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令人無限遺憾的悲劇英雄

閱讀提示:他們或許壯志未酬,或許英年早逝,或許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曾在歷史中划過璀璨的一筆,在史書中譜寫過屬於自己的英雄篇章。

全文5400字,排列了在我心中前十位的悲劇英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回顧這些既令人惋惜,又令人追懷的英雄們吧。

以下文章內容搬運自我在這個題目中寫的答案:

歷史上有哪位人物讓你覺得遺憾?

歷史上有很多悲情英雄,歷史給過他們機會,但卻沒有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夙願,他們可能稱不上偉人,但絕對是那個時代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太多了,歷史總是充滿遺憾,令後人不斷惋惜:

第十位 秦公子扶蘇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這是我們在中學課文《陳涉世家》中學到的,扶蘇作為始皇帝的長子,按照傳統應該即皇帝位,但秦始皇在巡遊中病逝,趙高、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帝,並逼死扶蘇。

扶蘇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仁義愛民,反對始皇帝「焚書坑儒」,在那個法家當道的秦代社會,他這種思想是與始皇帝格格不入的。

扶蘇愛民,自會為民請命,屢屢上鑒,希望始皇帝體察民情,減輕民間疾苦,因而觸怒始皇帝,被發配北方和蒙恬一起守長城,抵禦匈奴。

如果秦朝的第二代接班人是扶蘇,那麼秦朝可能不會二世而亡,扶蘇有成為一代明君的氣魄,卻沒有成為一代明君的命運。

第九位 季漢丞相諸葛孔明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是卧龍先生在《出師表》中的一段話,讀後無不感激涕零。

遙想諸葛當年,初出茅廬,二十有七,隆中佳對,暢析天下,奉天命以助玄德,持英才再造漢室。

諸葛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南平蠻荒,北擊中原,然則國勢衰微,六出祁山不勝,歸逝五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每每讀到這句詩,就由衷感嘆,如果諸葛先生能續命三十年,或許真能實現他一生的理想,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第八位 大漢冠軍侯霍去病

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來封狼居胥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霍去病,少年英雄,作戰勇猛,長途奔襲,左突右攻,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

他和衛青領導的漢朝軍隊,對匈奴發起了大反擊,戰略上由守轉攻,一舉收復河套地區,接著又控制了河西地區。

因此匈奴人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在行軍途中感染瘟疫,英年早逝,時年僅二十四歲。

如若上天再給霍去病二十年,怕是匈奴早被擊潰,南北匈奴分裂,北匈奴西遷的事件將會提前發生。

第七位 南唐後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在他的詞作《虞美人》中的內容,詞中表達了李煜對故國的懷念。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各節度使擁兵自重,紛紛建立藩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國時期。

南唐也是一個藩國,坐落於江南地區,李煜是第三代國主。

南唐後主,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詞作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為後世稱讚。

然而他又是一個皇帝,面對北方侵襲,他只求苟安,然後繼續花前月下,暢想風流,然而趙匡胤不給他這個機會。

公元975年,北宋大軍兵臨金陵城下,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

在北方期間,李煜感念故國,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虞美人》,宋太宗趙光義覺得他有謀反之嫌,賜葯歸盡。

古人道,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不幸生於帝王家,倘使其只是一個世間文人,每日飲酒作畫,縱情聲色,豈不快哉?

第六位 明朝才子解縉

解縉其人,博古覽今,才高八斗,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永樂年間,官居首輔,主持編纂曠世大典——《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一部百科全書,字數總計3.7億多,體現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最高成就,在這部書的主編名冊上,永遠鐫刻著解縉的名字。

直至今日,《永樂大典》依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中佔有重要地位,英國人將它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然而解縉本人自恃才高,時常得罪同僚,被打壓排擠,但皇帝愛才惜才,一直在保護他。

然而他卻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

明朝初年,經過了朱元璋時代的腥風血雨,又經過朱棣的靖難之役,官僚已是人人自危,政治敏感度格外敏銳,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就掉腦袋,而解縉不僅說錯了話,還做錯了事。

解縉被貶官後,有一次回京奏事,恰巧朱棣不在,於是他就覲謁了太子朱高熾。

皇帝不在,臣下私自拜見太子,於是那些先前跟他有過節的官僚開始進讒,朱棣一怒之下,把解縉逮捕下獄。

五年後,解縉被凍死在冰天雪地,結束了他輝煌而凄慘的一生。

解縉之人,才氣過人,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已足以使其名留青史,然而其恃才傲物,不通情理,最後反被自己的性格弱點所誤,慘死雪中。

就像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流星,閃耀過耀眼的光芒,告訴人們,他曾經來過這個世上,並且留下過輝煌的軌跡。

第五位 清末大臣李鴻章

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李鴻章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為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供了基礎。

李鴻章的那個時期,是清末列強環伺的時期,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期,李鴻章其實做的還不錯,無奈現實條件限制太多,讓他不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看過《走向共和》的都知道,李鴻章想為北洋水師買點炮彈是有多麼困難,朝廷中處處掣肘,雖為朝廷重臣,說話卻不及一個太監管用。

李鴻章早年追隨曾國藩,先平洪匪,再平捻軍,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中國開展洋務運動,發奮圖強。

在國際事務中,李鴻章縱橫捭闔,為國為民爭利益,他被譽為中國最會同洋人打交道的人。

甲午戰敗,他背上了千古罵名,其實他只是一個替罪羊,古老又落後的封建體制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如若李鴻章供仕於清朝中期,他一定會是一位千古名臣,為國家謀發展,為百姓謀生存。

第四位 中唐叛將僕固懷恩

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會比較陌生,他不是漢人,而是一個鐵勒人。

安史之亂,大唐東部防線一觸即潰,危若累卵,強盛一時的唐朝迅速崩潰。

僕固懷恩身先士卒,跟隨郭子儀作戰平叛,其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且其與回紇關係較好,曾嫁二女與回紇和親,並向回紇借兵,安史之亂中,其家人有四十六口為國殉難,真可謂是滿門忠烈。

按理來說,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又為國家犧牲巨大,在平叛戰爭結束後,應該大賞特賞,但是歷史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安史之亂前,唐朝政府過於信任邊將,給了藩鎮節度使很大的權力,這也是安史之亂的元兇。

安史之亂後,朝廷和武將之間已經失去了信任,朝廷不信任武將,武將害怕朝廷會加害他們。

平叛戰爭結束後,郭子儀、李光弼等一干功勛名將被明升暗降,被解除了兵權,武將人人自危,生怕朝廷會鳥盡弓藏,卸磨殺驢。

然而還是有宦官誣告僕固懷恩謀反,朝廷讓僕固懷恩上朝說明情況,他看到了郭子儀、李光弼的境況,又被身邊人勸阻勿去,最後被逼謀反。

僕固懷恩引吐蕃、回紇、党項兵力進犯大唐,然而其母深明大義,提刀追著要殺他,「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

唐朝派出郭子儀平叛,僕固懷恩大敗而歸,後死於軍中。

一代名將,曾立下赫赫功業,全家殉國四十六口人,卻因為奸人陷害,被逼謀反,落得如此境地,唏噓哀哉!

第三位 唐玄宗李隆基

上面說到了安史之亂,自然就不能不提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此人,少年偉才,武則天在位時,就覺得這個孫子不一般,將來要搞個大動作。

果不其然,則天大皇帝去世後,中宗李顯即位,就是我們常說的「六位帝皇玩」,他爸他媽他兄弟全都是皇帝,就他兒子不是皇帝,因為他被韋皇后毒死了,韋皇后也想學習武則天,做個女皇帝。

李唐熬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成功復辟,眼看又要被女人篡政,李隆基可不甘心。

於是他攛掇他老爹李旦,發動了著名的「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及一干人等。

事後,他老爹李旦當上了皇帝,是為唐睿宗,他是太子。

唐睿宗在武后陰影下生活多年,本就生性怯懦,現在又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兒子,那怎麼辦呢?趕緊退位讓賢吧。

於是,公元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就是我們的唐玄宗,年號開元。

李隆基在位時,勵精圖治,任賢用能,開創了開元、天寶兩朝盛世,大唐盛世被他推向頂峰。

然而盛世之下,危局也在緩緩逼近,大唐連年擴張,版圖急劇擴大,同時也給了邊將很大的權力,安祿山一人身兼三鎮節度使,早有反心,然而明皇卻未察覺到。

直到潼關失守,李隆基才真正明白,他最信任的那個乾兒子,真的是在造他的反。

馬嵬坡下,竟然連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楊貴妃被嘩變士兵縊亡于軍中,香消玉損。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是李白於貴妃面前所作《清平調》,不知當時玄宗皇帝再讀時是什麼心情。

大唐是你推向盛世的,也是在你手中極速衰落,你努力造就了它,也親手毀了它。

第二位 千古忠烈岳王爺

北宋末年,女真崛起,先滅契丹,再攻北宋,開封城內,一片神鴉社鼓,徽宗急傳位於欽宗,北宋情勢危急。

遼宋交好百年,軍備廢弛,然則女真突起,世有傳言,「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

宋金達成「海上之盟」,遼國為宋金夾擊所滅,之後短暫收回幽雲十六州,然而,良辰美景只是曇花一現。

公元1126年,女真南下,攻破開封,俘虜徽欽二帝及皇族、朝臣三千餘人北上,史稱「靖康之變」。

中原大地頓時失去主心骨,華夏百姓人人自危,趙構南渡應天,建立南宋,才勉強穩定住了局勢。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無力收復失地,然而女真還在不斷南進,國勢危如累卵。

靖康之恥,是我們中原王朝的不幸,但是我們有岳飛,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幸運。

「精忠報國」,這刻在岳飛背後的四個大字,正是他一生的信條,他以一己之力,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金人憚於岳飛的攻勢,不敢再南下進攻,被迫採取防禦,岳家軍士氣正旺,正要直搗黃龍,還於舊都,卻被十三道金牌召回。

可以想見,岳飛當時是多麼無奈絕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岳飛本人品性高潔,為國為民,卻遭奸人陷害,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我們再高唱一次他生前所作的滿江紅;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真是痛快,對於入寇華夏的金人,恨不能生啖其肉,盡飲其血。

幾十年後,寧宗北伐,將士們正是高唱著岳王爺的《滿江紅》,開創著他們的北伐功業。

想必彼時,岳王爺在地下,也在指揮著他的千軍萬馬,保家衛國, 進行著他未酬的事業。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就能直搗黃龍,收復東京,封狼居胥,就在當日,然而歷史狠狠刺痛了這位壯志未酬的英雄。

第一位 大隋明帝楊廣

世人皆知隋煬帝楊廣,卻不知楊廣本謚明帝,後被唐朝謚為煬皇帝。

我把隋明帝楊廣排在第一位,很多人會大驚失色,因為在他們心中,楊廣應該是歷史書上的那個驕奢淫逸,無惡不作的皇帝。

歷史是由後人書寫的,後世繼承王朝為了向人們昭告天命所歸,往往會對前朝末代皇帝的政績進行歪曲,隋朝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又有極其相似的歷程:都是濫用民夫,秦朝修長城,隋朝修運河;都是太子被廢,秦朝扶蘇被害,胡亥即位,隋朝楊勇被廢,楊廣即位。

但楊廣絕不是胡亥那種人能比的。

楊廣文武雙全,氣概滔天,二十歲便平定南陳建立不朽工業,治理江南政績出色為百姓仰慕。

即位之後,西巡張掖,西域各國得望天子威嚴,那時的西巡,絕不是所謂的遊山玩水,一路艱難險阻,楊廣親歷親為,他是封建王朝第一個去過那麼遠的皇帝,為隋朝開拓西部疆土,大振國威。

後世史學家在評價楊廣時,無一例外都會提到他的大運河,認為是修運河造成勞民傷財,把隋朝推向了覆滅。

隋朝大運河,貫通南北,將長江、黃河、淮河等幾大水系連接起來,加深了南北人民的交流,促進了南方和北方的經濟發展。

從此之後,中國再也沒出現過南北大分裂,一大原因,就是大運河把南方和北方更加緊密地連接了起來,即使唐末天下大亂,五代十國的分裂時間也只持續了幾十年。

秦始皇統一文字,使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文化傳承不斷;隋明帝造大運河,使我們這個國家不用再經歷長時間的南北分裂。

我想,隋明帝也是在考慮東漢末年到隋初,四百多年的大分裂歷史,才真正決定了要修這條大運河,即使動搖國本,也在所不惜,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唐代詩人皮日休寫過一首詩,道盡了千古悲涼事。

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

隋朝當時天下初定,理應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但是歷史選擇了楊廣,楊廣選擇了成就萬世功業,國家的現狀支撐不了楊廣心中的千秋夢想,無論是西巡張掖,三征高句麗,修大運河,都是耗費國力民力的,一般的皇帝能完成一個就已足夠,而他卻要全都完成,終於激起民變,各路造反不斷,埋葬了隋朝,隋朝也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

後世李世民吸取了楊廣的教訓,李世民幾乎做了和楊廣一樣的事,但是他有楊廣這面鏡子,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不至於重蹈楊廣之覆轍。

於是,李世民成為了千古明君,供後世讚揚;楊廣成為了千古暴君,供後世唾罵。

我想,即使歷史不能還楊廣一份公平,也應還他一份公道,畢竟後世子孫,正是因他的大運河而繁衍生息。

歷史上,還有很多人物讓我們覺得遺憾和惋惜,歷史曾經選擇了他們,卻最終又刺痛了他們,無論他們成敗與否,他們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英雄,在丹青史冊中,有他們的一片位置。


推薦閱讀:

當侵略者掠奪文物時,到底是應以國家利益為重毀掉文物還是以文化留存為重在留不下的情況下交出去?
你的自卑,應該拿去喂狗
恐怖的日本人偶,一不小心他們就會復活......
19世紀英國的建築師為什麼說哥特式風格是誠摯的,真實的?

TAG:历史 | 文学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