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參加iGEM是怎樣一種體驗(下)

  • 隊長不是一個背鍋的人

在這一節,我們來談談iGEM隊伍中最重要的角色——隊長(Team Leader)。

我並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去做一個好的隊長。我希望的是能結合自身的經歷寫下一些總結,各位iGEMer讀過之後,一是能夠對上篇的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在某些方面,隊長可以認為是強化版的隊員,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二是能夠了解隊長這個角色背後的付出,以增進隊伍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沒有深入的團隊合作經驗的新人們,常常不能正確地把握「隊長」這個角色的重要性。iGEM隊長不同於我們選班長,ta不僅僅只是整個隊伍的代表。如果要打比方,我認為iGEM隊長與特種部隊的隊長非常相似。在戰術執行上,隊長和其他隊員沒有任何區別,同樣需要精通各類作戰技能,在前線戰鬥。在特殊職能上,隊長需要身先士卒,需要凝聚隊伍,需要充當隊伍的大腦,同時ta也要承擔起整個隊伍的責任。

iGEM團隊雖然規模有限,但也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集體,隊長的表現往往決定了一個團隊的狀態(編者)

「承擔責任」這件事,現在大家經常用一個詞「背鍋」來調侃。常常能聽到iGEMer說,隊長就是一個「背鍋俠」。我是非常不喜歡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隊長的。背鍋,一是感覺受到了冤枉,無緣無故地背了一個鍋;二是被動消極,背鍋了以後逆來順受,要麼甩鍋,要麼就認了。我認為這兩點恰恰是關於承擔責任這件事的兩個大忌,是責任處理不當的直接結果。

如何才能建立一套正確的責任處理機制?我們需要明確一些概念。因為犯錯誤而承擔責任,受到紀律所規定的懲罰,毫無疑問是一件糟糕的事(糟糕的程度,取決於這個錯誤是由多少主觀因素所造成的),但它不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事實上,對於犯錯誤,特別是在隊伍建立的初期,我們一直是以最寬容的態度去處理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吃一塹長一智。一人犯錯後,所有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並不是為了讓那些犯錯誤的隊員難堪。隊伍的成員沒有把前車之鑒放在心上,犯下同樣的錯誤,那才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

此外,相比於客觀原因,我們更需要關注製造錯誤的主觀因素(粗心、懶惰、缺乏經驗等),明確產生錯誤的原因,避免找借口、推卸責任。這個錯誤怎麼發生的,誰應該站出來認領這個錯誤,我們應該從這個錯誤中吸取什麼教訓?即便因為犯錯而遭受了損失,我們依然能從中學習,得到一個良好的反饋。

我們還需要明確自己處理這些錯誤的態度。「這個鍋我背了」並不能幫助我們減少下一次犯錯誤的概率。是自己的錯誤,就端正態度去去彌補去改變。對於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小錯誤,不要大意和忽視,主動去改,能改就改。在這個過程中,隊長不是那個背鍋的人,ta恰恰是幫助隊伍所有成員去分析錯誤的人,去協助改正錯誤的人,去監督大家不再犯錯誤的人。隊長應當採取的措施,包括:定期開設實驗室內部會議,總結每一周的錯誤;和責任人一起分析出現的問題,並協助一起解決問題(例如調動隊伍的其它資源);隨時監督隊伍的運行,包括項目進度、實驗室管理,對於觀察到的問題,和相關責任人的溝通並立即做出修正。

和隊員們建立起一套關於糾錯和責任的良好溝通機制,是每一個隊長在建隊伊始就需要重視的問題。否則,作為隊伍的一把手,隊長不會只是「背鍋」(因為背了鍋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是要給各種錯誤「擦屁股」了。

什麼樣的人適合擔任iGEM隊伍的隊長呢?

毫無疑問,強烈的主觀意願是成為優秀隊長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對項目整體有清晰的認識,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對iGEM比賽有一定的經驗(或者能快速熟悉iGEM),也是一名優秀隊長需要具備的能力。在實際的操作中,隊長的產生方式也很多樣:隊員公認推舉(往往時是前期提出項目idea的人),Instructor欽點(比如我),沒有人願意主動站出來時硬著頭皮試試(這類人最初沒有當隊長的主觀意願)……然而,其中的一些方式,可能就會忽略了對隊長最必需的品質——領導力(Leadership)的關注。

2016年中山大學iGEM交流會上出現的一部分隊長們

領導力是什麼?這個詞很容易去定義。而領導力對iGEM隊長來說又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就很大了,也很複雜。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

2014年秋季學期,我還是個對未來充滿迷茫的大三學生。時值iGEM比賽結束,正巧我在2014年北大iGEM準備比賽時幫了些小忙,於是又有了再參加一次iGEM的打算。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張浩千師兄做了討論,但不想張師兄在實驗室組會上把我的想法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歐陽老師,張益豪說他想帶明年iGEM。」

就這樣,原本只是想在下一年的iGEM里當一個骨幹的我,被欽點擔任了2015北大iGEM的「負責人」。起初,我的確有些畏懼。但想到,既然老師們給了我足夠的信任,我就不應該臨陣脫逃,戰勝自己的恐懼,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可見那時的我其實也很被動)。於是,從招新開始,經過培訓、討論、選拔,到最後正式組建隊伍,基本是我一個人全權負責,頗有自己「招兵買馬」的感覺。隊伍正式建立的那一刻,我終於有了一絲慰藉,甚至有一些興奮,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了希望。但從沒有領導經驗的我哪裡能想到,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如何在討論中維持項目前進的正確方向,如何調動隊員們把儘可能多的精力投入到iGEM里,如何儘快將鬆散的菜鳥們訓練成專業的選手……其中每一件事都是我這個新手隊長頭頂的懸樑之劍。

此時我也很清楚,作為隊長,我需要迅速把這支隊伍凝聚起來,賦予它一致的目標,並推動它朝著這個目標全速前進。而在iGEM這個人員多元化的隊伍里,想要消除某些方面的不一致,太難了。在項目剛剛開始的時候,隊員們根本不會清楚接下來的挑戰,因為他們沒有經驗;他們對iGEM比賽或多或少還有一些輕視;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有著自己的頑固和傲慢;他們不一定擁有與我一樣的決心。那時的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帶著所有人慢慢適應和調整。於是我選擇了一條最直接的路:強勢、鐵腕和集權,利用我的知識、經驗以及個性去壓制所有的節外生枝,去控制隊伍的走向。如此的行事方式自然伴隨著矛盾的快速爆發。我和隊員們發生過最激烈的爭執(俗稱的撕*),使用過最強硬的手段,但很幸運,我們的隊伍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到了最佳的狀態,並一直維持了下去。即使是在最劍拔弩張的時刻,我們也沒有摒棄隊伍的一致目標,依舊以自己的方式在為這個團隊努力。

領導力對於iGEM隊長究竟意味著什麼?我想,這意味著ta要用盡一切辦法和手段,調動人力和客觀的資源,把事情辦成,把自己的團隊提高到最高效率。

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多樣的,那我們是不是要堅持去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也許你會說,人格魅力、以德服人這樣正派的方式一樣可以起作用。這話是不錯,但有時候,在好人的方式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滿足不了實際的需求時,隊長會不得不選擇去做一個「壞人」。即使這對於隊長個人來講代價高昂,ta也需要犧牲自己一貫的風格,並堅持下去。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選擇了這條路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當一個群體中只存在唯一一個能力優勢明顯的個體時,獨裁是最簡單的。但具體到每件事上,或許還我可以通過更溫和的方式去解決。領導力的掌握是一個過程,它的方式多樣,它的目的卻又單一而純粹。領導力的養成需要智慧,但它更需要勇氣和魄力。

變形金鋼中的擎天柱和威震天,即使在領導風格和手段上有極大的差別,但他們仍然是各自陣營中的成功領袖(作者)

在整個iGEM隊伍種,隊長的壓力應該是最大的。即便隊伍中有副隊長的存在,作為隊長,ta的壓力也會比副隊長高好幾個數量級。可以這麼說,沒有壓力的隊長,ta的工作一定是不到位的。

但在參加iGEM的這些年中,帶給我最大收穫的還是擔任隊長的這段經歷。從想方設法地聯繫實驗室學習技術,到中途預實驗受阻重新調整戰略,再到比賽前沒日沒夜的賽前準備。在這些過程里,我作為隊長全面地鍛煉了自己,不僅僅是學術,管理、營銷、組織、甚至財務,我都得到了鍛煉。我雖然不可能事必躬親,但隊伍、項目和比賽的方方面面,我全都要了解。也就是說,把我放在這個隊伍中任何一個角色上,我都不會比原本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做得差。這種對精英素質的追求正是iGEM帶給我的最大饋贈。

2011年帝國理工團隊在進行決賽項目展示,最終惜敗華盛頓大學團隊位列亞軍。而當年華盛頓大學團隊的隊長表現得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iGEMer認為iGEM本應該就是玩兒的,大家開開心心就好。但對於北大iGEM,以及我個人而言,這樣的心態並不適用。之所以我要以我極強的個人主義,要求隊伍在方方面面不能懈怠,除了我對合成生物學學科的熱情,更多的是對北大iGEM榮譽的追求,和一種使命感的背負。我想,每一位iGEM隊長都應當深知自己在隊伍中扮演著與眾不同的角色。這一點需要在自己的心裡反覆強調和明確——隊長永遠是這個隊伍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人——別人可以倒下,你不能倒下。這並不是一種自我膨脹,因為在將來,這份信念能夠保護隊長,使ta帶領著隊伍在最困難的時刻,依然繼續堅持下去,最終走向勝利。

「The captain goes down with the ship」,隊長不是一個背鍋的人,也不一定是隊伍中能力最強的人,但隊長一定是那個對iGEM比賽和iGEM隊伍最有擔當的人,是最有奉獻精神的人,也是最執著的人。

  • Instructor的有心無力

從隊長到Instructor的轉變,著實讓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適應。iGEM比賽的主體是隊員們,iGEM是他們去創造、去奮鬥的舞台。Instructor在隊伍中更多的是扮演輔助、後勤和戰略指導的角色。這樣的一種分工設置,其目的就是讓隊員們擁有更大的操作空間,讓他們去成為閃耀的主角,而不是Instuctor意願的附庸。

於我而言,這個轉變過程一開始很難適應,最主要的是兩個問題。其一,很多事情不能再去親力親為,必須要給隊員們鍛煉的機會。特別是在早期隊伍還不成熟的時候,看著新人們犯錯誤、繞彎路,很多事情我真想自己上,三下五除二搞定。其二,Instructor不是一個能夠全身心投入比賽的角色,為iGEM提供指導和幫助完全是Instructor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去做的。在我擔任Instructor的這段時間,我還要忙於自己的科研題目,忙於畢業,研究生入學的種種瑣事,再像做隊長那樣全身心地投入到iGEM里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這種轉變也促進了我對於隊伍各種角色、各種合作關係的思考。只有自己做了隊長,才會明白作為隊員如何才能更好地和隊長配合。同樣的,只有自己做過了Instructor,也才會明白隊長和隊員應該如何與Instructor配合,應該如何去調動Instructor這個資源。其實,要做好和Instructor的配合,就要圍繞上述的兩個問題去想辦法。需要出面來做這件事的,正是隊伍中最核心的成員——隊長。

2011 iGEM會場上的兩位評委正在愉快地交談,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Instructor也在現場參與對海報的評價

無論是對於實驗設計,或是比賽本身, Instructor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的意見一定是有很高的參考性的。在Instructor無法親力親為的情況下,隊長需要通過大量的溝通,準確把握Instructor的指導意見,將它轉化、細分為具體的任務分配給隊伍的成員,並在一定程度上作為Instructor的延伸,保證整個任務能夠得到精確的執行。說得直白一點,一定要重視Instructor的意見和建議,要針對這些建議採取行動——「要聽Instructor的話」。

在Instructor無法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導iGEM時,作為隊長和隊員,請主動為Instructor做一些考慮和分擔。例如在關鍵實驗前,提前把實驗計劃和Instructor做一次充分的檢查。在實驗結果出來後,整理好數據,做好自己對結果的分析和總結,及時地和Instructor去討論。定期和Instructor進行項目大方向的交流,選取最高效的方式,儘可能地讓Instructor對項目的細節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以上的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充分調動Instructor這個最易得的資源。Instructor在沒有得到充足信息的情況下,是很難為我們的隊伍提供有效幫助的。同樣,隊伍如果得不到Instructor的指導和反饋,非常容易閉門造車,使整個項目駛入錯誤的方向。而這種困局,除非外力作用(如重大失誤的出現,或者Instructor主動介入),單靠隊員們自身,是難以打破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想Instructor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格局上,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整個項目進行點撥。但是,Instructor終究不是這個舞台的主角。他們操心得再多,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也只能感嘆自己的有心無力。

通過這些思考,我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Instructor本質也是一種資源,是需要iGEM的隊員們主動去調動的。這聽起來會有些奇怪,但卻是事實。iGEMers,你們是大賽的主人翁,時候要放下自己被動的學生心態了,從你參加iGEM的那一刻起,你們就需要在為榮譽做自我的奮鬥。特別是在各iGEM隊伍的Instructor指導風格各異的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屬於隊員自己的那一份主動和投入。

  • 尾聲

首先,再次感謝BluephaLab的邀請,感謝@Corbuicula的編輯工作,讓我有機會在這個平台上發聲,去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追逐自己的夢想。

特別感謝北大iGEM 2013、2015和2016的隊員們、老師們和所有為我們提供過幫助的人們。一路走來,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分享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沒有這些經歷,現在我也不會在這裡寫下自己的感想了。「Work hard, continue learning, and don』t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作為博士研究生新生,我自己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但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從iGEM比賽中收穫的點滴,都將作為我寶貴的人生財富,指導著我在之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前進。

我也深知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我所寫下的這些感悟和經驗,實際上還是很膚淺的,可能對新人們的思考和做事方式有一些幫助,很多還需要新人們自己親身體會。而龐大的比賽細節,用一兩篇文章是寫不完的。因此我們需要有更長期的計劃,以更實際的方式來幫助年輕的iGEMer。在此,我也想號召iGEM的老人們,參與到BluephaLab的平台中來。即便個人的力量有限,也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中國iGEM隊伍整體實力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大學2015iGEM團隊合影(作者)

推薦閱讀:

利用轉基因技術將艾滋病病毒與感冒病毒的基因組裝在一起,使艾滋病大範圍傳播 理論上可行嗎?
基因修飾的蘋果來了,消費者會買單嗎?
人類進化的未來方向在哪裡?
獨家專訪張鋒CRISPR團隊核心成員叢樂:我們完全可以不用這麼冒險

TAG:合成生物学 | 基因工程 | 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