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們為什麼要設計椅子?設計師為什麼會消失?

Eero Saarinen, Zaha Hadid, Norman Foster, Thomas Heatherwick, Walter Gropius, Shigeru Ban, Rem Koolhaas, Frank Gehry,名單還可以不斷的延伸下去。感覺好像每一個建築師都設計過椅子,因為事實上他們確實基本上都設計過椅子。

Jean Prouve. Maison Demontable 8x8, 1945

為什麼?在藝術史學家Agata Toromanoff的新書《建築師的椅子》中,她說道,通過椅子,他們把技巧,創新,風格從建築作品中提煉出來,呈現在了椅子這個全新的媒介中。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建築師的職業生涯中,椅子就是他的成人禮。

Jean Prouve, Standard Chair

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大量的建築與椅子的案例。從一個角度看,我們很容易能看到這個建築師的思路如何從建築延伸到椅子的設計之中。

Mario Bellini,"Green Towers" Deutsche Bank, Frankfurt, Germany, 2006-2011

拿Alvar Aalto的No.41 Lounge Chair來說,這把椅子是設計給一個結核病醫院的,所以它的設計需要適合在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使用,就像他設計的建築一樣。

Mario Bellini, KI, 2010

Richard Meier的Armchair 810,最早是給Knoll在1978年設計的,它的風格(比例,尺度,幾何)就來自於Richard2006年設計的Ara Pacis Museum。

Renzo Piano, Fondation Jerome Seydoux-Pathe, Paris, France, 2014

David Adjaye在2013年設計的Washington Skeleton和Washington Skin Chair中所用到的蝴蝶翼結構和重力對抗的方式,完全來自於David在2010年設計在莫斯科設計的Skolkove School of Management。

Renzo Piano, Piano Design Chair, 2014

「設計一把椅子給我了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就像是能夠讓我肆意測試想法的實驗室,」Adjaye告訴Toromanoff。

Mario Botta, Quarta Chair, 1984, Photo by Aldo Ballo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椅子是Zaha Hadid設計的Kuki Chair,」Toromanoff說道。這把椅子是2013年和Sawaya&Moroni合作的一款限量產品,這是一個建築師提煉想法,呈現在椅子中最好的一個案例。

Mario Botta, Church, Seriate, Italy, 2004

Kuki Chair是由圓柱形塑膠板製成,摺疊成一個深藍色的幸運餅乾形狀。就像Hadid的任何一個建築設計一樣,比如日本國家體育館或者是澳門的City of Dream Hotel Tower,它們都展示了建築師對與通過摺疊,壓縮,彎曲產出異乎尋常的建築立面的熱愛。

Waro Kishi, Kit House, Kyoto, Japan, 2010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椅子給建築師了一個更容易的方式,在應用在更大型的建築之前,用來探索新的設計技巧。

Waro Kishi, TS Chair, 1989

但是這並不是大多數建築師設計椅子的初衷,Toromanoff說道:「幾乎所有的人都告訴我,一把椅子是一個建築師向更廣闊的觀眾證明自己建築師資格的方式。」

Kengo Kuma, GC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Design Center, Kasugai-shi, Japan 2010

事實上,很多建築師設計的椅子比他們設計的建築要更有名:比如Charles and Ray Eames。

Kengo Kuma, GC Chair, 2011

建築師設計椅子,是因為人們和椅子建立起的親密的情感鏈接要強於建築。說到底,椅子不就是屁股專用的一幢建築嗎?

Piero Lissoni, 184 Eve, 2009

********

就 醬 說

建築師們雖然各有各的風格,但似乎也逃不出跟風的套路。當然這是個笑話,但從中也能看到一個職業的特點。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生活依賴農業和手工業,很多個體都不得不掌握一系列的技能,才能得以生存。很快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打破了這一平衡,熱鬧一番之後,我們看到了新的平衡,各個工種各司其職,新的組織系統,新的技術改變了我們生產價值的方式,每個人都變成了流程中的一個環節。於是富土康出了個質檢員,叫張全蛋。

Piero Lissoni, Mare Pineta Hotel, Cervia, Italy, 2010

即使是具有很高社會地位的建築師,也不完全滿足於只出現在整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他們也需要打破這種平衡,更好的展示自己。

Shigeru Ban, Paper House, Yamanashi, Japan 1995

今天,這種方式的平衡又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羅輯思維還是一個有意思的節目的時候,有一期羅振宇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說今天的人才展現價值的方式發生了一個變化。工業革命後,先有了公司,才有個人,個人通過教育,變成了公司中的一個齒輪,展現個人的價值,隨著這個齒輪的不可替代性增強,這個人的價值變的更大。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教育資源的普及,任何人都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變成一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齒輪,這個齒輪也不一定需要把自己綁死在某個公司中。

Shigeru Ban, Paper Tube and Plywood Stool, 1997

我覺得這個觀點有意思的地方在與,它和我們經歷的客觀歷史一樣,潛意識中都承認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生存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我們的科技水平的。不同的科技水平給我們塑造了不同的環境。

工業革命的流程太有衝擊力,雖然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但也讓個人價值變的微不足道。

信息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就意味著你能撬動更大的價值,設計師要不要學編程這個話題背後其實就是在講我們作為設計師,如何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再看看未來,科學家樂此不疲的研究著各種人工智慧系統,希望解放人類,但其實,類人工智慧系統地出現不會讓我們更幸福,當然也不會毀滅我們,這時候人類就不得不用新的方式去適應新的平衡。

Satoshi Okada, House U, Tokyo, Japan, 2013

這個時代中,唯一不會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人類的思維方式是善於應變的,這也許是我們目前還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原因之一。

Satoshi Okada, Titanium 2007

說回到設計上來,設計師這個職業本身就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工業時代之前每個手藝人都承擔著設計的任務。那麼下一個時代的設計師會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Julien De Smedt, TAD/Iceberg, Aarhus, Denmark, 2013

我想最重要的一個趨勢是[消失]。設計這個職業將在一定程度上消失,融合到其他職業中,它將不會是一個獨立的職業,而是變成一種能力,各行各業的角色都需要掌握設計思維和設計能力。這並不是我瞎編的,從Stanford 的D school,RCA的「創新設計工程」與「服務設計」這些專業,我們都能看到這種趨勢。世界頂尖學府設立新的專業往往體現的都是行業對於人才需求的變化。

Julien De Smedt, Bone Chair, 2011

醫院期待招來的醫生有能力設計3D列印的人造骨頭;律所的合伙人要了解設計思維才能和客戶一起思考競爭策略;大學的老師要了解設計心理學才能把課程變的更吸引學生,而非機械的灌輸知識;甚至是澳大利亞殘奧運動員也需要了解設計技巧,給自己設計定製的輪椅手套,配合自己的步伐與動作技巧,降低疼痛,提高速度。

聽起來都很奇怪,但這就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建築師為什麼要設計椅子?

推薦閱讀:

費城橋——Alex Hogrefe
YuWei:小半年的「留學水逆期」後,加州的陽光終於變得「有點兒意思」
拉斯維加斯酒店客人晒傷之謎
《哈利波特》里 10 個超有想像力的建築空間
畫的都是個啥....(怎麼樣成為一個空間營造高手?)

TAG:建筑设计 | 设计 | 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