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輩誰?負心人誰?——來自納粹德國庭審記錄的證據

今天這篇文章很短,但可能是自己最近讀到最有重量的一篇。Geerling,McGee和Brooks三位經濟史學家拿到納粹年間奧地利反抗者的審訊記錄,考察了與納粹合作與否的影響因素。他們發現:年長、讀過高中、讀過大學、做高技能工作、是反戰分子、是非宗教NGO成員,這些都會讓人更堅強,更少出賣同伴;年輕且父母健在、是社會民主組織成員,這些都會提高反抗者出賣同伴的可能。文章讀來讓人非常難受。

先講講背景。他們拿的數據包括所有涉及2人或2人以上規模的反抗案件,從審訊記錄可以看到他們當時選擇抵賴還是屈服。看上圖,如果所有人都抵賴,大家被定罪概率是17%,平均要在監獄/集中營呆118個月;如果一人抵賴,他/她的同伴至少有一個叛徒,定罪概率上升到52%,刑期平均上升到229個月;如果同伴堅持,他/她出賣,定罪概率只有10%,平均刑期也掉到98個月。最後,如果都和納粹合作,定罪概率44%,平均刑期197個月。這就是囚徒困境,真實的囚徒困境,集中營里的每一個月都是非人生活。

展示結果之前想多說幾句。首先是這篇專欄的題圖。無論他/她有沒有做叛徒,他們起碼嘗試過反抗。自己沒有完整資料,但為了紀念,還是把反抗者的部分描述性統計做了文章題圖,完整圖片放在文章結尾。其次,雖然審訊和懲罰都很嚴酷,很殘暴,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合作。29個案子,2個所有人抵賴,10個有人合作,17個全部出賣。181位反抗者,求仁得仁的6位,同案所有反抗者都挺住了,另有25位選擇抵賴,卻被人出賣,仗義輩共31人。50人出賣了忠誠同伴,還有100位是自己沒挺住,同案的反抗者也有人變節,負心人181人里佔了150位。

上圖是招供與否的描述性統計。一是男性出賣同伴比例比女性更低,79.4%對92%;二是越年長選擇出賣比例越高。不過這兩點並非直接因素,作者用更多特徵做了回歸,結果發現:每年長一歲,變節比例降低6%;高中學歷,降12.5%;大學學歷,降27.8%;高技能勞動,降15%;非宗教NGO;降29%;年輕人且父母健在,提高20%;社民組織成員,提高10%。在同一回歸中,剩餘因素,諸如性別、是否學生、是否藍領、是否白領、是否新教、是否共產黨等變數都不顯著。因此,性別幾乎不影響變節與否。

作者簡單討論了這些差異的可能成因,比如說父母都在的青少年更容易坦白,是因為從庭審記錄可以看到納粹經常拿父母來威脅他們;社民組織變節比例更高,是因為其中實用主義者眾多,等等。最後,他們還考慮了一個問題:是什麼,讓181人中31人選擇抵賴到底?因為當時庭審宣判等都是秘密進行,重複博弈因素可以排除。他們另跑了一個回歸,其中被解釋變數從是否合作變成同伴有人背叛時是否合作,把係數和前述回歸比較。如果差別大,說明大家可能做了權衡,別人更可能合作時才合作;如果基本沒差別,說明堅定更可能來自道德品質。結果發現,係數幾乎沒有差別。學術文章不應有主觀傾向,但從個人情感出發,這31位真的很值得敬佩。以下是所有反抗者的描述統計情況。

參考文獻:

Geerling W, Magee G B, Brooks R. Cooperation, defection and resistance in Nazi Germany[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15, 58: 125-139.


推薦閱讀:

河源出生富豪李河君成中國首富 ,怎麼看?
操縱經濟學:京滬永遠漲的另類解讀
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來自倫敦工運的證據
制度經濟學祖師爺告訴你為什麼女人雙11愛買衣服和化妝品!
高情商的人,是如何hold住一夜暴富的

TAG:经济学 | 囚徒困境 | 纳粹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