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談談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糟糕兩歲」和「可怕三歲」(寫作及科學篇)

寫作及科學篇

大家好,我是陳棉棉(Alice)。本期文章是主題「如何培養天使寶寶」的第三部分,主要講到幼兒良好的「日常作息表」中的寫作篇與科學篇。這一期主要承接上一期文章,講到了「天使寶寶」們的寫作主題活動、戶外和午餐活動,以及下午的科學主題活動。

本文案例來自本人在加拿大兒童教育工作中的親身體驗,為保護兒童隱私,文中所有的姓名均為化名,人物配圖全部來自網路。

本文章屬於原創,已開通有償轉載。如公眾號想要轉載請聯繫本人。拒絕任何不規範轉載(違者將會被追溯承擔責任,並按照作者標準支付稿酬)。個人用戶想轉發朋友圈請隨意。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或者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歡迎以探討為目的的留言和提問。

(5)10:10~10:45是寫作主題活動時間。

我一向都認為,教育應該向「個體化」和「細分化」靠攏,而不是像工廠的流水線一般,將孩子們一個個套進半成品的模具中。很遺憾,目前中國的教育還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個體化」,就連我所在的加拿大溫哥華昂貴的早教學校,也不過只是一對四。

然而,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對一」時間:寫作、藝術和手工時間。

說到寫作主題,可能會讓大家感到困惑: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要學著寫東西啦?

當然不是這樣的。我們並不強制要求孩子們坐下來一本正經的練習寫字。這對於他們的年齡段來說,既不適合,也不現實。相反的,我們會設計和布置整個教室,尤其是兩張孩子們的「工作台」,以滿足孩子們對「玩」的需求。每一天,孩子們都能在「工作台」上發現新的玩具和遊戲活動,例如橡皮泥、填色繪圖、簡單的迷宮、描繪動物輪廓圖……

那麼,為什麼像這樣的「玩」會被算作是寫作主題活動時間呢?

原因就在於,這些遊戲的設計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在「玩耍」的背後,有著老師精心布置的教學理念:幫助孩子鍛煉手部的靈活度和小肌肉群,提高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對辭彙和語言的感知力。通過有意識的練習去增強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是為了給他們將來進入小學打好一個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在將來系統化的學習寫字時感到更輕鬆。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適合2~3歲的兒童和父母共同進行的寫作主題活動:

1)橡皮泥:適合和父母一起玩,不僅鍛煉手部的小肌肉群,還能發揮想像力和增強口頭表達能力。

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作品,提出各種問題:「這是什麼?小兔子?小兔子現在打算幹什麼呢?」鼓勵孩子使用不完美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的作品,並通過交流,幫助孩子擴大辭彙量。

2)描摹本:可以為孩子自製一本他們喜愛的描摹本,自製的好處就是那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如果孩子喜歡恐龍,而我們剛好又買不到恐龍題材的描摹本,就可以直接上網搜集恐龍素材,列印出一系列恐龍描摹圖,例如這樣:

除了上面所說的活動,如果想要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靈活度,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拼圖和迷宮遊戲。

(6)10:45~11:30是戶外活動時間。

戶外活動是一個優質的計劃表中的重要環節。在我們學校,孩子們每天至少在戶外活動兩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天待在戶外的時間至少有90分鐘以上。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壞天氣,只有不合適的著裝(There is not bad weather, only bad clothing)。」因此,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全副武裝」的,他們各自的柜子里都有水杯、雨靴、防寒雨衣、絨布外套、背心、防水褲、棉布長褲、帽子、手套、太陽鏡、防晒霜、室外跑鞋、室內舒適鞋、三套以上的換洗衣物……這樣,無論在任何天氣,他們都能穿戴上合適的「裝備」,開開心心的到室外玩耍。

充足的戶外運動時間,能夠幫助孩子的身體發育得更好,也能夠讓他們在消耗能量之後胃口大開,好好吃一頓有營養的午餐,再美美的睡一個午覺。

另外,讓孩子們從小就進行足量的運動,對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是有好處的。孩子畢竟是孩子,一定會有大喊大叫、撒丫子奔跑、在沙子里鑽、在泥里打滾……等等「不講規矩,不守禮儀」的需求。這種對於「混亂感」的需求,在室內很難得到滿足。因此,戶外活動場就是個撒歡兒的好地方。

同時,戶外活動還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自然:我們在不同的季節,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子顏色的變化,採摘大自然的果實,觀察各種昆蟲和小松鼠……大自然賜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把自己和這個世界緊緊的維繫在了一起

很可惜,現在溫哥華的大城市生活,已經讓我們減少了許多探索大自然的樂趣。

記得在我以前在維多利亞島讀書實習的時期,我們學校旁邊就是一大片靜謐的森林。實習中心的老師們也常常帶著孩子們去森林中探險,去小溪邊玩水(孩子們給小溪取了個名字叫做「蚯蚓河(Worm River)」),在下雨天一同觀察「蚯蚓河」的溪水漲落現象……每天早晨,小朋友們都會滿懷期待的等在窗邊,等著鹿爸鹿媽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小鹿悠閑的從學校後院經過……

現在想起來,仍然是最溫馨美好的回憶。

(7)11:30~12:00是課外主題活動時間。

關於課外活動的主題,我們力求使班上的孩子們體驗到盡量多的有趣的主題,所以每天的安排都不一樣。從周一到周五,我們輪換著開展如下活動:烹飪、舞蹈、瑜伽、視覺藝術、戲劇表演。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愛每一個活動,不過,每個小朋友最終都會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活動,並開始以此為中心點發散個人興趣。我們會幫助小朋友們進一步探索他們自身的潛能和天賦,並針對孩子的愛好及時和父母交流。

(8)12:00~12:30是午餐時間。

午餐由學校統一提供。學校有專門的廚房,廚師會提前把菜單貼在公告欄,基本上一周內的食譜都不會重複,通常每兩個月重新輪換一次。

午餐的原則是:營養、簡單、美味。每個班級都有「肉類愛好者」和「素食主義者」的選擇。每頓飯一定會搭配蔬菜沙拉,因為健康的飲食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

(9)12:30~12:45是睡前故事時間。

通常我們的流程是老師給孩子換好尿布,唱一首催眠曲,或者講一個簡單的故事,以幫助孩子們安心入睡。

為什麼我們說小孩子睡覺其實是不需要「哄」的?因為,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溝通能力了,我們完全可以和他們好好說話,不用一味地命令、哄騙、懇求和恐嚇他們去睡午覺。孩子們通過三個禮拜左右的觀察和體驗,已經明白了「睡覺時間大家都會睡覺,而且我確實也累了,睡一覺下午能玩兒得更好」的道理。所以,當健康的作息觀念已經形成之後,協助孩子完成午睡變得超級簡單!

當孩子已經形成的固定的作息規律時,他們的焦慮不安都會消失,也不會再出現歇斯底里的對抗行為。

(10)12:45~14:45是午睡時間。

在孩子們的午睡時間,教室里全部熄燈,關上窗帘,全程播放著輕音樂。老師們可以利用午睡時間設計第二天或者下一周的主題活動,以及準備其他活動的素材。

如果有孩子提前醒了,他們也一般會安安靜靜的待在自己的午睡墊子上休息,或者悄悄的走到圖書角的軟沙發上坐下,不會打擾別的孩子午休。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充分的概念「我如果不想睡,老師說過我可以不用睡,但是我不可以影響到別人」。

(11)15:00~15:30是下午點心時間。

和午餐一樣,點心也都是健康的選擇,因為我們希望從小培養孩子們健康的飲食習慣。點心也由學校廚房統一製作。

我們常常吃的下午點心有胡蘿蔔蛋糕、牛奶、麥圈、西芹、蘋果、或者椒鹽餅乾加上乳酪。

(12)15:30~16:00是數學與科學主題時間。

和寫作主題活動並不強制孩子們坐下寫字一樣,數學和科學的主題時間旨在鍛煉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強迫他們學會數數、或者做加減法計算題。我們通常通過遊戲的方式,來給孩子普及「數學/科學是很有趣的」的概念。

例如,關於數學主題活動,我常常給孩子們講「彼得貓」系列的故事:彼得貓走在路上,正在誇耀自己衣服上美麗的四個紐扣,突然「嘣」的一聲崩掉了一顆紐扣,那麼現在他還剩下幾顆紐扣?

我們這一周的科學主題是關於「認識自己的身體」。小朋友們通過閱讀繪本故事,觀察老師帶來的人體X光圖,來認識人體結構和骨骼的作用。類似的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藝術類,例如用白色顏料和棉簽自製自己的手印和手骨圖(剛好暗合了快要到來的萬聖節的主題)。

同樣的,「認識自己的身體」活動還可以延伸到唱歌和舞蹈方面,例如「我的頭、肩、膝蓋和腳趾(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和「我的手、嘴、鼻子與耳朵(My Hand, My Mouth, My Nose and My Ears)」 這兩首歌都是很適合和孩子做遊戲的歌曲。當老師唱到頭和肩膀時,小朋友要將自己的手指向相應的部位,並且搖晃相關的部位。

(13)16:00~16:45是室內自由活動時間。

這個時間段屬於孩子自己,通常我們會和孩子們一同待在室內。孩子們可以找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做,不管是進行桌上的拼圖、迷宮和數字遊戲,去圖書角靜靜坐下來讀一本書,或者去室內的科學角觀察樹葉的紋路,還是選擇打開淺水缸玩水,老師們都會給予大家自由的選擇。

只有兩個規則需要小朋友們遵守:

一是要保證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不能做危險的事,也不能不遵守秩序(打人和搶玩具),等等;

二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完成一個活動之後,要做好善後的清潔工作。例如,讀完書後,要把弄亂的書籍重新規整好放回書架,玩水之後要把地板用小抹布擦乾。

我們希望通過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們明白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選擇」,但同時,他們也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在一個集體中,這種積極良好的氛圍一旦被建立起來,就能充分的滲透到每一位個體的潛意識之中。

小朋友們在最初剛進入班級的時候,都會有撒嬌、大哭和吵鬧的階段。然而,最多不過兩三個禮拜之後,他們就已經充分的意識到「嗯,在這個環境里胡鬧是行不通的」這件事。通俗來講,就是他們學會了集體中的「潛規則」:講道理和守規則,自己的需求自然會得到滿足,無須大吵大鬧。

(14)16:45~17:30是戶外活動時間。

下午,在吃完點心和做完每天的科學活動之後,就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了。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他們專屬的戶外活動場所,其中有符合他們年齡段的滑梯、搖馬、攀爬架等設施。

孩子們在落日餘暉照耀下的活動場玩耍、奔跑,一個個被家長接回家。

(未完待續)

下一期文章,我們會著重聊一下在加拿大的早教學校里老師的教育理念,孩子們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老師對於家長的期待是怎樣的。

~~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為什麼過程式控制制中控制器以DCS或PLC為主,而非ARM,DSP或者單片機?
返鄉九年堅持「土著農耕」,大家都說他瘋了?!
固體中能帶是怎麼形成的
南非居然允許買賣犀牛角了?我們到底該不該用犀牛角刮痧呢?
有哪些通常被認為很臟,實際上很乾凈的東西?

TAG:儿童教育 | 自然科学 | 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