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怨陶謙

初平三年(192年)末,長安朝廷已經換成以李傕為首的涼州集團掌控,派遣至關東做安撫工作的太傅馬日磾及太僕趙岐並不能帶去和平統一的希望。

因為當時袁紹與袁術反目,關東各地軍閥紛紛選擇站隊,沒有了和平,統一也就成了遙不可及的事。

(冀州)袁紹聯合(荊州)劉表,(南陽)袁術聯合(幽州)公孫瓚,(兗州)曹操自然是袁紹的鐵杆盟友。

公孫瓚雖然經歷了界橋之敗,但是仍然有實力與袁紹糾纏,公孫瓚置青州刺史田楷(原文為劉備,時為田楷下屬),兗州刺史單經,聯合徐州刺史陶謙一同出兵,想把袁紹趕出冀州。

在《武帝紀》中記載了本年末的這場大會戰,卻沒有描述具體的交戰經過,我們只能知道:劉備與單經屯兵於青州平原國,分別佔據高唐縣和平原縣,陶謙屯(兗州東郡)發乾縣;曹操帶著兗州軍和青州兵開赴前線,配合袁紹軍作戰,將劉備、單經、陶謙統統擊敗。

陳志《武帝紀》:袁術與(袁)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在范書《袁術傳》中提到袁術也參與此次會戰,這段史料的說辭非常奇怪。劉備等人在東,袁術在西,此時的袁紹和曹操難以東西雙線作戰。我認為這是概述的筆法,袁紹與曹操擊敗袁術事應該稍晚一些,分析見後文。

范書《袁術傳》:公孫瓚使劉備與(袁)術合謀共逼(袁)紹,紹與曹操會擊,皆破之。

從割據範圍看,曹操應該是將入侵兗州東郡的陶謙軍趕出轄地,袁紹置青州刺史臧洪則與佔據平原國的劉備、單經纏鬥。

初平四年(193年)春,戰火又從荊州燃起。

曹操軍剛從東郡撤回至鄄城,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開始著手將袁術趕出南陽郡。至於劉表如何將盤踞南陽郡數年的袁術趕出去,《武帝紀》上僅有「斷糧道」一說,十分簡單。不論劉表手段如何,此時袁術也已經決意放棄南陽郡了。

袁術的勢力還是很強的,此時猛將孫堅在攻打襄陽時已戰死,但仍有故江夏太守劉祥追隨他。

《武帝紀》作「劉詳」,當為劉巴之父劉祥,見陳志《劉巴傳》裴注引《零陵先賢傳》。

袁術率軍途徑(豫州)潁川郡,直撲(兗州)陳留郡,擊敗太守張邈,袁術屯兵於封丘縣,劉祥屯兵於匡亭,互為犄角,甚至黑山軍、匈奴軍(於夫羅)也在響應袁術。

陳志《武帝紀》:(初平)四年春,(曹操)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袁)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余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

張邈有難,陳留失守,怎能不救?!

曹操率軍先攻屯兵於匡亭的劉祥,袁術率軍增援,雙方展開一場惡戰,袁術軍戰敗,元氣大傷。

此後,袁術軍已經沒有了繼續對抗的實力,袁術先後退守封丘、襄邑、太壽、(豫州梁國)寧陵四地,曹操率軍連續一路追擊,袁術則一路敗退,最終輾轉去了揚州開闢新戰場。

陳志《武帝紀》:太祖(曹操)擊(劉)詳,(袁)術救之,與戰,大破之。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

——這段記載,應該省去了袁紹、張邈的名字,按照范書《袁術傳》,袁紹與曹操合擊袁術事應該就是此時事,至於張邈身為陳留太守,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本年夏,曹操班師,屯兵於定陶縣。

在前文,我是認為范書《袁術傳》提到的「袁紹與曹操合力擊敗劉備與袁術」這段內容是概述。細分開來,劉備被擊敗是初平三年(192年)末的事,而袁術被擊敗是初平四年(193年)初的事。

至於細節,應該是袁紹(可能是麹義領軍)率軍攻擊牽制了響應袁術的黑山軍和匈奴軍(於夫羅),如此曹操才能盡全力擊敗入侵陳留郡的袁術、劉祥。

至此,二袁交戰以袁紹方大勝而告終。

話題再轉向曹操之父曹嵩。

話說曹操帶著兄弟們反董的時候,父親曹嵩對曹操不看好,帶著家產投奔徐州琅琊王劉容去了。

按說東漢帝國的法律規定:地方郡王不得與朝廷高官交通。曹嵩是怎麼跟劉容搞好關係的,不得而知。也許是曹嵩在下野(被免除太尉職務時間為中平四年)後的時間裡與劉容認識的。

不管怎麼說,這三年多來,由於劉容的照顧,曹嵩在琅琊國生活的倒是安穩,即便徐州刺史陶謙和曹操敵對,也不敢拿曹嵩怎麼樣。

也就在曹操與袁術交戰之時,長安朝廷(李傕)安撫關東的消息傳到徐州,陶謙派出趙昱前往長安納貢示忠,獲得了「徐州牧+安東將軍+溧陽侯」豐厚賞賜。

陳志《陶謙傳》:(陶)謙遣使間行致貢獻,遷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陳志《王朗傳》:(陶)謙乃遣(趙)昱奉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

劉容和東海王劉祗也商量著派人前往長安納貢。

注意:以下部分內容細節是依靠史料腦補的,並引用了我在「曹嵩之死」考據中的見解。並不是說我說的就是史實,肯定還可以做出另外的解讀,這只是一個我自認為較為合理、通順的「歷史真相」。

劉祗派兒子劉琬擔任使者,劉容之子劉熙可能年紀尚幼,於是劉容指派弟弟劉邈擔任使者。

《袁紀·卷27》:(初平四年六月)東海王(劉祗)子(劉)琬、琅邪王(劉容)弟(劉)邈詣闕貢獻。

曹嵩得知此事,就求見劉容,希望劉邈到達長安之後,能替自己叛逆的兒子曹操多美言幾句,劉容自然應允。

後來,劉邈和劉琬抵達長安後,劉邈果然向朝廷彙報:「東郡太守曹操雖然參加了袁紹的反董聯軍,但是內心還是忠於漢廷的,心向皇帝(劉協)的。」

范書《光武十王列傳》:初,(劉)邈至長安,盛稱東郡太守曹操忠誠於帝。

有人會問:此時曹操已佔據兗州並自稱刺史,為何劉邈稱曹操為東郡太守呢?

因為長安朝廷在得知劉岱戰死的消息後,就任命京兆尹人金尚為兗州刺史,曹操自然將其拒之門外,金尚無力對抗,乾脆投奔了揚州袁術。

陳志《呂布傳》裴注引《典略》:(金)尚,獻帝初為兗州刺史,東之郡,而太祖已臨兗州,尚南依袁術。

劉邈在長安稱曹操為東郡太守,故意隱瞞了曹操佔據兗州的事實,以此降低長安朝廷對曹操的敵意,符合自己的說辭。

當然,長安朝廷(李傕)信不信這段說辭那是另外一回事,劉邈至少把好話送到了等於就完成了曹嵩的託付。

長安朝廷(李傕)給劉邈、劉琬封侯,並任命劉邈為九江郡太守(對抗袁紹置周昂)、劉琬為平原相(對抗公孫瓚置劉備)。其實這兩位皇親國戚根本沒有到任的記載,他們可不想得罪人。

前任九江太守服虔投奔徐州陶謙尋求避難,繼任者邊讓亦棄官返回故鄉兗州陳留郡。此時九江郡實質控制者為袁紹置周昂,隨著袁術入主揚州,奪取九江郡後,由丹陽人陳紀擔任。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本年,琅琊王劉容病故了!大概是因為徐州與長安相隔千里,任命新的國王的事務無法及時傳達處理,按照規矩,琅琊國屬於「國絕」狀態,國王的嗣子在沒有得到朝廷批准前是不能擅自宣布繼承王位的。

對於曹嵩來說,靠山倒了,琅琊國已經不再安全了。

陶謙得到劉容的死訊後,很快就派出臧霸率軍進駐琅琊國開陽縣[1],任命臧宣為琅琊相。臧霸是兗州泰山郡人,靈帝末年,他便帶著一幫兄弟伙在泰山一帶活動,後被陶謙招安為騎都尉,協助平定了入侵徐州的黃巾軍;至於臧宣,我猜測他是臧霸族人,並於此時上任。

陳志《臧霸傳》:(臧霸)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曹嵩心知不妙,立刻派人向兒子曹操通風報信,想要前往兗州團聚;曹操也趕緊派人回復,並通知泰山郡太守應劭帶兵前往郡界接應曹嵩等人。

六月,徐州下邳國人闕宣糾集數千人作亂,並自稱天子,陶謙假意與闕宣聯合,借道給闕宣,任其攻打(兗州)泰山郡費縣、華縣,又西進至任城國。

陳志《武帝紀》: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

也大約是在這個時間段,曹嵩一行人在華縣附近遭遇一隊徐州騎兵的突襲,當場全部遇害!隨行的財物(《吳書》說有輜重車輛上百輛)也被劫掠一空。

按照司馬光在《通鑒考異》中的猜想:陶謙聯合闕宣的動機,可能是想嫁禍,或是引導闕宣殺害曹嵩。

我按照這個思路繼續推測:可能闕宣提前轉戰任城國,沒有遇到曹嵩的車隊,由陶謙指使的陰平守將(一說都尉)張闓則直接去殺害了曹嵩,事後,張闓見財物眾多,又擔心自己回去後會被滅口,於是卷了財物南下投奔袁術去了。

曹操這邊,先是驚訝於下邳叛軍竟然能輕易北上攻入兗州,然後又收到泰山郡太守應劭的書信,才得知滅門的噩耗!應劭在信中證實:這劫財殺人的事是徐州(陶謙)士兵乾的!

當陶謙得知張闓一去不復返時,雖然意外,但後面的謊還是需要繼續圓。陶謙等闕宣返回徐州後,將其騙來殺掉,然後給曹操致信:令尊是逆賊闕宣殺害的,我已經將此人處死,替你復仇。

曹操又如何能相信陶謙此時的說辭!

「沒有你陶謙的默許,闕宣如何能從下邳殺入兗州?

他不到你的東海國劫掠,偏偏直撲泰山華、費這種人口稀少的山區里?!

應劭作證你的屬下張闓帶著騎兵出現在本地。你還想抵賴?!」

陶謙回信:張闓等人是我派去保護令尊的。

曹操怒不可遏:「保護個屁!我還不知道你安的什麼心!」

(再次重申:上述內容中的若干細節,是我腦補的,不必執念當真,具體分析過程請參考「曹嵩之死」考據。)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動員曹家子弟,討伐陶謙,誓要替父復仇。


推薦閱讀:

何擔「義」字?
皇甫堅壽的名是什麼?
荀彧為何是魏臣?

TAG:曹操 | 三国志书籍 | 后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