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佳的烏托邦背景設定
要論2008年最毀譽參半的遊戲,非鏡之邊緣莫屬。故事設定在一個架空的東方烏托邦中,城市整潔、明亮、一塵不染;大樓鱗次櫛比;然而大片的素色和留白,卻讓這個近未來城市無處不充滿了壓抑的氣息。主角菲絲(Faith)的職業稱作信使(Runner),是在這座一切都處在嚴格控制下的城市中,負責幫人遞送那些不方便通過網路、電話等媒介傳遞的物品的職業。
然而歸根結底,鏡之邊緣的初代作品投入的成本不多,同時也將製作的重點放在了遊戲性方面。作為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職業,信使們在這座城市的大樓上奔躍穿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使也許是這座城市裡最「自由」的人。這款以跑酷為核心的遊戲將第一人稱遊戲的可行性拓展到了新的方面,但在故事方面卻挖掘得不多,隨即引發愛好者的頻頻猜測:這座城市的原型到底是上海、東京亦或是香港呢?官方從來沒有給出答案。
時至今年,號稱鏡之邊緣系列全新開始的《鏡之邊緣:催化劑》發售了。這款遊戲作為重啟作品,將原版鏡之邊緣的所有故事推翻得一乾二淨,除了主角本人還叫菲絲,職業也依然是信使以外,其餘所有的背景設定全都做了大換血——當然,是往好的那個方向。這一次,製作團隊給了這個設定在近未來的烏托邦世界一個看似架空卻合乎邏輯的背景設定,可謂是煞費苦心。其中不但影射了老生常談的資本主義的未來,同樣包含了對我朝甚至綠綠的未來猜測……
從鏡之邊緣遊戲中的情況來看,故事發生在近未來。因為滿天飛的大型飛行器、隱形眼鏡式的AR顯示設備以及自動巡航的監控無人機肯定不是2016年的景象,但應該也不會是太久遠的未來,保守估計應該在距今60年之內。在這個世界觀中,「不久前」世界上曾發生過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又由於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全世界都受到了影響,甚至引發了少數地區的戰爭。這場金融風暴讓某個「地球上最大的國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所有產業的衰退讓這個國家一蹶不振。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這個國家的「少數清醒的人群」回憶起了這片土地上許久之前曾經實行過的一種政策——鏡之邊緣官方說的比較晦澀(「人人平等、拋棄資本主義、大規模生產、農村包圍城市」)——但其實說白了不就是共產主義嘛。這群人重新組成了一個「黨」(官方沒提黨的名字,只用the Party來代替但我想大家都懂的),並且在Party的領導下,通過自願加入和暴力奪取,一舉收復了這片土地上大部分的區域,並且在這些區域逐漸通過包產到戶、共同生產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製造業。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新成立的「人民主權國」再度屹立在地球諸國之中。
人民主權國在遊戲中的原名叫做Omnistat,台灣人做的官方繁中版本中被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成了「全數據」,這顯然是因為譯者不了解其中的暗示所致。Omni代表泛或者全,而Stat雖然字面意思是數據,但這裡很顯然指的是State。Omnistat根據其建國的理念來說,其實意思就是「全體公民所有的國家」的意思,因此我將其意譯成人民主權國。
而這個人民主權國,以及其在現實世界中的原型,其實已經不言而喻了。曾經實行過共產主義的土地寥寥可數,同時還要符合「地球上最大的國家」這一條,就只剩下了俄國和強國。而從遊戲中的環境來看,顯然俄國境內也很少會有這樣子發達的亞熱帶沿海城市。
然而,就在人民主權國蓬勃發展,即將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時候,兩股額外的勢力卻在暗中計劃著分裂。其中一股就是以13個大財團為首的資本主義遺老們,他們表面上接受了Party和主權國的公私合營計劃,但卻在暗中籌措資金並且聯合境外力量。而另外一股勢力,則是許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極端宗教。資本主義遺老們首先發動了戰爭,連年的戰爭之後終於成功獨立,建立了「卡斯卡迪亞共和國」。其一切的建國和治國理念,都和人民主權國完全相反,走了資本主義的老路。而極端宗教組織也亂中取利,同樣發動了針對主權國的戰爭。主權國雙線作戰有些力不從心,不久之後,「沙巴尤神國」也獨立建國了。三方的疆域在遊戲中如下圖:
而遊戲背景設定給我的感覺就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強國逐漸變成了全世界資本主義的燈塔(現在也有這個趨勢),而當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強國也是受損最嚴重的。此時有些人再度把xxx主義搬出來,自然會得到民眾的支持,因為基層民眾從資本主義中獲得的利益是有限的,尤其是非沿海區域。而發達地區的人民(以包郵區和廣深為主),尤其是各大商業集團的領袖會懷念資本主義也有其必然性,因為人人平等的概念實質上並非人人都喜歡,尤其是對既得利益者來說。而近些年來綠綠的屢屢激進化,同樣也有可能導致……
也就是說,鏡之邊緣重啟作的背景設定,實際上是非常現實的。而且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神權政治設置成三個比鄰的國家,其中可以進行進一步文藝創作的衝突和故事更是數不勝數。繼1984以來,鏡之邊緣:催化劑的烏托邦設定可以說是涵蓋面最廣而且深度最深刻的,即便是以故事深度而備受讚譽的生化奇兵依然在背景設定上輸了鏡之邊緣一籌。
遊戲中的伊斯……哦不,沙巴尤神國資料很少,僅僅知道其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宗教領袖同時也是國家領導人,而且在許多方面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對人民主權國和卡斯卡地亞的雙邊邊境上都設置了巨大的屏障和戒嚴(頗有些北韓的味道)。
而卡斯卡迪亞,作為催化劑的主要舞台,各方面的資料都比較詳細。
隨著內戰的結束,卡斯卡迪亞正式建國。13個財團中最有權勢的克魯格家族作為資本主義革命的領導人,自然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當時的家主戴爾特·克魯格欽定了卡斯卡迪亞為資本主義制度,實質上是源自其對隔壁主權國所謂「人人平等」概念的不屑一顧。戴爾特認為憑藉個人的努力能夠成為人上人是一種正確的追求和激勵,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然而,雖然戴爾特的出發點是好的,但13個財團都在之前的內戰中參與了社會和軍工各方面的戰備和建設,因此在建國以後也自然而然成為了相應領域的巨頭。隨著這些巨頭的暗中勾結,他們逐漸成為了各自領域的壟斷者,並且也在數年後架空了卡斯卡迪亞議會,所謂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名存實亡。
架空了議會之後,13個財團成立了一個被稱作「企業聯盟」的組織,並且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叫做「鏡市」的新城市。這個城市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卡斯卡迪亞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從原來的「卡斯卡迪亞首都」轉移到鏡市,因此所有財團都花費了許多精力將鏡市一舉打造成了世界上最美的烏托邦。而企業聯盟也成為了現在卡斯卡迪亞的實際掌控者:
克魯格集團的產業甚至全方位代替了一些政府職能:比如說,鏡市沒有警察,所有安保職能都由「克魯格安保公司」的職員所擔任(雖然名為安保,但這些職員可以配槍,因此實質上就是警察);所有的監獄和感化院也都是克魯格的產業……在遊戲中,主角菲絲在一場行動中意外獲得了克魯格集團有關「鏡面反射計劃」的藍圖,而這個計劃正是克魯格集團聯合全國通公司製作的,覆蓋全體國民的信息監控和審查系統(從名字就不難看出是在影射稜鏡計劃)。這才導致克魯格集團對信使組織進行鐵血打擊並且引出了後續的故事……
而隨著玩家控制主角在鏡市的大樓之間賓士,同樣不難看出這座城市的極度分化。整個國家甚至還有一套類似印度種姓系統的等級制度,將國民嚴格的區分開來,不同的等級無論是在吃穿用度甚至是居住地上都沒有交叉。
老城區的住民大部分是下層和中層階級,而錨區作為真正的城市中心,是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日常生活購物的理想場所。鏡海區作為鏡市的富人區,只有極少數的富人才能負擔得起這裡的物業。而天際城更是建立在專門填海出的人工島上的超級摩天大樓,僅有13個集團的家族成員和他們極其信任的副手才有機會進入這裡。無論是進出天際城,都有極其嚴格的安保措施。
而卡斯卡迪亞公民的階級,則都是由收入來確定的。實際上,鏡之邊緣的製作組在設計卡斯卡迪亞的時候,顯然參考了非常受歡迎的「消費者主義」制度。消費者主義是科幻小說中創造的資本主義的一種極端形態,政府和國家的社會職能都被壟斷或寡頭公司所掌控,公民的概念不復存在,所有的公民都是「消費者」或是「僱員」。在典型的消費者主義烏托邦中,「失業」就意味著失去公民權利,只有消費者或僱員的社會福利才有保障。在更加極端一點的模型中,消費者主義甚至會設定消費額度,也就是說,假設你本月的工資是6000元,消費者主義國家會強制你消費掉其中的5500元,僅有500元能被作為存款。假設你本月沒有消費完5500元的額度,剩下大於500元的部分也會被強制扣除(實質上是凱恩斯主義的一種極端)。
上圖是遊戲中對於不同階層的設定,一目了然,不言而喻。無產階級是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的,所有失業者都會被定義為無產階級,並且得被關入「感化院」或者被發配到邊疆的種植園或是礦場去。大部分保留了社會身份的人最終能夠擠進中產階級或上層階級(這個和真實世界現在的制度也是類似的),但即便是上層階級,也依然只是收入較高的普通社會成員而已。真正佔據統治地位的,依然是13個財團的家族成員,以及極少數被接納進管理層的外人,這群人被稱作行政階層。
企業聯盟和家族們以「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為富人,躋身上流社會,成為高人一等的存在」作為宣傳,這種宣傳也被廣大卡斯卡地亞的中下層國民所信任和接受。如同遊戲中展現出來的那樣,嚴格的制度管理下,大部分的國民都過著被洗腦般的僱員生活。
在遊戲的最後,菲絲和僅剩的信使們發起了一場小小的革命,但是並沒有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大部分的國民依然麻木不仁,做著「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出人頭地」的春秋大夢。而在菲絲尚且年幼的時候,菲絲的父母同樣投身了革命事業,領導了一場針對企業集團的「十一月革命」(這名字暗示的真的不要太明顯……),最終卻也是以失敗告終。
然而,就如同我上面對這個世界觀的高度評價一樣,這個世界觀中的制度和統治也並不會顯得像1984那樣牢不可破。在遊戲中沒有展示的背景設定中,淡水已經成為了稀缺資源,用海水提純淡水的價格太過高昂,已經超過了每日能源公司的承受極限,因此每日能源一直都在鼓動公司聯盟發動對於地大物博的人民主權國的侵略。同樣的,維持巨大的城市以及上層社會成員奢侈的需求所需的電力、原材料供應也已經不堪重負;因此被指派前往邊境的失業無產階級越來越多,但隨著無產人群的增加,他們也逐漸在當地形成了組織,將來也許也會成為隱性的革命力量……整個卡斯卡迪亞繁榮的外表上卻處在崩潰的邊緣。
而整個鏡之邊緣:催化劑的遊戲流程中,只給玩家揭開了卡斯卡迪亞這一個國家的冰山一角,實行共產主義的人民主權國和神權政體的沙巴尤依然籠罩著神秘的面紗……不由得讓人期待起這個系列未來的故事發展,以及引出更寬泛的討論——人類的未來到底會如何?什麼主義才是最好的主義?恐怖主義、厄爾尼諾、資源短缺又會對全球局勢帶來什麼變化?
推薦閱讀:
※玩了《生化危機7》,讓我想起童年的那張裸女圖
※四三九九IPO遭實名舉報,蔡文勝否認逃稅3.6億,曬1.3億個稅繳納單
※索尼克能重現輝煌嗎?前世嘉CEO有話說
※百萬稿費一周年:用文字傳遞遊戲世界的美好
※綜藝禁女裝 遊戲中女裝dalao出現春天?
TAG:游戏 | 镜之边缘Mirror'sEdge | 乌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