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尚雯婕用法語唱《要荊州》看「中華外譯」
01-27
先看這條新聞作為背景:尚雯婕用法語唱中國非遺戲曲 遭李谷一批評:發展不是亂髮展(我仔細地看了一下這個視頻,準確地說尚雯婕不是用法語唱《要荊州》,更不是翻譯了《要荊州》,而是秀了一首她自己寫的法語歌(畢竟人家法語專業的嘛),和漁鼓道琴揉在一起,順便唱了一兩句中文),然後被李谷一批評了,然後尚雯婕有句反駁的話「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國人可能就聽不懂了」。這句話讓我極其反感,也讓我想起自己做翻譯過程中的一些「屈辱」——我稱之為「屈辱」,在我看來絕不過分。
我做過一些翻譯,一旦是外譯中的時候,編輯就要求「原汁原味」,幾乎是要求字字對應,否則就是「錯譯」「漏譯」——從來不想這種所謂的「錯」「漏」有可能我作為譯者有意為之的選擇;而在中譯外的時候,就要考慮外國讀者能不能讀懂,不少譯者對原文做大幅度的刪改,有時候甚至是面目全非。這樣的翻譯策略有兩個底層的預設:
- 中國讀者應該有外國文化背景,如果沒有,我們應該去查去學習
- 外國讀者應該沒有中國文化背景,如果沒有,他們也沒有義務去查去學習
此為其一。其二:現在國家推「中華外譯」,大家都清楚這是文化傳播/文化輸出的一部分,可是問題在於為何外國文化「翻譯」成中文是我們來做,中華文化「翻譯」成外文也是我們來做?這裡面又有兩個預設:
- 中國人想了解外國文化,需要自己去學外文,或者有中國譯者去「翻譯」
- 中國文化我們要做好外文版本,以便於外國人來了解
如果說尚雯婕用法語唱《要荊州》只是一首歌,但是「中華外譯」可是國家項目,「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國人可能就聽不懂了」可能也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不然為何你們去外國會主動說英文/法文…,而在中國見到老外還是主動說英文/法文…,為何來中國的老外就不用主動學中文呢?去外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是考了雅思/托福/德福/日語能力考去的,來中國的外國留學生是考了HSK才來的么?
又想傳播自己的文化,又覺得別人沒義務去深入地了解;又想別人尊重自己,又把自己置於低一等的位置上。依我看,所謂「東方主義」,也許西方人因為「政治正確」都去的差不多了,反而是咱們東方人心中長存「東方主義」——不改正這一條,「中華外譯」可以休矣。也許辜鴻銘說的對:諸公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
推薦閱讀:
※古代日本人是如何組織大規模的漢語引進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何翻譯?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如何翻譯成英文?
※我譯網翻譯服務平台的翻譯質量如何保證?
※翻譯記憶開發利用的影響和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