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夕:小米重回光榮
文 | 闌夕
特朗普的競選宣言說「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句話也有那麼幾分像類同於小米心聲。
經歷過去年產品節奏和心態上的麻煩,眼下小米看起來也倍加心切地想要重塑一騎絕塵的風光,而在「不忘初心」變得無上正確的科技行業,跌宕起伏的市場形勢總是不斷衝擊著初創企業的船長們的自信,何時應當堅持何時應當妥協,各有取捨。
所以雷軍在不久前辭掉了歡聚時代的董事會主席職位,據說是要專註於小米的業務,昔日的勞模也不得不對身兼數職說不——不久前 ,他宣布親自主抓硬體產品部門和供應鏈,而來自小米內部的消息說,實際早在去年,雷軍已經開始深入其間。
韌性是創業必備的基礎質素,風急風緩,一時遇到麻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是否一路保有執斧開山、披荊斬棘的心氣。
雷軍之前就此發過全員信,不過,聽言不如觀行,雷親自挂帥後的幾作已經初露端倪。
舉個例子,看看最近的紅米。
在7月底紅米Pro的發布前夕,紅米系產品線三年累計1.1億台銷量的統計,仍使整個行業為之動容,三個國民偶像的代言,更是喚出國民手機的標籤線索,力求奠定品牌輻射的最大面積。
紅米的出貨量是真正成就小米科技這家公司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的核心要素之一,這個原本側生於小米——類似主牌與副牌的關係——的品牌為了終結千元機的混亂市場而生,而最近三年國內中小代工廠和貼牌類自主手機廠商的大規模倒閉趨勢足以證實紅米這種「價格屠夫」所造成的影響。
「千元機逼死旗艦機」的高舉高打對全行業也有自傷效應,在佔據最大一塊市場(1500元以下機型佔據60%的智能手機市場)的同時,能夠喊出盈利的寥寥無幾,維持份額的重要性還是遠勝於製造利差。
儘管並非完全如小米所願,紅米等同於廉價機型、小米致力於旗艦機型的認知,也在不少用戶人群中泛濫。以小米的立場看,這種簡單粗暴的定位消弭了他們在產品定義和性能、品質方面的諸多努力。
紅米領銜開端血洗低端商品市場之後的結果,是魅藍、榮耀等競品的蜂擁相繼跟進和山寨機時代的徹底告別,再加上本土品牌的旗艦機們也越發強勢,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也躍升到了全球之冠。
嘈嘈雜雜、熙熙攘攘當中,要麼泯然眾人,要麼重拾小米出世之初的莽莽銳氣。
2015年,小米在產品定型決策、節奏安排上的確遇到了問題。不過,問題真正的肇源時間實在2014年年末至2015年上半段。而在那之後,如雷軍在今年初的小米年會上所說,小米在努力尋求補課。
最初的變化或許發生在紅米Note 3的推出時刻,這款產品的發布距離上代紅米Note 2非常罕見的只間隔了三個月,更重要的是,雷軍那席「我所有的嚮往」刷遍社交網路,用如此程度的溢美之辭來澆鑄紅米品牌,毫無疑問是要修改往昔的定位。
也是從紅米Note 3開始,金屬首次取代塑料成為紅米大屏機型的機身材質,這種提高外觀工藝檔次卻也更為推高成本的做法,小米的意圖如此明顯:紅米不能再被視作是僅為衝量而生的快速更迭類產品,而在短期內,紅米的升級甚至引來某種「左右互搏」的評價。
事實證明,這次突進是如此值得。
最近兩年,智能手機行業陷入創新停滯的論調甚囂塵上,與其說是基於滑坡數據(然而並沒有)的反饋,不如說是群眾期待的凝結。以2015年的CES和IFA等頂級電子消費展為例,與技術創新有關的內容局限在4K屏幕和壓力觸控這種「小打小鬧」上,而高通和聯發科等晶元廠商還是規規矩矩的順著摩爾定律推陳出新,加上手機運存與內存的逐年加碼,硬體堆砌的算術玩法已經無力抵禦審美疲勞的冷漠。
甚至也包括領軍的蘋果在內,手機商品的演進往往愈來愈庸常,技術工藝固然有其潮汐,但市場換機的頻率不可能洞察和適應這種波動,人們需要的往往也只是一個理由上的說服,即USP(獨特銷售主張)的差異。
當手機成為大眾消費品,它的魅力值就取決於能夠從昂貴的同類身上割下多少體驗,你也不能責怪有人想用一千元換來原本三四千元的享受,這是人性之常。
既然雷軍不諱言其「新國貨」理念推崇的是日本製造業的發跡史,那麼日本企業所做到的物美價廉——同時小心翼翼的將品牌托在及格線以上——就非常適合用來觀測紅米的轉變:它和豐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松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取捨一脈相承,也就是用品質控制的那套管理體系,將同業里的高端商品的賣點拆解、複製,並最終應用到價格更為親和的大眾市場里。
紅米Note 3的金屬化設計以及剛剛發布不久的紅米Note 4的全金屬(非三段化而是一體成型)結構都是原本應用於中高端機型——如OPPO R7、華為P8等——的工藝,其在質感優秀的同時亦要克服信號和塗裝上的難點,這在廣泛採用ODM方案的千元機市場很難獲得企業認同。
然則這種打破陳規驚掉眼鏡出人意料刺刀見血的決絕,才是雷軍真正威懾硬體行業的本事,從溫情如水銀瀉地的紅米Note 3到將旗艦產品的精品化落地到千元機市場的紅米Note 4,難怪今時今日,不少媒體朋友說,看到紅米Note4的整體質感和899元的定價方式,不由得想起小米4不鏽鋼結構在工藝、材質方面的驚人勇氣和當年小米1和小米2給整個市場帶來的那種不講理的強悍衝擊。
(配圖:紅米Note4)
這也意味著,紅米在承擔入門機型之後,會將小米的向上空間釋放出來,雷軍現在言必稱「黑科技」,儘管輿論反饋仍待中和,但方嚮應該不會有誤:在兩大並行品牌的伸展上,紅米殺價,小米提價,紅米負責解決智能手機的易用性,小米負責解決智能手機的想像力,紅米要繼續向利差市場發起不對稱戰爭,小米要趕上消費升級的浪潮佔得消費信賴之坑。
為此,紅米這條產品線也勢必分擔更大的銷售壓力,故而有了中國移動的高管出現在紅米Note 4發布會的現場並宣布「全年包銷3000萬台小米手機」。對小米而言,在線上保證站穩領先腳步、線下渠道尚需時日的背景下,運營商的零售門店和政策補貼無疑還是相當重要的僚機。小米仍會以電商為核心,但線下開拓和運營商助力將會幫助應對市場競爭之殘酷。
3000萬的出貨承諾,即使是獨立計算,也相當於2015年國產智能手機的銷量Top 5,加上還有聯通的助力,僅是運營商渠道層面,小米在今年的保底業績顯然有了相當有力的支撐,這對緩解資本壓力和應對媒體質疑,或許也是較為有利的論據。
好在小米固然歷經陣痛,不過重新出發的步調仍然有其樂觀的資本:它已經做完了低難度高效率的事情,在開始做高難度低效率的事情——自建渠道、投放廣告和核心技術研發——之後,所謂的不利因素,也不過是飛豬空中轉身之後,在另一條補課跑道起跑線的維度歸零,用新的戰術面對新的環境。
而小米這家公司的不變在於,它的精神面貌依舊與人相熟,五年時間過去,那支含金量頗高的高管團隊不僅沒有任何一人的流失,且在引進人才方面屢有所成,維持著引擎轟鳴的充沛力道。
正如一位觀察者所說,小米這樣一支一直充滿鬥志、一直習慣於勝利的團隊,在一家基礎優異、積累頗深的主陣地上,仍有巨大勝機。
畢竟,數字、人、硬體、互聯網服務的超長戰役,到現在才只是開局而已。
與非議為伍的小米,也總是讓人想起周潤發在《英雄本色》里的那段台詞:「我忍了三年,就是想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證明我多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
值得玩味的是,小米並沒有開口說出這種話,而是拿出紅米Note 4這樣的產品。有時,沉默比吶喊更有震撼人心的魄力。
推薦閱讀:
※一種移動終端的拍攝切換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權利要求書】
※如何看待雷軍出席科技第一blogger 洪波(keso)的婚禮?
※為什麼很多米粉會覺得小愛同學官方設定的胸部太大了?以及從這個現象延伸出來的,小愛同學自帶的IP屬性。
※小米晶元要向華為看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