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力說】10月訓練筆記

大家好,還沒拿到offer的大力又上線了,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常用的一些方法,可能比較零碎,我儘可能寫得結構化些。某個公眾號可不要再洗我稿咯。nn

【訓練法則】

這些法則是我用在自己訓練計划上的,參考了Charles Poliquin、Christian Thibaudeau等人的理論。這些方法對我是很有效的,但我不知道這些方法是否普適,權當拋磚引玉了。

a. n每次訓練都要以核心動作開頭。

我一周四練,每次訓練都是圍繞核心動作展開,包括實力推、深蹲、卧推、硬拉。主項的安排側重於力量風格,我目前用的是5/3/1的安排。我也會給朋友推薦Thib的「7-5-3」波浪組,兼顧力量和肌肉發展。

什麼是波浪組?打個比方,我完成用100kg完成一組7下、120Kg完成一組5下、135kg完成一組3下,即為完成一個波浪組。然後,我給這三組加重比如說5kg,第四組用105kg完成一組7下、第五組用125kg完成一組5下、第六組用140kg完成一組3下,即為完成第二個波浪組。當然還可以這樣加重,完成第三個、第四個波浪組。一般能完成兩個已經足夠了。這樣的好處是,你的身體能適應漸進的加重,而且完成第三組後再去做第四組,你會覺得更加輕鬆(PAP現象)。

IannKing還提到「6-1-6-1」和「1-6-1-6」是兩種不同的波浪組。前者側重於肌肉發展,後者在神經未疲勞的前提下能上更大重量,更側重於力量發展。

b. n我推崇高頻率、多變化的訓練安排。

Charles Poliquin說,

Exercise variety is key

Your body does not like the same type of pressure/movement over extended periods. Varying your exercises avoids overuse, tendinitis and other potential injuries. Training in the power lifts is a long range sport, so you have to stay injury free to make continuous progress.

一周四練,核心動作+輔助動作,平均下來,每塊肌肉每周會被訓練兩次,部分薄弱肌肉會加練到三次——以不同的動作,比如最近為了強化薄弱的腘繩肌我會用到早安式、腿彎舉和寬握距硬拉三種動作,分別放在周二深蹲日、周四卧推日和周六硬拉日完成。這樣不容易疲勞,能保證高頻率訓練,使得該肌肉始終處於合成代謝狀態。

我每次訓練量都不會很大。怎麼判斷?如果你這次訓練會讓你酸痛到下一次訓練,影響訓練質量,那就是過大。這樣會無法維持訓練的高頻率。同樣,只要不是三角肌後束、肱二頭肌這樣的小肌肉,都不會練到力竭,即使力竭也不是所謂的深度力竭,確保肌肉能短時間內恢復過來,進行下一次訓練。

每次訓練課,我會做2-4種輔助動作來彌補核心動作和形體上的不足,不會再多。我的核心動作是固定不變的,永遠是那四個,變化的是輔助動作。我通常是以四周作為一個小周期(第一周是deload,小重量適應新周期),每1-2個小周期都會針對短板變化輔助動作。這樣機體始終不適應,為了趕上訓練帶來的刺激而被迫增加肌肉,而且也不容易造成新的短板——好比食譜豐富的人更不容易營養不良。

兇殘?我有個朋友一周六練,每塊肌肉一周內會用不同的動作訓練三次甚至四次,那是真兇殘,我還真學不來。頻率是王道,但安排訓練時也要考慮到疲勞管理的問題,過猶不及。

c. n我的訓練計劃通常不會缺少爆發力訓練。

它能讓我的核心動作提升更快。我屬於Fast Gainer,增肌快,爆發力強。這樣的安排也與我的體質相符合。

西部杠鈴體系認為,舉重的難度不在於物體變重了,而是更重的重物讓你速度變慢了。你能提供越大的加速度,就能舉起越重的重物。他們認為,爆發力分三種:最慢的就是大重量訓練(極限努力),比如大重量深蹲硬拉;高翻、高抓、速度深蹲、速度硬拉、速度卧推、借力推舉等屬於中等速度(動態努力);爆發力俯卧撐、跳躍、投擲葯球等是最快的速度(爆發力)。三種速度都應該被訓練到。

我幾乎每天都有高速或中速的爆發力訓練。比如,大重量卧推之後會進行多組借力推舉;大重量實力推之後,會做爆發力俯卧撐。無論是肌肉還是力量都在增長,爆發力訓練始終讓我受益豐厚。

d. n超級組。

在輔助動作中有目的地使用超級組,而不是隨意拼湊。我青睞於這兩種:

①推拉超級組。比如反手引體-窄距卧推/雙杠臂屈伸,正手引體-借力推,啞鈴划船-啞鈴卧推等。如果主項是推,那麼輔助就先拉,確保推拉輪流。

②腹肌-下肢超級組。在開始每一組下肢輔助動作前,我通常會做腹肌動作,當然是不力竭的。比如做早安式之前,我先來幾個懸垂舉腿。對腹肌刺激蠻不錯。

【動作】

a.n很多動作都應該充分調用後鏈。

做硬拉、低杠蹲、借力推舉、早安式甚至卧推等動作時,我在下沉的同時把重量壓在腳跟上,同時積極往外擰腳掌。發力時,同樣用腳跟往地上狠踩,這樣能讓我充分調用身體後鏈的力量。

b.n正手引體和反手引體都需要做。

兩者雖然都是引體動作,但發力方式和調用的肌肉不盡相同,建議都做,互為補充。

c.n不要害怕空握。

我練卧推和推舉都是空握,明顯感覺發力更流暢。正確的空握方式是讓杠鈴從虎口壓到掌根,增大接觸面積,必要時使用Fat Gripz加粗杠鈴。不用害怕空握會不安全,前提是訓練時能全神貫注。

d.n後束、髖外展肌群需要額外的訓練。

做推類動作時,三角肌前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刺激,不需要額外的訓練。而在拉類動作中,後束的發力沒那麼明顯,訓練不足,需要額外地做一些後束訓練作為平衡。髖外展肌群同理,單腿蹲可以練到,但額外做一些髖外展訓練(比如彈力帶側走)也不錯。中束也可以額外做一點,需求度沒後束那麼高。

e.n不能丟掉單腿蹲訓練。

我保加利亞分腿蹲做得一塌糊塗,膝蓋會左右晃動無法穩定,這體現出我的膝蓋在矢狀面的穩定性是相當差的,而且會時不時地感到不適。單腿蹲訓練對於下肢關節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任何體系都應該加入。

【飲食】

對於普通人來說飲食不需要過度苛刻,堅持大方向比死摳細節重要得多。

a.n遵循營養金字塔原則,下層優先。

運動營養上的層次是:攝入熱量盈餘或赤字>宏觀營養素(碳水、蛋白質、脂肪)>微觀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的攝入時間與周期(Nutrient Timing)>補劑的使用。無論增肌減脂,先做好前三個吧。

b.n營養素比例。算來算去其實挺麻煩的。我個人實踐過比較容(jian)易(dan)操(cu)作(bao)的野路子食譜是這樣的:

? 蛋白質:吃夠。

①吃蛋白質是為了獲取各類不同的氨基酸,尤其是人體不可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所以。儘可能攝取不同來源的蛋白質,紅肉、白肉、豆奶蛋以及蛋白/氨基酸補劑等。

②怎麼判斷吃夠呢?我通常懶得算,一般一頓飯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瘦蛋白質就算是吃夠了……

③蛋白質沒必要吃太多,一來吃太多了難以消化,二來費錢。

? 微觀營養素:吃夠。

①不同食物含有不同微觀營養素(無論動物植物),食譜來源豐富些。

②蔬菜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比例(不包括生菜茄子黃瓜這些含水過多的),顏色要豐富像彩虹一樣。

③另外,健身人群需要額外點補充B族維生素。如果食物來源不是很廣(說我),可以適當吃點複合維生素片,葯字型大小的就可以了,保健品類的都比較坑爹。

? 脂肪:控制脂肪。

①脂肪來源包括堅果、食用油以及動物食物中自帶的脂肪等。

②避免肥肉、煎炸,盡量食用「好」一點的油。可以用堅果、魚油膠囊適量代替食用油。如果吃蛋黃多,其他飲食上的脂肪就要減少(蛋黃營養好,還是值得吃的)。

③自己做飯的話,每道菜用油量不要超過半勺;如果吃食堂或者餐館,用水把菜涮到表面無明顯油脂。

? 碳水:自定。

①碳水比例視個人的運動量、訓練目的(增肌增力還是減脂)、體脂對碳水的敏感度等決定。

n②高GI碳水(白飯、麵食、土豆、部分水果等)和低GI碳水(薯類、豆類、部分水果等)要配合好,訓後高GI其餘低GI,早餐則兩種都吃。不同食物的GI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③不好弄到低GI碳水,只能吃白飯或者麵食,就保證蔬菜吃夠,延緩吸收。

④答應我,一定不要吃糖或者甜食!

c.n可操作性比較強的Nutrient Timing方法

我個人推薦16:8飲食。簡單來說,就是一天只有8小時能進食,進食足夠的營養。其餘16小時就不能再吃,只能喝水或者黑咖啡、茶等無糖的飲料(比如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吃飽,其他時間就要禁食。具體的時間比例可以自己定,比如早六晚六也不是不行,總之要留出足夠長的禁食時間)。親自實踐過,的確有助於維持體脂(其實是戒掉了夜宵=_=)。

d.n用對的方法練得夠狠了,哪還用考慮飲食上那些雞毛蒜皮的問題……


推薦閱讀:

舍友不吃飯減肥我跑步減肥感覺體重沒怎麼變他體重輕很快?
為什麼有人身體不胖但臉胖,有些人身體很胖,但是臉卻多肉?是否能通過鍛煉改變肌肉脂肪比例來改變這一情況?
如何在一個月之內瘦二十斤?
作為一個胖子,很想知道擁有一身肌肉是什麼感覺。?
每天到底吃多少卡路里可以瘦?

TAG: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