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湄公河行動》

一、

我已經不記得湄公河案件發生那天我在做什麼了,只能記得後來有一天半夜,我給一個戰友打電話,他說他和一位女幹部談戀愛了,因為他也是中尉,所以我並沒覺得驚訝。後來我提到湄公河這件事,想問問來龍去脈。當時事情剛出來,媒體很多信息不殘缺不全或是互相矛盾,我有點好奇。

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命令已經下來了,他們馬上要去湄公河為中國商船護航。他這麼一說,我就不好再問下去了,畢竟這件正在發生的慘案他也參與其中,再問下去,就涉及他的工作內容了。

後來過了很久,我和不同的人談到糯康,但他們口氣中並不認為這是位多厲害的人物。畢竟在槍支泛濫的金三角,手裡有槍,雇幾個手下,大部分人都能夠做到這點。並不只有毒「梟」才能犯下這樣的罪行。糯康並不具備真正毒梟的能力。他確實不夠格。

金三角坤沙時代是真正的毒梟時代,大毒梟們在坐大之後都有了政治企圖,開始尋求洗白,結果全部失敗。坤沙曾放話說要美國將他們在緝毒上花掉的錢全都交出來,那麼坤沙就不販毒了。但美國一直以來遵循的邏輯是,不和恐怖分子談判,同樣也不(公開)和毒梟談判(事實上美國私底下是和坤沙接觸過的)。總之最後談崩了,坤沙被軟禁至死。

坤沙的結局和歷史上很多江洋大盜很像,樹倒之後,猢猻們開枝散葉,自立門戶,最終變成更加難以管理、約束、打擊的犯罪分子,甚至連市場上毒品質量都受到了影響,更多的吸毒者死於吸毒。坤沙在的時候,他吸引了所有槍口,坤沙散了,緝毒人員的槍口就失去了準星。甚至連原先建立的完整的情報系統都被沖的七零八落。坤沙確實受到了懲罰,但在客觀上,其實毒品問題化整為零之後,更加嚴重、更加難以控制了。如果此時美國再想談判,恐怕都不知道和誰去談。你說這滑稽不滑稽?而且這種化整為零一直在繼續,邊境上的毒品案件趨勢是案件數量越來越多,但每案查獲的毒品越來越少。十年前隨處可見的萬克大案逐漸減少,十萬克以上的成了鳳毛麟角。

糯康確實如電影里所說,是坤沙舊部。但金三角今天稍有點氣候的制毒者哪個和坤沙沒有一點關係呢?坤沙舊部多的數不過來,稍有野心的人開始是制販毒,然後做礦產、木材等資源生意。金三角連綿不絕的原始森林裡,可開發的資源太多了,無論如何搶劫都是一種低效手段,收益和風險都是底層人才去做的,為「梟」者所不為。

另外,即使是電影里戲劇化之後的糯康,除了在電影里台詞上表現了「15億」的生意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武裝。就那幾個人,在他前老闆手下估計也就只有武裝一個據點的能力。

當然,硬要說他是毒梟也是成立的,每個小頭目都能被稱為毒梟,這是評價體系的問題。在另一個評價體系里,譚曉林那個級別的都不能被稱為毒梟。

我對這件事的了解僅限於此,並不比知乎眾位多多少。之所以今天提到,是因為那部電影上映,收到不少私信來問我的看法,但我沒有看法,因為電影我沒看。不過這幾天我要是去電影院的話,也確實只有這部值得一看。(以上是前幾天寫的,寫的時候我還沒看電影。今天修改了文章,昨天去看了)

二、

看《湄公河行動》的一些評價,有人提到某部電影的「吸毒導演」和一部緝毒電影的說法。所以想說說毒品整個流轉過程中的三方關係。

「制毒者」「吸毒者」「緝毒者」

以我眼光來看的話,在毒品整個流轉鏈條里,施害人是「制毒者」,「吸毒者」和「緝毒者」都是受害人。作為受害人,緝毒工作者獲得了輿論的理解,這是幸運。和很多行業一樣,緝毒行業大牛雲集,有無數無名英雄,多到我舉不出例子,因為說出來大家也不認識。但這個行業也同樣有害群之馬,比如呼格案的製造者馮志明也曾「勇斗毒販、智擒毒梟」。慚愧的是我兩頭都不佔,既沒有流芳百世功業,也沒有遺臭萬年的惡行。所以最近收到一些稱讚,雖然我感到高興,但其實我還會感到有些慚愧,因為確實承受不起。也有一些詆毀,我也一併不接受,因為我同樣承受不起。

相比「緝毒者」受到輿論的理解,受害人的另一方吸毒者則受到了一些責難。我知道將吸毒者列為受害人,可能會有一些風險。就像我當年說「毒販第一目的不是殺人,而是販毒賺錢」時,被人曲解成為毒販站台一樣,這一次可能又會被說成理客中或者為吸毒者站台。但我覺得為誰站台不重要,把事情理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理清動機,我必須重申一遍,雖然傳聞軟文已經到五位數或者六位數的價格了,但我可以保證到此刻為止,我在知乎發布的文字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是收錢發的,沒有一個贊同是收錢點的。文字就在那裡,我就不發誓了。但以後我不能保證,說不定有人開出十億天價我覺得還是可以扶我起來試試的。

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就像我不敢保證永遠不收錢一樣,在特定的環境下,我同樣難以保證我一定不會成為癮君子,看這篇文章的諸位恐怕也是難以保證。我們的保證是有條件的,這條件是一切都發生在當前的情境下。不同的環境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不然宋名揚先生的人生也不會這麼矛盾。

我認為一個吸毒者,戒毒後,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安居樂業是沒有關係的,一個文明社會也必須允許他們改過自新。毒品問題是真正施害者和受益人是制販毒者。而吸毒者作為一個複雜的人類,在某個情境下誤入歧途,被藥物控制。我相信他們的初衷不會是成為一個癮君子,畢竟正常人不會生來就希望做個癮君子。當然,誘導他人吸毒和容留他人吸毒的行為屬於犯罪另說。

在法律框架內,無論是工人、農民,還是明星、演員、導演、編劇、作家。染上毒癮後,依法處置,戒毒後應該依法允許其正常就業,如果他們違反了社會道德,觀眾可以自發抵制。但如果這些罪不至死的人因為公權力的介入而無法正常就業,被社會遺棄之後,有很大概率成為更大的社會隱患。作為個人,當然有權力表示反對和抵制,但支持公權力介入限制其就業是有問題的。

三、

關於《湄公河行動》電影,寫影評我不擅長,所以我只能說說還原度的問題,關於影片對緝毒工作的還原度,我個人是滿意的。其實跨境執法我不太懂,畢竟光明正大的跨境這是頭一次,還是國家行為。

直升機視角航拍鏡頭下的森林讓我覺得很熟悉,只是我當年在那裡的時候,我們是沒有直升機的,那樣的森林車進不去,只能徒步前進,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媒體上有警察犧牲的時候,他們有些人沒穿防彈衣,因為太重了。湄公河兩岸的景色也讓我想到怒江。我覺得還原度最高的是賭場和街頭。

當然,作為一個改編的電影,有誇張或者戲劇化的部分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武器的應用,超前我們半個世紀。實際上我們的武器是落後於時代的,十年前解放軍裝備95式突擊步槍時,我們的核心戰鬥力還是八一杠和五四手槍,甚至訓練時還用半自動的56式。

我離直升機最近的一次就是傳言要裝備直升機……但遺憾的是,直到我離開,它都是一個傳言。

總之,在我對電影的還原度沒有更多奢望的情況下,這是目前我在華語影片里能看到的對緝毒工作還原度最高的電影。考慮到它的電影屬性,可以說成是高配版的緝毒警察的日常。

另外,我覺得值得商榷的地方是槍殺船員的鏡頭,一共估計只有兩秒鐘,在觀眾都知道事件前提的情況下,槍殺船員的鏡頭是沒必要的,拿掉並不影響影片質量,但留下會對船員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最後,這部影片好還是壞我不知道,但如果你最近想去電影院,它確實是最近唯一值得花兩個小時去看的一部作品。


推薦閱讀:

愛情喜劇第一法則:你愛的女人永遠是對的
我在豆瓣電影這一年2017
美屬薩摩亞:0比31,最差國家隊,下一球制勝
導師說|電影,一樣的專業,不一樣的feel

TAG:毒品 | 电影 | 湄公河行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