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蘇打餓死癌細胞?媒體能別這麼標題黨嗎?

作者:丁超

最近,中文媒體上,關於癌症的一則新聞成為了熱點:浙大附二醫院胡汛教授團隊研發了「TILA-TACE」療法治療晚期肝癌,被媒體稱為「小蘇打餓死癌細胞」。

首先要說的是,這則研究是客觀存在的,並且發在了著名的期刊《eLife》上。

但媒體的報道存在很大偏差,以至於跟現實已經拉開很大差距了。作為腫瘤科醫生,我收到了不少私信問詢,因此覺得有必要談一下。

要點一:小蘇打不是用來吃的

媒體的報道乍聽起來,還以為是花十幾塊錢買小蘇打喝下去就行了。

但實際上,胡汛教授團隊研究的這種療法,是需要將小蘇打水通過導管打入動脈的,口服小蘇打根本不能抗癌。

要點二:光用小蘇打是不行的

胡汛教授團隊發明的「TILA-TACE」療法,是傳統肝癌介入療法的一種可能的改進。

傳統的肝癌介入療法,主要治療的是患有巨大肝癌(大於 3 cm)且不適合手術切除的患者。操作過程大抵是這樣的:

在麻醉狀態下,將一個長長的導管插入患者的股動脈,然後逆流而上,找到供養肝癌細胞的營養動脈,打入化學栓塞劑,殺滅癌細胞。

胡汛教授的新療法,是在原來傳統療法基礎上,打入化學栓塞劑的前後,分別打入一劑碳酸氫鈉(小蘇打)。

於是,媒體紛紛報道稱這是「小蘇打餓死癌細胞」了。

真的如媒體說的一樣嗎?這裡就要分析一下這個新療法的治療機制了:

1. 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產物主要是乳酸

正常細胞可以利用葡萄糖分子為細胞供能,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代謝產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物質供細胞使用。

葡萄糖與氧氣都需要通過血液運輸,但由於癌細胞長得太快,人體血管來不及生長、氧氣供應不上,所以癌細胞想出了一種辦法,在缺氧的情況下也能消耗葡萄糖供能。

因此,癌細胞新陳代謝的最終產物,不是以二氧化碳與水為主,而是以乳酸為主。於是乳酸就在腫瘤里不斷累積。

2. 積累的乳酸可能幫助癌細胞長勢更旺盛

胡汛教授團隊發現,不斷積累的乳酸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產生新的血管,重新獲取養分——葡萄糖與氧氣,這樣一來,傳統的肝癌介入療法的療效就大打折扣了。

3. 小蘇打可以中和乳酸

胡汛教授團隊認為,去掉癌腫裡面的乳酸,就可以把癌細胞給「唬住」,讓它無法產生新的血管,最終被餓死。

乳酸是酸性的,小蘇打卻是鹼性的,那麼注入小蘇打水,就能中和乳酸,形成弱鹼性的乳酸根,與不穩定的碳酸。碳酸很容易變成二氧化碳與水,被排出體外。

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大概也看明白了:小蘇打併不能直接「餓死」癌細胞,「餓死」癌細胞的依然只有化學栓塞藥物

小蘇打所起的作用,只是阻止癌細胞在飢餓過程中「狗急跳牆」,去生成新的血管重新獲取養分。

要點三:新療法只針對特定癌症

胡汛教授的試驗結果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TILA-TACE」療法客觀緩解率(腫瘤完全消失或縮小)為 100%,而傳統的肝癌介入療法只有 44.4%。中位生存期(即半數個體可以活過的時間)也很好,「TILA-TACE」療法為 41 個月,而傳統的肝癌介入療法只有 14 個月。

這樣的結果令人備受鼓舞。

然而,胡汛教授所研發的新療法,只是針對巨大肝癌的患者,治療對象確定而狹小,並不是媒體所暗示的能治療許多癌症。很多癌症並不像肝癌那樣,可以做介入治療。

總結:研究還存在不足,媒體報道需謹慎

胡汛教授團隊的研究還比較初步,存在一些不足。客觀緩解率、生存率看起來都很好,但是卻是來源自非隨機的對照研究。

驗證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的金標準,是隨機、對照、雙盲的臨床試驗。非隨機的對照研究很容易受到研究以外的混雜因素干擾。

胡汛教授團隊後來嘗試做了一個小規模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20 人),結果卻顯示生存率沒有改變。而且對照組(採用傳統的肝癌介入療法)有 4 人臨時改變了治療方案,採用新療法,這都影響了該小規模臨床試驗的證明力。

這個新療法或許是一種新的方向,但還需要更多、樣本量更大的臨床試驗來驗證。一種新療法產生的療效,必須穩定、可重複,這樣才有推廣價值。

媒體宣傳「小蘇打餓死癌細胞」,既不準確,也為時過早,極容易產生誤導。我很擔心會有騙子借著熱點、炮製小蘇打水賣給患者喝來抗癌。

媒體報道醫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前,需要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要有一顆責任心,不要總想著搞大新聞。誇大、歪曲、捏造……很容易讓公眾產生誤解,甚至對公眾的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還想知道更多?那來問「丁香醫生」吧

丁香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於轉發那就隨意啊~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推薦閱讀:

泛生子完成4億C輪融資,未來重點發力癌症早篩
一文讀懂癌症的腦轉移
都是大腸癌,結腸癌和直腸癌到底有什麼區別?
深度解讀我國2017年最新癌症發病率:對我們普通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前列腺癌的預防、診斷及治療

TAG:癌症 | 癌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