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像美國和日本一樣的機車和類擁有自己的文化?
01-27
摩托車發展,技術不可以嗎?我不信
首要原因是禁摩,在台北東京不禁摩,中國大陸的城市為什麼要禁摩? 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在此略過。不過要說起文化來,最大的原因是經濟還沒發展到那個水平。
估計有看官要問了中國GDP世界第二街上賓士寶馬滿地跑,怎麼會買不起幾台破摩托?
和發展中國家以摩托代步有所不同,摩托車文化在發達國家說到底只是一個愛好。愛好=燒錢。Ducati,Augusta,哈雷,哪個不是十幾萬的車?每3000公里得整備一下吧,磕磕碰碰的得換個零件吧?頭兩個不知道,哈雷隨便換幾個零件,小半台車的錢就出來了。土豪富二代就不說了,您說一般人有條件買這麼昂貴的玩具嗎。騎個幾天,新鮮感過去了,看到網上別人秀照片心裡痒痒,開始準備改裝了。美日的摩托車文化最強大的就是改裝文化。
您就挑吧,四五百一個螺絲,一千多一個轉向燈,兩三千一個側掛皮包,日本的美國的歐洲的品牌琳琅滿目,改到最後保證連它親媽都認不出它來。改裝費也是噌噌噌噌地漲。幾台摩托的錢都得砸進去。前些天聽說有個日本壯士貸款改裝自己的川崎Z1的,1974年的車,跑了4萬多公里都要10萬人民幣,拿去改裝一下,改裝費夠他再買仨了。那咱不整這麼貴的,從便宜的開始玩起行不行?行啊,日本高中生去打工,打上幾個月也能攢出來一台二手摩托車來,一萬人民幣買個本田MAGNA,買個Steed400,買個雅馬哈Dragstar400,覺得不夠酷繼續攢錢去買工房車,小改裝廠自己批量買零件和二手車給你拼好的車,如圖:在美國,愛好者可以聚在一起改裝,一起騎出去溜溜街干點小壞事什麼的。最近youtube上有個大牛騎摩托繞了南北美一圈兒。503天,82459英里,22個國家,咱能嗎?http://www.youtube.com/watch?v=85VErvTqgWc
在日本,愛好者可以買點裝備,自己挑戰一下環繞日本一圈,餓了吃連鎖店,困了搭小帳篷,騎在北海道的公路上一掀頭盔撲鼻的清新空氣,咱有嗎?其實還真有,內蒙滿洲里到廣西北海有一條長到爆的公路,其他地方沒去過不過光內蒙段,那叫一個爽。還沒等您爽夠呢堪比F1的各種轎車越野泥頭車就把您超了,留給您一臉灰讓您回味在中國想體驗摩托文化是多麼不靠譜的事兒。我想中國還是有自己的摩托車文化的。即便是禁摩,摩托車文化還是堅強的成長著。我國的摩托車文化大概可以用這幾個字來形容,千里走單騎!不管是進藏的蒼涼,還是返鄉的悲壯,大概都是一人一車,千里走單騎。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環境下,並不追求街車的加速度,也不追求哈雷的自由感,更沒有趴賽的存在意義,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小排量便宜好騎好修的車,為什麼入門cb的價格一直虛高,就是因為有句話叫做騎不爛的吸逼。看看我們國家都是那些人在騎摩托車,你就知道摩托車對於人們的意義,外來務工,送快遞,民工等,都是勞動人民。樸實的人,選擇了樸實的車,造就了中國特有的摩托車文化,也許有人覺得有點low,但我覺得挺好,摩托車本來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裝逼的,咱們的車雖然破點,也能給大家帶來快樂,進藏後的風景,返鄉後的激動,是我們走下去的動力,老馬識途,希望所有為生活奮鬥的摩託人一生平安!
誰說沒有。。!
摩托車1885年被發明,到現在也僅僅在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普遍使用(或者是別的什麼詞語)。而且,很多國家或地區都對摩托車有很嚴格的限制,我只知道加州允許摩托車鑽縫。在很多人眼中,摩托車文化?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不過,摩托車騎士的精神還是很值得學習的。
中國有啊,特色的炸街踏板文化。
推薦閱讀:
※貝納利幼獅,復古500值得買嘛?
※有哪些外形特別帥的摩托車?
※cb400好在哪?
※高壓縮比的電噴哈雷改低怠速馬蹄音,會對發動機有什麼傷害?
※在北京辦理摩托車車牌?
TAG:摩托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