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交易者世界的「法和術」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網站:撲克投資家 大宗產業與金融智庫平台

作者:付鵬 獨立宏觀對沖基金經理 撲克投資家專欄作者

導語:究竟什麼樣的方法是適合自己的?

根據一段付總和新入行的交易員交流的對話錄音整理如下:

小編聽後覺得很受啟發,因此特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交易者的「術」有很多,各種手段都可以,我們習慣以結果來論,雖然說的是管它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但這並不是要盲目的意味著只要賺到錢就是成功者,我們欣賞的一定是那些有自己術的成功者,而不是那些就像在賭場里扔個骰子都有可能賺到錢,雖然真的有人運氣好到連開十把閑的成功者,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中收穫自己的那份成功,那麼盡量的要去找到自己的「術」,做一個「術業有專攻」的成功者。

「術」是什麼?雖然我的定義也並不準確,但我覺得就是「適合你自己的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則很複雜,很多人一定會問究竟什麼樣的方法是適合自己的?

你的背景,你的成長環境,你的機遇,你入行的方向,你的資源,你的理解,你的見識,你的性格,你的成熟,你的承受,你的擔當,資金的來源,管理的方式,資金的規模,資金的成本等等眾多因素都是影響每個人術不同的變數,這些因素有著千差萬別的組合,組合在一起就是不同的結果;

例如資金規模的不同「術」則不同,資金來源的不同「術」則不同:如果你去和一些大爺大媽們大談特談資產組合,穩定投資收益,投資技巧,這事實上就是一個錯誤的術的定位,這些大爺大媽的那些資產規模和他拿出來想在金融市場上博弈的錢,從出發點上,人家就是來博弈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市場有一些很搞笑的事情,你和一個拿了十幾萬來的人談收益曲線,談穩定收益,談風險管理,事實上你會發現對方已經笑彎了腰,輕輕的拍拍肩膀告訴你,小兄弟,逮住一個行情,滿倉浮盈翻10倍才是正道,此「術」對於他們是沒錯,對於拿著小資本希望改變人生的人而言,賭贏了才會有談所謂投資組合談收益曲線和談穩定收益的資本;

有的人入行就成長於上大的金融機構起點開始,習慣了風控習慣了穩定的盈利,習慣了風險大於收益,習慣了投資組合,對於他們來說,事實上也很難實現浮盈滿倉翻10倍的可能;

有的人成長與家族式對沖基金,沒有資金的壓力,沒有資金成本的壓力,沒有來自於投資人的壓力,對於他們來說,可以實現那種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左側布局式的交易;但這種模式對於即便是對於很多大型的AM機構而言,受到信息披露,資金曲線,時間成本等等的約束,事實上也只能相互敬仰,但卻很難有交集;

一些從大型貿易商上成長起來的商品交易員,其實本身適合他的組合已經成為了定性,各種套利機會對於他們而言就顯得輕車熟路;

一些從研究員上來的交易員,熟悉了自己的品種,但是如果跨越到了一個陌生的領域,或許就會顯得很力不從心,這就註定了-你吃你的菜不要到別人碗里去;

一些已經解決了財務自由的前輩,思維和考慮的角度是長線思維或者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做法,但是如果很多仰慕他的人跟著學習他的方法的話,大多數人是無法堅持下來的,因為對於他們而言,本身學習方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財務自由問題,當然是希望越快積累財富越好,如此慢悠悠的節奏和思維,有多少年輕人能夠接受,此時你就發現同樣的「法」卻無法轉化為同樣的「術」。

一個在期現大企業做了多年的交易者,已經形成了套利機會捕捉的思維和體系,如果你是一個要急需通過單邊投機去實現價值的人,那很顯然你對他們的判斷方式和思維有著不值一提的小視;

一些當年發現股指期貨和現貨交易之間有著一些漏洞的計算機程序員們,即通過這個賺了2年的錢,每年幾乎是90%的收益,但是卻是個完全不懂金融的計算機程序員,當這個漏洞消失之後你發現他們賺錢的「術」也就消失了;

兩個前BP的石油交易員發現在庫欣設立石油倉儲可以改變價格的結構,他們這樣做了,結果WTI的價格結構在未來就是由他們的決定而改變了;

當初螺紋鋼上市的時候,一些炒手發現買盤和賣盤價差一塊錢,如果拿回來交易所返還的話,還可以有幾毛錢利潤,於是乎有些炒手專註與此交易,對於他們而言,根本不需要去判斷價格的漲跌;

當然似乎很多人把金融市場想當然的理解成為了一個大金礦,總想什麼錢都能賺到,不管是短線的還是長線的,不管是管理的還是投機的,不管是商品還是債券,不管是基本面的還是技術面的,所以很多人總是想當然的以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通天的法術,可以貫穿每個市場,每個品種,我們可以用一種共生的方法去打遍所有的領域;

例如很多人會覺得技術分析似乎可以應用於所有的市場環境,可以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事實上呢?TA也是一種輔助概率的手段,也是一門手藝,這門手藝可以吃飯,但並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通天法術;

也有人簡單的把所有的市場都做一個簡單的概括,不就是價格的漲和跌么?全然對於市場的容積,容量,遊戲規則,參與者等這些因素不考慮,市場的容積容量和遊戲規則是決定了多少資金參與,怎麼參與這個市場的先決條件,只不過是對大多數的散戶而言,一般是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說到這裡就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某大資金一頭扎到了一個期現貨市場容積和容量相對都非常受到限制的領域中,一下子動彈不得,被人蠶食掉的故事;

有一些人對如何把每一個漲跌都想吃到,很痴迷於交易,且不說交易的結果如何,如果你到了35-40歲還能夠保持這樣的精力的話,有時候身體的原因也是必然會導致你原來"術"不得不轉變的一個原因;

原來在倫敦的辦公室有一個老友,年輕的時候那是能拼能搞,連續48個小時連軸轉,一點都沒問題,後來分了一筆不菲的紅利後,自己移居到老家諾丁漢開始自己的人生,經過兩年後我偶然路過諾丁漢的時候想起來去看看他,他已然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了,這個時候再交流的時候,忽然發現他已經風格大變了,他說是他女兒使得他做出了努力和改變,他花了2年的時間,重新的學習和搭建架構,在一個他已經熟悉的市場里,重新的構建長周期模式,這樣他說,他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陪著孩子,我想這也是一種「術」的變化。

甚至前幾年還有一種「術」,一群交易員利用大部分沒有「術」的散戶都是隨機的樣本,那麼根據他們的交易開反向單,既可以盈利,通過放大頻率和縮短隨機樣本的持倉時間來降低偏差。

所以說,在金融世界裡很難有說「術」可以傳承的,大部分人很難在別人的「術」之上去複製,很多人並不得其解,可以傳承的是「法」,但並不是「術」,同樣的方法放在不同的人身上,適合的「術」則是千差萬別;

英雄的市場,在江湖中,永遠流傳的是如何暴賺數十倍的神話,一個神話出來了,所有人都想複製神話的傳奇,而不是去研究一下成功背後「法」和「術」的問題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複製,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可能複製,嘗試和試錯的成本,就是讓你找到自己的「術」,一個適合自己甚至是專屬於自己的方法

金融世界裡,法或許是相通的,所以與人溝通和交流,所獲得的是「法」上的彌補或是「法"上的靈感,至於如何轉化為自己的「術」,那就要綜合自己的條件來看了,找對了,就找到了自己的「術」。


推薦閱讀:

劉煜輝:從洪荒之力到央行信仰,「豪賭」支配著金融市場
烏雲蔽日or霞光初現——未來宏觀走勢的影響因子及路徑推演
券商資管FOF集合大梳理:給公募FOF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再議姚員外拉黑事件表明了什麼政商互動趨勢!
如何看待比特幣漲到10000美金一枚?

TAG:交易 | 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