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日報Vol.17]《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四千年木頭保存完好
01-27
「每築高五尺,橫用紝木一條。」宋人李誡所著《營造法式》中,記載了中國古代工匠在修築城牆牆體時,使用紝木搭建框架,承擔重量,作用類似於今天混凝土澆築作業時,預先搭建的鋼絲網。 在8月16日召開的石峁遺址國際學術會議上,石峁考古隊領隊孫周勇透露,2016年在遺址核心區皇城台,發現了可能是紝木的遺存,這也是目前最早的實物遺存。
當年插紝木留下的孔洞,規律的分布於石峁皇城台遺址內的石牆牆體內。
皇城台遺址位於石峁中心區,根據初步考古發掘顯示,當年的工匠依託山勢層層築牆,修建起外形類似於阿茲特克金字塔那樣的建築。據了解,新發現的紝木也多發現於皇城台上層牆體中,每隔一段距離「破牆而出」。雖然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但仍然保存完好。 孫周勇說他們做考古調查時曾聽當地村民講,這種插在石頭縫裡的木頭,有的甚至被當做傢具板材,可見保存狀況之好。學術界一般認為紝木最早出現在漢朝,而石峁的發現則將《營造法式》中的這一記載提前了兩千多年。雖然距今已經4000多年,但這些紝木仍然保存完好。
除了發現紝木之外,陝西的考古工作者還在石峁遺址內發現了3件銅器和4件製作銅器的石制模具。特別是模具的發現,說明石峁在當時已經存在一定的冶鑄活動,為中國早期鑄造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證據。 最新的學術觀點認為,鑄銅等早期冶金術是由北方的歐亞大草原傳入中原地區的,河套地區位於二者之間,是文化傳播的必經之路。所以這些發現,填補了這條「青銅之路」的空白,為這一最新學術觀點提供了佐證。文章出處: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作者:敬澤昊
附: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7後續]石峁遺址,刷新中華文明認知
※搞考古的有碰到過邪門或者靈異的事嗎?考古有什麼禁忌沒?
※[考古日報Vol.118續1]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
※穿越千年時空的春之童話—《尹灣漢墓簡》:你好啊,親愛的。
※博物館事業對當地發展有哪些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