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班的人總是你?

加班是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標配,特別對於某些初創企業來說。都市白領朝五晚九的工作表是個遙遠的神話,相比之下朝十晚十、996才更像在一家創業公司天經地義該養成的作息。

在工作中和一些人聊天,想到加班這個話題,突然就有很多想說的。

80%的加班 都是無效加班

在工作中,我會接觸很多互聯網圈的人。每當我問起很多互聯網企業的管理者或老闆怎麼看待加班機這個問題時,他們都會義正言辭地告訴我「我們不倡導加班文化,我們倡導扁平管理、彈性工作,工作以結果為導向」 。

哦對了,在每一封招聘JD里寫上「扁平管理、彈性工作」,這是許多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另一個標配。

然而,實際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在招聘JD上寫著「彈性工作、上下班不打卡、早上10點以後上班」的公司,加起班來越是要你的命。反而是那些嚴格考勤、朝九晚六、準時打卡的公司,到了點員工幾乎都各自鳥獸散,七點以後公司里就見不到什麼人了。

每當我再問起一些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工作的員工怎麼看待加班這個問題時,得到的反饋大多是「不喜歡企業的加班文化,但是公司里每個人都在加班,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加班。」

沒有企業明文規定每天必須要加班,也沒上級承諾義務加班就有豐厚的加班費,員工們卻自發忽略掉那個公司在招聘時白字黑字設定的下班時間,不約而同地將之無限延後。長此以往,如果某天太早下班,或者自己先大部分同事和老闆先走,心中甚至會浮現出某種莫名其妙的愧疚感來。這就是加班文化的厲害之處,有著某種自發性的洗腦作用。

然而,很多時候,許多人加班,並不是因為真的有工作還沒做完,而是明明已經無事可做,為了不成為第一下班的人,也會磨蹭或乾等到開始有人陸續離開,才會心安理得地收拾東西走人。

如果你分析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大部分加班原因,除了上述情景外,會發現除了少數時候的確是工作量太大這一客觀因素造成的加班。大多數時候,加班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拖延症、效率低下、工作被他人打斷、下班時間被叫去開會等等。

總結起來就是在效率和時間掌控上出了問題。

我畢業後進入的第一家公司,是業內一家加班出了名的公關公司,每天早上十點到十一點,員工們陸續以創意精英的精神氣走進園區大門,感覺自己是一個滿腦子big idea、分分鐘能把客戶噴得五體投地的創意大拿。

每天夜裡十點以後至凌晨,開始陸續有滴滴司機在公司園區附近轉悠,爭搶這些被客戶們虐了一天的「創意大拿」們的訂單,把累成狗一樣的他們送回家。

記得剛進去實習的第一天,我就加班到夜裡九點多。記得當時在做一個統計表格,由於自己很少做表,對軟體的很多功能尚不熟悉,所以做得出奇慢,每做一會兒都要百度一下自己不熟悉的功能,前前後後折騰了快兩個小時,那種表格現在我十幾分鐘就能搞定。

當時也有一起實習的小夥伴,晚上也總是很晚才離開。有一次我問她為什麼總是這麼晚下班,她說白天總是靜不下心來工作,每到臨近下班時才真正開始集中精力做事。

這些都是典型的因為工作效率低而造成的加班,是人為因素里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原因。

另一種,因為他人而造成的加班,同樣非常普遍。

工作是一個合作性事件,沒有人能夠單打獨鬥。我們總是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溝通合作,共同完成工作。在乙方,除了團隊內部的溝通協調之外,更大的精力花費在與甲方和供應商之間的溝通上。而正是這些溝通環節所塑造起來的壁壘和障礙,是造成加班的首要元兇。

語言是產生誤解的根源,一個項目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塞滿越多的人,推進起來越是艱難遲緩。準確地了解他人腦中所想並非易事,再加上後面還有一條長長的隊伍等待著將信息挨個傳遞,就像我們常玩的某種遊戲,當一個詞語從隊頭傳到隊尾時,很有可能已經變成了另一個詞,更何況這裡傳遞的是複雜虛無得多的概念或想法。最糟糕的是當決策者本身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時,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我以為,乙方的加班,80%浪費在冗長無效的溝通,以及因溝通失誤而衍生出的許多問題上。甲方也一樣,只要把客戶換成你的老闆或上級,道理一樣行得通。

不了解你的老闆或客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而造成無效的溝通和工作,這是人為因素造成加班的其中一種。

另一種,就是時間不斷被他人打斷而造成的被迫加班。

日常工作中總會有各種瑣事,雖然每件都看起來很小,但是堆積在一起卻會對工作效率產生不可想像的破壞。這也是許多人在回顧自己一天的工作時,常常覺得什麼也沒做,一天就過去了的主要原因。關於這點,前陣子我在《重來》里讀到的一段話能準確表達我的觀點:

作為一個碼字狗,我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閱讀、思考和寫作,這些都是需要在一大片完整、無干擾的時間內進行的。因為很多時候,人的思路一旦被打斷,就很難重新進入狀態,而且思考和寫作都是一個循序漸進、漸入佳境的過程,好的想法常常一閃而過,能不能抓住全看專註度。這種時候如果有一個或者多個人不斷因為其他瑣事打斷你,那種感覺就像一個已經踏入美夢邊緣,將睡未睡的人不斷被旁人的三兩絮語吵醒,被拉回現實一樣讓人惱火。

可是工作就是這樣,避免不了協作與溝通,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掌控好自己的時間,每天盡量留出一整片效率最高的時間來,關閉掉那些會可能會對你造成干擾的線上通訊軟體,並告訴別人這段時間內如果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可以先發郵件說明,等自己處理完主要工作,再來集中處理那些瑣事。

把時間的控制權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交給別人,是減少加班、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之一。

加班多 證明不了任何自身價值

關於加班,還有一個可笑之極的現象是:許多人把加班作為突顯自身工作價值,甚至在老闆面前邀功的方法之一。

於是各種在朋友圈曬加班,白天幹活拖延懶散,下班以後開始賣力加班,有時甚至連周末都不放過。

雖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道理不假,職場中人總免不了在上司面前晒晒自己的苦勞,刷存在感。但我始終覺得通過低效加班去博上司眼球,是一件再蠢不過的事情。

見過太多每逢加班必發朋友圈的人,也見過很多完成工作就準時下班,該幹嘛幹嘛的人。比起前者,我更喜歡後者。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加班是高效的反義詞,經常加班的人除了少數情況下是工作確實多到做不完,更多時候是由自身效率低下導致的。如果你能通過加班彌補自己在效率上的低下,那麼你犧牲的只是自己的私人時間而已,在老闆眼中還算ok。但如果你不僅需要加班完成工作,完成的質量還得不到保證的話,這個時候你還天天發朋友圈曬加班,希望你的領導能在百忙之中看到給你點個贊,最好年終還能給你升個值加個薪什麼,鼓勵一下你這種加班精神,那你不是智商欠費是什麼?

職場的殘酷之處在於:老闆往往只看工作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員工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他為公司創造了多少實質性的效益,而不是奉獻了多少時間。這也是許多人喜歡拿苦勞而不是功勞去找老闆邀功,卻吃了閉門羹的原因。

低質量的無效加班,除了能夠證明你是個效率低下的蠢蛋之外,證明不了你的任何價值。

其次,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個不會享受生活的人,工作上也不會出色到哪裡去。

雖然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已經習慣把工作和生活融為一體,但我始終以為,工作和生活之間,需要一條明顯的分割線。 所謂All in 的狀態並不是指把私人時間全部奉獻給工作,而是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能All in。

該工作的時候就全情投入地工作,在有限時間內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該生活的時候就拋開工作盡情生活,放鬆在工作中緊繃的神經。別讓工作吞噬了你的生活,也別讓生活干擾你的工作。

不必看見別的同事每天比你走得早、周末出去浪,而你卻在加班就感到憤憤不平。也許他們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付出了什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就像學生時代班裡那些總是看上去弔兒郎當,期末成績卻總能名列前茅的學霸一樣,你如果真的相信他們不用努力就能輕鬆考出高分就太天真了。

關於這點,《小王子》里的狐狸誠不欺我:「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不要只用眼睛去觀察人和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深淵,只是你看不到罷了。

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里,你總會被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擾,感到迷茫、焦慮,甚至抑鬱。有時很羨慕那些只要給他安逸的生活就會感到滿足的人,他們不會在日復一日看得到盡頭的重複里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也羨慕那些將工作視為終身事業,時刻充滿激情的人,沒達到目標前,永遠不會倒下。

最難的是那些徘徊在兩者之間的人,站在安逸和奮鬥的天平兩端搖擺不定,花費一生的經歷去尋找理想中的平衡狀態。然而平衡卻是世間最難維持的狀態,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如果想提高工作和生活的幸福度,還是從減少無效加班開始吧。

----------------------------------------------------------------------

如果對我寫的文章感興趣,還可以來這些地方看我??:

微信公眾號:土土土槽

微博:土丫土丫土

簡書:林安


推薦閱讀:

領導專業水平太低,有必要跳槽么?
會做一個好的ppt有多重要?
為什麼有前途的高薪好工作總是和你擦肩而過?
分享3個很實用的網站
成為一款簡潔又高效的 Todo 類應用,一點也不難!

TAG:互联网 | 工作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