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品沒有完善,營銷卻不得不先行的情況,老闆該如何決策?

當產品沒有完善,比如用戶體驗不是特別好,功能尚未全面。但因市場營銷契機出現,不得不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展開營銷時,如果你是老闆,該如何決策?


首先,該用的市場推廣手段都要用上,目的是增加用戶基數。

但是,重點在於在實現上一個目標的同時,有效降低客戶的心理預期,避免導致部分用戶因為不滿意而傳播負面信息,影響推廣效果。

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比如搞有獎挑錯之類的就行。


解決思路:「構建一種把劣勢因素轉變成優勢因素的創新戰略

基於場景應對,屢試不爽。

例如題主這種情況,看似劣勢情況是「功能尚未全面、用戶體驗存在缺陷」,但換個思維:

1.
如題主所言,市場營銷契機已現,說明產品需求強烈;

2.
需求強,又是新產品,客戶對產品缺陷容忍度高,而且很有慾望參與其中;

3.
好,這時候,轉化後的優勢因素是「產品可塑性強,客戶主導產品的形態,為早期客戶設置門檻(哪怕沒門檻也製造這個噱頭)」

這個小伎倆看著簡單,另外,其實把早期客戶打造成鐵(nei)桿(ce)用戶幫助打造更好的產品已不算新鮮事。但制定可落地的機制支撐這個決策卻異常有難度。

下面筆者提出幾點個人建議,拋磚引玉(靜待其他知乎大牛補充更為精彩策略):

1. 設置專項的「早期客戶糾錯獎勵預算」:不在於多,在於心意,同時也是設置門檻的必要條件。當然,如果企業手頭緊,可以以另外的「服務特權、付費優惠」等方式變相實現。

2. 在所有的對外宣傳渠道上統一口徑:一定要清晰表達,確保客戶能夠輕易感知:「這是可塑性極強的產品(為半成品預防針),我有權利不費一毛錢把它打造成更符合我需求的產品(感受到VIP),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參與(體會優越感)」具體行業具體產品具體措辭,與客戶溝通到位就行。

3. 服務運營支撐:這個步驟開始就是實打實需要企業投入專項人力資源以及相應的獎懲體系進行支撐了,這個決策給售前/售後服務人員都增添了額外的工作內容及壓力,甚至要被迫學些新的技能(正常產品形態的服務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所以需要老闆跟相應的團隊同事清晰溝通好額外的「工作內容與價值」,以及相應的獎懲體系。

4. 產品/研發支持:這個步驟挑戰更大,必然面臨大量的個性化需求,如何權衡需求,如何向運營團隊轉達,並最終向客戶轉達(安撫/獎賞客戶情緒),都極大的挑戰團隊的研發及管理能力。

5.企業一體化協作:如前所述,這種模式需要前端、後端高度協作,這對團隊間的利益分配、協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闆也不能輕視其中任意一個環節

脫離行業脫離場景沒法給出更具體的答覆,一句話總結,思路簡單,執行到位對團隊綜合素養要求極高。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這個問題確實會常常困擾企業,銷售不可能等產品完全成熟、穩定才去開拓市場,而且產品真正要能穩定,一定是要經過市場實際應用的檢驗才能逐步完善的,「閉門造車出門不合轍」這是必然的。

所以通常當開發到一定階段,可以將產品給一些關係較為密切的客戶,明確告訴客戶產品尚處於完善階段,請客戶試用,並請客戶多提意見,這樣即使出現較多問題也會比較容易獲得客戶的諒解。

待到產品基本成熟就可進行小批量銷售,控制銷售範圍,即便出現問題也要在可控範圍之內,一旦這個產品名聲做壞了,後續將再無機會,公司形象也大打折扣。

所以既不能等待產品完善再去營銷,但也要控制好這個階段營銷的度,把可能產生的風險抑制在可控範圍之內。


這不是跟現在的手機一個道理嗎?無限跳票,到不斷在做宣傳,


真正學過營銷的人,都知道好產品才是營銷的基礎,如果產品好,營銷助力要輕鬆很多,產品差,營銷幾乎是吹牛。按題主的意思,營銷契機已經出現,然後大力為不夠完善的產品營銷,很多人買了,然後意識到產品不好,吐槽,放棄。然後再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做補救公關活動還不一定能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這樣的契機是毀滅將來的好產品,互聯網時代,產品的重要性只會增強,因為大家可以更方便的交流,淘寶上一條差評就可以讓人放棄這次購買,以上


推薦閱讀:

【李叫獸】真不巧,這次「消費升級」不太一樣
2014 米粉節的數據有什麼意義?
如何評價《史玉柱自述》這本書?
一個賣魚丸夥計的賣場隨感:超市沒有白蓮花

TAG:CEO | 市場營銷 | 品牌 | 產品體驗 | 老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