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康石石淺談如何讓攝影作品會講故事

「攝影是瞬間的掌握,是認知、亦為感受。是表達世界的視覺形態,也是不斷質疑的過程。以巧妙的視覺組合,賦予世界真相的意義。」

這句名言,源自著名的人文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攝影作為攝影師聯連接現實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媒介,憑藉豐富的視覺圖像語言表達個人深刻的生命體驗、價值評判、哲學反思,從而以個人對於世界真相的領悟賦予圖像豐富的故事性,令讀者見作者所現,欣賞、品味、認知攝影師眼中的真實。

本篇專欄,康石石將從系列攝影和單幅攝影兩個角度,與大家淺談如何為攝影作品賦上「一觸即發」的故事性。

系列攝影

系列攝影,在此文中是指通過多幅、成組的攝影畫面,選擇性的結合一定文字闡釋,集中表達攝影師主題思想的一種作品呈現方式。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優秀的系列攝影作品中,體會到充滿故事性的意象傳達,讀者在有意無意的連續閱讀中,跟隨作者的敘事邏輯進行思考,從而在作者的帶領下一步步地走入攝影師的認知世界。

敘事性邏輯的建立

在系列攝影中,影像作為作者敘事與讀者溝通的媒介,攝影者需要思路清晰的把握好每一個鏡頭語言,為讀者建立「可經歷性的」視覺體驗,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感官衝擊。在成系列的攝影作品中,敘事性圖像絕非孤立的單幅作品,攝影者可以通過時間、空間、人物、因果等方式將成組的視覺圖像串聯成完整的敘事結構。

以下,康石石分別以案例的形式為大家分別講解:

時間敘事

《IanFisher的軍旅生活》——2010年普利策新聞獎特寫攝影獎,《丹佛郵報》作品

作品以時間為線索,從2007年6月1日開始拍攝,結束於2009年8月24日,記錄了一名美國普通年輕人從應徵入伍到成為一名正式軍人的完整過程:應徵時的猶豫,分別時的依戀,第一次想家,第一次受傷,第一次執行任務,訂婚,前赴伊拉克,紋身,領結婚證,思路清晰的反應了一個男生如何轉變成為男人的歷程。

空間敘事

2016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紐約時報作品

這是關於歐洲難民危機的專題攝影作品,通過記錄難民在流亡過程中不同境遇下所蒙受的磨難,統一展現難民危機以及在此過程中難民交織出的心酸、無助與絕望。

人物敘事

《家暴》——57屆荷賽當代熱點類獲獎作品,Sara Naomi Lewkowicz拍攝

該組攝影作品以生有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Maggie與新男友Shane開始的新生活為線索,展現Shane逐漸因經濟和感情危機,產生轉變並實施家暴,並最終被警方逮捕的故事。

因果敘事

《颱風海燕》——57屆荷賽一般新聞類組照一等獎,Chris McGrath拍攝

攝影師首先通過照片呈現颱風給菲律賓雷伊泰省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作為系列作品的起點,即起因,隨後通過各個角度呈現災後人們的生活狀態,真實的反應人類在經受災害之後的精神狀態及生存狀況。

系列攝影除了需要建立邏輯框架,能夠帶領讀者形成「可經歷性的」視覺體驗外,還需要在系列作品中的每一幅照片抓住「決定性瞬間」,並通過恰當的鏡頭語言,使圖像更富戲劇性與視覺衝擊力,下面康石石將在單幅攝影中與大家一起討論。

單幅攝影

單幅攝影,在此文中是指通過單一照片表達攝影師主題思想的作品呈現方式。在單幅攝影中,由於攝影屬於凝固瞬間的一門藝術,所以如果僅靠一張照片便能完美呈現出作品的故事性,並通過適度敘事留白為讀者提供想像,乃至回味的空間,需要攝影師具有非常高超的攝影水平。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對此給出了一個答案:「在一秒鐘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種精確的形式呈現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為這一事件的最恰當的描述。」

作為拍攝者,攝影師首先需要具有豐富的人生體驗與攝影經驗,能夠在決定性瞬間來臨之前,憑藉敏銳的直覺預判事件即將發生的態勢,並迅速結合拍攝主體分析周圍環境,在腦中大致推演圖像呈現形式,調整相機參數,並在決定性瞬間來臨之時按下快門,抓拍到具有敘事延展性的故事高潮,即通過該幅作品能夠為讀者提供想像決定性瞬間前後發生經過的敘事留白,使讀者能夠憑藉想像力在腦海中由將定格圖像不由自主地豐富為一部電影。

單幅攝影拍攝的決定性瞬間,是最考驗攝影者拍攝水平的環節,攝影者必須依靠異常豐富的拍攝經驗抓住最能闡釋拍攝主題、挖掘人物內心、展現核心矛盾衝突、抒發強烈情緒的瞬間,而抓住決定性瞬間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便是飽含故事性的一幅成功作品。

以下通過一些世界級的作品,帶大家體驗何謂「決定性瞬間」:

《生命之吻》羅科·莫拉比特 —— 該幅作品被評為普利策攝影獎十大經典作品之一

1967年7月,美國佛州傑克森維爾市郊區一位名叫蘭德爾·錢皮恩的電修工在搶修高壓線路時觸電昏迷,在救護車到達之前,另一名電修工湯姆森爬上了電線杆,在電線杆上給錢皮恩做人工呼吸,最終錢皮恩經過搶救,得意復甦。

《舊日榮光的污點》斯坦利·福爾曼 —— 該幅作品亦被評為普利策攝影獎十大經典作品之一

1965年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頒布了廢止公共汽車種族歧視的法案——直至1974年對這項改革的抗議已經成為嚴重而廣泛的問題。1976年,斯坦利·福爾曼拍攝的這幅照片總結了整個危機:照片上黑人律師和民權運動家西奧多·蘭茨馬克(Theodore Landsmark)遭到一名白人少年襲擊,少年名叫約瑟夫·瑞克斯(Joseph Rakes),而他所有的武器只是一面美國旗幟。

《槍》威廉·克萊因 —— 攝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30位攝影家之一

在紐約105街區,一個小流氓將槍直指攝影家的鏡頭「他只有11歲,卻學會了一切猙獰。」克萊因回憶說:「當然,他手裡是一把假槍,他正玩的也不過是美國孩子街頭巷尾慣玩的遊戲。但在我看,這一瞬間早已不再是兒童的遊戲。」

《時代廣場的勝利日》阿爾弗雷德·埃森斯塔特

當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到紐約的時代廣場,一位狂喜的海軍士兵摟過正在身旁的陌生護士熱烈地親吻著她。照片出現於《時代》雜誌,是反映戰爭結束後人們輕鬆歡樂心情的優秀作品。40年後,伊森斯塔特在報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到了當年的這兩位照片中的男女,他們已成了子孫滿堂的爺爺和奶奶。

《猴戲》儲永志 —— 2015荷賽自然類單幅一等獎

《科索沃難民》卡羅?古奇——第一名拍攝新聞圖片獲得普利策獎的女性

一名2歲男孩,他正從架設的鐵絲網中通過,成千上萬的科索沃難民在阿爾巴尼亞庫奇斯的難民營重新相聚。

走過戰爭卡羅林?科爾——2004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

最後,康石石再次引用布列松一句名言,並藉此希望大家能夠了解藝術源於生活,我們只有在深入的人生體驗中不斷保持積極的反思,才能令自己的作品富有內涵,足夠打動人心。

「You just have to live and life will give you pictures.」

「你要認真生活才能為照片帶來生命。」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推薦閱讀:

行攝攻略--天堂草原錫林郭勒深度穿越2
拍風光,你怎少得了它!
為何晚霞燒的時間如此的短?到底能燒幾分鐘
國內首測!彎的穩定器,星雲5100斜角版來了
人體攝影布光詳解(下)——低調布光

TAG:摄影 | 艺术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