的英國校友會會長,他原本只是一家大學校友會長,但因為學校地處蘇格蘭地區,他好張羅的個性,讓他熟悉蘇格蘭區域各個大學中文校友群,後來又覆蓋上了英格蘭的中國人聚集的大學…

想辦校友活動時,有什麼忙找他准沒錯,第一時間可以推薦來靠譜人選。而對他而言,這不僅是「在幫使館朋友一個忙」,這分明是在向校友提供許多寶貴的機會呀!

3)當彼此「麻煩」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你就有可能成為「擁有大能量」的樞紐

我的一個豆瓣友鄰,因為從事出版業,開始經常為自己出的書約書評。因此認識了各路愛看書、愛寫評的人;於是又有其他編輯求她幫忙找「能寫評論」的人。後來兩頭人脈都多了,她索性通過QQ群建立了一個平台,她是群主,大家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對接,互相「麻煩」。

而當各大門戶網站、新聞客戶端,強調「內容為王」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希望找些泛「讀書圈」的人,自然也找到了她,她又擁有了大量互聯網資源。

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平凡的小編輯,如何從「麻煩」別人起步,成為了跨界互聯網、出版、文化領域的樞紐。

當彼此「麻煩」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你就有可能成為「擁有大能量」的樞紐。而掌握信息,幫助別人、求人幫助、或傳遞交換信息,則是成為樞紐人物的關鍵。

在現實中,我們喜歡將人脈關係比喻成網路關係。其實更確切的形容,是把人脈關係想像成一幅夜空星象圖。

在暗夜裡,星星不可計數。每個人都是發光的星,只不過有的光強、有的光弱。有些連接點,因為長期沒有互動,光芒微弱了。有些則因為不斷刺激,光芒更熾。人與人的互相麻煩,則是在用一種適當的方式,不斷刺激那些點,讓星星變得更亮。

推薦閱讀:

我求求你別再裝逼了!
擁有川崎摩托車是什麼體驗?
給孩子最好的生日禮物是什麼?
有什麼產品讓你覺得耳目一新或者很有愛?
知乎上「被收藏最多」的 Top 100 回答

TAG:人脉 | 人生价值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