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白:生物高科技創新需要的生態環境

?魯白在演講。來源:網易

編者按:

在中國的創新熱潮中,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被很多投資人青睞。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種政策和措施來推動生物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在近日舉辦的網易經濟學家夏季論壇的創業分論壇上,魯白教授介紹了中國生物高科技創新的現狀,和發達國家的差別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在他看來,中國要想在生物醫學產業有長足的進步,立足於世界發達國家,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和資本,而且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物高科技生態系統。他還建議中國設立一個類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大實驗室,可以為生物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以下是魯白的演講全文,經過本人審閱。

演講 | 魯白(《知識分子》主編、清華大學教授)

責編 | 徐可

● ● ●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有識之士預見生物高科技可能是下一波經濟的增長點之一。許多投資人也對於生物高科技表現出一股特殊的熱情和興趣。生物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與其他高科技產業一樣,不僅僅是靠投資和技術就能夠解決的,它需要一個生態系統。我今天想借這個機會,從四個方面講一講生物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生態環境。

中國生物高科技創新地位如何?

根據美國等發達國家這麼多年來所積累的經驗、發展生物高科技產業需要一些特殊的要素。結合我們中國現在已經具備的一些情況,我想先做一個中國生物醫藥界現狀的分析。

首先,生物高科技需要最前沿的生物醫學的研究,也就是基礎研究。在最近的五年左右,中國的生命科學的研究呈現了一個非常強勁的成長,有爆發的趨勢。高水平的研究經常可以在世界頂級的雜誌上出現,但從總體上來講,我們的水平還處於跟蹤他國的狀態,我們還是相當缺乏原創的研究。

第二,我們所需要的是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團隊。這裡面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具有領導創新能力的領軍人物,另外一個是需要大批具有高端科學素養的科技研究人員。通過這幾年從海外引進也好,從國內一流大學的培養也好,這支隊伍出現了非常快速的增長。

第三是政府的支持,這裡包括資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在這方面應該講中國的政府,特別是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做得相當出色,我們在各個地方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高新區、孵化器。在政策、空間、資金,以及各種服務上,中國政府提供了相對全球也相當先進的政府引導以及支持作用。

另外還有一個方面,我今天需要花一點時間講的。我們也許還缺乏一個國家水平的實驗室,一個能夠在國家水平上支持大科學研究的生物醫藥機構。

生物高科技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產業鏈,需要有基礎研究、研發、生產、服務,在這方面中國也有自己發展的特色。有兩個方面特別值得提一下,一個是外包公司(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中國的外包公司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著名的代表就是上海的葯明康德。CRO行業一開始從化學藥物做起,現在逐漸走向生物醫藥的外包,以及臨床實驗的外包。它們做的項目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是高質量,高效率,好的服務,還低成本。這非常有中國特色,或許是降低中國生物高科技發展壁壘的一個很好的促進因素。另外,CRO行業還培養一大批訓練有素的一線研發人員。第二個是跨國公司,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生物醫藥跨國公司都紛紛把研發部向中國轉移。跨國公司的進入,當然主要是為其自身利益所驅動,但它們也間接地為國內醫藥界帶來了一系列國際規範的研發手段、規章制度、行事方式,這對中國醫藥界與世界接軌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跨國公司引進了一大批有經驗有管理能力的領軍人才,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後來自己出來創業。這些都無疑對中國的生物高科技產生了推動作用。

還有,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投資,我們國內投資的總體情況是比較短視,比較缺乏專業性,這方面需要在今後幾年得到提高。當然,中國在最近幾十年裡面,對企業家、創業精神、創新特別推崇,中國的生命高科技界也不例外,表現出對創業的空前熱情。

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特別重要的部門,就是監管部門。做生物高科技產業跟其他企業不一樣,由於這方面的產品大多跟人的生命有關,所以一定要有政府的監管,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國食葯監局。中國的食葯監局在過去的幾十年,工作相當不如發達國家,這主要表現在它的專業性和效率上。但在最近這段時間,食葯監局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我們期待會有更多實質性的進步。

?在論壇現場。來源:網易

如何構建健康的生物高科技產業生態系統

總體來講,人們對中國的生物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樂觀的。剛才我講到一個產業的發展是要有生態系統的,下面我從四個不同的方面來講生物高科技產業所需要的生態系統。

第一個生態系統是從基礎研究到轉化研究,再到應用的生態圈。基礎研究,大家非常清楚,包括我本人,是做有關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生物高科技所依賴的基石。也許各級領導和投資人最關注的是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它的應用跟開發,其實應用和開發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臨床的應用,另外一個方面是產業的應用。但這些應用最初起源於基礎研究,都需要有一個橋樑,把它嚮應用轉化,這在生命醫學界叫轉化醫學。

下面我來講一講這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研究,一定是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才能產生高水平的生物高科技產業。什麼是第一流的基礎研究?我在這裡簡單列了一些我認為是第一流的科學研究。其中包括:

1)經典領域裡的重大突破(比如:表觀遺傳學、蛋白泛素化);

2)可以被廣泛應用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比如:二代自動測序技術 , 基因編輯技術);

3)顯而易見的實際應用(比如:肝炎病毒受體的發現, 阿爾茨海默症致病基因的發現);

4)提出全新的概念(比如:RNA 干擾);

5)打破傳統的理論體系(比如: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cell);

6)開創嶄新的領域(比如:重組DNA, 人類基因組)。

以上每一個重大的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都帶來了生物高科技產業的巨大變化和飛躍。

所謂轉化醫學。簡單地說,就是怎樣從實驗室的學術研究轉化到治療病人的臨床應用,這裡面包括很多內容,包括動物模型、早期診斷、病人的選擇、生物標記物、葯代動物學等等。一般的程序是在動物或者是細胞上先做實驗,發現治病的可能性,然後在正常的人上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最後轉到臨床上去,經過這樣一個轉化的過程。也有一種是反向轉化,從人身上入手,通過模擬人的疾病反應來構建實驗動物模型,最後設計實驗來研究疾病的具體機制。

臨床研究目前在中國非常薄弱。什麼是臨床研究,就是某一種疾病狀況,經過反覆的研究,最後變成了大家公認的一種病。比如說阿爾茨海默症,是德國的一位醫生經過研究以後命名的疾病。還有,某種疾病診斷的方式,疾病的治療方式,這些都是臨床研究。

臨床研究的一個典範是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中的臨床研究中心,它包括一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型醫院,這個醫院不治療一般的病人,只針對參加研究的病人——他們是專門來參加臨床實驗的。所以這是一家專門用於轉化和臨床研究的醫院,因為相關的工作在別的地方,比如在大學或企業都不能夠做的。這是非常特別的,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地方。

?參與討論。來源:網易

第二個生態系統是中國的生物醫藥界,這裡面有四個環節和其特有的現象。

第一個環節是國內的製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它亟待轉型,它們基本上是在做仿製,這些企業遇到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需要快速轉型,創新因此變成非常重要的任務。

第二個環節的外包公司,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我前面已經講了,外包公司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在促進生物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方面,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平台,讓各個行業都能夠參與。

第三個環節是跨國公司研發部進入中國,除了本身的需要之外,對中國的生物高科技產業其實是巨大的推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才,可能大家知道在跨國公司中國研發部工作的人,平均不會超過五年就會離開,離開就會參加到國內的生物高科技產業當中去。二是跨國公司的一些做法,一些制度,很快被中國的企業學會。三是他們也帶去了很多製藥,或者生物醫療儀器產業的經驗。在中國做研發,有各種各樣的困難,跨國公司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克服這些困難的經驗。

而第四個環節是生物高科技公司。這個環節最近幾年發展很快。有兩個方面在剛才前面都已經提到了,一個是高科技的產業一定要有壁壘,中國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對這一方面現在越來越重視。另外一個就是企業家精神,它表現為領導力和創新性。中國企業在這方面也進步很快。

第三個生態系統是創新創業圈,也就是孵化器生態。我們從一個創業者的需求出發,知道創業者不僅僅需要資本,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服務,包括法律、財務方面的配套服務,包括生活方面的服務,孵化器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上的支持,任何一個創新者可能了解的只是某一部分非常局限的技術上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個環境來幫他對技術上的問題查漏補缺;能夠為他匹配創業導師,讓有經驗的人幫助他們少犯錯誤。最後是跟企業,跟市場對接。

第四個生態系統就是研發、臨床、監管、市場這樣一個圈層。剛才我已經講到了,研發我們需要更注重的是中國自己的原創,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創,這是生物高科技產業的基石。第二部分是臨床,在中國的臨床研究相當薄弱,我們需要在制度上,在資本上,在科學技術上都加以更多的投入,更多的關注。我這裡要特別講一下的是監管,因為這是這個行業特別特殊的地方,監管包括怎麼來評估一個生物高科技是不是可以運用到人身上,還有就是怎麼從市場,從病人身上得到反饋,這一系列都是需要我們給政府起到反饋作用的。最後是市場,市場也是有它的特殊性,這不是一個消費者自己能夠解決的。這裡面有三個部分,一個是醫生,一個好的醫療用品,醫生願不願意開是很重要的;接著是病人自己願不願意用;然後就是誰來付,保險公司願不願意付,政府願不願意付,還是私人自己付,怎樣定價,這一系列構成了生態圈。

最後,我特別要再次強調一下,中國缺少這裡缺了一個東西,在發達國家幾乎都有,而在中國還沒有的國家層面的大機構,那就是類似像英國的MRC,美國的NIH這樣的機構。美國NIH有兩個功能。一是對生物醫療方面的的基金。NIH的總預算為每年310億美金左右,由國會批准政府撥款。這可能是目前中國國內生物醫藥科技投資總額的二十倍還不止。相對其他科學的領域,物理也好,化學也好,還有其他方面也好,中國的投入都不低,但是生命醫學科學方面,中國的投入遠遠低於那些發達國家,這是一方面。NIH的預算的85-90%,是用來投給分布在全美國各個大學的科學家,以基金的形式來支持他們的研究。

NIH的第二個功能是其院內研究。NIH內部是由26個研究所組成的所謂的國家實驗室,這個國家實驗室專門從事一些在大學,或者企業不能夠開展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型基礎研究項目,也包括大型的平台,和大數據。

我們國家也非常需要這樣一個生物醫學方面的國家實驗室,可以在四個領域開展工作。第一部分的工作是多學科、大投入的協同研究,目標非常明確的大型的基礎科學項目,以及在安全、項目管理、運營等方面比較複雜的大科學問題。第二部分是類似NIH的臨床研究中心,裡面專門從事轉化和臨床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國家性的科研公共平台,NIH有一部分職能就是把全世界所有跟生物醫學有關的文獻儲備建庫以供大家檢索,另外還有構建藥物篩選庫、細胞庫、動物模型庫,進行科研監管、課題評估等等。第四部分是人才的培養。國家實驗室可以為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界提供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人才培養也是國家實驗室的重要作用之一。

了解了生物高科技產業四個不同的生態圈,我們就知道,中國的生物高科技產業如果要發展,不僅需要簡單的投資,或者是簡單的技術創新,而是需要構建生態圈,我們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使中國的生物高科技能夠達到和接近世界水平。

謝謝大家!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人機大戰一觸即發,「知識分子」邀請你加入群聊
從普京發問談起,到底什麼是科學?
諾獎得主和比他更聰明的夫人|音頻
專訪羅德學者張淳映:做一個「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自從粉了《知識分子》|新年讀者留言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