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西方哲學史》33: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判處死刑呢?最有趣、最接地氣的答案來自林欣浩的《哲學家都幹了什麼》這本書。當時,雅典隨機抽取的陪審團有500人,360票比140票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可見,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基本上符合雅典的多數民意。
為什麼呢?
因為蘇格拉底愛辯論,喜歡問問題。而這一點,特別招人恨!(當然書里也介紹了其它原因,這裡略過)
書里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你是那個時代的人,帶著女朋友和僕人(奴隸)在逛街。蘇格拉底走過來,虛心的請教你一個問題。你好心作答,但是蘇格拉底會抓住答案的漏洞,不停的反問,一直問到你崩潰為止。蘇格拉底越是表現的一無所知,越是凸顯你的白痴。你想想,多沒面子呀!尤其是在女朋友和僕人面前。現實生活中,要是你身邊有這麼一個極品,估計你也煩死他了。
如果你在尋找哲學入門書,推薦這本《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有趣、易讀又十分嚴謹。
現在,我們回到羅素版本的《西方哲學史》。
總結一下,蘇格拉底之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蘇格拉底不招人喜歡,喜歡挖別人痛處,我們上面說過了。
第二,蘇格拉底活夠了,願意為哲學現身。
(1)當時法庭大多數判他有罪,根據雅典的法律,蘇格拉底可以要求從輕處罰。當橄欖枝拋給蘇格拉底的時候,他提出的意見是交納30個米尼的罰金(非常少的數目)。「這不是罵人嗎?」「蘇格拉底太不識抬舉了!」……法庭和陪審團認為蘇格拉底在故意羞辱他們。
(2)蘇格拉底當過兵,作戰勇敢,堅守職責。退役後,他作為一個哲學家,認為「神命令我履行一個哲學家探討自己和探討別人的使命」。所以,哲學就是他的戰場,向法庭投降,就好像戰場上當逃兵一樣可恥。
(3)死後的世界更美好。蘇格拉底當時已經70多歲了,所謂「七十古來稀」,他不但不怕死,而且對另一個世界充滿期待。他認為,在另一個世界,他可以自由的和以前的哲學家辯論,而且任何人不會因為辯論而被控訴。同時,那個世界人們是永生的,辯論天天進行,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第三,蘇格拉底確實有把柄在別人手上。他有一個罪名是「不敬神」,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年輕人去德爾菲神廟詢問神,天底下還有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嗎?神回答,沒有了。年輕人去告訴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當然不信。於是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他把有可能比自己聰明的人拉了一個清單,挨個尋訪。但是,在尋訪的過程中,發現這些人都是虛偽的人,當場戳穿了他們。最後,蘇格拉底得出結論:「唯有像蘇格拉底那樣知道自己的智慧實際上是毫無價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這件事,除了讓蘇格拉底得出結論外,還有三個後果。一是把人得罪光了;二是給了法庭一個理由,說明蘇格拉底不敬神;三是尋訪之旅耗盡了他的時間和精力,花光了所有錢。
何苦呢?但是,蘇格拉底認為自己履行了對神的職責,還很高興。
第四,蘇格拉底代表著貴族的利益,窮人都恨他。而民主制度下,窮人有更多的投票權。
蘇格拉底有一項罪名:「是一個作惡者,是一個怪異的人,他窺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壞的說成是好的,而且以一切去教導別人」。
因為蘇格拉底退役後,大部分精力用來向青年們教授知識,但是卻不像智者一樣收費,蘇格拉底的教學是免費的。但是必須要注意到,蘇格拉底的學生,大部分是貴族。當時,貴族和平民的矛盾還是很突出的,雖然表面上大家不提這一茬,但是實際上平民覺得蘇格拉底和貴族是一夥的,應該把他判死。
我們知道,蘇格拉底甚至是渴望去另外一個世界去辯論的,所以也無需為他惋惜。但是,蘇格拉底的死,從原點上就讓西方人警惕民主制的危害,這對西方民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下一期,我們接著聊蘇格拉底。
推薦閱讀:
※七十年前的一本好書
※斯賓格勒|一種不能衝擊或影響時代生活最深處的學說根本就不能算是學說
※談馬克思主義
※老調重彈,電腦里的人算不算真正的人?
※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