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橋有水有故事,也就讓人夢裡徘徊千百遍而已...
說起江南小鎮,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小橋流水、輕舟畫舫,然而南潯古鎮卻是一個例外。
它的趣味大半並不在這流水小橋的溫柔之中,而在那些圍牆裡。
為什麼南潯古鎮會有這種獨特性呢?
時光倒回幾百年前,讓驢大大來慢慢告訴你它的前世今生。
百年前的上海,已經成為重要的商貿口岸,南潯絲商通過運河販絲滬上,憑藉名甲天下的輯里湖絲,佔據了上海生絲出口外貿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
一根銀絲,成就了整個南潯。
南潯商人在造就商業傳奇的同時,也構建了一座座大宅、花園、會館等,它們中有不少留存至今,使得南潯在江南古鎮中獨樹一幟。
南潯古鎮的這些建築都秉承著「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理念,既保留中國本土土文化,又融合西方文化,這在全國都是敢為人先的,南潯堪稱中西合璧建築博物館。
現在明白為什麼南潯古鎮不同於其他江南古鎮了吧。
石窟牆門,風火山牆,花崗石階,盡現江南古鎮的內斂特色。
多立克柱子、羅馬劵式門樓、西洋舞廳、法國路易時期的鐵花扶欄,卻折射出18世紀法國巴洛克的風格。
張石銘故居的每一個角落都打上了中西合璧的印記,南潯五大名園之一的小蓮庄也是如此。
劉家三代人花了40多年建成了小蓮庄,它建築、園林兼勝,由家廟、義莊和園林組成。
南潯是古鎮中的文化重地,自古崇文重教,許多名人著書立說,收藏編史蔚然成風,與小蓮庄一河之隔的嘉業藏書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百間樓是至今為止保存得最為完整,並留有傳統風貌的沿河居民群落。這裡青瓦白牆,依河立樓,柳樹成蔭,沒有千篇一律的商店門面,還是原色原味的住所。
然而南潯的故事並沒有輕手輕腳地就此歸於平淡,它還留待著最後一個高潮。
走過一段路,張靜江故居的高大白牆就出露在面前。
那次盛大的西博會,正是由時任浙江省主席張靜江費盡心力而促成的。那可不是花架子,而是有各類展館、展室、商店上百個,吸引國內外眾多代表團前來參展觀看。
一根銀絲,成就了整個南潯。
小小南潯鎮上,令人驚異地藏著一座座大院深宅,歲月刻在圍牆上,故事都在圍牆裡。
水還在那裡,橋還在那裡。
南潯是生活中的古鎮,淘米洗菜便會盪起層層漣漪。
然而,它的故事還遠不止這些。
剩下的需要你親自去走近它,發現它。
推薦閱讀:
※與朝鮮隔江相望的丹東,有你意想不到的美好
※因為李健的一首歌,就此愛上了一片湖
※有沒有類似於烏鎮西塘的古鎮,而且商業化並不嚴重的古鎮?
※那些名攝影師都是如何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