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有效地建立正反饋循環(獎勵機制)?

經常在拖延症/自我提高之類的問題看到的這個方法論,然而都是一筆帶過,有一位答主給出了非常消極的答案,即靠自己基本是不行的。如何正確、有效地建立正反饋循環(獎勵機制)?

求具體方法

--------------以上為原問題

答主Kitty Hello說「建立一套針對自我行為矯正獎勵系統」,「自己搞一個大一統的激勵體系」,的確是我最想要做到的。然而既然這般不行,又如何依靠外界正確建立激勵體系呢?

比如說我偏完美主義,平時自己對自己就不滿意,更感受不到外界對我的「獎勵」,曾有一度建立了負循環體系。像我這樣的人如何建立呢?


你是不是想自己建立一套針對自我行為矯正獎勵系統?答案真的是不可以。這不是消極,因為在這套系統里你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一切最終都會淪為「我高興就好」,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啊。

答主你要的東西現實中到處都是。

如果你要的是有形的回報激勵,去考證、賺錢、刷績點、沖名次,這些都是別人指定規則,第三方當裁判員的事,最有效也最有成就感,也是大家正在做的。

如果你要的是無形的精神回報,也就是做事過程中的積極情緒。去打坐、去學禪、學會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心,做事本身就可以擁有活在當下的回報。

你想要的那種,自己搞一個大一統的激勵體系,把自己像彈珠球一樣從系統的一端放進去,就會自動從令一端收穫結果,真的不存在。


謝邀!

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題主關注如何建立獎勵機制,是只想到了樂而忽略了苦。這樣是不能保證最後能夠達到目標的。樂使人樂於行動,持續行動,但是要保證任務的及時完成,最好還是加入苦的因素。

樂的驅動:如何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 覺無的回答;

苦的升華:如何戰勝自己的心魔? - 覺無的回答。

大致這些,祝你好運!


1. 遊戲設計裡面,專門有獎勵機制設計。

不得不承認,兩者有相通之處。

在上帝視角設計獎勵機制,跟給自己建立獎勵機制,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2. 現實中的單純正反饋循環(無懲罰)

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如果有煩請告知)

3. 長期的正反饋循環

我覺得這更多的像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

做著做著,就習慣了,就天天做了。也不去計較得失。

一點點淺見,共勉。


正反饋循環是不錯,但是題主想僅僅依賴正反饋循環(獎勵機制)是不行的。因為如果順利就是正循環,不順就是負循環,這個方法僅僅是行動中的一部分。

建議題主專註自己的目標,圍繞自己的目標方向去行動。當過於關注外界對你的「獎勵」對你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不利於你達成目標,就應該去關注目標,制定下一步行動,而忽視目前沒有外界獎勵這個事實。這裡我要講另一個方法論——PDCA管理循環

P (計劃 PLAN) :明確問題並對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案進行假設。

D (實施 DO) :實施行動計劃。

C (檢查 CHECK) :評估結果。

A (處理 ACT) :如果對結果不滿意就返回到計劃階段,或者如果結果滿意就對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

計劃 - 實施 - 檢查 - 處理 - 計劃 - 實施---&>直到完成目標。

而正反饋循環的意義在於,當我們在行動中得到了積極的反饋,我們能更有動力積極性去執行下一步,假設沒有積極的反饋,甚至很多負面的反饋,我們可以遵照PDCA管理循環里的檢查和處理,重新開始第二輪的計劃和實施。


人無法正確的觀測自己,所以一個正確、有效的行為反饋機制一定是來源於外部的。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獻上自己的知乎首答,畢竟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我很久。

首先要說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把獲得情感上的正反饋當成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那麼你永遠得不到滿足。因為情感本身就是一個無法量化和完美的東西,你上前一步,他便後退兩步;今天你覺得滿足開心了,明天便需要更大的刺激。因此,持續的情感正反饋對於正常生活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如何建立正反饋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還隱含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是達成目標重要,還是情感上的正反饋重要?

別急著回答當然是達成目標重要。先回顧一下,你是不是存在過這樣一個場景,明明知道一件事很重要也快deadline了,但覺得心情很不好,算了,還是等狀態好的時候再來做。其實大多數人,潛意識中的答案是情感上的正反饋更重要,也常常做這樣的選擇。

那麼貌似有繞回了如何建立正反饋這個問題本身來了,既然無法建立持續的正反饋,那是不是目標就達成不了了呢?於是這個思維誤區就需要被矯正:建立正反饋並不是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他只是一個手段,而非途徑。如果把手段和途徑相混淆,那就本末倒置了。

最後請記住:無論你是否積極,環境都在以自己的軌跡運行,無論你做還是不做,事情都還會在那裡。想得到一個東西,要麼付出時間,要麼付出思考,情緒只是增添動力的手段。

太關注情緒本身的人,往往會忽視客觀世界真實的美好,也會因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漸漸失去達成目標的勇氣和激進。


昨天在健身的時候想到這個問題,當時自己是在騎單車,那是自己已經騎了很久了,滿頭大汗,可以說把單車的把手都淋濕了,自己堅持不下來了,但是為了減肥事業添磚加瓦,今天的自己是不能放棄的,所以自己就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就是一定要騎到7點。

(抱歉沒拍圖)

如果是以前的自己的思維模式,或許是這樣的,今天不要做完,誰讓羞愧是最能調動人類的情緒,我想等下次讓羞愧之心,驅使自己繼續加油。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很可怕的是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一直下消耗我的自信,得不償失。

所以我自己決定一定要做出改變,可以用獎勵機制,對就是今天我要講的,當事情完成的時候,獎勵自己。

獎勵機制和羞愧機制可以說是對立的,獎勵機制是先苦後甜,而羞愧機制則是先甜後苦,仁者見仁,羞愧機制的驅動力確實更大一點。但是總歸是不符合自然邏輯的,對自己無益。


先列出大綱,比方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簡單的劃分 1:身體2:思想3:習慣4:思維邏輯等等

再細分出來,階段性的提升給自己適當獎勵,這些都是理論,沒時間過,不知可行否?


推薦閱讀:

你是在獨立思考,還是在被洗腦?
彷徨的時候怎麼做決定?
什麼叫完全的接納自己?
五年的遠程工作帶給我的酸甜苦辣
自我管理之精力管理

TAG:心理學 | 自我管理 | 自我提升 | 獎勵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