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並沒有讀詩給不識字的老太太

彈秋思

白居易

信意閑彈秋思時,調清聲直韻疏遲。

近來漸喜無人聽,琴格高低心自知。

白居易並沒有讀詩給不識字的老太太

文/陳可抒

如您所知,白居易寫詩寫得淺近,於是好事者就說他寫詩之後,每每把詩作讀給一位目不識丁的老太太聽,遇到老太太聽不懂,就改掉,改成勞動人民可以聽懂的語言,直到完全通俗易懂為止。

此種說法聽起來倒是很吸引人,顯得白居易特別具有勞動人民本色;而且,它還被好事者每每當成擋箭牌:「瞧瞧,寫詩就應當通俗易懂!」——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1

這個故事最早記載於宋人筆記《談苑》,原文如下: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

——孔平仲《談苑》

看看,先不論其真假,原文中講此故事,本來是為了抨擊「老嫗解」這種寫法的——白居易把唐末的詩風都帶low了!(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

新中國成立後某段時期,為了宣揚文學要為工農兵服務,所以某些人取捨了這個故事,使之風靡了大江南北。在此以前,各種隨筆詩話中,都對此說不以為然,例如:

又張文潛云:世以樂天詩為得於容易,而耒嘗於洛中一士人家,見白公詩草數紙,點竄塗抹,及其成篇,殆與初作不侔。

苕溪漁隱曰:樂天詩雖涉淺近,不至盡如冷齋所云,余舊嘗於一小說中曾見此說,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載之詩話,是豈不思詩至於老嫗解,烏得成詩也哉!余故以文潛所言,正其謬耳。

——胡仔《漁隱叢話》

就連由著名詩歌庸才乾隆主編而成的《唐宋詩醇》也聲稱此故事「亦屬附會之說,不足深辯」。

所以,詩歌就應該讓沒文化的人都懂嗎?詩歌應該像郭沫若那樣,寫成「學科學,學科學/科學人人都該學」嗎?

不,並不是,而且,這個鍋白居易也不能背。

2

白居易自然不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一類的苦吟,他追求的是禪境。劉禹錫說他「散誕人間樂,逍遙地上仙。詩家登逸品,釋氏悟真筌。」宋代樓鑰在《攻媿集》中也評價道:

其間安時處順,造理齊物,履憂患,嬰疾苦,而其詞意,愈益平淡曠達,有古人所不易到,後來不可及者。

——樓鑰《攻媿集》

「少年去遊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人生狀態的三個階段正好對應唐詩三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感受過了李白和杜甫就會知道,白居易不僅是平淡,而且是極具禪性的平淡,「有古人所不易到,後來不可及者」。此等意境,絕非是通俗易懂這麼淺薄的詞語可以概括。

並且,詩人之為詩人,把高妙的精神寄託都寫入詩里,一定不是為了去和目不識丁的老太太相交流的。而且詩人往往都很挑,白居易對他的好基友元稹是這麼表白的:

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白居易《與元九書》

若是在文學的路上「能得一心人」,那自然願意「白首不相離」,「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就寧可一個人在高處獨自探索,「近來漸喜無人聽,琴格高低心自知」,這才是「諷諭意激而言質,閑適思澹而辭迂」的白居易。

3

這個謠言成於北宋《談苑》,南宋的《漁隱叢話》就對此加以駁斥了,後世直至解放前均無異議。

不過,故事的流行程度確實很廣,明朝彭大翼《山堂肆考》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老嫗解」,儼然成為一個典故了。

謬傳指數:

段子指數:☆

藝術指數:

又是白居易,默默推此篇。

訂閱號:kenengdeshuqing


推薦閱讀:

你沒看懂的《妖貓傳》:屬於日本人的《西遊記》大IP——沙門空海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如果古龍、魯迅、郭敬明,都來翻譯白居易的唐詩
大家對於《妖貓傳》和歷史上白樂天的《長恨歌》之間關係怎麼看,對歷史上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持什麼態度?
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陸遊這樣的詩人的口水詩能入圍現在國內詩歌比賽的優秀獎嗎?

TAG:唐诗 | 历史谣言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