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小孩「偷」拿東西,該怎麼教育呢?
本人目前在湘西一村小支教。村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由祖輩撫養。年齡小一些的孩子(3、4歲)來學校玩喜歡亂拿東西,比方拿學生的「營養午餐」(牛奶,麵包,餅乾),他們拿走之後帶他們來學校玩的大人也不會管,基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小孩怎麼乾的那種。如果老師告狀,家長也只是笑笑,說是小孩不懂事。
今天發生了兩件事,一個是3歲的悅悅偷拿了辦公室一盒牛奶和八個氣球。一個是學前班4歲的峰峰在羽絨服和帽子里偷偷裝了4盒牛奶。悅悅是因為口袋掉出了2個氣球,被我發現了,掏掏口袋竟然還發現一大把。我問她從哪裡拿的,為什麼要拿,她只是一臉不爽地跑開。接著下午被另一個支教老師發現她偷拿牛奶的事(牛奶吸管不會用,灑了一手牛奶被老師看見了……)。峰峰是從三年級班裡偷拿的牛奶,裝了4盒,鼓鼓囊囊的肚子很容易就被老師發現了。請問怎麼小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在他們家長都不怎麼管的情況下,我們支教老師作為外人有必要做些什麼嗎?能做些什麼呢?(補充:1.村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其中還有大部分孩子父母親離婚。還有一些孩子要麼雙親有人離世,要麼母親嫌家裡窮,跟人跑了……所以有的孩子還是寄住在親戚家。
2.今天是元旦匯演,表演完了大家就能回家吃飯了。所以兩個孩子並不是因為肚子餓而拿東西的。)
對不是自己教養的孩子,有效的辦法是簡單直接,不要問為什麼也不用解釋為什麼。下次遇到這種孩子,蹲下來,對著他的眼睛說:你拿學校的東西是不對的!然後把他拿的東西全部都沒收。
能進心的孩子會懂,不懂的你著急也沒用。家長該管的事,你沒多大用
教教那些家長會比教孩子更有幫助。
開個腦洞。你教育了悅悅,下次他不再拿,可是峰峰依然拿了。回到家兩個孩子面對的是什麼?
峰峰得到的可能是誇獎,「乾的漂亮,今天你又有奶喝了。什麼?悅悅沒拿?真是個傻子,有便宜都不佔。下次你要是學他你也沒得喝了。」悅悅得到的可能就是嘲弄,「啊?峰峰拿了你沒拿?你是不是腦袋銹了啊,人家都拿你幹嘛不拿?什麼?老師告訴你不能拿?人家的話你怎麼這麼聽啊?我的話怎麼不見你聽呢?有便宜不佔,你可真是傻啊。」
在他們心裡只要拿的不是錢,也許都算不上是偷,而只是佔便宜。
而有便宜不佔那是絕對不能忍的。
我們是不是將 偷 這個字過度關注了呢,題主說的很明白,這是3、4歲的學齡前兒童,對於這個年齡階段,正是超我的形成,規則、秩序、人際關係、建立權威。聯想到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對於他們來說,父親角色的缺失讓他們難以良好的發展超我,形成權威的概念。本人有幸也在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實習過,對於這些兒童,因為超我未得到正常發展,缺少規則,人際關係問題,問題行為經常發生。 雖然這些兒童都是青少年期,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超我的問題。更進一步說,根據精神分析理論,兒童期(主要是前五歲)發展出現的問題會在青春期重新出現,這叫固著。 我在救助中心的過程中並不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一名社工。盡量這些兒童會用一切方式來挑釁你,來攻擊你,來討好你,來忽略你,但追根到底來自於潛意識深處的安全感、歸屬感需求,而生活的經歷讓他們逐漸學會隱藏起這些而是以面具的形式出現。你可能會覺得,那麼小的孩子哪懂得這麼多,你不要為他們的問題找借口。首先你要記住他們是特殊兒童,他們有你不曾也無法經歷的一部分,所以你很難對他們同理心,他們會表現出這種那種的行為很應該,我們不能怪罪他們。但是,我們又要忘記他們是特殊兒童,可能你不經意的一個同情會對他們完成傷害。他們首先也是一個兒童,也會發展,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我們必須相信這樣的一種能力。現在回到怎麼去做的問題上,當兒童表現出問題行為時,完全沒必要也不應該過度關注(過度關注可能會強化問題行為),我們要做的是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我爺爺以前經常做,因為我覺得牛奶很好喝,我今天這樣是為了回去讓我奶奶也嘗嘗」,這說明兒童的初心是好的,只是沒有用一種社會認可的方式,另從爺爺那裡模仿的行為是有問題的,「我媽媽買過牛奶給我喝,今天我想我媽媽想到要哭了」這說明牛奶與媽媽形成一種鏈接,牛奶=媽媽,「我今天跟同學打了一架,喝牛奶才能讓我開心」這說明牛奶成了一種解決痛苦的方式,「我不想回家,一回家就要面對爺爺奶奶,偷牛奶好像可以讓我晚點回家,哪怕被老師留下來」「我只要一偷牛奶老師就會特別緊張,就會過來關注我,在生活上哪有這麼多人管我」 你可以看見,好像任何一個事情都跟偷牛奶有關,但好像跟偷牛奶又沒有關係,這上面並不一定是偷牛奶這一種問題行為,也可以是與小朋友打架,也可以砸玻璃,事情後的開心也不一定很明顯就能看見,但的確會有潛意識的滿足。我們在明白了行為背後的意義後如何去解決自己就清楚了,事實上,對於3、4歲的兒童用適當的體罰也會有效果,這是讓他明白規則,建立秩序的一種方式,但我們的尊重,關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為了自己出氣而去做事情。
幼兒拿走一樣東西的第一感覺是看到這東西很喜歡,但並沒有這個東西歸屬於誰的概念。如果孩子大腦功能已具有對「偷竊行為」的理解能力時,還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那才算是偷竊。作為家長,應盡量分清楚兄弟姐妹之間的物品,提早建立兒童的「物權所有」觀念,同時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增進他們的智慧,使他們對這些事物具備了解的能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首先,一定不要講 偷 這個字。小孩子的世界沒有偷的概念的。當他拿了某種不該拿的東西後被指責為偷東西,只能讓他繼續偷下去。「哦!原來這叫偷啊,好好玩哦~!」 可以這樣教育,小孩子,最喜歡的是什麼?最喜歡偷聽大人講話。所以改變的機會就在這裡。可以在下課的時候跟另一個老師談話。(演戲)
比如(一個例子而已,效果未必有,但方式一定不會錯)
A 你知道嗎?昨天晚上我看到XX同學了,哎呀!那叫一個慘啊B (驚恐,好奇)怎麼啦怎麼啦?A 算了,算了,下課這麼多學生在不該說一個的。太慘了~B 說嘛,說嘛,不能說一半,這算怎麼回事A 你不知道啊,他昨天悄悄去拿氣球玩,不小心把一個氣球弄破了,手上啊,臉上啊,都被搞出血了,那叫一個慘啊,還去醫院縫了好多針呢……這時候,孩子一定會被勾起慾望認真聽,並且再也不會偷偷拿東西了。總之,我們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去改變。要明白,讓一個人改變,變,則難比登天,而巧妙的讓一個人主動改變,變,則易如反掌。我沒有去做過支教,但周圍同學趁假期去做甘肅等地方支教的也不少,我能體會到支教的老師對於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護。先謝謝題主能夠費心費力地去做支教工作,相信你能給那裡孩子們的生活帶來改觀(づ ̄ 3 ̄)づ
P.S 具體的建議在後面,我是個話嘮啦~
1.分析行為:三四歲的孩子是沒有強烈的物品所有權意識的,自己「想要」的慾望會壓過對於物品所有權的認知。這件事情並不能算作「偷」,只是出於喜歡、好奇等的「拿」,所以他們在被發現後不會有強烈的歉疚感。雖說是件小事,造成的損失也可以不計,但放任不管是可能帶來隱患的。多數小孩子隨著年齡長大會慢慢意識到「拿別人的東西之前要知會主人,偷東西是要受到懲罰的」,也就不會再小偷小摸了,但也不免會有孩子順手牽羊的行為愈演愈烈,最終釀成嚴重後果。
2.教育角度: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周圍成年人的正確引導是至關重要的。舉一個有點土氣的例子吧,我老家在小縣城裡,經濟水平、教育水平都不高。我高考完回去探親,看到我小姨帶著自家幺女,表妹只有三歲多,正是調皮搗蛋不好帶的時候。我印象特別深刻是她一直重複的一段歌謠:「公雞叫,母雞叫,別人的東西我不要,回家叫爸爸買,爸爸不買我不要」。很樸實的話,聽起來也有些無厘頭。但不停的重複給孩子就是希望她能夠建立起「不能隨便拿別人東西」的意識。小學的時候學校里有「思想品德」(這個大概是九零後的回憶?不知道現在的還有沒有這種課啊~)就是講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的,記得老師會讓我們表演情景劇或者講小故事或者到學校外面做類似志願者的活動。那時只覺得這種課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沒有那麼枯燥,大概潛意識裡也會影響到我們價值觀的培養。以上課的形式來做思想品德教育未免顯得刻意,但出發點還是好的。作為老師,即使只是短期支教,本著負責的態度也的確應該關心孩子的思想意識。一個是學前班4歲的峰峰在羽絨服和帽子里偷偷裝了4盒牛奶。
這個孩子是學校的學生,老師進行教育理所應當,而那個三歲的小朋友可能管起來會更為困難。
3.建議建議~- 前面的答主也提到了,這方面父母負的責任更大。如果有機會就這件事情跟孩子的父母溝通一下,給他們講一些缺乏管理和關愛的孩子誤入歧途的例子,如果父母能夠承擔起約束孩子的職責,那就再好不過了。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小歌謠、小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教育。其實不用跟孩子講偷東西種種危害這種比較深奧的概念,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否則別人找不到會很著急。」讓他們在情感上有個認識就可以了。
- 當然題目中也說明了:
他們拿走之後帶他們來學校玩的大人也不會管,基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小孩怎麼乾的那種。
大人不管或者精力有限的話,就只能跟孩子談一談。要嚴肅而堅定,傳達出「這件事情很嚴肅,老師很重視」的態度。明確說「這樣做不對」並要求孩子物歸原主。(這裡就是老師的威望派上用場的時候啦~(≧▽≦)/~)
- 當然跟小孩子溝通難免有障礙,我覺得可以考慮找大一點的孩子幫忙,三四歲的小朋友很喜歡做「跟屁蟲」,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話和行為對他們影響很大。你可以私下拜託自己的學生幫忙勸一勸,並且再有類似的場合看著一點弟弟妹妹防止類似的行為。【當然,偷偷拿別人東西也有可能是小孩子跟「大哥哥大姐姐」學來的,這就要求老師加強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類似的苗頭及時處理。如果連大人也有「佔小便宜沒關係」,甚至自己也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的話,難以想像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啊QWQ】
- 最後是我想到的一個小點子,下次再有活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負責物品的管理和分發,讓孩子參與進來做「小主人」。這些「小大人」也許會很積極地教育弟弟妹妹不要亂拿東西,同時也能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算不算兩全其美2333
我覺得不需要教育,他自己也知道做的不對,隨著年紀增長就不會這樣了。
畢竟,孩子不是長期在我們的身邊,孩子的祖輩不當回事,我們的一句話的教育頂不上什麼用。為什麼現在大城市都要開父母課堂,教育講座,也是想從家長的觀念入手去改變。如果家庭當中的重要因素無法改變。我們知道這樣不好,想要幫助他們正確的對待這件事情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孩子也許真的不懂什麼是偷,他們只知道他們想要而已,但久而久之,他們無法認識到這個是錯誤的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們能做的只是抓緊孩子的手,溫柔而堅定的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需要與家長溝通才能從根本解決,作為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也需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能過於嚴厲,否則對小孩子傷害很大。
推薦閱讀:
※怎麼切實解決留守兒童之殤?
※留守兒童問題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路徑?有哪些卓有成效的公益組織?
※留守兒童性格成長。?
※怎麼擺脫父愛缺失帶來的性格缺陷?
※有什麼公益活動或者渠道能夠幫到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