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NBER 頂級經濟期刊編輯們最看重什麼
本文是團隊外編輯吳思穎的第一篇推送。
吳的個人陳述:這裡是新人一枚~大家好,我是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大四年級,應用經濟學專業的吳思穎,新手上路可能有許多不足,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圖片來源:http://www.memim.com
論文鏈接:What Do Editors Maximize? Evidence from Four Leading Economics Journals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註:概率和成功還是有點區分的...
頂級學術期刊編輯的決定對於年輕研究者的職業道路以及該研究領域的未來方向有著重要作用,那麼編輯們又是如何在眾多稿件中進行選擇的呢?David Card和Stefano DellaVigna在他們聯合撰寫的NBER工作論文「What Do Editors Maximize? Evidence from Four Leading Economics Journals」中根據四本頂級經濟期刊八年中的三萬份投稿數據,建立了回歸模型對編輯的決策進行分析。本文發現評審人意見,文章作者之前的發表記錄,以及編輯掌握的個人信息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編輯對投稿文章的選擇。與此同時,本文還指出,經濟類期刊編輯與評審人都在選擇文章過程中展現出了對發表文章較少作者的偏好。
包括文章分析的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以及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在內,大部份期刊在審稿過程中都採用了同一套審稿流程:首先由編輯初審決定是否拒稿,通過審閱的稿件由編輯綜合通常2至4位評審人意見決定是否繼續邀請作者修改文章並重新提交(revise and resubmit),再經文章作者與編輯反覆修改與審閱,最後決定是否採納稿件。本文假設編輯會選擇預期質量最高的文章,以及文章的被引用次數能夠合理地反映該文章的優劣。換而言之,預期能獲得更多引用次數的文章會被編輯採納。基於以上假設,在本文的回歸模型中,作者們結合對特定文章的可觀察特徵(如文章研究領域,作者近期發表文章記錄等),評審人意見,以及編輯基於個人掌握信息對該文章引用次數的預期幾個因素,並允許文章選擇標準以及引用次數對文章優劣的估量根據不同文章特點系統地變化,著重研究了在review and resubmit(R&R)過程中各個因素對編輯決定的影響,以及對相應文章被引用次數的預測能力。
回歸分析發現,在R&R過程中,編輯對投稿文章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評審人的影響,相反在編輯初審過程中他們個人掌握的信息起到更大作用。而在文章選擇中評審人意見所佔比重和評審人意見在與文章被引用次數的回歸方程中的係數成比例,也證實了模型對於編輯最大化引用次數的基礎假設以及評審人意見對文章引用情況很強的預測能力。編輯掌握的個人信息與文章最終引用情況也存在0.2的相關係數。本文還指出,評審人意見作為文章質量與預期被引用次數的一個衡量標準,當保持評審人意見相當的情況下,多產作者文章的引用次數普遍比文章發表量少的作者高。分析結果同時顯示,在R&R過程中,期刊編輯及評審人對多產作者文章的引用次數存在至多80%的折扣。因此本文結合對專業人士的問卷調查,排除了多產作者文章被過度引用的可能,得出結論:編輯及評審人面對發表文章較少的作者會持有一個更為支持的態度。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目前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文學雜誌期刊?
※機器學習領域有哪些著名的期刊和會議?
※國家數字圖書館上註冊後可以免費下載cnki(知網)的文獻嗎?如何操作?
※有哪些外行人也能看的優秀專業期刊?
※期刊怎麼找審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