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系列電影《殺死比爾》?


在開頭我們先看一下東西方的主流評論網站隊《殺死比爾I》的評價。

這部片子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五,為什麼呢?

在之前我們看過的關於復仇的電影有很多,比如《角鬥士》、《老男孩》、《告白》等影片,這些影評普遍的都是圍繞著復仇的主題下展開的多角度思考的產物,比如在電影《角鬥士》里,主角的復仇是一種對自由和權利的爭取,是代表了廣大人民意志的主動性的爭取,而並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復仇意念而展開行動。

很多電影往往都是只著眼於復仇這個主題的表面,而沒有去進入更深的探討,這樣處理影片的話其本身就是一種只具有光鮮外表的沒有靈魂的東西,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解析,也會讓觀眾感覺到乏味。

說回正題。

《殺死比爾I》裡面,我們能感到非常濃烈的復仇氣息,外加上昆汀將動漫和影像兩種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種視覺上的強大衝擊和對多線敘事結構的完善。

而在開頭的一段字幕,其實也奠定了這部片子的整體基調,冷艷、暴力,甚至可以說還帶有一點魔幻色彩。

字幕標題:復仇就要冷血

說是講女主角復仇的過程的,其實這是一部非常刁鑽古怪的電影,講的其實是過去,是殺手們自己。(開頭所呈現的黑白片的效果,其實更加劇了開頭片段所想要表達出來的「冷血」,通過黑與白的高反差來營造一種光與暗、白與黑的對抗,這是彩色影片怎麼也達不到的。)

而另一種表達對抗的方式,則是女主角復仇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稱構圖。兩者對抗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相對意義上的衝突對抗,而坐校車回到家的黑人殺手維尼塔(左)的女兒則是將這種衝突短暫解決的一個砝碼。形狀正像一架天平,這樣的衝突表現形式其實是加劇了影片的張力,使其在敘事結構上開始朝著情感和愛的方向發展。

導演賦予了我們得到上帝視角的權利,我們也因此可以對兩人的一舉一動有相對了解和熟悉。同時在劇情上,兩人的關係也從一開始的對抗變成了「隱形對決」,這種「隱形對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黑人女人的女兒的出現造成了整個大格局的改變。

然而兩個女人之間的對立衝突卻從未消失,必須得在最後做一個交代。

仔細聽他們兩個人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的對抗又開始由隱形的對抗轉變成明顯的格局對抗,對話內容冷血,理性,而且不容質疑,不容反對,這將兩個人的衝突加劇到了最大,只等到其中一個人打破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安靜的環境,從而打破這種平衡。

最後,是殺手維尼塔打破了這種表面上的平衡,之後慘死在女主角的刀下。

這是關於復仇的第一章,同時也是女主角殺死的第一個殺手。

從這一章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昆汀想要表達的很多東西,最關鍵、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冷血,其次才是暴力美學、章回體結構、多線敘事等,並且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感到昆汀想要表達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和寓言類故事非常相像,我們可以說故事種講的是一個女人復仇的故事,同時,我們也已把他理解成是一種傳奇——關於每個人的傳奇。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在去殺第二個殺手的前奏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的間隙里,昆汀是利用聲音來將畫面進行過渡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喻蒙太奇。

借用此段文字來對第一章做了非常具有主觀性的總結,同時這段旁白也是第二章故事的開頭,奠定了第二段故事的整體基調:鮮血、魔幻、理性、冷血,如果更主觀的講的話,其實還有自由。

在這裡需要詳細的解釋一下為什麼這裡說到了自由:在影片《天生殺人狂》(昆汀編劇)里,有這樣一段話:我純潔的一刻,勝過你骯髒的一生。

這句話的背景同時也是類似於《殺死比爾I》里所表述的關於自我壓抑和本我釋放的橋段,在昆汀導演的主觀認知中,對於自由的追求是取決於將本我釋放(本我,即存在於自我內心潛意識中的第一想法)的過程,同時,昆汀也把這種認知當做一種藝術來經營的。

同樣的,在觀看昆汀的其他影片的時候,你同樣可以感受這種非常強烈的本我釋放的氣氛,在影片《落水狗》裡面對暴力和人性的探討,在《金剛不壞》里殺人不分左右的主角的情緒化渲染,在《八惡人》中對西部片的暴力元素的重新加工,都是將人性探討和本我釋放結合在一起,不僅僅在影片類型上賦予了新的生命,同時也對故事的整體意識形態有了相對理性的控制。

比如在《低俗小說》里所出現的環狀結構和故事打亂重組,都是對影片敘事手段的一種新穎的嘗試,如果僅僅是在將影片中的暴力提升到美學的高度的話,昆汀的作品還未必被稱作神作,但是因為結構上的新穎,使得影片在結構、形式、意識形態、故事完整度上都有了非常完整的表現,所以說看完昆汀的作品之後,你會有很深的思考,並且這種思考是長久性的,而不只是「暴力快餐」。

回正題。

第二個殺手,名字叫做石井尾蓮,就是圖中最右邊的女人。

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從不知道原來暴力片段可以有這樣的表現方式,在最近上映的影片《大護法》裡面,將《殺死比爾I》中所提到的暴力的冷酷和快速剪輯的手法運用在裡面, 造成了一種壓抑、古怪、荒誕的氛圍,但是從整體上來講,《大護法》所要表現的關於人性的探討後勁不足,雖然同樣是探討了人性的壓抑,但是《殺死比爾I》的探討是多方位的:比如人性壓抑、本我釋放、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內心衝突)、女性英雄的成長曆程等多種角度來探討和表現的。

尤其是通過動畫這種開放性極強的媒介表現出來的時候,其意識形態就變得非常形象和具象化了。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估計就是這種將多國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表現形式了,利用「寓言」的形式來講一個故事,使得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同樣的一類電影,還有《海上鋼琴師》和《鐵皮鼓》、《了不起的蓋茨比》等,通過一個旁白或是象徵意義的影像來賦予影片極強的宗教儀式感,使得其在意識形態上所帶有的傳奇色彩濃厚,風格各異,但其主題思想卻都是完全相同的——基於一個主要人物來營造大場景的歷史背景以及對個人的多重性格的塑造。

比如在影片《鐵皮鼓》、《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生存在大環境下的小人物的故事,將鏡頭視角局限在小人物身上,但其實真正的敘述核心是整個大環境,通過一種單一視角的鏡頭展現,隱喻出大環境的社會現狀和人性反諷。

圖中所展現的武士刀,同時也具有這樣的「大環境」,也正恰恰為之後殺手石井尾蓮的登場提供了契機。

此外,電影中所引用的很多背景音樂,也具有烘托氣氛的作用,不得不說,昆汀導演的樂感很好,而且其音樂特別應景,如果說他的影片是一隻炒菜的鍋的話,那麼他的音樂就是一把勺子,菜吵得好不好,還是得看勺子用的好不好了。

上帝視角下的暴力美學,變得更美了,一張圖就完完全全的將對立雙方的關係交代的一清二楚,對稱構圖加上人物居中,不僅僅營造出一種規整的美,同時也將置於中間的主角附上了一層動感,而這種動感,是整個衝突中最微妙的平衡。

此外,黑與白、光與影、名與暗,這三種衝突奠定了以下三個片段的意識形態。

在影片的最後,引用了宮本武藏的一句話:復仇不是一條直路,而是一座森林,就像在森林裡容易迷路,迷失方向,找不到你是從哪裡進來一樣。

復仇的路非常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女主角的路同時也走的那麼艱難,很多時候,復仇要走的這條路,已經不是你想要走得那條路了。

他已經成為了你腦中既定的一種宗教儀式,必須去執行,直到死亡。

這部片子的解析就到這裡,之後會推出《殺死比爾II》的解析,同時會對兩部作品做一個總結,之後的文章里,我會一部一部解析昆汀導演的作品,揭開昆汀的暴力美學的神秘面紗,讓我們走進昆汀,同時也慢慢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

關於《殺死比爾》第二部的影評可以移步到我的專欄《文藝電影點評》,也可以在裡面看到我寫過的其他影評,關注公眾號:與winter的五百天,和我一起去探索電影不為人知的一面吧~


殺死比爾——一愛是世上最難的事

這是九十六畝河的第17篇文章

最近熱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使我的朋友圈突然出現了一批宋仲基的老婆,而我第一次看到她們的老公是在電影《霜花店》里,作為「王的後宮團」中的一員,他站在一群俊男中並不怎麼起眼,當然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

《霜花店》因其中有較多的裸露鏡頭而被稱為色情片,而其讓人胃痛的情節設置也讓它減色不少,觀眾們往往快進著看完此片,然後給出一個「此片甚爛」的評價。我倒是覺得,很多觀眾忽略了或者說誤解了其結局:為什麼最後王和洪總管能不顧多年的情分,殺紅了眼,搞得兩敗俱傷?

這是一個很精彩的結局,非常符合人之常情,因這個結局,總分10分的話,我給此片打7分。

熟知韓劇發展史的室友向我科普,以前的韓劇都是高富帥愛上傻白甜,或者一事無成的男人被強勢的女人愛上,而在《太陽的後裔》里,兩位主角一個是軍人一個是醫生,他們在各自的行業中表現出色,地位平等,三觀一致,表現的是一種「旗鼓相當的愛情」。

不示弱、不妥協、不忍讓,相互欣賞,彼此尊重。這是我贊成的戀愛模式。

碧翠絲是比爾一手培養出來的殺手,也是比爾最心愛的女人,碧翠絲懷了比爾的孩子,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碧翠絲瞞著比爾要嫁給一個唱片店老闆,在婚禮前一天的「婚禮綵排」上,比爾帶了四個殺手血洗了教堂,並乾乾脆脆地在碧翠絲的頭上開了一槍,這一槍沒有讓她死掉,她在醫院昏睡了四年,醒來後的第一件事,是去殺了比爾,當然還有當年那四個幫凶。

如果你只看第一部,便只有殺戮,而當你打開第二部,經過了消色處理的開頭才緩緩講出這一切的開端,那是一個被傷了心的殺手對他的愛人做出的不計後果的報復。

我很喜歡第二部的開頭,沒有血腥,沒有殺戮,黑白色調樸素純真,第一部里揮舞著武士刀收割性命的復仇女神,在這一部里穿著婚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地站在教堂的檐下,背靠著一根門柱,側身漫不經心地望著她的男人,而那個令人膽寒的殺手,坐在教堂前的長椅上,手持一把長蕭,抵在唇邊,輕輕吹出幾個音符。

當然各種對白也是極好的,烏瑪·瑟曼講英語很好聽,講日本語和漢語就有點,,,,,,

在最終章face to face裡面,那場客廳談話也非常精彩。比爾談到了關於自我認知的問題:超人就是超人,無論他怎麼偽裝自己,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凡人,都不能改變他是超人的事實;

碧翠絲·基多就是碧翠絲·基多,搬去艾帕索,在唱片店裡打工,收集抵價券,都不能改變她是個殺手的事實。

碧翠絲是一個天生的殺手,又或者說,是比爾發現了她嗜血的本性,把她培養成了一個殺手。殺手是要殺人的,是需要鮮血滋潤的,一旦離開刀頭舔血、殺人如麻的生活,她亦不至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他事,她將只是萎謝了。

比爾對碧翠絲的了解程度超過了碧翠絲對自己的了解,他促使碧翠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讓碧翠絲成為她自己想成為的人。

所以還有一個問題是:人該不該克制自己的本性?雖然我一直相信人沒有什麼本性,但我相信人是有一些被稱為「愛好」的東西的,譬如有人對音樂著迷、有人拿到籃球就想去打比賽、有人愛學習各種語言、有人喜歡生物工程,這些愛好是可以被掩蓋、被剝奪的嗎?假如讓一個對音樂著迷的人整日面對一張張的財務報表,他亦不至尋短見,他將只是萎謝了。

回到《殺死比爾》。比爾是一個殺手,碧翠絲也是殺手。殺手之間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決一死戰?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理解方式。事實上,在他們對決前,比爾和碧翠絲就已經把誤會什麼的都解釋清楚了,兩人經過了開誠布公的交流,碧翠絲卻仍要殺比爾,而面對碧翠絲的宣戰,比爾也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決鬥很快結束,因為碧翠絲使出了她的殺手鐧——五指穿心掌,(她沒有告訴比爾,她的師傅白眉教了她這招殺人絕技)。可以看出碧翠絲要殺比爾的決心一直很堅定,即使她看到心心念念的女兒,她和比爾的女兒,她以為已經死掉的女兒,被比爾照顧得好好的,她還是要殺比爾,從頭至尾她都是想殺死比爾。

為什麼呢,為什麼不能盡釋前嫌好好相愛呢?

因為愛他太難了,殺了他還容易一點。

她男人的心,就像海底的石頭。這塊石頭傷害了她,傷得太重了,實在無法釋懷。即使她還是愛著他,一直都愛,她也不得不殺了他。

試想一下,一個專程趕來殺她的,素未謀面的女殺手都能因為她懷孕了而放她一馬,而自己的男人卻忍心向自己的頭上開一槍,這會讓一個女人多心寒。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碧翠絲懷了比爾的孩子,卻要離開他。這個男人是她的宿命,卻不是她女兒的宿命,她是個殺手,她為比爾而殺人。一直以來她都被比爾當槍使,她認命。但自己的女兒可不能和一個冷血無情的殺手一起生活。

如果不能繼續相愛,不如堂堂正正打一架。


《殺死比爾》 是一部糅合了B級片、中國功夫片、日本武士片和動畫片等多重元素的暴力美學作品。與一般的動作電影不同,影片的主角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女人,這顯然不是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發生的。而在昆汀的電影世界裡,女性不再是軟弱性別,她們同男人一樣弱肉強食,一樣沖買了暴力的衝突,一樣可以去殺人。

整部影片對於「暴力美學」的展示十分鮮明,各種暴力血腥的鏡頭充斥全片,各種蒙太奇技法巧妙揉合,分段式的記敘方式顯示了導演獨特的個性思維,音樂和色彩的精妙體現了後期製作的精心,而各個人物都與整個故事大背景十分相符。

特別要說明一下的就是昆汀對於色彩的應用,是非常非常講究的。這裡拿第一部來說,影片在契合復仇這一主題時運用了及其豐富的電影色彩,除了開頭的回憶部分做了慣有的消色處理外,在第一章《五個名單中的第二個人》,女主角將要去復仇時,周圍的環境為綠色的草皮,顯現出一副和諧的景象,然後她一進屋子,色彩變為黃色,烘托出氣氛的緊張。另外在第五章《青葉屋決鬥》中,主角身著李小龍黃加黑的經典造型藉以輔助人物形象。打鬥由一開始的彩色變為黑白,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角以一敵百的英勇上,同時也緩和了血腥的場面,十幾分鐘的打鬥戲讓觀眾在觀影時毫無疲憊感。然而在最後的單獨場面,則使整個畫面處於偏藍的色調中,雖然雙方並沒有過多的動作接觸,卻仍然給予人打鬥緊張激烈的感覺。

有件事可能一直被津津樂道著,就是昆汀的非學院派出身,這貨的電影技法都是從錄像帶里學來的,所以可以說是雜之又雜。而暴力在昆汀的電影里,就像是粘合劑,將所有自己想要表達的元素都粘合在一起,將一個並不怎麼複雜的復仇故事精彩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總體來說,昆汀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絕對是個天才,他對於材質、光線、聲音、場面調度的把控太過優秀,花哨但精準。


就像你也許喜歡過一個讓你覺得很妙,欲罷不能的人一樣,殺死比爾這部電影也是很妙,讓人慾罷不能的。理性了說,這部電影情節精彩、場景豐富、人物多樣,觀看起來流暢過癮。感性了說,除了中國的白眉道人那一章,昆汀對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把握的太妙了。中國武俠元素,日本文化,美國德州風貌以及拉丁風情。風格糅雜。

最吸引我的還屬音樂。就是因為幾場背景音樂的打鬥,《殺死比爾》成為了我觀看次數最多的電影。比如《The Lonely Shepherd》。一首西方的演奏曲竟能與中國武俠意境如此相契。彷彿走在西北的粗糲戈壁灘,又像面對著美國西部蒼涼的荒漠。想像著陽關古道策馬西風,無邊落木蕭蕭下,既可湧起英雄的壯闊情懷,又感慨人生淡然,「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除了打鬥,電影最後的bill對女主說:「You are a terrific person. You are my favorite person." 成了我心中的最佳表白之一。

這部電影的情節經不起推敲,無邏輯可言,不妨當成一部只有在電影世界中才有的電影。它能如此迷人,就足夠了。

一年多後的補充:

「一本成功的小說,其本身構成了一個世界,有著內部的合理性,有著故事情節的合理性,有著人物的合理性。」 用在電影上也是如此。

不過在我知道了這部片子「復仇」的主題是改變自日本電影的時候(雖然情節場景人物完全不同),它在我心中的神化地位略有想下降。


真相就在於戰鬥藝術的精神之中。

這句話是在新娘殺了百步蛇後出現的旁白,配上此時的眼神特寫,所體現出來的其實更多是一種孤寂和几絲迷惘。

而再來看看她進門前的眼神,充滿著決然,果斷,甚至還有一些狠辣,這是一個標準的復仇者的眼神。

那為什麼眼神會有這種轉變?

因為百步蛇的女兒。

在殺百步蛇的過程中,當她看到百步蛇的女兒時,說過這麼一句話:我曾經也有一個女兒,也應該是四歲了。

語調很平緩,表情很平和,但內心的傷痛卻是無法彌補。

所以在殺了百步蛇後,她才會有一瞬間的落寞,殺了她又如何?女兒回不來了。但即便如此,復仇這條路仍是要繼續走下去。

再看看百步蛇被殺時鏡頭所給的視角。

單就這個鏡頭看,反而小女孩更像是豬腳,很容易就能腦補出一個女豬腳目睹家人被殺從而走上復仇之路的故事,這是一種輪迴。

所以她才會對小女孩說等著她來報仇。

現在


白眉道長並沒有被毒殺,他後來下山,剃了光頭,投奔了石井御蓮大姐大…


《殺死比爾》中,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哲學命題:為什麼要殺死比爾?在電影結尾,女主角來到比爾的住所,比爾領著他們的女兒出來歡迎媽媽的時候,變得尤為突出:為什麼不能換一種方式相愛,換一種方式共同生活下去?為什麼不能選擇原諒,選擇寬恕,在一家三口都仍然健康地活著的時候,拼盡全力去原諒,去努力開始一個童話般的結局?電影給出了一個淡淡憂傷,卻不逆流成河的答案: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還是殺戮比較容易。死為其易,生為其難,比爾死的很從容,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一生和我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為改變不公的命運而進行的鬥爭。


殺死比爾第一部給我的印象說實話只是看著女主角復仇殺戮帶來的暢快淋漓和振奮人心,而真正的主角,也是女主最終的復仇目標--比爾,卻從始自終未交代過一句話或是露過一次面。抱著再次目睹一場精彩殘忍的屠殺的心情,我於是開始了這部動作片的第二部。一切都基本按照我想像中的發展:女主大難不死,殺死一個又一個目標後順利的找到了比爾。然而就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當女主踏入比爾的別墅的時候,當我意識到導演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那些殺戮場景的大肆描寫時,劇情峰迴路轉,一步步帶領我走向既定而又出乎意料的結局。

其實我覺得,從始自終,比爾和Kiddo都沒有想過要放過對方,或者說,不殺死對方。

為什麼呢,因為愛。還有他們骨子裡的殺手天性。

正如比爾在沙發上用麻醉劑控制住Kiddo後說的一番話:你就算再努力偽裝成庸碌的工蜂,也永遠改變不了你殺人蜂的天性。

一開始覺得那番話冗長而拖沓,直到最後才發現,導演對每一個細節的安排都是別有用意的。

月光下的那場決鬥,當Kiddo使出白眉的獨門絕技五步穿心掌後,血順著比爾的嘴角流下,而Kiddo過了一陣子才似反應過來,如夢初醒的雙目含淚。而這淚水,並不是許多經典的中國式悲劇愛情片里的悔恨,因為他們彼此都知道,只有一個人能活著結束這場決鬥。

他們誰都沒有要讓彼此的意圖,因為他們的罪孽已太深,而這場血腥的殺戮必須有一個結果。

因為他們是殺手啊。

就算再如何掩蓋,也隱滅不了他們殺人如麻的孽行;就算再如何湮沒,也洗脫不去他們骨子裡的殘忍和血性。

因為,他們知道,無論是誰,無論倒下的是哪一方,都將死在愛人的手裡,而那便是最終的歸宿。無論等待著他們的是將會是阿鼻地獄還是聖潔天堂。

只是,他在最後一刻會不會想起當年篝火旁笑著聽他講故事的金髮女孩,想起他曾經滿目熾熱的贊她成熟伶俐。

而她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會不會,有那麼一絲的不舍?會不會希望,他其實可以活下來。和所有正常人一樣,和她當初希冀的一樣,過著平淡而簡單的家庭生活。

他苦笑著說,沒想到白眉真的教給了你這一招。

她眼裡溢出淚水。微笑而顫抖著說,當然。

他繼而擦去嘴角的血跡,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裝,雲淡風輕的問她:我看起來怎麼樣?

她顫抖著把手搭上他的:你看起來像是準備好了。

然後他起身,五步之後,緩然倒下。

那一段的音樂,有種壯烈的味道。

他們是愛彼此到了骨髓里,也很彼此到了骨髓里。

他恨她,恨她當初殘忍的不辭而別,恨她讓自己以為她已命喪黃泉。恨她讓自己墜入深淵而又被隱瞞欺騙。

但他更恨自己。恨自己當初對她開的那一槍。

她恨他。她恨他對自己當初的殘忍,恨他不顧自己親生骨肉將自己打入地獄,恨他固執己見將她逼入如此境地。

但他們終究深愛彼此。只是那種恨與愛已深入骨髓,最終只能用死亡的方式來獲得最終的解脫和赦免。

因為她不僅僅是他的Kiddo,還是他孩子的母親。女人,或者說是母親的天性,註定了這一切。

她離開了。帶著女兒,前所未有的釋然。

在廁所的地上,她用電視機的聲音掩蓋自己的慟哭,一邊重複的說著,謝謝,謝謝。

看到這裡我徹底心碎了。

她在感謝的是他,也感謝的是自己。

他的死讓她徹底解脫,同時與自己血脈相連的生命也給了她新生的力量。

她需要活下去。為了女兒,作為一個母親,活下去,樂觀的活下去。

其實,在最後,她還是心存有愛的。

這是她的幸運,也是她的悲哀。

不過我相信,她絕不後悔。不光是因為一個殺手的本性,更是因為對女兒,甚至對他的感情。

此生若虞,或許不必如此決絕。


簡直太牛逼了,今年看了五十二部電影,沒有一部如此扣人心弦,出乎意料,即便《迷霧》的結局讓我驚嘆了很久,但也不如這一部驚艷。

復仇片總容易讓人看得血脈賁張,《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用自己無敵的智計讓典獄長鋃鐺入獄時,只想敲桌子大喝一聲「幹得好!」,《甄嬛傳》這種宮斗劇,如果結局不是復仇成功,怕是很多人也不會喜歡看。可能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有受過欺負的時候,才容易把自己代入復仇情節,更何況女主又是一個身手敏捷,聰穎美艷的辣妹呢。

相比較於安迪或者基督山伯爵這種步步為營,不動聲色的復仇,《殺死比爾》則一開始就是大張旗鼓的動作復仇,我們熱愛復仇,我們也熱愛動作片,當這兩者結合起來,本身就已經足以讓人度過一個酣暢淋漓的下午了。

更何況,它又總是處處出人意料,你只能捧著下巴,免得剛接上它又掉下來。

第一處驚訝之處在於,女主找銅頭蛇復仇,一番激烈的打鬥,最終因為銅頭蛇女兒的歸來偃旗息鼓,二人假裝成朋友。銅頭蛇給女主做飲料,回憶起當年尚且有說有笑,銅頭蛇坦然面對自己當年的錯誤,但不能在女兒面前動手,約定在某個操場二人決一死戰。言語神態間光明磊落,但話音剛落卻用飲料袋做掩護用手槍偷襲女主。女主反應迅速,用刀劈死了銅頭蛇。

轉折就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留下我面對屏幕呆若木雞。

第二處驚訝之處是女主和艾爾的決鬥,兩人刀鋒相對,僵持不下,女主忽然出手抓瞎了艾爾另外一隻眼睛,回想到艾爾之前得意洋洋的說自己毒死了白眉道長,我只想拍桌叫好。

當然女主被埋到墳墓里那塊兒我也是很驚訝的,心想雖然知道有主角光環不會輕易死掉,但是還是擔心她會怎麼出來。

總之,看了這一部,感覺就想把昆汀其他的作品都看一遍。


看上去是一部動作片 好看 最後發現是一部愛情片 在這一點上足夠懸疑


干!就是干!乾乾干!空手干!拿槍干!拿刀干!干男人!乾女人!干黑人!干白人!干日本人!小房子里干!大廳里干!室外干!白天干!黑夜干!開燈干!關燈干!干一個人!干一群人!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昆汀對暴力的表現極端豐富和精彩。


關鍵詞排序:愛、英雄、女性、暴力。合起來是 部分人性。有的人覺得這部分人性美,有的人覺得這部分人性不美。昆汀覺得是美的。


看第一幕的時候就知道小女孩活下來了,快足月的孩子是可以存活的,因為槍殺B的時候Bill還有性幻想,再加上your baby那句餘音未了的話


原創。

《荒誕主義暴力美學的極致》

------淺析電影《殺死比爾1-2》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低俗小說》導演昆丁.塔倫帝洛的另外一部作品:《殺死比爾》,同樣充滿了這位鬼才導演荒誕不羈的個人風格,利落細緻的剪輯,個人主義的延伸,血腥卻絲毫不令人反感的場面,網友評論,沒有一刻冷場。這部電影確實是把昆丁的個人風格發揮到了最大化,比《低俗小說》更濃烈,如果以生命做比喻,《低俗小說》是個正值壯年活力滿滿的少年,那麼《殺死比爾》就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了,已經擁有穩定的方向和成熟的思維。

影片講述的故事大致是,一個大致已經洗白成功的女殺手在自己的婚禮上被曾經的情夫也是自己的黑老大血洗了,主角僥倖活下來決心復仇。

女主角一路復仇,殺人格鬥,也有大量的動作戲充斥其中,不同與《卧虎藏龍》當中展現女子柔情瀟洒的身段,在本片當中就是貨真價實的打架鬥毆,殺人砍頭,女主被打的嘴角烏青滿地翻滾。這也是導演個人風格里的一個,絕對的平權,女性性格沒有任何的刻意雕琢,和男性是一樣平等的在追求自己想要的。

沒有給女性定義的同時,導演也沒有給「暴力」定義,影片當中有殺人的情節必有」「噴血」,砍掉胳膊,噴血,砍掉頭,噴血,是真的在噴,像水槍一樣的那種,誇張娛樂,帶有惡搞的態度去描繪這些場面,隨便砍掉別人腦袋,摘掉別人眼球畫面就變黑白的情節。

必須一提的是本片的配樂,來自於導演收集的電影原聲帶,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大部分的配樂都是別的電影里拿來的,音樂多歡快緊湊,有節奏感,配上血腥刺激的畫面,緩和了鏡頭語言緊張的氣氛,調動敘事節奏平緩穩定,在這裡《低俗小說》有同樣的效果。而這樣的配樂和上面提到的畫面湊合在一起,只能用光怪陸離來形容,而這些「光怪陸離」的音樂,是整部電影的靈魂,假設沒有了這些音樂,那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充斥了血腥暴力並且緊張刺激的動作片。

影片當中女主角為美國人,但所用的武器卻是日本的武士刀,最後復仇成功的最後關頭用到的又是中國學會的「功夫」。涉及到了各個國家的文化,關於日本了解不多,但關於中國部分的插入就顯得有點突兀了,「白眉大俠」深居大山,脾氣很怪,穿的很破(......),不允許別人說他的不好,武俠小說里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物設定,但這裡只表現了白眉「怪」的感覺,很少把我大天朝的文化表達出來,最後還被人殺了,也沒有介紹為何女主要來此學習,這一段情節完全是屬於前不著村式的插入,有瑕疵......有瑕疵.....

再聊下剪輯,總體而言是非常細緻利落的,多機位拍攝,鏡頭的切換把演員的動作展現的連貫完整,加上本片也多是同期聲收音,走路的腳步聲,夏天的蟬叫鳥鳴風聲,非常舒服。

雖然說音樂非原創,鏡頭也有很多是模仿,據說是致敬邵式電影公司。但這不失為一部好電影,懸念的設置,真真是「沒有一處冷場」。


很愛很愛你,所以殺你。


看1時覺得他的作品很血腥,很暴力,特別是有個場景中劉玉玲談笑中突然飛起砍下那個胖子的腦袋,那個速度,真是了得,視覺的衝擊也是很大,悲劇的是我晚上做夢時腦袋都是那些胳膊、大腿,腦袋在空中飛舞,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導演的作品,看2時,已經開始接受他的風格,最後女主把那個獨眼女的眼睛挖出並用腳踩爆時我也就是稍微震驚了下,說起來有幾個場景印象深刻,女主初次見白眉大俠說廣東話的那段,真的笑炸了我,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倆人之間對話的那種彆扭,哈哈,然後就是活埋女主其自救的那段,黑白的畫面很不錯啊,那雙眼睛,簡直在黑夜中發光,最後的最後就是與比爾交鋒那段,五步穿心指哦,2部影片中只用過兩次喔

覺得殺死比爾這個系列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也很喜歡這個導演的風格,我愛動漫,哈哈。


愛不得

真的非常相愛,可是恨比愛更多,對方死了很痛苦,對方不死更加痛苦,讓我殺了你,然後在殺你後的快感和痛苦交織下活下去,那樣才能感覺自己還活著,於我而言,我覺得比爾並沒有多愛女主,他只是佔有慾而已,如果真的愛,就殺了女主再殺了自己,我是不能理解嘴上說著愛你,行動起來卻不和你一致的人,比爾並沒有願意和女主角活在同一個頻率下,只是心灰意冷,唯有殺戮才能痛快,就像胭脂扣里的,十二少似乎對如花動了真感情,兩人一同自殺,如花死了,而十二少沒死,但十二少也不想死了,他娶了別人有了孩子,對如花就是愧疚,時過境遷所有的愛都如往事隨風而去


在資料館的大銀幕上感受就一個字:爽。劇情神馬的都是浮雲,你代入到烏瑪瑟曼身上,跟著她的視角去殺殺殺就好了。看到了黑澤明張徹胡金銓的影子,看到了劉家輝劉玉玲千葉真一等一眾熟悉的面孔,昆汀是那種極致影迷,博取眾長,形成自己的風格。配樂是絕對的加分項,經典BGM流傳至今。

在資料館和一連著看,明顯就能感覺到兩部之間的差異,第二部並不是不好,但是和剛看完一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相比,二需要多費一些腦筋來思考和接受。思考碧翠絲和比爾之間的關係,接受這樣一個看上去意料之外實際上情理之中的結局。中國元素的加入配合上一部的武士道是西方人的美好幻想。


每次磅礴的登場音樂後都是一段黑黃更暴力

一句話,整體有調調,段段皆精彩。


1.石井御蓮和gogo有種百合的感覺(gogo死後,石井拿著gogo的短刀,惆悵了一會)。

2.這果真是服部半藏的刀。打滿全場依然不卷刃不崩口,既可以砍武士刀,也可以砍頭蓋骨。

3.女主的名字在第一部已經透露,那個去沖繩的機票寫著beatrix kiddo。(如圖)

4.白眉一世英名,被有毒的魚頭毒死。遺言:你這沒良心的狗。

5.從醫院醒來穿著病服的女主有種別樣的美。

6.各種荒謬的細節,昆汀電影的特色。

7.比爾是個優雅的壞人,也是個好老闆。


就是昆汀一直以來都覺得中國(香港)功夫片動作片十分狂霸酷炫拽,又十分崇拜日本文化里那種殺伐果斷自帶柔光的美感,然後就折騰出這麼一個帶有尋仇、黑幫、愛情、功夫等等元素的大雜燴片兒。總的來說除了砍砍砍就是嘚吧嘚吧說廢話,順便再把這兩種類型的場景都弄得美麗迷人,欲說還休。


動作片里最好的復仇片,復仇片里最好的愛情片,愛情片里最好的B級片,就像一個吃慣了各色美食、偶然一天吃到了在野外獵到的野味,內心的狂野被激發出來,昆汀電影與眾不同的風格在《殺死比爾》中就可以讓人刮目相看。


不不不, 反對一切答案。

從一個作家的角度來看

Kill Bill是我看過最好的中國武俠

重感情

重情理

講理

卻唯獨輕性命

而這武俠精神是反人性的

現實中人總在性命前妥協

寧願丟掉所有文明留在人身上留下的味道

只要能夠活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昆汀的暴力能上升到為沉甸甸的美

Kill Bill和《東邪西毒》有異曲同工

《東邪西毒》著墨愛情。


為什麼有人覺得難看呢?

對於看多了動作片的人來講,或許這片子的動作渣。也有朋友指出殺一個人那血飆得真是假!還有人說他媽殺五人人還要分成兩部!

我們來進入角色,你結婚時舊愛殺光你認識的所有人,最愛的孩紙都沒了。你選擇報復,於是開始殺戮。

1:故事講得很溜。絲毫沒覺得什麼片段多和少。順序安排得很好,最開始用一場復仇來吸引,然後讓人好奇第一個人是誰,而這個去復仇的人又是誰。

就故事敘述而言,是成功的。就有那種,我先不全一一給你講清楚,而且你還不知道我下面會給你怎麼講,但是你卻是明白的。你一直在猜疑,但是卻不需要過度花心思去推測。(因為劇情足夠抓眼球,猜是猜了,但是不會像推理劇那樣,不會燒腦。這樣的敘述,剛剛好)

這個是相當不錯的,朋友們看第一遍我二周目,就能發現,前面你會忍不住問:"靠,這什麼鬼?"後面就明了了。

2:後期點贊。什麼時候該用黑白,什麼時候該屏蔽其他色彩。什麼時候放什麼樣的音樂,有什麼樣的特效,拿捏很准。畫面色彩來講,不論是對殺手組織的黑白特寫,還是對血腥場景的色彩調整(使其更觸目),還是對一打十的藍黑場景渲染。都是點贊。這樣做為了什麼?為了烘托主題,老娘要去殺死那些把老娘最愛的人殺死的人。你他媽都去死!!!觀眾看到心裡自然會覺得爽!他媽的就是爽!這BGM還那麼給力!

3:攝影構圖很美。有一個畫面,是從樓梯縫隙往外拍攝,畫面分割不再僅僅是黃金分割,用縫隙拍出來的感覺帶給人緊迫感,給人一種主角碉堡了的感覺。這種構圖簡直點贊!

4:大雜燴表現出來的fuck。我他媽都植物人了你他媽既然還來操我!我他媽都癱瘓了,但是老娘就是能站起來!什麼,你他媽既然質疑老娘日美混血!你他媽話太多,老娘他媽才不會會讓你威脅我的寶貝女兒!卧槽,我都要一針讓你安樂死了,boss既然不幹!

諸如此類,這種F人的劇情,讓人卧槽,卧槽完了看女主吊打對手就是一種爽!干!干他!全家都干!就是這樣!

簡單粗暴!

還有人性都來一點點,畫面構成都來一點點。昆汀用一口大鍋加各國材料炒出來的菜,既然一點都不難吃~這後面不是沒有原因~

4:節奏。不管故事節奏(最開始先來一針強心劑,後來慢慢展開,再一步步逼近)還是BGM節奏,就算BGM魔性,但是反而會感到畫面緊迫~鬆弛得當,不就是好電影一個要素嗎!

好了開始表達自己對那些不喜歡這個電影的人一點點要說的話:這個電影要說劇情多曲折,多讓人猜不透,是沒有的。但是不要管那麼多。

殺!殺!殺!爽!這四個字就是那麼簡單。

其中的人性詮釋也好,畫面粗糙也好,反正老娘就是要殺光你們。想到這點就好了。

動作是沒有那麼過癮,沒有那麼炫,但是她就是殺光了!

她確實沒有一次性幹掉五個人,但是這很合理啊,一口氣幹掉五個,這五個人干白飯吃的呀。

這血確實飆得不科學,然而這就是殺戮的藝術表達,血流血噴,才是殺戮者的遊戲。並不是荒誕的表達~~


沒人和我一樣覺得很無聊又話癆,連快進都看不下去么...


不爛還叫b級片嗎,不爛還叫cult片嗎,

潰爛之處艷若桃李,這就是對b級片的最大褒獎。


其實我不太明白它為什麼被稱為經典片。覺得劇情很爛,一些橋段拍的做作甚至爛俗。我猜可能是因為以女性為主角的暴力美學片本身比較少,另一個原因是片中有多個國家的文化,受眾比較廣吧。


這個周末看的電影。感覺觸動挺大的,是一部剛剛好合我胃口的電影。看了影評發現褒貶兩級分化,甚至有覺得這就是一部爛片的…我只能表示,至少我真心覺得這部電影很好。

殺死比爾的兩部我覺得是設置的最不合理的一件事。因為明明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切成兩部如果分開來看的話,敘事的連貫性和節奏上的銜接非常不利。從第一部結尾的復仇成功,導演在第二部開始又需要話很長一段時間讓觀眾重新進入到那種復仇的氛圍裡面,這是很不明智的。

好吧好吧說好是捧來著的,卻從缺點開始說了…還是說一下自己是怎麼樣開始喜歡這部電影的吧。首先前提是口味不是那麼輕,以至於看到血漿四濺就完全被血液奪取了所有的關注點。這是一部血腥的片子,但血腥的片子想表達的重點往往都在血腥之外。也就是如何將動作最有效化又不失觀賞性與快感。有很多人在痛斥這部電影的動作部分不好看,對中國功夫理解的不三不四…但問題是,人家的主旋律是日本劍道,為什麼要用中國功夫的評判標準呢?雖然中間確實揉雜了中國功夫,也在向中國功夫致敬,但是主旋律就是主旋律,武俠的存在並不意味著武士道就要為之低頭。每個風格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作品對武俠有很多很多錯誤的理解,比如嚴師等於刻薄的師傅,比如自尊心意味著無限制的殺戮,這都是和武俠相背離的,但他不是主旋律。

QAQ突然沒興緻寫了,先留個坑慢慢補吧


殺死比爾實乃徹底的垃圾電影,昆汀除了拔高東方文化在電影里增加令人作嘔的香港武俠元素以及和主題極不搭調的日本動畫外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元素。昆汀沒有真才實學,其導演的片子除了殺死比爾外低俗小說和八惡人也都是垃圾,低俗小說堪稱無主線故事解構主義的典範追頭到尾不知所云,八惡人則是公然宣揚黑人種族主義。說到底昆汀大概就是個被香港大中華膠文化洗腦了的低水平白左。回到殺死比爾這部片子來講,這部片子關於主角殺死比爾的動機以及比爾對女主所做的惡行都非常牽強不合常理,關於白眉老道那部分劇情則非常突兀,劇情設置公然悖離常識,極其荒謬絕倫,並且有違背事實公然鼓吹桃花石傳武的惡意。整部片子唯一讓我看得略感欣慰的部分就是獨眼女虐殺白眉的片段,只有這一段比較爽。


我是比爾,對,沒錯,就是《殺死比爾》中的終極boss比爾,我酷愛刀,尤其是日本刀,我的老師便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服部半藏,他製作的刀,用他的話說「在你前進的路上,連上帝都會被割傷」。但是,我心愛的小兔子拿起了服部半藏的刀,刀尖對準她心愛的比爾,因為我曾經殺了她,在她的婚禮上,我用黑洞洞的槍口對著她的腦袋,「砰」的一聲,她變成了我最致命的敵人,她要復仇。

她變成植物人躺在醫院裡,我知道,我可以想像她那漂亮的臉蛋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金色的頭髮散在白色的床單上,哦,那真是美極了。她在變成植物人之前,是一個大肚便便的孕婦,並且在變成植物人後,肚子里那個幸運的baby活了下來,小baby將是一位很甜心的小女孩,像她的媽媽一樣討人喜歡。我抱著這幸運的小baby,那鼻子,眼睛,我一下子明白了,這是我的baby,她哇哇的哭,可能在怪爸爸這樣殺了她的媽媽。我確實想殺掉她的媽媽,我的小兔子,因為她要嫁給另一個男人,對於壞蛋比爾來說,這是不可容忍的。但是看在小甜心的面子上,我撤回了去往醫院的殺手,讓小兔子就那樣在醫院裡靜靜地躺著吧。

四年的時間,我的手再沒有沾血,像一個慈父一般照顧我的小甜心,陪她玩殺死大壞蛋的遊戲。我聽說小兔子醒了,從醫院跑出去,殺掉了我曾經的手下,現在的東京大姐大——石井御蓮。哦,我的小兔子依舊那麼厲害,一個一個的宰掉了當年參與傷害她的幫凶。我知道她可以的,她曾是我最優秀的手下,她知道她的boss在想什麼,能理解我,我吹的哨子只有她能懂,如若不是她,我真不知道女人是這麼神奇的動物。我的小白兔太優秀,也遭人嫉妒,在她的婚禮上,準確的說,在她和另一個非比爾的男人的婚禮上,比爾黑幫成員瘋狂的報復小兔子,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嫉妒盡情發泄,將一場浪漫的婚禮變為血色,那真是太慘太慘的場面,不忍直視。

她要來殺掉我,哈哈,她可能還不知道小甜心的故事吧,她會忍心殺掉小甜心的爸爸嗎?我想她會的,我已經做好準備,死並不是什麼痛苦的事,也不是應該的事情,你不能因為比爾是個壞蛋就說他該死,你可以說,比爾會死,因為他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死。我還有一個疑問要問小甜心的媽媽,問完之後,死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她來了,看到她的小甜心激動的哭了,她抱著她的小甜心,激動的說不話來,看,我把小甜心照顧的多好。她拿起了刀,擱在我的脖子上,涼絲絲的,還好這海邊不是太冷,我說,等一下,小兔子,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帶著我的小甜心嫁給別的男人?她說,比爾,你是一個壞蛋,你不會有好結果,小甜心不可以在你身邊安全長大。哈哈哈,我的小兔子,愚蠢的小兔子,真讓我失望的小兔子,但我就是愛你,真是他媽見鬼一樣的愛你。於是,比爾死了。

在死的那一剎那間,我想起了好多關於活著的事情,比如有關小兔子的事情, 如果我是一個好人而不是一個壞蛋,那麼小兔子就不會愛我,你知道,像小兔子這樣的女人只喜歡壞蛋,而且是大大的壞蛋,如果我是好人,我會錯過小兔子,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如果我沒有殺掉小兔子,我的槍口沒有朝著她小巧玲瓏的腦袋開那一槍,讓她的血漿濺在我的臉上,那麼小兔子會成為別人的新娘,我的小甜心會喊另一個非比爾的男人為爸爸,天啊,那是多麼痛苦的折磨!反覆思索,這竟然是比爾活的最好的一種可能,死在小兔子的刀下,任憑那涼絲絲的刀劃開我脖子上的大動脈,比爾的血漿噴出一個美麗的圖案。我看了一眼我的小兔子,閉上了眼睛。

這就是比爾的精彩結局。


看完這片窩的第一反應是外國是不是沒有動作指導這個職位,很多打鬥動作之爛真的驚到我了。其他方面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那段插入的動畫,但是真人動作場面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爛嘛???


在我看來殺死比爾一、二部聯繫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比爾的前情人黑曼巴想通過懷孕結婚結束自己的殺手之路,而被她所在的暗殺小組致命毒蛇的其它成員受比爾的指令血洗了黑曼巴婚禮的現場。在危急關頭,黑曼巴告訴比爾,她有了他的孩子。緊接著呯的一聲槍響,黑曼巴失去了知覺。五年之後,黑曼巴從醫院醒來,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故事,最後成功復仇並且奪回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復仇之路,充滿了血腥、暴力、幽默、愛以及最後新生的希望。整部影片就是暴力美學的典範。

那麼,什麼是暴力美學?暴力美學是揉和了暴力與美學的概念。充滿暴力美學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充滿血腥的、暴力的,但是卻不是以令人作嘔的方式展現的,而是用美學的方式,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嘆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無法對內容產生任何的不適。

黑曼巴的復仇之路是充滿了暴力美學的。

導演運用了高超的技巧,在影片的剛開頭就把柔和的音樂和黑白的充滿暴力的殺戮結合了起來,當比爾"呯"的一聲打中自己的前情人時,背景音樂中一個女人緩緩而深情的唱到"呯呯,他開槍打我,呯呯,我應聲落馬。。。呯呯。。"充滿了諷刺和嘲謔。再來,加州山蛇在醫院暗殺黑曼巴時貫穿整個片段的是輕快口哨聲。輕快的口哨聲與醫院安靜的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影片一下子充滿了恐怖的氣息,展現了音樂美和暴力的衝突和融合。

影片也展現了暴力與畫面美的融合。在第一部的最後,黑曼巴找石井復仇時,用武士刀砍掉了其助手的一隻手,濺出來的血染紅了黑曼巴黃色的衣服,開出了一朵紅色的花。而最後的決戰,身著白衣的石井與身穿黃衣的黑曼巴在雪地中彷彿跳了一支絕決的舞,最後石井紅色的血染在白色的雪地里,產生了視覺的強烈衝突和美,沖淡了血腥和暴力帶給人的不適。

前面說了影片展現的暴力美學的基本定義,可我看來,殺死比爾還有更高的暴力美學的定義,就是回歸愛的名義。以愛和希望來貫穿暴力。

在黑曼巴與銅斑蛇進行決鬥時,銅斑蛇年僅四歲的女兒正巧回來,兩人馬上停止了決鬥,並不約而同的把刀收回到背後。在與石井決鬥時,石井眾多手下的一員——一名大概十二三歲的男孩向黑曼巴舉起了武士刀,黑曼巴只是一點點削掉了武士刀的刀鋒,然後狠狠的揍了瑟瑟發抖小男孩的屁股,趕他回家。原來殺手也有愛。

如果這些細節不足以來證明這部電影是以愛貫穿的,那麼,影片的主角黑曼巴和比爾就可以證明了。殺死比爾的第二部一開頭,比爾第一次在觀眾面前露面,第一部里留下的懸念——為什麼比爾要那麼殘忍的殺死黑曼巴婚禮上的所有人,黑曼巴為什麼要離開比爾?這樣的疑問就有了答案——因為愛。比爾像父親,像朋友,像愛人一樣的愛黑曼巴所以不允許黑曼巴的離開,也更不接受黑曼巴以他覺得她不會開心的方式生活。而黑曼巴愛比爾,所以想帶著比爾的孩子,給孩子一個正常美好安定的生活,離開了比爾,想在小鎮安靜生活。而也是因為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的愛,比爾命令暗殺小組殺死了綵排婚禮的所有人,重傷了黑曼巴。而黑曼巴也在五年後開始了復仇行動,為婚禮上的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報仇。可是峰迴路轉,結局來臨之際,展現在觀眾和黑曼巴面前的是黑曼巴和比爾的孩子沒有死,並且比爾把他們的女兒照顧得非常的好。他們最終還是決鬥了,這也是兩個殺手展現愛的最終方式——用暴力、武力,不死不休的表現對對方的愛,只有你死我活才能結束這一。最後黑曼巴贏了,殺死了比爾,比爾在臨死前眼裡有淚光,我相信他是欣慰的。因為他們的戰爭終於結束了,愛與愛這麼難的事終於有了個結尾。象徵希望的女兒也回到了黑曼巴的身邊。

我一直覺得愛與希望是暴力美學的高標準的展示。因為只有擁有愛和希望,才能給人帶來更強的靈魂衝擊,暴力美學的影片也不僅僅想給人帶來血腥快感,更多的是帶給人深思和希望。

ps.專業作業,本來想寫愛情的,沒有想到寫得那麼長,瞎寫。


印象最深的情節就是女主角被關在小棺材裡,對於黑暗和狹小非常害怕。心臟跳的砰砰響,不停喘氣。應該是個人都會非常害怕這甚至精神崩潰,但女主角不久後平靜了下來,想到了自己的師傅白眉。師傅曾說,「不要你怕木頭,要讓木頭怕你。」女主說著,「白眉,我來了。」面帶笑容。

裡面性格塑造的也很到位,我不知道暴力美學,但電影里一些很暴力的東西也表現的不是那麼血腥恐懼,反而讓人酣暢淋漓。花俏但不做作,內容也實打實。


這電影里還有一種復仇的美。有沒有人看到主角若干次九死一生,特別是從墳里爬出來那一次……有特別被她感動的感覺?我那時就覺得她像聖鬥士一樣,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專註的報仇。我承認我是被她感動了。


我不能因為這片導演是昆汀,它豆瓣8分,也有很多好評,就昧著良心去說這是部怎麼怎麼特殊的片子。的確我願意去腦補劇情,那編劇的盒飯錢請加給我好嗎?


昆汀·塔倫蒂諾(QUANTUM
TARANTINO)
的作品以詭異的風格「站出」好萊塢電影的「隊」,這裡只討論《殺死比爾1》(2003)。續集《殺死比爾2》為了給故事的完整性作個交代不得不把第一部留下的情節斷點接了起來,幾乎是為前面的放蕩不羈「埋單」,(在第一部閃光的東西在第二部就顯得荒誕,象在岔路上走得太遠)所以在我看來是不折不扣的蛇尾。

此片的情節安排應該說是粗糙的,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成為近三十年最具魅力的電影之一,並使QUANTUM成為偶像級另類電影導演呢?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評論此片:「殺死比爾頂多是部有風格的復仇驚悚片,但是正是它狂野的狂轟濫炸般的獨創風格使它獲得成功。」 【1】

我認為該片的獨特風格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不留餘地的殘酷

編劇的昆汀讓5歲的女孩Nikki目睹自己母親(Copperhead)被殺,日本女中學生Gogo 輕描淡寫地手刃成年男子,懷孕的新娘子彈穿腦,昏迷的女病人被奸等等。他的想像力在殘酷人性的那邊賓士, 奇怪的是倒沒觀眾反胃嘔吐。極端的殘酷,加上後面提到的詩意化的語言,以動漫誇張的血腥場面反而給電影帶來一種虛幻(UNREAL)的感覺
,這似乎在提醒觀眾的潛意識:這不過是遊戲呀,所以盡情「享受」這殘酷的想像,美化的血腥,詩意化的暴力吧。

莫非昆汀抓住了人性中那種陰暗的一面-----對施暴的渴望?只須給它以正名以便咨意享受它?

2. 動漫化的血腥場景:

《殺死比爾》
同其他昆汀的作品相比,獨用大段日本暴力動漫式場景,製造視覺衝擊,似乎想建立一種
血腥的(病態的?)的美感。反正,他成功地在觀眾腦海里留下難忘的印象。

這裡有純動漫
在 O-Ren Ishii (代號「棉花嘴」COTTON MOUTH)(lucy Liu 演)的成長過程,電影插入大 段的日本風格的暴力動漫,把血腥的殺戮場面毫不吝惜地誇大到極致。

也有動漫風格的真實場景:比如O-Ren Ishii 處決黑幫內異己頭領,斬首時頸血如噴泉,及最後的夜總會的大斗,對人的肢體正如砍瓜切菜一般,奇怪的這種對血腥刻意的誇張不但沒帶來反胃的反感,反而加強了虛幻和遊戲的成分,有時竟有點喜劇的味道。

3.喜劇本質(COMIC)

片中不動聲色的喜劇的邊腳料也時時出現,比如貌似死去多時的新娘忽然啐了牛仔警官一臉吐沫,殺手Elle Driver的獨眼罩上的紅十字等等。這似乎在提醒觀眾:這是個喜劇,放鬆點,儘管享受。

4.善惡界線的模糊(MIXTURE OF GOOD EVIL)

片中比爾在派出Elle 去醫院對昏迷中的新娘「斬草除根」,就在要注射毒藥的一瞬間,比爾打電話給Elle,決定放新娘一馬,因為這種暗算行徑低了他們的身份。

編劇在塑造形象時使人性複雜化,有意地模糊善惡的界線,這倒不是此片獨有的,而是已經可以在當代影視作品中越來越多見到。

似乎是一條人物塑造的定律,正面人物很難「齣戲」--——即給觀眾留下較深印象,弄得不好乏味的正面形象還會讓人反感——大家來電影院不是來受道德感化的。所以反面人物更好齣戲,越是邪惡的人物,被消滅時(比如復仇)越大快人心,而且要放在最後,越壯麗越好。可是純為了作惡而作惡是牽強的,人物形象會變得不可信。所以流行的手法似乎是賦於終極惡人(VILLAIN)以人性,高情商,高智商,有時甚至賦以藝術家,學者和哲人的品質。這樣的大惡人即使被消滅了還讓你心有餘悸,覺得正義的勝利僅僅是暫時的僥倖,同時有種意猶未盡的的感慨。

5.戲劇化,刻意修辭的台詞(POETIC, PHILOSOPHICAL LINES)

有如莎士比亞的筆下的人物,沒有比充滿修辭的詩意化的語言更能傳神地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的了,這大概是戲劇的魔力吧。幾乎沒有人會覺得不真實(現實生活中沒人這麼說話,也沒有那麼多傾訴欲特強、詩人氣質的職業殺手)。

片中的例子是開片比爾在對新娘頭顱開槍前和給Elle打電話時的
兩段畫外音,以及O-REN Ishii 在處決黑幫異己頭目後的演說,再有同「新娘」在雪地對決時的對話。

6. 獨特的音樂 (SOUNDTRACK)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 O-REN ISHII 的黑幫「瘋狂88」(GRAZY 88) 在飆車出行時的小號獨奏和
O-REN ISHII 在給新娘在花園雪夜以日本刀對決時的那段吉他;尤其是後者,想不到西班牙的弗拉門歌吉他音樂和日本的月下雪景花園斗刀的場景竟如此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7.打亂的敘事順序

片中章節的顛倒的敘事順序,給了觀眾強加的懸念,也給了影片獨特的風格。

【1】(原文"Kill
Bill
is
admittedly little more than a stylish revenge thriller – albeit one that
benefits from a wildly inventive surfeit of style.")

"Kill Bill: Volume 1".Rotten Tomatoes. WIKIPEDIA 摘自六月 29,2011.

鏈接: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kill_bill_vol_1/

(2016.07.22 薄言)


我不知道暴力美學具體定義,但我個人確實很喜歡血噴濺人頭落地跟出拳重擊對手臉的感覺。暴力動作類很喜歡,最愛第一部吧 是有石井御蓮那部對吧 電影的原聲大碟也很喜歡 也喜歡美式漫畫敘述前情的方法 喜歡日本文化 喜歡太刀 我手機里都是各種刀的圖片收藏 喜歡日語發音 感覺昆汀也更喜歡日本文化 因為第二部還是第三部裡頭她去中國學武術那段對中國文化描寫與細節遠不如日本黑手黨那部 但我也很喜歡道教文化 符籙八卦盤煉丹桃木劍跟天地人合一的理念 跟土著文化很像 不跑題了 殺死比爾很愛 直接被迷的想拿買她裡頭穿的那雙黃色tiger

專門跑去專賣店看了沒錢買 爭取下個月買下它

感覺自己跟它有故事一樣 有了某種關聯 並且這種感覺會一直延續 畢竟只要我不變 電影 音樂跟鞋子也不會變 不亂花錢要買它 穿出去走在街上聽原聲帶肯定很酷 街上我最酷!


love you most!

kill you must!


爛片無疑,覺得好看的無非就是因為導演,人家就是拍手撕鬼子一樣有人叫好!

當然,BGM不錯,電影營造的那種調調也很不錯


導演絕對是天才

雖然很誇張,但是真的整個電影鬆弛有度,刷新對電影認知的電影,沒有三觀輸出,純爽,為優雅的大姐大點贊,為浮誇舉杯,為配樂舉杯,現在是最愛的電影沒有之一了


對我來說,殺死比爾就是經典,不應該拍2。

雖然我無比希望能拍3。


我愛我的男人,但我更愛我的孩子。我的人生已經夠臟夠糟的了,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遠離她的殺人魔父親,乾淨平和地度過一生。


"Congratulations."

這一刻沒有血腥,只有兩個女人關於孩子的溫情。


表面上是動作片,其實講的是愛恨情仇


殺死比爾——

動作片《殺死比爾》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由烏瑪·瑟曼、劉玉玲、千葉真一等人主演,講述了一個女殺手因曾被比爾血洗婚禮而踏上復仇之旅的故事。該片於2003年上映。

一、經典台詞

As your leader,I encourage you from time to time,and always in a respectful manner ,to question my logic. If youre unconvinced a particular plan Ive decided is the wisest,just tell me so.But allow me to convince you and I promise you right here and now no subject will ever be taboo. Except ,of course ,the subject that was just under discussion.The price you pay for bringing up either my Chinese or American heritage as a negative is:I collect your fucking head. Just like this fucker here. And now if any of you sons of bitches got anything else to say,nows the fucking time?!!

二、電影藝術:

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門藝術。

——《電影藝術詞典》

該片電影技術,採用倒敘,以及一些特殊的拍攝技巧,我昆汀就是這樣的大神,看過他的《低俗小說》的人都知道,簡直荒誕得不能夠再厲害。

這部影片音樂和劇情我個人覺得很好,緊湊的劇情和恰當的音樂,特別是女主去買刀吹簫的那一段《孤獨的羔羊》,配樂強烈推薦。

三、暴力美學

我理解的暴力是,用實力和暴力讓別人不敢看不起你。認識一朋友,他是怎樣的人呢?大概言語不會給自己挖坑證明自己的弱點,也不會讓別人覺得他很虛偽。如果真得有事情做得不夠好,會加碼說自己不好,那就別做朋友。我怎麼理解這種人呢?……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暴力美學,將語言的殺傷力發揮得好,無異於一把刀刃。這種刀刃大概就是我行我素,你惹我,我會證明給你看,我根本不在意,無視你,甚至反客為主嘲諷你。

這些我能忍的前提是,你真得是酷,不是假酷。

而這種的酷本來也很幼稚。

就像女主說的,快回家吃飯,你媽喊你回去吃飯了。


這劇細看搞笑部分偏多啊,本來以為是嚴肅的暴力復仇片,但是這片好神奇感覺導演自己把自己想拍的拍的很開心,然後各種自己一直喜歡的感覺都揉雜的拍出來了(居然還不怎麼突兀!神奇)感覺就是喜歡東方文化的歪果仁靠自己對東方的feel拍的神奇電影


剛看完《殺死比爾1》,留下一下自己的感觸。

電影內容情節本身是非常血腥的,但再由輕快的配樂、戲劇性的表演和某些荒誕的情節中和後,變得容易被接受了。

顏色轉換。烏瑪瑟曼一個眨眼,由黑白變回彩色。——這個專業術語是什麼?


就劇情來說 , 娶妻當如是。

最近看到些新聞還有電影之類,都是女性被害,有些連帶男性一起被害。

有點極端的一個例子是一部紀錄片,個人觀後感是百年冤案,而且最終也沒得到公正對待。被判終身監禁,多個家人因此自殺和病逝,曾經的富人階層消失不見。嫌疑犯最後死之前居然說,為什麼妻子要反抗別人強姦?其實這大半輩子牢坐下來,他的疑問也沒有錯。

現代社會很多女性受害者,如果每個人都像殺死比爾的主人公一樣,估計強姦案會少很多。

這是我看完這部劇最大的感觸,誠然主人公行為略微有過,但是現代社會大部分女性整天不學無術,化妝穿衣等等,還是挺令人不齒的。


殺你,我一定會用最貴的刀。


這可能是我看過的最詳細的《殺死比爾》分析貼了。。。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M4NjQ1MQ==mid=2651370368idx=1sn=7400d43574fa7eb5e7733d8f5902a902scene=0#wechat_redirect


總的來說,還是覺得昆丁不錯。

沒有那麼多酷炫的技法,純粹的講故事,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故事,卻完全吸引到了觀眾,這一點上故事片就已經做到了。

再說說這個暴力美學,在片子里那些被新娘腥殺的場面,每個人身上似乎都揣個血袋子,一刺就破。血液噴口而出,沒讓人覺得很噁心,倒是讓人覺得畫面卻有一絲維和感。再配合音樂的粘合劑,更是讓整個電影的場面更加豐富。

他是一個鬼才,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做電影,參雜著各種文化,他才不管你怎麼看呢,他做他想做的就好。這就是昆丁。

對於昆汀,暴力正起了這種作用。昆汀的暴力不是為了嗜血的快感、不是為了製造驚悚的效果,也不是為了影評人常掛在嘴邊的「暴力美學」。他的暴力幾乎毫無深意。他的暴力是黏合劑,或者說是一張網。他用暴力把所有這些黏合在一起,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打撈而盡:對六、七十年代影視劇的回憶,對中國功夫的敬意,對細節的迷戀,對款款深情的回眸,還有偶爾露一小臉的揶揄俏皮,連同李小龍的黃運動服、青蜂俠的面具、昏迷的新娘身上被無限放大的蚊子。在這樣的鋪張里,他和他的觀眾上天入地、樂此不疲。他用旋律說話,音樂是他的笑紋、淚滴,是他吐納的氣息。這樣的昆汀,最豐富,也最可愛。

以上。


看的時候感覺有種心肌堵塞難受的感覺


看完像吃了芥末一樣,刺激又回味無窮~(≧▽≦)/~


大學時朋友多次推薦,突然想到,就來看了

可是,到底哪裡好看和經典了?

看得我中間數度停下來去切西瓜 吃,拿小零食吃。

還是挺粗糙和誇大其詞的啊

哎,暴力美學,欣賞不來。不夠精緻和有邏輯。


想起一首歌,血腥愛情故事


只說一個地方,最後時刻比爾中五雷穿心掌站起來系扣子之前,右手扶椅子有個特寫鏡頭。

雖然女主無數次的絕境逢生,雖然比爾在此之前有N次的放水,但拍它的本來就是個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的混蛋,所以在那一瞬間,恐懼突兀橫生,生怕下一刻突然聽到一聲槍響或者看到一抹刀光...

有種感覺是被這混蛋拿槍指著腦門,高高拋起一枚硬幣。就像我永遠猜不到無恥混蛋里狼狽的女孩在陽光下的奔跑而背後的獵手微笑著放下槍,就像猜不到低俗小說里文森車裡的走火和廁所出來被打成篩子一樣,猜不到硬幣的正反面。

劫後餘生!

女主躺在廁所說的三句感謝,正是我想跪著說的。感謝昆汀這混蛋給這昏天暗地的血色世界帶來一絲光亮,並且留到了最後。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而我想昆汀這混蛋大概是拋硬幣的吧。


很多人分析的好,我也就不多說。

大家都知道武指是袁和平,劉家輝也參與演出,但是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幫助了昆丁,不信?請看截圖: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發現。


爛片。因為導演名氣大沒人敢說不好,就像皇帝的新衣。每次看到有人無恥吹捧就會讓我想起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布袋寅泰的那段音樂。


配樂好

色彩變化好

夠血腥

動作方面真的不咋的,綉春刀要拍成這尺度簡直甩它八條街

這電影一直是高評價,一幫粉絲,正因如此我才去看。

不過總體真不咋的。

粉絲們,你們心中的電影就是這樣?

還暴力美學,這詞造的好啊。

最後我想問一句,這部定義題材怎麼定義?

復仇?動作?

你們接著舔,不用噴我,我就是個弟弟,就是為了吐槽下

一個字,差評!!


昆汀的厲害,不在於表面功夫,恰恰在於他拿捏戲劇衝突的能力,復仇是故事的起因,怎麼讓觀眾深刻感受這一點,感受到復仇的緣由,昆汀使用了大量的間接的,效果絕佳的展示手法。順利使觀眾認同。這樣的手法是昆汀影片的最大特質。無論是殺死比爾,還是死亡飛車,還是大臉復仇記。1樓上來就說爛番茄。那只是影片獎協對昆汀的抵抗吧。畢竟有cult和那麼多惡趣味,與其他文藝片共處一堂,其他文藝片的導演作為評委,都在心底罵一聲,昆汀塔倫蒂諾,你這混蛋!


最後她最後穿的 李小龍功夫服 第一個場景還騎摩托 我以為是美團外賣


昏迷的四年被人當成充氣娃娃玩了。好恐怖


背景音樂+影片8.1分,背景音樂佔8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電影拿不了奧斯卡?
超過一半的人給滿分!這片我願看100遍
骨未成灰:住在養老院里沒人管的老混蛋
《V字仇殺隊》——復仇之外
行屍走肉第八季開戰!最好知道這些再追劇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殺死比爾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