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世界只有女強人,卻沒有男強人?|性別課回顧

小友(微信號:yosumn)說:男女平等這個詞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就一直在提倡,西方國家更早關注這個問題。現在在職場上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在其中,因為現在不再是女性在經濟上完全依靠男性才能存活的年代了。但真正的平等時代就還沒到來。

(溫馨提示:此文章較長,但好文章是值得花時間閱讀的~)

本次課程主要以討論課的形式來進行,即老師給出一些問題,鼓勵大家自己思考為主,最後老師會對問題的討論做一些總結。

現代女性在職場上大體的情況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劣勢。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歐洲2007年的數據來看,歐盟國家做了一個調查,看男性和女性在管理類職位上面的分布。各個國家男性佔60%多, 女性30%多。調查還發現女性占兼職類的工作為大多數。另外女性的從業者,得到培訓和晉陞的機會不多。

我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看看這氣質)

我國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中顯示,女性在勞動力中所佔的比例是44.7%,這看起來好像大致是平等的。但再一看,占管理位置的女性佔25%,這個跟歐盟國家情況差不多。我們對職業天花板的結論都很熟悉了,那在我國這個情況,我國大部分女性不止是有職業天花板的效應,更是黏在地板上了。

紐約時報的一個企業記錄發現,中國300強的企業當中女性董事不足十分之一。這部分是與美國和歐洲的女性董事比例相差十分明顯,在歐洲最大的一些公司中,女性董事佔比例大概是18%,而我們是不足10%。

我們的執政系統中,女性比例也是一樣的狀況。政府最高層級中女性的人數是非常少的,大家知不知道建國以來,我們出過多少個女省長?4個,並且時間都非常短。人大代表裡面女性的比例一直在17%到21%之間左右。

嗯放眼望去,是沒幾個女性

我們都比較熟知的一個狀況是,建國初期通過在宣傳和政策上面推行男女平等,好像是很快速達到了一個男女平等的局面。但這些系統中比較高層的位置上,其實女性的參與度一直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五年前的時候,聯合國曾經認為中國婦女的參政議政情況不好,撥款兩千多萬給我們完善這件事情,但實際上並沒有很顯著的效果。

那女性和男性收入上的差異是多少呢?

暫時還沒找到國內的數據,這是美國心理學行業上面男女收入比例的差異。

這個圖表顯示,X軸是心理學行業中不同的職業,藍色柱狀條就是男女之間收入的差異。這個圖顯示已經比較明顯,我們可以看到在健康服務這一領域中,男女的職業收入差距是最大的。

「女孩子要找份輕鬆的工作」

其實另一個問題關於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就是職業選擇的偏好。可能很多人都會經歷過這樣的時候:你的家人更鼓勵你從事一些文職類工作、一些輕鬆穩定的工作。每個人都聽過「女孩子要找份輕鬆的工作」。跨入大門會發現幾乎每個公司的前台都是女生。甚至從你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猶豫,父母會不會鼓勵你去學習工程類的專業呢,而事實是大部分父母可能會更鼓勵你去學習一些比較文科類的工作,原因是比較好找工作,而男生若是選擇理工類的專業就會更容易受到鼓勵。

2014年的一份針對醫學生的職業偏好調查發現,男性更偏向從事外科手術類的工作,而女性就會更偏向於選擇兒科婦科或者一些全科類的工作,全科類就是我們去國內門診或急診的時候會看到的醫生(後面會介紹部分原因)。

國外歐美學術界

因為我比較了解學術界的情況,我們就從學術界大概看一下歐美的整體情況。從本科的科目選擇上面幾乎磨平了性別差異,比如說英國在考大學之前有一個預科的階段,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志向和專長,學習一些大學預備課程。大致像我們高中那樣,學一些比較深入的文科類或理科類,這個階段選修物理的男生略多於女生,但是選修化學的男女數目是幾乎一樣的,選修生物的女生可能還要比男生略多一些,尤其是歐美的資本主義國家。理工科上男女比例基本是類似的,這說明性別偏見在社會觀念影響上是較少的。

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女性並沒有顯示出天然的不熱愛理工科偏好,其中一些誤解應該如何去理解?

有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是,隨著學歷的增高和研究階段的深入,女生數目會開始減少。這其中有各種複雜的原因,但並沒有指向天然偏好,幾乎都是來自周邊環境和社會的性別壓力。

以化學作為例子,女生從高中到大學的生源比例是逐漸下降的,只是其中最大原因是女生感覺到自己難以遇面對化學所對應的職業時間(這個調查背景也是歐美國家)

當女生說出「我不想當醫生」這句話的時候,背後並不是女生天生不樂意競爭啊!

女生會逐漸預感到被周圍的人議論,會顧及家庭影響,工作之後應當要預留出有照顧家庭和孩子的時間這種壓力。就會使女生逐漸地意識到他們可能不可以像男生一樣毫無顧忌地投入進一步的更高領域。

幾乎是這樣同樣的原因,造成大量女性博士生在取得學位或做了一期博士後之後就從科研舞台淡出。非常明顯的數據表明,從博士到教授階段,女生的數量是一個驟減的趨勢。

這個原因可以時間線敘事的方式來跟大家討論。

從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期待開始說起。

一項調查發現,如果父母有一個兒子,他們會比較期待讓這個兒子去理工科類的專業,從事理工科的職業。如果是女兒的話,心態就不一樣了。儘管男性和女性在早起的學業水平上沒有呈現出太大的水平差異,他們的父母期待還是會不一樣。

來自智利、匈牙利和葡萄牙作為文化背景的調查,發現大概百分之五十的家長會期待他們的兒子在理工科領域內工作,但如果是女兒的話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這是跟文化差異相關的,在韓國兩個性別之間的差異就不到百分之七,所以我們知道這種差異並不是說來自先天的,完全是與文化相關的。

研究發現,學生階段之後,人們選擇什麼樣的經歷會跟他曾經在哪一些職業上有無好的心理體驗相關。比如說,如果你看到一些從業者在職業培訓過程中就有好的體驗,ta就會更有可能去選擇未來在這個職業上發展。

外科手術是一個非常強烈的男性主導科目,它的整個文化背景都非常男性化,而且男性主流文化的影響是非常難以剔除的,不管是我們國家還是西方國家,女性開始和男性一樣擁有政治、經濟和教育的權利其實不到一百年。連哈佛和耶魯大學也是在1970年前後才開始招收女本科生,所以這其實是相當晚的。

從醫學生的職業偏好性別差異上來說,你會發現女性在學習外科這方面的體驗其實是很差的,相對應的男生在學習婦科知識的時候,同樣體驗也不太好。這可能就是導致他們之後在新的學科選擇上面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在早期的這些大學教育直接培訓中,其實潛移默化地被給予男女性一些不同的期待。

才過去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留在學科背景中的男性主導文化是不難理解的。很多人在討論女性問題時就會甩出一個很傻的證據,即女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女性醫生比男性少,就說明女性能力不足,但其實這完全是一個文化遺留的表現。

中國最早的四位女留學生(真是不容易啊

另外一點就是女性在職業選擇當中,或多或少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影響。很多人都讀過《向前一步》這本書,它是由Fackbook首席運營官寫的。她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但是不太有人注意到的觀點:

女性長大後會被要求家庭事業兼顧,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非常荒謬的是,從來沒有人這樣要求男性,跟一個男性說,你必須要家庭和事業兼顧。

很多女性在考慮自己的職業前景或在企業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責怪自己,好像不能好好照顧家庭,做不到投入工作的同時,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卻又沒問過自己,這件事情為什麼要同時交給我呢?從來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人要把精力分配在這兩件幾乎不可能全由自己完成的事情上,本身是不合理的。

在學術圈內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當男性科學家忙起來科研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妻子或女朋友來照顧好家庭、送孩子上學以及打掃衛生。但是對於大部分女科學家來說,她們卻得一邊搞科研一邊照顧家庭和孩子。

這個行業很大的一個狀況就是女科學家晉陞到一個比較高的階段,那她要麼是有一個能夠照顧家庭的丈夫,要麼就是獨身。

曾經的一位美國心理學系的大學教授直接這樣跟我說,你以後要不找一個學術水平比你高的,要不你就找一個可以在家從事工作或做普通商業的人。前者可以提高你的研究水平,後者可以解決家庭的後顧之憂。其實他這個觀點就是非常的男女平等,並沒有什麼偏向說,你是女性,你可能就要放棄研究之類的。

不過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苦難,就是兩方都是從事比較忙碌的職業,就必須有一方要作出犧牲,犧牲的一方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女性。

在日本學術界存在一個狀況:一間大學是不可能同時聘請夫妻雙方到自己學校任職的,會出現如果男性被一個好的大學聘請了,那女性可能就要做出選擇,要不就面臨分手;要不女性就放棄自己目前的職位,去做一名家庭主婦。當然,可能存在相反的情況,比如女性在科研方面更加強勢一點。但是當今社會的絕多數情況是,女性會了家庭而作出直接的犧牲。

有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機會囤積這個機制是說一個組織中的特權會傾向於形成一個閉合圈子來控制組織匯中的稀缺資源,不讓其他圈子(圈外人)獲取這些資源。

由於文化的關係,非常重要的職業領域都是保持男性作為主流趨勢,存在著一種情況:

男性高層並沒有惡意,但一種超越他個人的組織新機制會讓他們習慣性看不見職場的性別問題」的情況在那裡。

非常簡單的說就是,利益者會任憑這個問題繼續下去,因為他不會有任何損害的利益,反而會減少來自女性的潛在競爭。

另一方面,假如現有的資源同時向女性開放,男性有些特權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威脅。所以作為組織中的一個人(高層管理者),可能不存在個人性別差異的惡意,但會保持一個慣性,對這種有利於自身的機制或結構性的不公平採取一個無視態度。

為什麼說是結構性的不平等?

一份對學生在學術平等情況的調查,他們採訪了男性和女性,詢問他們對於"女性為什麼不能在職業上得到更高成就?」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歸因會更傾向於了解在機制層面、社會層面和家庭個體原因上。

而男性在一些個體上的歸因會更高出女性,比如覺得女性可能對工作不感興趣,跟她們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工作能力這方面比較差等等,對於其他一些外在政策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會覺得可能性比較低。即當問題不在男性身上的時候,他們就意識不到問題是在哪裡。

在現況下,採取所謂的「中立」態度,其實就傾向了取得利益一方,這也是強調女性一定要有擔任要職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從女性的角度她們才會看出問題在哪裡。

這就是偏見

性騷擾這個存在還是蠻普遍,但可能就像對女性在職場的刻板印象不敏感,所以我們對職場性騷擾的存在也不怎麼敏感。調查發現百分之六十的受訪者女性擔心在職場上遭受性騷擾,有 37% 左右的女性說和其他同事曾經在職場上稍微受到性騷擾。

遇到騷擾時,就要勇敢起來!

性騷擾這個範圍可以大到說你公開的被吃豆腐,也可能小到說你被不經意間指派去做一些不重要的功過,比如說端茶倒水,甚至是作為一名女性被人帶出去應酬。這裡並不是說男性不需要應酬,而是女性被帶出去應酬並不是把它當作是一個勞動力,經常是跟你的身體容貌有關,跟你性別身份有關的一個出場方式。

對於應該職場的性騷擾總體來說,有一個建議:

首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對於身邊環境中的一些性別不平等和性騷擾情況要敏感。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要意識到自己不舒服的情況。

比如在電車上面,被人不還好意地看著或動手動腳時,很多女孩子會因為覺得自己想太多,就沒有去行為而憋了一肚子氣。職場性騷擾很多情況下是類似的,如果你的男上司在跟你說話時,手腳過於親昵,只要你感覺到不舒服,那他的行為就是不恰當的,而並非在於他的出發點是怎樣。

這可以說是人跟人之間禮貌的問題,如果做了一些讓別人不舒服的事情,即使不是出於惡意,當別人提出不舒服的時候,理應道歉。存在性騷擾時,可以從性別角色出發去保持一種敏感。

至於對策,在保障體系比較大的公司,有一個完善的流程可以走。你可以採取建議如下:

  • 受到騷擾的本人可以收集現場的人證物證,盡量保持錄音證據。

  • 如果不是惡意的一些行為,只要你感覺到不舒服,一定要告訴對方,然後記下自己非常詳細的記錄(關於過去中自己的感受、時間、地點等)

  • 最好能爭取到一些朋友的支持,尋找到相同經歷的人是很重要的。

後半段課程中,柯晗還帶領大家討論了:

  • 英國有哪些職場法律防止企業因年齡和性別歧視

  • 性別刻板角色如何影響女性自信心

  • 職場結構的女性「榜樣作用」

  • 父母職業對下一代職業的影響和性別差異

圖片均源自網路

-end-

你可能會喜歡:

  • 柯晗:別想偷懶,爸爸也能撐起半邊天

  • 性別差異真的存在嗎?柯晗來告訴你答案

  • 男女約會,該誰買單?兩性互動背後那些事兒

  • 諾獎得主因歧視女性被迫辭職,看看心理學女教授怎麼說

  • 男人怎麼能讓女生買單!你也在享(ren)受「善意性別歧視」嗎?

作者:@柯晗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發展障礙博士在讀

職業心理諮詢師

為國內外多家一線媒體撰稿

「一日一小變」

「不洗碗」

剛下班回來的女性朋友們

家庭其實應該是男女雙方一起努力的

比如你也可以努力

癱在沙發上,只吃飯,不洗碗

家務也一樣哦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繫郵箱media@yoxinli.com


推薦閱讀:

你沒得「拖延症」,是「專家」誤診
看清自己,然後堅定自己——心理諮詢師學習手記
三體人有心理學嗎?
057 人性模型——簡述14種智力活動
內向星人生存手冊 | 退守,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TAG:心理 | 心理学 | 职场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