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汽車工程師,我可以告訴你一些在其他車上聽不到的故事
n搪塑工藝=一切軟的但又不是皮質的材料
n延續了經典設計=這款基本沒改動 n空間基本滿足日常使用=空間無法滿足日常使用 n……總之,深得外交辭令精髓。
n其實,我們無非是想了解這部車開起來如何。可是讀完了某些測評,除了一些自己搜索也能知道的參數信息外,像那種「黑色的內飾搭配紅色邊線給駕駛者帶來駕駛慾望」的主觀描寫,什麼鬼?而且,更可氣的是,我們還會被一些文章中傳遞的偽科學給影響到。
n這不,就連身為汽車工程師的內向小瘦子,也被影響過。 (以下為本人冒著生命危險發出的內向小瘦子中二史,請為我的勇氣點贊)n曾經看完一期關於「防撞梁」的視頻節目,我簡直被洗腦了,當別人說日系車好時,我是這樣的:「什麼超五星家轎,後防撞梁都沒有。而且那天我看到一事故,公交車轉彎時前輪打的角度太大,正好輪胎撞到了一台凱美瑞的前輪翼子板,翼子板和保險杠側面直接被輪胎壓碎了好嗎?簡直太脆弱了」。
n事實上(嚴肅臉),一輛車的安全性來源於車的整體設計,而不是像視頻節目中那樣,僅用「防撞梁和厚車身」就妄論安全。
n汽車是一種集成性很強的產品,有著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在一輛汽車的背後,是相對較長且關聯緊密的供應鏈;是涵蓋造型、動力總成、底盤、車身、電子電器和試驗等上千人的研發團隊;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測試數據的累計;是精益求精的質量體系。因此每一款汽車的誕生,都是綜合了各方面因素後的結果。正因為汽車是一個涉及非常多專業的領域,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門檻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低。不是讀了幾本汽車雜誌,看了幾篇測評文章,嘗試了幾次新車試駕,便能深諳汽車之道。因為一旦涉及與汽車相關的技術問題和設計原理,你會發現自己所了解的不過是皮毛,想要弄懂那些核心的技術,火候還遠遠不夠。
那麼今天,我們就在汽車工程師的引領下,對汽車內部進行一次專業的解讀。一輛汽車從設計到生產的過程中,是如何凝聚工程師們的智慧的?什麼樣的車身才是工程師眼中的好車身?激光焊接技術又是否像傳說中的那樣神奇?汽車發動機的「呼吸」之間,存在著哪些設計原理?除了手感和觀感的差異,軟質內飾和硬質內飾,在製作工藝上有哪些不同?n正如作者 @內向小瘦子在新書《汽車是怎麼造出來的》中說,n當信息不對稱時,人們選擇相信自己能夠感知到並且容易接受的觀點。當了解到足夠的信息,並且能夠運用自己的理智去進行思考之後,一個人的觀點就會隨著所獲信息的全面準確而趨向於正確。
願你用知識和經驗,獲得正確的判斷。??《汽車是怎麼造出來的》
作者 @內向小瘦子 ,知乎「汽車」話題下優秀回答者,一線的汽車工程師,隨身攜帶 10 號扳手和塞尺,喜歡紅色薄底帆布鞋。
想買二手車,?? 這本適合你~
《車車車車:知乎李老鼠自選集》| @李老鼠
挑輛合適二手車,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國家高級二手車鑒定師李老鼠與你分享避坑指南。
更多免費的知乎周刊系列~
《Hello,公共汽車》| @梓墨@阿瑋@阿栗酥 等
《探索地下鐵》| @飛鳥冰河@densen@豆漿 等
想了解更多我們的書訊,歡迎關注 @知乎電子書。
如果你有和圖書、閱讀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毫不猶豫地邀請 @知乎電子書 回答。@知乎電子書會盡能力解答。
期待你的關注?(?????????)?
推薦閱讀:
※去蘇州之前該讀什麼書?
※《談讀書》:多讀書不算是榮譽,少讀書也不算是恥辱
※6月優秀筆記_左章_《江城》
※時間有限,如何讀「好」書
※新書《宛如昨日》連載一:滅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