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長大的永無島與戀愛補償的邪氣樂園——大友生態淺談
原文刊載於《二次元研究Re》第一期,轉載請保留此行並註明出處。
如果你經常混跡一些動漫論壇,一定聽說過「大友」這個詞,如果了解的再深一些,知道這群大友成天樂忠於Q娃(光之美少女)、小馬(彩虹小馬)、偶活(偶像活動)、puripara甚至是國產「中藥」《巴拉拉小魔仙》。而關於大友也有不少都市傳說,比如在SEGA里大友和小學女生搶《偶像活動》和《Puripara》的機台導致最後機房裡只能把椅子撤了(仍然擋不住跪著玩的大友),又比如小學3年級的女生在電影院看《光之美少女》劇場版的時候問媽媽為什麼隔壁的叔叔一個人來看電影……
似乎大友這個詞已經有些妖魔化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走近科學從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大友在看子供番時究竟看些什麼,以及大友是如何產生的。
先從大友這個詞的出處開始說起吧,其實大友這個詞存在已有20多年歷史,最早在90年代的一場《美少女戰士》的線下活動中,水手水星的聲優久川綾給大家打招呼時「大家都精神嗎~」,「聲音有點小哦~這邊的小朋友精神嗎~」,「好像還有大朋友呢~」。於是經過了NIFTY-Serve、東京BBS等日本網路論壇傳播之後,大きなお友達(大友)就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
作為一個舶來詞,先來分析一下日本大友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都知道如今日本處於少子化的狀態,類似於《光之美少女》系列這樣能給東映帶來一年幾十億日圓銷售額的作品,隨著少子化不就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嗎?於是如今所謂的「子供向」動畫都被拍成大人們看也都OK的作品,尤其是類似於《偶像活動》、《Puripara》這樣的子供向偶像動畫,就會有大量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姐姐陪著妹妹一起看,於是又誕生了類似「偶活姐姐」這樣新的詞。《光之美少女》系列中也有一些明顯更適合大朋友看的作品,例如《心跳!光之美少女》在國內被大友們成為「白色相簿3」你說都這外號了適合小朋友看嗎?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大友這個事情似乎是東映、萬代這些財團孔明的陷阱,反正動畫一樣要播除了小朋友再賺些大朋友的錢何樂而不為?不過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批判日本的這些商法也不是寫經濟學報告,還是從外在回到內部來探討一下大友們如何成為大友的成因。
從年齡上講日本的大友可以說都是昭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昭和長大的一代孩子們,在童年是看著魔法少女動畫長大的。比如小時候看的《美少女戰士》這種變身系的動畫,而如今在日本的電視台上還經常能看到《小魔女DoReMi》的重播。而正是由於從小看著魔法少女的變身長大,從小就已經和朋友討論水野亞美和火野麗的腿到底誰更棒(咦?),於是長大了之後才更能接受《光之美少女》這種變身系的魔法少女動畫不是嗎?雖然深夜檔的《魔法少女伊莉雅》也很好看變身更露骨,但《伊莉雅》每一季都太短了只有《光之美少女》這樣的子供番才能做成年番的長度,每年3月一年的光美完結之後又迎來新一年的光美,這樣的魔法少女動畫永不完結正是符合了從昭和長大從小看魔法少女動畫長大的一代的審美。正好,今年《光之美少女》的主題就是魔法少女,似乎能看到不少小時候看《小魔女DoReMi》時候的影子呢。
彼得潘與鄉愁情緒——在不願長大的永無之島這裡要引入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彼得潘症候群。首先要申明的一點是,彼得潘症候群只是心裡學上的一種描述,而並非一種心理疾病。彼得潘症候群主要是描述在社會上未成熟的成年人,這裡讓人想到《現視研》里的主角笹原完士,明明到了大四要開始找工作卻沒做好任何心理準備講的就是這種人吧。話題扯回來,所謂大友絕大多數都是無法長大的彼得潘,或者說不想讓自己長大想要活在童話的世界中。這裡要舉幾個同樣是子供番中的例子:在小時候大家看《寵物小精靈》(現在應該叫《精靈寶可夢》了吧)的時候,比起更加強大的水箭龜大家更喜歡傑尼龜,明明噴火飛龍戰鬥力更強小朋友們還是更喜歡可愛的小火龍。因為可愛就是正義啊!(誤)比起戰鬥力小朋友們更喜歡小精靈們進化前的樣子,明明雷丘更強就是不想讓比卡丘進化,大家在玩掌機遊戲的時候都有這種心理吧。其實這就是彼得潘症候群在動畫中的一種投射,同樣另一部作品《數碼寶貝》中更加明顯,明明前一秒還是進化成暴龍獸的成熟體進行戰鬥,下一秒戰鬥結束後就退化成了亞古獸,這種在二次動畫中的逆生長在三次元的世界中是無法實現的,而正是由於得了彼得潘症候群的大友們將自己不願長大的心境在二次元中進行投影,所以才喜歡看這樣的子供向動畫啊。然而在最新的《數碼寶貝》的劇場版中,被選中的孩子們還是不可避免的長大了,因此劇場版的《數碼寶貝》也不能再成為是子供向動畫了。
儘管在現實中我們的肉身還是無可避免的長大,就如同《數碼寶貝》最新劇場版里被選中的孩子們一樣,一轉眼我們都已經從小朋友變成了大朋友了啊。但我們的心理還是不願長大,至少在動畫中,在子供向的動畫中我們能投入「鄉愁」的懷抱。這裡又要引入一個心理學的詞——nostalgia,翻譯成中文是鄉愁或者是懷舊情緒,在心理學中是指人們對於過去事物的一種偏好。說起來日本的小事樂隊(Everyn Little nThing)就唱過一首歌叫做《nostalgia》,能和我一起聊上這首懷舊歌的話題的人一定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情緒吧。在心理學上,懷舊情緒能夠讓人產生歸屬感,而喜歡看子供番的大友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種懷舊情結,寫作情結讀作complex如果再縮寫一下變成懷舊控的話,似乎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了呢。一方面,各種子供向的動畫可以看做是大友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的延續,小時候看《寵物小精靈》現在繼續看《寵物小精靈XY》,小時候看《聖少女》現在繼續看《巴拉拉小魔仙》,更不用說最近《美少女戰士》動畫重製了讓人彷彿找到了小學三年級第一次看到水野亞美白色內褲時激動的情緒。一旦我們踏入社會,各種三次元的壓力紛至沓來,儘管深夜檔動畫三話掉頭什麼的也很好看,卻無法引發我們懷舊的情緒。唯有看《寵物小精靈XY》、《光之美少女》和《美少女戰士》的時候,彷彿在這24分鐘里我們的精神年齡從成熟體回到了幼年體,巴拉拉魔法sofafasofa~
無邪氣與戀愛補償——充滿背德感的性奮樂園當然,大友們並不局限於心理年齡不想長大的彼得潘們,和想要在子供向動畫中懷舊的人們,也有另外一批大友是懷揣著不同的心境。如果說大友們心中都是純潔的少年的話,那不就沒法解釋為什麼P站上會有很多光美的糟糕圖,彩虹小馬之間都能啪啪啪說好的友誼就是魔法呢?要知道最早喜歡彩虹小馬的鬼佬們在鬼佬論壇上都被當做戀童控和喜歡人外而遭排擠鄙視的。似乎我們套用上文的一些心理學觀點無法來解釋這些拿子供向作品擼的大友,這裡我要套用一個擦邊球漫畫的名字來解釋這種心理——無邪氣的樂園。
在無邪氣的樂園中,男主角掉到了游泳池之後就穿越回了小學,醒來發現自己的肉身是小學生精神是成年人(而且還是童貞),於是在無邪氣的樂園中精神大人身體小學生的男主和小學的女同學們發生了這樣那樣擦邊球的事情。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怎麼沒發現原來小學生是這麼美好?因為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通過袖口偷看女同學胸口不會被當成變態蘿莉控,蘿莉控這個詞只會針對長大了的怪蜀黍哦~
經過我這麼一解釋大家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大友中那些比較糟糕的那一類要用子供番來擼管了。看著那些和自己小時候看的差不多的動畫角色,正面的思想叫做鄉愁而負面的思想就是無邪氣的樂園。小時候看《聖少女》變身的時候心智還沒發育成熟的小朋友們並不會覺得色情,而長大了看美少女動畫變身怎麼看怎麼覺得糟糕。其實PTA規制各種子供動畫變身畫面不是為了小朋友而是為了大朋友啊!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還是《美少女戰士》的例子,小時候看水野亞美被風吹起的白色內褲只是覺得情竇初開,長大了再看就能擼了啊!老闆水野亞美的同人本給我來一打!這裡面似乎也有一種戀愛補償的機制在裡面,小時候沒有做過的糟糕的事情長大了之後再來做一遍,明明用深夜動畫的角色施法更加正常,而用那些和小時候看的差不多的子供動畫角色來施法的話更加有背德感,同樣也會更讓人性奮。
亞文化與先行投資——在主流文化中尋求認同大友們另外一種比較糟糕的心態叫做先行投資,這點在國內比較少而在日本會更多一些。如果說在日本有小孩的話陪女兒看光美是很正常的事情吧,其實也隱藏著不少明明自己想看卻說陪女兒看的大友們。就如同現在的小男孩都不喜歡看《假面騎士》了,爸爸說要陪兒子看其實情況正好相反。當然,陪女兒看光美的前提是首先你要有一個女兒。不對,首先你要有一個老婆,是三次元中的老婆什麼我老婆是蕾吉娜是不行的哦。然而很多大友們並沒有女兒也沒有老婆,為了讓自己以後有了女兒之後能夠適應和女兒一起看Q娃,所以大友們先獨自默默進行著一個人的練習。聽上去是不是很糟糕,由於在國內似乎父母陪女兒看小魔仙的現象並不普遍,這一點就不展開講了。
寫到這裡已經羅列了不少大友們如何成為大友的成因,那有人會問那些作畫廚呢?大家都知道作畫廚是很恐怖的生物,尤其是大友作畫廚更是如此。他們能指出戰鬥部分每一卡究竟是誰作畫,尤其是畫崩了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此高技能的分辨能力或許就是當年宅王岡田斗司夫說的粹之眼吧。有人曾說過宅的最高境界就是去看Q娃,雖有失偏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這裡我要用亞文化的侵襲這個觀點對其進行解釋。
尤其是中國,在80後小時候當動漫這個詞不像現在已經完全等同於動畫的時候,看動畫還是一個很小眾的亞文化。儘管周圍似乎看動畫的小朋友也不少,畢竟無法作為一種主流娛樂方式被長輩們接受。而當這代80後長大之後動漫已經從亞文化變成了主流文化,當職場上一些三次元的OL都跟你聊《海賊王》甚至《進擊的巨人》的時候,說出「我喜歡的動畫作品是《光之美少女》!」突然覺得逼格爆表了有沒有!在國內的各種動漫論壇上尢是如此,看子供番的大友彷彿站在的食物鏈的最頂端,從小藐視並看不起那些看深夜動畫的人。這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如同搖滾從亞文化變成大眾文化之後原先那些喜歡搖滾的人就說新來的都是「偽搖」然後自己設立了一道牆劃清界限,一旦自己喜歡的東西從小眾變成了大眾以後為了保護自己的優越感必須建起一座高牆。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大友似乎就是從喜歡看動漫的愛好者中獨立出來站在頂端的精英人群,在那聊著這周光美戰鬥這一卡又被誰畫崩了,而一聊起深夜檔的新番卻都表示自己並不看那些。
講了那麼多大友的成因,並不是說每一條一定都能套用在每個大友的身上,而更多的大友應該是這些複數成因的組合,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成了大友了呢。還是《現視研》的例子,其中有一句名言:OTAKU 不是想當就能當上的,而是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已經是了。
我想大友也是這樣吧。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中國文化動畫,讓動畫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動漫產業高峰論壇乾貨分享
※提督與玩家與血與酒
※森田修平、金本真訪談(四):各自的入行經歷
※崑崙投資北京軟星2.13億元占股51%,後者今年前三季度營收3741萬凈利潤238萬
※辣眼睛還是治癒人心?盤點手辦作品中的那些著名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