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求自由的波伏娃》:如此女子

(本文基於讀書會分享整理)

今天分享的書是《追求自由的波伏娃》,作者是李亞凡。

還是先說說我為什麼會關注波伏娃吧。我是《鏘鏘三人行》的鐵杆粉絲,竇文濤只要聊婚姻話題,就一定會提起薩特和波伏娃這一對活寶,各種羨慕嫉妒恨。當然,還會提起如波伏娃這種女權主義的先驅,也會陷入女性嫉妒和不滿的情緒。還經常提起薩特與情人的各種故事,比如薩特晚年包養了一對親姐妹,然後每個周末去這對姐妹的公寓吃一頓飯,聊聊天,其他什麼也不做。

說實話,剛開始我根本就記不住薩特和波伏娃的名字,但是竇文濤總是提起,再加上我讀《蘇菲的世界》,裡面二十世紀幾乎就提了一位哲學家,就是薩特。我覺得我要了解一下這對活寶。

去逛先鋒書店,買了薩特和波伏娃的傳記。胡適說,讀書要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特別受啟發。所以要了解一個人,我也會一寸一寸的走,從傳記開始讀起。我先讀了這本《追求自由的波伏娃》,雖然不是特別深,但是作為入門書,很合適。尤其是只要聊波伏娃,就必須一起聊薩特。反之也如此。所以這本書也可以側面的了解薩特。

波伏娃太過於傳奇,引發了我很多思考,今天我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點,拋磚引玉,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波伏娃是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家。今天來了很多美女書友,波伏娃其實最關心的還是女性同胞,她是二十世紀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女權運動的先驅,她的最著名著作《第二性》是西方女性的《聖經》。

首先,我們聊聊婚姻話題。

波伏娃是薩特的終身伴侶和靈魂伴侶,他們是一對自由情侶,是不可分割的精神實體。他們沒有履行結婚手續,因為他們創新了婚姻形式,叫「契約式婚姻」。他們最初只簽了兩年的協議,當然後來執行了一輩子。

他們的契約允許對方出軌,找情人,也就是每個人擁有對自己身體的支配權。同時,他們約定彼此要誠實,也就說你找了誰,你是怎麼想的,在情感上和身體上有什麼感覺,要彼此分享。而事實上,薩特的很多情人,是波伏娃介紹的。更有趣的是,波伏娃是雙性戀,她還會把自己的同性女友介紹給薩特。而波伏娃去世後,和薩特合葬在一起的,但是手上戴的是美國情人送的婚戒。

好玩的是,1999年11月,法國真的通過了一項法律,創立了一種婚姻制度,叫亞婚姻。亞婚姻就一個功能,讓社會輿論承認你們在一起的合法性,再也不會有人說你們是非法同居了。但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法律保護。想結束亞婚姻狀態也簡單,申請一下就行。薩特和波伏娃的嘗試在法國發芽結果了,目前法國有數萬人是亞婚姻狀態,包括目前的法國總統奧朗德。所以,也難為翻譯人員了,只能將他的老婆翻譯成第一女友。

當然,在這種狀態下,波伏娃也有嫉妒和困惑,也有危機感,但是她足夠理性,足夠獨立,足夠尊重自己,足夠自信,也足夠有魅力吸引到情人。而且,她需要薩特,她能和薩特聊哲學,薩特能給她寫作提供意見,薩特能夠鼓勵她支持她的任何事。反過來,波伏娃也知道薩特離不開她,因為只有自己才能夠和薩特做靈魂層面的溝通。我想起了劉震雲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他們之間的交流就應該是一句頂一萬句吧。

由此,我想到能聊的來或許是婚姻最可貴的東西吧,如錢鍾書和楊絳。一對夫妻很快就會喪失激情,但是能聊天這個特點卻是不容易被替代的。所以,很多人說,兩個人剛開始是愛情,結婚時間長了就變成了親情。聽著特別溫馨,但是我持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親情聽起來很好,但是親情也同時意味著控制,典型的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雙向控制。我覺得結婚時間長了,應該變成好朋友,雖然激情沒了,但是能聊得來,彼此理解,挺好的。最近聽到一個說法,說聊天聊得來是最好的最奢侈的享受。事實上,薩特和波伏娃的激情很快就消散了,六年後就沒有同床了,當然人家都是有情人的,但是沒有情人能夠代替彼此,因為靈魂伴侶的條件太高了。

真不知道未來的婚姻是什麼樣子。但時我覺得,婚姻應該掙脫出財產繼承和分配這個牢籠。當人們來在樂此不疲的討論聘禮和嫁妝的時候,討論房子車子權力金錢的時候,或許真的沒有把人當人,而把人物化了。

或許婚姻可以只變成兩個人的事情,為什麼要有財產糾紛,為什麼要融入對方的家庭,為什麼要忍受那麼多的矛盾,為什麼相信人生本該如此。其實我最討厭過日子的說法。如果一個人能夠養活自己,那麼需要另一個人在一起,只談感情。即使分離,也只是感情淡了,也是好朋友。

第二,我想談談女人為何是女人。

就快要一百年了,每次我看到女生不夠獨立的時候,看到女生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時候,看到女生沒有男人就一蹶不振的時候,看到女生依賴性特彆強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波伏娃,想起她十九歲就說過的一句話,也是她的獨立宣言:「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想起波伏娃說過「我擺脫了壓在許多婦女身上的禍害——依附」,想起波伏娃在《第二性》這本書里的經典名言「女人不是天生就的,女人是後天形成的」。

我是男生,我不是十分必要去關注女權和女人的世界。但是,我覺得波伏娃說的這些話完全適用於男人,也就是適用於人類。有多少男人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男人之所以成為傻乎乎的男人,也不是天生造就得,而是後天形成的?有多少男人天天想著依附,依附於父母或者領導,張口閉口就是跟著誰混。難道真的就不想追求自由的人生嗎?

關於自由,以及要成為啥樣的人,波伏娃自己時常會陷入沉思,自由到底意味著什麼?她既不喜歡那種沒有反抗意識、妥協、忍讓與順從的傳統女性,更不欣賞那種靠女人的姿色、手腕,去控制男人、依賴男人、視性解放為遊戲的女人。她要在這兩種女人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做到了。

第三,我想談談先驗性的問題。

波伏娃有一句話對我特別有啟發。事情是這樣的,波伏娃多次說過,「我需要和薩特在所有問題上保持一致」,但是在和薩特生活了六年之後,波伏娃終於悟出來:「兩個人的和諧總不是先驗的已知數,它必須不斷地被證實」。

咱們先說說先驗。所謂實踐出真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杯咖啡是否好喝,喝了之後才知道。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應該是後驗的。但是,我們面對親密關係,卻通常認為很多想法、觀念、習慣等等應該是先驗的。

波伏娃關於先驗的說法,解決了我的很多困惑。很多關係,包括情侶、夫妻、朋友、親人等等,最後關係鬧僵,都是因為先驗。對方做了一件事情,你感到特別憤怒,你不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當你有這種情緒的時候,你陷入了先驗。

這裡出現了一個特別好玩的問題,歷史上很多名人,剛開始愛的死去活來,到最後徹底決裂,恨的咬牙切齒,就是因為他們追求完美的一致性。比如尼采和瓦格納,梵高和高更等等。

那麼,既然能愛,說明有很多地方是契合的。只享受契合的部分,擱置分歧的部分,多好的選擇啊!這個世界就美好了。

很多人還有一個追求先驗性的行為,就是渴望預期回報。比如我送你一束鮮花,你一定要給我一個什麼樣的表情;我辛苦加班工作,年底就會升職加薪。想一想,是不是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都是自己有一個付出,期待一個反饋,然後對方根本視而不見或者反饋力度不足。出現這種情況,是先驗的思維害了你。我們如果足夠獨立和自由的話,就不會去苛求對方,而是做自己該做的,通過後驗得到結果,然後修正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自己和自己的衝突,也是先驗在作怪。每個人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當真實世界反饋你不是的時候,痛苦隨之而來。就拿我自己舉例吧:我先驗般的覺得我熱愛太極拳運動,能夠長期堅持,並給每天指定計劃,可是每天都完不成,從而責備自己。

我先驗覺得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熱愛,想把儒釋道搞通,買了南懷瑾全集,準備通讀。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每次看到雲南西藏這些地方的圖片,聽到身邊的小夥伴們又去西藏了,又去轉梅里雪山了,又睡帳篷數星星了,我就覺得我也是這樣的人。可是當我去了雲南和四川的藏區後,雖然很美,但我卻hold不住。所以,先驗太害人了,還是要聽胡適的,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熱不熱愛,一寸接著一寸的實驗才知道。生活中堅持後驗會比較開心。

進一步,既然生活中都是基於後驗,那麼,如果現在你有什麼遺憾讓你不能釋懷,有什麼後悔的情緒在折磨你,你應該可以想通了。你的後悔和遺憾就是為了過去的付出與錯過而不能原諒自己,可是如果人生本是一場實驗,我們通過實驗獲得後驗的知識,然後根據經驗選擇前進的方向。也就是說,你的付出與錯過也是一場實驗,如果實驗的結果不符合預期,別總想著在一棵樹上弔死,那不是執著,而是缺心眼,捨棄沉沒成本,去做新的實驗吧。

最後說說讀書,很多人本著先驗的心在讀書,讀到的也只是先驗的結果。讀書越多,也就越迂腐。面對讀書這種高風險的事情,我們最好本著開放的心,後驗的心。

回到波伏娃,關於這位二十世紀的超級女性,要說的太多。我只分享了幾個小點和幾點思考,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專門了解這個神人。


推薦閱讀:

如果成功避開了這些書,你的人生會少了多少樂趣?
為什麼群體「無組織無紀律」,但卻有力量?
《史記》閱讀:始皇帝死而地分
三體金句⑩
海歸教授暴打環衛女工:一個人的教養,取決於他對底層人物的態度

TAG:波伏娃 | 阅读分享 | 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