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布局自主系統莫非是分散風險的「B計劃」?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收編原諾基亞智能手機開發團隊的工程師,擬研發脫離Android的自主操作系統。早在去年華為就有此類傳言,當時有消息稱華為正在開發一款名為「麒麟OS」的操作系統並將其封裝在自家的麒麟SoC中。

谷歌或將加強控制,「小弟」們有所警惕

谷歌旗下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在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佔有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其早年因免費授權給手機企業使用,並允許手機企業進行定製的開放態度贏得了手機企業的歡迎。不過可能是因為Android碎片化以及希望從中獲得更多收益等因素,谷歌正在收緊對Android的控制權。

谷歌早已要求手機企業在設備中預裝GMS(Google移動服務),並要求廠商將這些應用放在主要的頁面上。不僅如此,有傳言指出谷歌將限制手機企業對Android進行定製,雖然目前尚未明確提出這一要求,但是已有這樣的動作。只能在未解鎖手機上使用的Google Pay很明顯是針對root的打擊,而針對智能手錶的Android wear已明確禁止手機企業對其定製。

由於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手機企業在國內市場可以對Android進行深度定製,剪除谷歌的全部應用並植入中國市場的應用。這當中小米算是個中翹楚,其MIUI系統就是基於Android進行深度定製,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用的手機系統。據小米的內部文件顯示,2015年通過MIUI獲得的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了5.64億美元(約合37.1億元人民幣)。在軟體服務方面的收入讓中國手機品牌可以忍受硬體業務的低利潤,並以高性價比為武器挑戰蘋果和三星,如果無法對Android進行定製,中國手機企業的競爭力就會受到重創。

此前,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在微博上表示:「谷歌打造的Android操作系統和生態極大促進了智能終端的發展並讓消費者受益,只要Android系統保持其開放性,華為智能手機就會永遠使用該操作系統和生態,並基於Android系統在性能與體驗上做些改進,以更好滿足各國消費者需求。」

這一模稜兩可的回答,也許是華為對於谷歌的提醒,繼續使用Android的前提是谷歌仍然對其保持開放,反之則會加大自主系統的研發力度。

Tizen前車之鑒,自主系統困難重重

開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並不容易,三星的Tize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9年第一款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面世,同年三星推出BADA系統,兩個系統推出時間雖然差不多,但即使是在三星的強力推動下BADA都未能獲得順利發展。

2012年Intel和三星合作,將各自擁有的MeeGo系統和BADA系統合併成為Tizen系統,2015年三星推出採用Tizen系統的智能手機僅獲得大約300萬部出貨量,大約佔三星整體出貨量的1%,這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開發自主系統尤其困難的是建立應用生態,由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早已形成了強者恆強的態勢,市場份額大部分集中在Android和iOS系統上,而BlackBerry OS、Windows Phone及Tizen等操作系統佔有的市場份額不到3%,這導致應用開發者普遍沒有為其它系統開發APP的意願。例如,中國的兩大互聯網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就因為Windows Phone系統的市場份額太低而停止了該平台上「微信」和「支付寶」APP的更新。

華為開發麒麟操作系統難上難

開發手機操作系統,對於財富500強中排名第129位的華為來說,資金不是問題。技術方面,除了挖來諾基亞智能手機開發團隊的工程師外,還在去年底招攬到參與第一款iPhone設計的美國頂級用戶體驗設計師Abigail Sarah Brody,加上華為自身擁有數萬技術研發工程師,似乎準備得相當周全。

但是要全新開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蘋果iOS的最底層是基於UNIX的二次開發,Android的底層則是基於Lunix的二次開發,但本源都在於UNIX,兩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取得的成果,它們開發成功這兩大手機操作系統都花了數年的時間,華為重新開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願意花如此長的時間打造么?不僅如此,建立系統的應用生態需要花費難以估算的時間和資源,更是讓開發自主系統難上加難。

華為手機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以及國產第一手機品牌,穩妥的做法顯然是繼續使用Android系統繼續提升市場份額,或許布局自主系統只是它分散風險的「B計劃」,又或許這次傳出消息,只是為了向「老大哥」谷歌爭取第三方廠商的權益罷了。

推薦閱讀:

不斷學習的最現實原因是你的工作經驗屁用都不頂
什麼原因讓你選擇了小米/魅族/華為?
任正非的「罪己詔」,能讓華為走出冬天嗎?

TAG:华为 | 麒麟操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