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說】別騙自己了,你根本還沒到平台期

最近校招的確太忙了,都沒空更新。今天想了想,還是抽出點時間寫篇文章,把健身科普這件事繼續做下去。以後原創科普文章都會加個「大力說」,就當是系列文章了。nn

廢話少說,直切正題。最近老有人問我平台期的問題,比如三項成績不再增長、增肌停滯不前之類。「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我為什麼還沒成果?(刪)」

呃……其實這種問題,套用YouTube健身網紅Alan Thrall的話就是:「平台期都是你自己的錯!」

以一般人的訓練手法和努力程度,離平台期還早呢。很多健身人士挺喜歡道聽途說,一聽到「平台期」這個詞就對號入座。類似的詞還有「訓練過度(訓後疲勞並不一定就是過度啦)」、「遺傳性肥胖(除非有醫生確診否則就不要自我安慰啦)」、「基因/天賦(以你的努力程度還真只能和別人拼天賦啦)」等。

那麼,這些人的問題出在哪?

① n「新手紅利」的消失。新手剛接觸任何體系的訓練,都會表現出極快的進步,哪怕是在各種固定器械上瞎玩一氣。此時,他們會很開心,覺得自己練出了成果。但等新手期一過,buff沒了,他們沒有合理的訓練策略也就沒能在進步了。不客氣的說,不是你變強了,是你之前太弱。從負數恢復成零可能還很容易,但從零變成正數可不是那麼一回事。XJBL的天花板可是低的讓人髮指。

② n違背了「漸進超負荷」法則。我就搞不懂怎麼有些人為什麼那麼慫,一輩子都只敢用小重量訓練。訓練安全是很重要,但如果你的體格已經足夠強健,足以保證你能完成更艱難的訓練,那為什麼不去嘗試使用更大的重量?想變強其實很簡單,用最經典的基本動作,舉起更重的鐵!

③ n訓練沒有到位。很多人的迷思就是「我天天練彎舉為什麼二頭沒有再增長了?」訓練不是說你今天用XX重量做XX動作做了XX組。這些都只是手段,你要做的是通過訓練,達到「賢者狀態」,激發身體超量恢復、產生特異性適應——說人話就是得到你想要的訓練效果。訓練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減法,而是一個數學模型。你的變數包括:動作選取、相對1RM的重量、增減重量的策略、動作先後次序、組間間歇時長等,這些還都只是冰山一角。也不把大家帶暈了,一言以蔽之:你的訓練真的安排合理而又足夠困難,讓你達到「賢者狀態」了嗎?

④ n複合動作的缺位。很久之前我翻譯過Thib的文章「不要只關心孤立訓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聽進去。僅憑孤立訓練,你真的能達到「賢者狀態」?你要刺激神經系統募集肌肉,你要創造代謝壓力使得身體進行合成代謝,你覺得那麼幾塊好看的小肌肉能達到這點?Jim Wendler的肌肥大計劃「Boring-But-Big」, 卧推日的輔助只有高容量推舉和划船、推舉日練高容量卧推和反手引體、硬拉日練高容量深蹲(有點風險)和腹肌、深蹲日練高容量硬拉(這是作死)和腹肌,簡單粗暴令人髮指,但據說的確有很好的效果。想增肌?把你用在孤立動作的「訓練資金」投放在回報更高的複合動作上吧。

⑤ n飲食。營養金字塔永遠都是:熱量盈虧>宏觀營養素>微觀營養素>營養攝入時間>補劑。「什麼時間段攝入營養最好」「用什麼補劑最好」,這一類問題一聽就很新手。連前三項都沒做好,考慮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有什麼用?明明是增肌的,按照減脂食譜來吃,逗我呢?首先你要練夠,練夠了,你的身體就會「餓」,很想吃、很想攝入營養。另外,吃的健康很好,但你那不是健康是節食,你得選擇容易吸收的食物,並且提高食物的能量密度和優質碳水比例。

⑥ n肌肉失衡。你們這些人類就是喜歡練鏡子肌肉,前後完全不成比。人的身體是台精密儀器,當它感應到兩個互為拮抗的肌群力量不成比例,就會限制過強的一方發展,避免發生危險。練卧推之餘,多練練划船和Face Pull。你可以這樣想,人體就是個機器,你輸入了內旋力矩,也要輸入等量的外旋力矩,保證其平衡發展。你身體後面的肌肉,可能比你前面的肌肉還重要呢。

當然導致「平台期」的原因有很多,我也只能列舉其中一部分。是有一些人比常人更難增肌,但別拿這個開脫!提高每塊肌肉的訓練頻率,加大容量,提高強度,去他媽的娘炮,沒有借口!你有多努力才能達到你天賦的極限!

記住:一直往前沖,永遠不要停住。怕,你就會輸一輩子。

文章寫完,繼續準備面試材料。

2016.10.11更新

想諮詢大家一件事,我這是被洗稿了嗎?不是我就刪掉這段

推薦閱讀:

傳功07:初窺下肢驅動—健力式卧推(挺髖卧推篇)
為什麼中國舉重水平很高力量舉水平卻很低?
如何在12周內蹲到405磅
《舉重 抓舉拉帶/抓舉助力帶用法圖解(MyStyle)》
深蹲 The Squat

TAG:健身 | 增肌 | 力量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