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的未來是什麼樣?
金融市場上,中國有著長期集權主義思想主導,佔據了一定的先天性優勢,也同時存在先天性弊端。主要體現在圍繞國家安全的金融力量十分龐大而且轉向靈活,社會風險容差大,不容易因為金融方面的差錯出現大的社會動蕩。劣勢在於金融市場不成熟,對資金的分配存在個人主觀性較大的問題。
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同樣面臨著其它產業存在的問題。新技術在農業方面的貢獻還不夠突出,社會資金投入農業不夠充分,固有經濟結構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還普遍存在。新技術投入方面: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主要有兩個問題:「水土不服」、「眼高手低」。某些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起效慢,不能得到廣泛認可。部分農業人急功近利,不願意冒險採取新技術。科研院所效率低下,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存在制度性的障礙。部分科研人員不能夠真正認識到技術應用的前景,高新技術應用不接地氣。轉基因方面的政策肯定會進一步放鬆,慈禧太后都得放鐵路進來,沒有理由21世紀的人還不如老佛爺。資金投入方面:農業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整個農產品市場空間也足夠大,但是能夠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固有的「農民不掙錢」的思想根深蒂固。結合中國特有的計劃經濟思想,導致農業投資總量少,跑偏的還多。固有經濟結構方面: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還將長期存在,農民掙不到利潤、市民買菜又貴。其中的流通渠道效率低下,是主要問題所在。有個很有意思的電影《解放軍佔領巴黎》,裡面有中國人組建「人力傳送帶」,挨個傳遞物品的畫面,就是當前農業流通渠道的寫照。參與這個渠道的人口過多,既得利益龐大。2、未來中國的農業經濟政策針對以上的缺陷,結合國家戰略需要,我估計下一步的農業經濟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農村土地政策:進一步建立完善穩健的土地流轉政策,綜合考慮各方利益,推動適度規模化農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策難以避免的會和中央政策相抵觸,會出現個別地區土地流轉反而退步的情況。但是總體來說土地流轉將更加普遍的存在,相關法律法規打架的地方會減少,土地流轉集中在800到1000畝左右會遇到人為設置的法律瓶頸。農業技術政策:將會利用農業補貼的辦法,推進幾個方面的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主要有:設施農業、精耕循環農業、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小微型農業機械、新灌溉技術。養殖業方面主要有:現代化養殖、規模化集中養殖、畜牧雜交繁育。農業金融政策:將會建立起或者政府、或者民間的農村金融中介機構,並實施規範化管理。相關政策的出台估計會在19大以後了,而機構的成立和有效運行,則可能會在2020年之後去了。組織形式可能是採取風險共擔的方式,針對的對象是農業創業者和規模化農業經營者。農業流通政策:將會扶持一批高效率的農業流通專業企業,推進互聯網+農業經濟,部分解決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問題。農業產品分檔銷售,既高端走高端、低端走菜市場,將會成為一種常態。農業電商發展在10年以後才能成熟,目前這一批農產品電商將是被拍死在沙灘上的一批。迫於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水平受其它產業壓制的主要壓力,舊有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的利益會被放棄和犧牲,大概在2020年左右會出現大批舊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失業或者至少利潤受損的情況。
(二)安全形勢的發展與農業政策我們主要從兩個方向分析中國未來的安全形勢:對內安全威脅和對外安全威脅。1、對內安全形勢與農業政策中國對內安全,以前是刮地皮厚度和老百姓肚子之間的矛盾。現在是刮地皮厚度和老百姓智商之間的矛盾。時代畢竟在進步嘛。閑話少說,一會兒被小管家禁了。體現在農業政策上就主要是兩個方面:農民和市民。農民方面的政策:繼續壓縮農業人口,通過利益導向、自然消亡的辦法,進一步減少農村實際生活人口。近20年內,將會長期存在「半城半村」人口,政策將會對這批人採取「擱置不管」的辦法,在不觸動他們的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生活條件吸引長期駐留城市,完成農村土地的換代移交。市民方面的政策:市民是農產品的最終消費群體,為了避免主要矛盾,防止出現大規模社會動蕩,政策肯定會繼續穩定主要農產品價格,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控制主要農產品利潤空間。體現在農業上,就是大宗農產品利潤維持較低水平但是市場空間大,季節性農產品以及特種農產品利潤空間巨大但是市場空間小。著重說下這裡面會存在的幾個「大坑」。一是特種農產品炒作的坑。會有人看上特種農產品巨大利潤空間開展炒作,如前幾年的藍莓、瑪咖,即將火起來的鐵皮石斛、黑枸杞。被炒作的人,也就是廣大散戶接盤俠,會被巨大利潤吸引,一頭栽坑裡,血本無歸。估計在2050年之前,這種現象隔幾年就會有一次。二是進城農民不認賬的坑。剛進城的農民會覺得自己對農產品是「專業的」,實際上脫離農業生產,不足一年就已經不再是這個行業的人了。這些人會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極其微妙的巨幅波動,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要嗅覺靈敏而慎之又慎。必須嚴密注意媒體風向,手段靈活多變,避免突然的莫名其妙的損失。國家有必要動用行政手段控制媒體跟風炒作,處理好公眾情緒化反應,否則有可能出現局部的社會動蕩。
2、對外安全形勢和農業政策農業上的對外安全主要就是糧食安全和邊遠邊疆地區農產品供應問題。糧食安全:不是不可以參與國際農產品貿易,相反我們完全可以從中獲利。國際上對我國的農產品傾銷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各種國際貿易協定里,這都不是什麼陰謀詭計而是光明正大的行為。我國是出於壓縮農業人口數量的考慮而沒有採取強有力的傾銷和反傾銷措施而已。在10年到15年之間,我國農業人口將會達到新的平衡階段,這方面的政策肯定會進一步跟上,題主提到的「即使年年豐收,國內糧食價格還是要比國外進口的貴,問題是我們已經大面積機械化生產了,還能怎麼樣?」的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國內糧食價格還是比進口糧食貴,可是別人的國家一樣也是這個情況。差價哪兒去了?那就看趙家人的心情了。可能用於農業技術革新或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可能突然就虧損掉了。邊遠邊疆地區農產品供應:目前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手段居然還是「屯墾」……不過大家放心,最高層不可能永遠被利益集團蒙蔽,發冤大頭工資。最高層早晚會意識到,在飛機滿天飛火車滿地跑的現代,農產品流通永遠比邊疆那三兩畝地重要,諸如南海、新疆、西藏等等邊遠地區的運輸補貼政策很快就會出台。二、中國農業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農業的第三次技術革命迫在眉睫。先科普一下:第一次是鐵器的使用,第二次是化肥和雜交育種技術的使用。分別對應於冶金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第三次是基因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使用。
這不是你想不想參與的問題,而是你將以怎麼樣的姿態參與,以免摔得太難看的問題。受中國民眾情緒的制約,中國參與這次農業技術革命,必將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基因育種以及相關作物種植,必將集中於「不入口」的品種上。生物能源、生物工業原料方向,基因技術運用將會得到充分發展,而用於食品的基因技術肯定會被長期壓制。注意並不限於轉基因技術,而是包括生物工程在內的所有基因技術。信息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互聯網經濟、自動化控制在內,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整合將長期處於試驗——錯誤——改進——再錯誤的循環中,並螺旋形上升。全球都是這樣,中國肯定無法避免並且走的彎路還要多些。中國將在一個方面摔大跟頭,幾乎無法避免,我覺得這是最讓人絕望的地方:農業新材料。就中國的材料科學,我完全沒法建立信心,這方面註定要長期受制於人。三、未來中國農業的組織方式及全產業鏈分析三農問題是個整體性的問題,農民、農村、農業,一定是整體推進的。未來中國農業的組織方式會在當前的形式下有微調,不大可能出現大的顛覆性變化。規模化農業和小農經濟還將在一段時間內共存,時間大約為20至30年。國家也不敢步子邁得太大,以防扯到什麼重要的器官。
農業生產領域:現代大型農業企業為龍頭,如新希望、通威、正大、孟山都等等國內外大型農業企業將會成為農業生產中的領頭羊,主導品種的選擇和農業生產資料的分配,並提供一定的穩定性保障,政府在這方面的職能肯定會退讓一些。中小型農業企業是具體生產的組織者和經營者,並提供大部分的農村基本生活保障服務,諸如養老、醫療、教育等。他們將會頂替一部分政府以及村委會職能,擔負起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責任。農村個體戶經營將會進一步困難,受到市場渠道的制約,利潤將進一步遭到壓縮。小農戶主要出於興趣愛好而存在,並不能為市場提供大量的農產品。農產品流通領域: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會遭遇2006年至今小商品流通渠道經營者相同的命運:淘汰。流通領域的發展總體來說呈現專業化和分層化的趨勢,電商渠道早晚會建立:只有中國會建立完整的農產品電商渠道,別的國家都不會有。以後的農產品流通,主要就是專業菜市場和農產品電商,針對特定消費群體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以前那種雜七雜八污水橫流人聲嘈雜的菜市場將會成為歷史。農產品電商將佔據糧油產品60%的市場,佔據生鮮農產品80%以上的市場份額,反而是現在最火的特種農產品市場佔有份額並不大,最多能到10%。達到這樣的市場份額,將花費從現在開始10年到15年的時間。農產品消費領域:終端市場的特徵分析較多,網上到處都是,這裡不再贅述。大體上就是生鮮農產品市場份額擴大,糧油市場進一步萎縮。農業旅遊將會維持目前火爆的現狀,還有可能進一步火爆。著重說下高端農產品:我估摸著,高端農產品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擴大,反而保持與現在基本持平的水平,箇中理由,大家自行琢磨。以上是盡量全面的考慮中國農業的未來發展。具體到某個領域,生產、流通、消費,每個人還有自己更為具體細緻的感受,但是整體的風向已經非常明確:中國和別的任何國家都不一樣。普遍的世界通行的規律只是規律而已,落實到具體的地方肯定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這是一場資本、技術、利潤、市場、乃至於消費心理之間的複雜博弈。《西遊記》電視劇的主題曲說得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推薦閱讀:
※我國為什麼沒有形成像韓國一樣的,對經濟有如此推動作用的文化產業?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一帶一路戰略下西部地區會發展成沿海城市的水平嗎?
※誠邀建築設計前輩回答,建築行業的未來的走勢到底如何?
※這次「錢荒」影響的究竟是中小型銀行還是大中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