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父母沒什麼感情,是心腸硬嗎?在一些家庭,眾多子女為何都不想撫養父母?親子之間的情感,為何會很糟糕?

2歲之前,跟父母住在農村老家,據說我很調皮

之後,父母進城工作,我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4歲後,跟父母進城,開始上幼兒園

生活很平淡,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回到家吃飯、看電視,幾乎沒什麼交流。母親是個急脾氣,控制欲強,稍微有一點不合適,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讓我感覺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於我的錯誤引起的。父親控制欲也強(後來當上公司領導,徹底表現出來),但是比較靦腆,屬於表面上的老好人,氣場不如母親,但是很能忍,一家人都生活在母親的控制下。

我很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真正的教育,她們總是給我一種暗示,對我的要求很高,現在回憶起來,父母要求我所做的事情,他們自己都做不好。

我們曾經缺乏的是溝通,我試著與父母溝通,溝通時,效果不錯。可是溝通過後,一切照舊,沒有什麼明顯變化,該怎樣還是怎樣。過去幾十年形成的慣性,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我從小比較獨立,對父母沒有太大的依戀。說句難聽的,我依戀的,是好的生活環境、滿足我興趣的刺激,有奶便是娘。

也許我對父母的要求太高,畢竟他們也沒多少文化。

我知道,一切問題,都源自 我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可是,除了提升自己、創造優越的經濟條件,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有人看到熱戀情侶秀恩愛曬幸福心裡會有酸酸的羨慕,而有人看到身邊朋友和父母關係親密無間會產生更酸的羨慕。比如我。哪怕是最平常的相處,最基本的溝通也都令人羨慕。這種羨慕里不僅有得不到的幻想,更多的是深重的自我懷疑和道德負擔。

我就不吐槽「父母養你這麼大多麼辛苦」「白眼狼不孝子」之類的話了,整天把「他們愛你只是表達方式錯了」「你要主動和父母溝通呀!」「長大了你就理解父母的苦心了!」諸如此類的話實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親子關係和戀愛一樣,都是微妙的人類感情,親子關係雖然有一個相對良好的基礎但是依然美好而脆弱,感情初期溝通不暢、一方過於強勢、背叛和傷害……甚至星座不合(笑),都會產生一段糟糕的親子關係,然後就沒法在一起了。有的鬧得雞飛狗跳家破人亡,有的就相忘於江湖。

豆瓣上我加入的第一個小組就是「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小組」,當時入組需要寫申請理由,記得我是一邊流淚一邊敲鍵盤。這個近7萬成員的小組每天都很活躍,充滿了負能量,你可以看到無數屏幕後被所謂「父母的愛」傷害內心和身體的孩子。

我和父母的關係不是很親密,初中時我也試圖改善,可惜失敗了。時至今日,我完全理解當年父母的辛苦,也原諒他們的疏忽,我也從未產生過不贍養他們的想法。事實上我非常愛他們,他們也一直愛我。但是,我真的無法讓父母走進我的生活,無法分享我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我們沒有對彼此最基本的認識,錯過了最好的時間,心裡也帶著陰影和傷口,完全不知道如何開始。就只能這樣,在不同的城市,帶著內心深處的關心,客客氣氣的生活。

PS:豆瓣「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小組說明放在這裡給大家看一下吧。

反對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積極手段,

為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

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的更好。

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

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

不匿了。

做為子女,承認自己「和父母關係真的沒法好了」,需要很大的勇氣。


-

一、

現在許多小孩,根本不是「和父母沒有感情」,而是「看不起父母」。

說到底,這種毛病是沒得治的。

也許有人要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不會的,這種人,就是養了孩子,知道什麼是父母之愛了。

他心裏面,還是看不起自己的爹娘。

你提醒他「養育之恩」,他會答你一句:「誰叫你把我生下來?」。

你用老話教他「父不嫌子丑,子不嫌家貧。」

他更有理了:「我爹娘沒少嫌我,我咋就不能說兩句了?」

所以,那個「看不起」的邏輯是完備的,是根深蒂固的。

你說他錯了嗎?說句凄涼的真心實話,他一點沒錯。

二、

我覺得會造成這種現象,社會(包括學校教育)當然是因果關係中的大頭。得負大部份責任。

但是父母親自己,也得認真反省。

沒有父母平時嫌貧愛富,貪財募勢,屈從權力,阿諛奉承、曲意逢迎、吮疽舐痔,歌功頌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的言教身教。孩子又咋能變成這種德性?

現在有多少父母說謊成性,無絲毫公義正道理想,無視惡行,媚上欺下,整天給孩子作榜樣。

要知道,孩子見多了,有樣學樣,哪個能把你當一回事?

他就是不學你,難道還看不出來你的「虛偽」和「可笑」之處?

相信我,只要你是這種家長,你的子女,要不是「依樣畫葫蘆」,要不,就是「心知肚明」。

三、

說結論吧。

我常覺得,現代生活中見到的「不肖子」,根本應該寫成「太肖子」。

就因為跟父母太像了,像到骨子裡了,才會出來一代看不一代的遺傳出來。

你作爹娘的,平時看得起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想過沒有?

最可怕的,是你連自己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又怎能看得起你?

在我眼中,所謂的「道德」二字,重要的,從來不是那個「德」字,而是那個「道」。

父母造的羊腸小徑,言教身教,逼得孩子走上了那條道兒,怪誰呢?

有了這樣的親子關係,都認命了吧。

作父母的也別怪孩子,你的孩子,也看不起他自己呢。

-


我和父母感情也不是很好,從小到大沒有感受過所謂家庭的溫馨,經常覺得父母養我就跟農民兄弟養家畜一樣,是在預期收益的驅使下進行的。我父母對我的預期收益就是念個名牌大學,找個體面工作,掙大錢,讓他們能去跟親戚朋友吹牛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對我的態度跟我的成績成正相關,起伏非常大(原因可能是我的成績起伏也不小),而且我差不多半年才回一次家,父母除了學習真心不願意跟我談別的(傷心啊),如果我不主動給他們看成績單,他們就會黑著臉不理睬我,直到我給他們彙報完成績為止。這種狀況甚至持續到我大學本科,我不知道各位知乎達人能否理解……

這直接導致我很長時間都不願意回家,因為家裡那種氛圍比學校還冷,網吧的網管還在辭職之後跟我聊天扯淡,雖然已經沒有利益關係,而我跟父母除了利益關係似乎什麼都沒有……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理解他們了,(注意是理解不是原諒,因為有些事情比如日本侵華我們都能理解他們對於土地的畸形渴望,但是不能原諒他們對中國人民的傷害不是嗎?),因為我站在他們的角度上考慮了一下,發現他們之所以沒有什麼愛,沒有什麼為人父母的意識,原因都在於他們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本沒有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換句話說他們沒見過什麼叫做合格的父母,什麼叫做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什麼叫做溫馨的家庭生活。而且這個事情還不該責備祖輩,因為他們那個年代裡基本上還在為生存而奮鬥,參考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我們知道在人在餓著肚子的情形之下基本沒有什麼其它的興趣,哪兒來的那麼多現代家庭理念呢?我觀察身邊的家庭,生在舊社會長在戰爭中的人們很少有人能很好的承擔起父母的職責,說難聽點兒,沒把孩子餓死或者送人已經是不錯的了。


說了這麼多,我感覺好像有點兒跑題,總結一下吧,竊以為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完全是歷史遺留問題,在物質極度匱乏衣食堪憂的情形中成長起來的人很難在心理有愛,所以你和你父母的現狀絕對有你父母的責任,但是這種責任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屬於歷史問題呢?說的激進一點兒,你父母也許也是受害者不是嗎?所以我的意見是:不讓悲劇重演!我也不太懂該怎麼愛我的孩子,因為我也沒有一個好的榜樣,但是至少我知道什麼是錯的,我會永遠記得自己在童年的凄涼記憶,至少不讓它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我會關切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一門課而不是呵斥他必須去學好,我會陪他踢球,我會陪他玩兒泥巴,我會跟他很有耐心的解釋早戀的危害而不是武斷地干涉,我會歡迎他的小朋友來家裡玩兒讓他有面子,我會買一大堆書堅持天天看書給他一個好榜樣……


以上,不知道有沒有幫到題主?


===============================分割線=============================


竟然有二十個贊同……我補充一下,感謝各位的贊同和討論,尤其是提出不同意見的朋友。


另外,我想說的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父母呈現出返璞歸真的特性(不確定該不該用這個詞……)。我父親曾經是國企中層領導,狐朋狗友,吆五喝六,一周在家裡吃不夠三頓飯……那個時候除了考試成績從不理我。後來國企改革,他就……連帶著我媽也是……所以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之中「,最能窺見人性。再也沒有一天十幾個電話請他吃飯喝酒吹捧,老爺子驚訝的發現只有不成器的兒子,還會記得給他煮最愛吃的麵條,陪他喝便宜的白酒,聽他講早年他的奮鬥史,陪他聊別人懶得聽的醫學知識(他是學醫出身)。老爺子終於發現親情的溫暖,所以也就明白(我腦補的)真正愛他,對他好的不是他的酒肉朋友,而是他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上次回家不太願意跟我聊成績了,我主動說了沒幾句,他就說:」算了,別說了,你也大了,自己看著辦吧,我也不懂你們學的什麼。「後來反而很想聽聽我在學校的其他新鮮事,包括社會上的雜七雜八的新鮮事。我們像電影里的父子一樣,聊了很久,他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覺得我等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二十三年……


補這一段其實有點雞湯了,我是想表達這麼個意思:也許曾經他們真的不是合格的父母,但是將來我們一定要做合格的孩子。大家應該都看過」歐也妮葛朗台「吧,那個小說的結尾,儘管那個吝嗇鬼毀了女兒的一生,但是那個女兒還是非常愛她父親。血濃於水,不是嗎?再說我們這一代人所接受的教育遠遠勝過他們,應該比他們做的好,不是嗎?


以上,祝好!

------------------------------分割線-----------------------------

感謝@喻凡 的提醒,特此補充一段分析,我不是文科專業,歡迎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或建議。

「中國歷史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這個點我沒寫,但是確實很有意義。我們都熟悉這麼一句話: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得不亡。也就是說父子關係跟君臣關係在古人看來是並列的,也就是說,中國自古沒有過所謂親情這種東西,全是上下級關係,是一種等級制度。所謂三剛五常,不也是這個意思嗎?所謂的孝順,根本不是出於親子感情而「孝」,而是因為等級制度必須「順」。所以親子之間傳遞的並非愛,而是「媳婦熬成婆」的憤懣不平。在壓迫中成長,然後去壓迫別人。一代一代就是這麼下來的。這是歷史文化的傳統。


沒有感情會無緣無故地建立。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建立感情的條件。

最初可以有效利用這個條件的,是父母。

可惜,天朝會利用這個條件的父母太少了。

你的父母,也是其中一員。


不匿名答。

父親玩麻將二十年,從二十多歲下崗,一直玩到四十多歲,母親責問,便怒氣回一句:共產黨讓我下崗,我有啥辦法,不玩麻將你讓我撓炕席(東北)嗎?三十多歲時候使用家庭暴力,打父親,打我,那時候九幾年,大家都開始下海經商,他玩麻將,我上學沒錢,我媽也下崗了,被逼無奈,我媽自己一個人去上貨到夜市裡擺攤,我爸還是玩,覺得自己有點良心不安了,幫著抬東西。

我家裡條件一直不好,上初中,為了讓我念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學校,也不是多牛逼的學校,給我借了八千,九十年代的八千塊錢還是挺值錢的,我們家有了壓力,他的壓力也大了,家庭輿論的譴責,但他控制不了,反而脾氣更加暴躁,張嘴就是一句艹呢嗎,以至於我初中的時候很怕和人講話,我覺得所有人都會突然爆出一句髒話侵犯我,加上我的朋友家裡條件都還不錯,他們能買的鞋子,衣服,我全都買不起,漸漸的,我孤僻了。

後來高中,他還是一樣,永遠是同樣的姿態,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對生活不屑一顧,對社會一臉反感,就好像社會欠了他天大的債。嘴裡永遠掛著:「本來就是嘛「

母親為了我有個完整的家沒離婚,六十年的人都這樣,沒什麼愛情不愛情,婚姻就是過日子。

我媽身體極差,弱不禁風,嘴上雖然強硬的要死,但性格裡面卻是一種懦弱,也是愛怨天尤人,這個家的氣氛就一直這麼差。

我們家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大打出手,威逼跳樓,操刀揮舞,歇斯底里全都出現過。

寫到這裡我要提一個人,我的四姨。我四姨也沒錢,但是我四姨夫很努力,是真正兩袖清風的官,人稱老倔頭,心地善良,但是總是一臉臭表情,我特別怕我四姨夫,但是他心底很善良。

我四姨知道我家庭情況不好,小的時候什麼都給我留著,我她女兒我表姐對我也特別好,她有的,我都會有。像如果家家都有孩子,過年要不就都給一樣的,或者就都不給了,可是我四姨每年都給我壓歲錢,後來我姐上班,姐姐也給我壓歲錢。在我」悲慘「的童年,我所有的快樂都跟我四姨他們有關係,我覺得這是上帝的恩賜,人別要求太多,比我慘的有的是。

大學四年,我終於脫離這種氛圍,一個人生活了四年,耳根清凈的開始讀書。這四年的變化有這樣幾個。

第一,我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跟我家似的天天吵架。

第二,我雖然學的是軟體,我勵志按照自己的興趣去活。

第三,我明白我為什麼是我現在了,我上面的事兒影響了我,但是我得能放下,不然怎樣呢?

我大學畢業,當年特別窮的親戚靠自己的努力已經有了好幾處房子,女兒畢業,花了六十萬送去英國一個野雞大學留學,連雅思的分都不要,就是拿錢砸。我爸呢?成了一個商場的夜晚保潔 員,月薪1700

我十個朋友,除了我,爹媽都給交了房子的首付,最好的已經買了車。請別站在社會學的角度講,我知道生活應該靠自己,但是當你身邊的圈子都以此為正常,都有,就你自己沒有的時候,你心裡什麼感覺?我勢利眼?我錯了?

為了夢想,我放棄了北京戶口,因為工作太忙,壓力大,我沒時間寫東西,看東西,回老家之後,通過自己一年的努力加上陰差陽錯,我從一個程序員變成了一個網編,對別人來說,這是掙得少了,但是我樂在其中,夢想實現,還有比這開心的?再加上社會閱歷增加明白些簡單人世間的道理,比如沒有完美的家庭,哪個過來人沒有點傷?比如人應該努力掙錢,不能裝文藝青年。

我自己也不錯,知道掙錢,也知道一點點靠近自己的文學和音樂夢想不輕易放棄,抽時間研究編劇技巧,研究和弦,研究營銷,不跟自己較勁,順其自然。我確實想拿個什麼奧斯卡級別的大獎證明一下自己。我是那種想拿大獎,但是就算沒有我也干著開心的人。

但是心裡還是有一個結,就是我父親,我寬容不了他,他給我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是一點兩點,我不是埋怨我沒有個富爸爸,我是對他自暴自棄,墮落還對這個家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感到氣憤。

有時候寫自己會把所有的寫作方法都忘記,我覺得這是我寫的最差的一篇文章,但是我很過癮。

有時候對於你自己覺得天大個事兒,拿出來才發現,也就那麼大個事兒。

補充點,我覺得其實缺少父愛,我幻想出一個父親的形象,他大概就是@yolfilm 叔那樣的,雖然我不能有,但是我將來可以成為一個那樣的父親,我倒是沒希望子女多崇拜我,但我真的不想讓他們覺得我不稱職,不會讓他們壓抑自己,當然,我性格還是有點壓抑而狂躁,我不知道我自己該不該要個孩子,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了,順其自然吧。

@yolfilm 謝謝您。

個性簽名 :不歡迎評論


看到上面朋友們分享的經歷,心情很複雜。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多少都有類似的經歷和感覺。

今天正好看到一篇文章,感覺很符合題主,分享給大家吧。

來自奧修每日分享

放棄對父母的內疚

奧修:

有幾件事。首先,爸爸、媽媽要求太多了,多過小孩所能給予的,因為自然的進程是:他們愛你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小孩,但你無法用同樣的方式愛他們,因為他們不是你的小孩。你會愛你的小孩,然後同樣的事又重演一遍:你的小孩將無法用同樣的方法來愛你,因為河流是往前流的,而不是倒著流的。

自然的進程是父母會愛小孩,小孩會去愛他們的小孩,無法逆向。這樣的要求似乎很自然,因為媽媽愛你,她就覺得你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愛她;可是她要求得愈多,你愈沒辦法回報這份愛,她也在你心裡創造出愈多的內疚。所以放棄這想法吧—完全放棄它;它是很自然的東西。你沒辦法用她愛你的方式來愛她,你並沒有錯,完全沒有。

每個小孩的情況都是如此;大自然的意圖就是如此。

如果小孩太愛父母的話,他們將沒辦法愛自己的小孩。這會更危險——這樣這個物種的存續就有危險了。你媽媽也沒有愛她媽媽,一個人頂多可以很有禮貌、很有規矩,但是愛不會倒流。一個人可以去敬重,確實如此——你應該要敬重,但愛是不可能的。一旦你了解愛是不可能的,內疚就會消失。

有一些人變得太過於依戀父母,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父母身上;他們的心生病了。如果一個女人太愛她媽媽,她就無法愛男人,因為她將一再發現自己的母親很痛苦,她將一再發現這會創造出衝突。

如果她愛上一個男人,她的愛會流向那個男人,她便覺得內疚。他們永遠無法享受生命,也會對自己的父母生氣。他們的內心深處會希望:「如果有一天媽媽死了或是爸爸死了,我就自由了。」

雖然他們不會對任何人提起這樣的念頭—甚至不會對自己提起這樣的念頭。這隻會潛藏在他們的無意識中,因為這似乎是唯一得到自由的方法。這樣不好——想要你父母死——但是如果你太過依戀,就會變成這樣。

不必這樣——只要敬重,這樣就好了。去照顧,做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但完全不要感到內疚。

如果父母有理解心,他們會了解這一點的。動物的情況就是這樣,它們沒有這類問題:小孩一旦有獨立的能力,就會離開父母。父母不會去追著小孩說:「等等,你要去哪裡?我們為你做了這麼多……」大自然根本沒有這樣的要求……

這並不是說媽媽和爸爸什麼都沒做,他們做了很多——尤其是媽媽做了很多,但那是她的喜悅。你在她的子宮裡是她的喜悅;滋養你、養育你,是她的喜悅。她已經得到回饋了,不需要再給她什麼,沒有給予的問題了。

她享受過那些片刻——她懷孕的時候就享受過了——她生產的時候很快樂,因為她當了媽媽,心滿意足。然後她把你養育長大,她很快樂:她在養育一個小孩……一種自然的快樂。她已經得到回饋了。大自然總是即刻就做回饋,檔案沒有壓著。

所以別感到內疚——你必須在這點上改變你的想法。放掉這個內疚感,然後看看改變的出現。

如果你覺得不舒服的話,就不用去找她。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時候才去找她!絕不要因為責任而去找她,絕不要因為你必須去找她而去找她。唯有當你真的很快樂,而且你想和你媽媽在一起一會兒的時候,你才去找她。寧可快樂地和她待在一起一會兒,也不要很不愉快地待在那裡幾小時,給她也給你自己製造痛苦。請稍微覺知一點。


我是今年看春晚的一個小品有感,老爸為了讓孩子多陪陪自己裝病,到最後被識穿時說道特別想孩子像小時候那樣陪著。其實看這類題材的時候我內心十分的抵觸,感覺從小到大都被孝順這個詞綁架著。其實很多父母不明白,現在子女對待他們的方式其實就是他們從小對待子女的方式,就像題主說的回家吃飯,看電視,沒有交流,想起小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時光是否有足夠的精神交流,是否有美好的回憶,比如旅行,比如生日的祝福,重大節點的慶祝,我覺得這些很重要,如果沒有,到兒女長大了,再來要求親情情深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題主不要覺得這不正常,這是很無奈的事實,就像有些家長缺席了十幾年,年老了就想要子女繞膝,我只能呵呵。現在我和我父親母親也是和平相處就好,與父母情深就像尋找知己一樣難,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


你沒有錯,沒有感情會無緣無故建立,親情也不是什麼至高無上的必需的東西。

你錯在覺得自己和大部分人不同,便開始找理由 「一切都是我的無能」 來自圓其說。


和心腸硬一點關係都沒有。

之前我也認為我「不孝」,對父母沒感情是我的錯,因為全社會都倡導孝道,這和郭嘉有意識的宣傳分不開。

但後來我慢慢想通為什麼父母那麼「愛「我我仍然無感了。因為孩子是最敏感的,ta能區分什麼是真愛。在能和我玩得樂不思蜀的小夥伴和回家要面對的冷臉之間,在能包容和寵溺我的男友(很可惜應該加個前)和不惜一切代價要拆散我們的家人之間,甚至在真心讚賞我的師長和從來都不覺得我值得讚揚的雙親間,我其實一直都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控制、投資、利用甚至綁架。

不是你心腸硬,而是,愛與法定義務不同,它是不能強迫的,你也無需強迫自己。

寫在母親成功拆散我和前男友2個月之際。


為什麼父母和孩子永遠是不對等的關係,父母就算對孩子做錯了什麼,一句他們是你的父母啊就能全部勾銷他們對孩子的傷害,而孩子不論怎樣一定要以孝為先,你們不覺得很大一部分是愚孝嘛?好多人潛意識裡就覺得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吧,可我們明明都是獨立的個體啊,既然父母可以要求我們,為什麼我們不能要求父母做出點改變,不要以父母年紀大了不可能改變了來反駁,如果這樣那我還想說因為他們的傷害我喪失了諒解的能力。


為這個問題專門註冊來回答。

我和LZ的情況差不多。我出生在農村一普通家庭。1歲時父親上東北,他從農民成為一名煤礦工人。3歲時和母親一起到東北。當時就父親有工作,租房子,日子過得很苦。6歲時母親又懷上了妹妹,因為政策不讓二胎,父親把我送回老家農村那裡。對父親最大的印象是奶奶家像框里那個穿著皮鞋中山裝的長形照片。基本上每月一封信和30元(初中60,高中140,大學300)生活費,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寫回來的信都需要先進行修改,然後才能念給奶奶和爺爺聽。

在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這期間他們就回來過兩次,帶著妹妹,每次不超過10天。當然我感受到的是他們三個才是一家人,而我更像是爺爺奶奶的兒子。高中畢業那年暑假,父親叫我去東北玩。我,14年後終於跨入自己的家,成了自己家的新客了。

其實我回首人生這前30年經歷,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雖然是地道農民,但他們都是念過私塾的,解放前爺爺甚至還念過初中。奶奶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出口能說四書五經的孔子孟子名言,爺爺對春秋戰國、秦漢、宋唐歷史了如指掌,睡前都給我講歷史故事,7歲教我下象棋,練毛筆。農村有更樸實的親情,更有趣的童年,這段經歷讓我更能吃苦耐勞,更明白念書和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可能唯獨缺乏的是父母的愛。父親小學畢業,母親沒念過書,如果我從小在礦區長大,和一幫一樣的孩子玩,可能我也會和他們一樣,念個技校,18歲後下井挖煤。

我大學畢業後在大學所在城市找了份工作,靠自己完成了結婚、生子、買房、買車等這些事,也把他們接到身邊,這時我們的交流才漸漸多起來。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後我漸漸明白和理解他們,對父母來說他們能從農村走到城市,能掙出子女上學、生活的錢,已經不容易。他們認為對我們的愛就是掙錢給我們花供我們上學,生活。而我們在看到別的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和程度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落差,其實愛有千萬種方式,父母只會給他們認識正確的那種。不要試圖去改變什麼,只要理解就好了,他們給的也是一種愛。

人常常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給別人(不止是父母,我們也常常這樣),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物質上的東西,想吃啥給你啥,想要什麼都儘力去提供,但他們忽視了精神層面的東西,因為在他們意識里,這就是他們能做的能給你愛的全部。當然,他們的意識與他們的經歷、生活以及所受到的一切都有關係。比如我的父母,他們60年代出生,小時經歷文革,吃過大鍋飯,掙工分、餓過肚子,中年後也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體力勞動者,難免對錢、對物質這些東西看得重。文化水平、意識思想這些都決定了他們不會像外國父母一樣成為孩子精神的指引,堅強的思想後盾。生活可以自己選擇,出身不能自己選擇,能做的就是適應,理解,在你成為父母時,別讓自己成為和他們一樣的父母就好了。


有時候,你必須學著接受自己。

你的描述,讓我想起自己,童年的經歷造成性格的弱點,多麼想克服卻無力改變,煩躁,厭惡父母。

小時候那些不分青紅皂白的謾罵、父母莫名其妙的時常爭吵、他們的控制欲和試圖以我為榮的誇耀、強迫我獨立做很多恐懼的事情,都像釘子一樣,釘在我的心裡。

我討厭我的很多性格問題。強迫自己改變,徒勞無功,抑鬱不已。

忽然,經過一些事件,我想,我,也許就是這樣了。

又如何呢?

我還有善良的心,和接受我的朋友。

如果我真的無法改變自己,我就試著接受自己,喜歡自己。

上天給了我這樣的父母,不管如何,他們還是愛我的。

我連自己都改變不了,怎麼能要求他們改變。

我也要接受他們。

當我能接受自己,接受父母,接受這個世界的現狀時,一切都輕鬆下來。

換了一角度,和父母相處就容易多了。

我願意贍養他們。

每個人都是殘缺的,讓我們相互取暖吧


不認同父母的人從心裡就很自卑。你不認同自己的父母,也打從心裡不認同自己。但卻很多為人處世都會不知不覺地成為他們那樣,這叫間接認同。


說不定你爸爸和樓主有相同的憤怒和苦惱噢。你說自己父母控制欲強,想想自己何嘗不是控制欲也很強呢?


內心虛弱的人控制欲才會很強,沒有安全感,才會什麼事都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對父母沒什麼感情,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一種「養兒防老」的態度,因為這種的態度的存在吧,所以分不清父母對我到底是愛呢,還是只是一種投資?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吧。不是不在乎親情,而是太在乎,所以當發現這份感情其實沒有那麼純粹的時候會覺得難以接受。因為家庭的關係吧,我是不打算結婚不打算養孩子的,很怕自己也會變成那樣。

不知道在哪裡聽過:生而為人,首先要完成責任,在後是完善自我,還有餘力的話去幫助別人。我覺得我的責任就是我的父母吧,以後當他們老了我會盡到贍養的義務,但是不會讓他們參與到我的生活里,我是一個非常非常渴望自由的人,不能忍受別人在我的生活里指手畫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少時被壓抑得太多),以上。

最後,感謝樓主的話題,讓我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孤單。


匿一個。我自己。我媽在我四個月的時候不要我了,說婆家嫌女孩,扔在河邊,被我外婆撿回來養大。之後她就跟我爸離婚了。我也就沒見過任何父姓那邊的人。嗯,怎麼說呢,她後來又結婚,幾次吧,有一次沒錢了看好山下一戶人家要把我賣了,我不知道啊,從小沒媽媽的娃突然媽媽回來了又買新衣服又給扎小辮我高興壞了,沒想到她第二天要賣我。當晚我大姨騎自行車帶的我外婆下大雪的傍晚找到我,跟我媽吵了一架把我弄回去了。過了幾年上初中,外婆沒錢,找她,她寫了斷絕母女關係的條子給我。以上大約是漫漫三十年中她對我做過的不值得表揚的事情里微不足道的三件。

可是,初中,高中,大學,這些時候我都沒恨過她。外婆總說,我媽吃了很多苦,為供幾個弟妹上學自己在家幹活,沒文化,不懂事,她還說人一輩子自己能看清楚的事情太少。外婆也會罵,都是哭著罵。然後,外婆對我,幾乎罄其所有的好,我這輩子都還不完的好,至少我上了重點高中又支持我上了大學還打算支持我研究生。我想,她只是想替自己女兒補償我。她希望我媽老了還有我。

所以我沒恨她。我活得很好。沒有她就不會有我。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恨自己父母。是因為自己過的不好吧。如果自己足夠好,就會感激他們至少生你出來,養你長大,讓你有機會看到這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花花綠綠。經歷是人生。

過年給她買了羽絨服羊毛衫,是想她在的那個家庭的人看得起她。希望她過得好。她老了我也會盡贍養責任和義務。

在這個故事裡,父母的本性都是想對孩子好的。只要有條件。表達方式不對。側重點不對。看了一個說是父母跟別人炫耀他的成績的,其實,在物質那麼貧瘠,人們無從細膩對待彼此的年月里,那種炫耀是他們僅有的驕傲啊。貧乏之所以卑微,就是因為他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的。

我也不能同意那位大叔說的父母不好所以孩子不好。為什麼會有青出於藍呢。每個人啊,成人之後就開始選擇自己的道路了,分辨父母的是非,而後自己才有屬於自己的選擇。

沒感情,不是不善待的理由啊。


大部分回答都是分析式和回憶式的,其實這個現象也是很共通的,

放來一篇朋友的日誌,(當然經過允許了),補充一下這種鮮明的心情:

《父 親啟》

親愛的爸爸,

抱歉今年元宵節沒有去奶奶家過,抱歉回學校的時候忘了給你打電話。

一則是我真的忘了,二則是我不想跟你通話。

元宵之前初四在姑姑家的聚會,你真讓女兒失望。

從來你都知道,在這種場合我高興不到哪裡去。我很早就跟你說過。你問我原因,哈,吃飯前一頓寒暄,其實沒有人真正關心我。因為連你也不關心我,你只關心自己有沒有有面子。人家不好意思誇我聰明可愛成績又好。我也不想被誇,因為我知道小孩聰明可愛成績好誇的不是小孩,是爹媽。所以他們只好見到我就說,真文靜,真內向啊。

這兩年你給了我表姐紅包,說因為怕她長大了不記得這個舅舅了。

記,是肯定記得的。就看是記得一個怎樣的你了。

這些不足以構成我發怒寫下這封信的原因。

那天吃完飯後,干坐了3小時,看電視,閑聊,吃東西。對別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干。對我來說極其干。因為沒有人跟我說話,當然基本上我也不想說話。總之,除了你們幾個打牌的男人,其他人或是夫妻,或是母子,或是遠程情侶。只有我忍受著大姨媽坐在那勉強看了2小時跑男。我要感謝綜藝節目,至少時間不是那麼難熬。

本來我不想去姑姑的新家,在郊區,過年連車都打不到,但你堅持,好了,我不想你不開心,去吧。本來吃完飯我就可以走,但是下大雨,據說其他人打算包車走。我就問你,那我怎麼辦?

你大爺地回答,還不是跟大家一起走。然後你就做出生氣和鄙視的表情,彷彿在震懾我要我不要不懂規矩。

我覺得我要退後三步自捂心口。你要我來的時候不是這樣啊,說什麼,反正也不要多久,吃完飯就走,走個禮節啊。我給你夾菜的時候你也不是這樣啊,高興嗎,感動嗎,多少年沒人真正關心你夾不夾得到啊。

我想收回這個舉動。收回那天之前跟你說的所有話。

都是屁。

當我提出一點正常要求的時候,你依然是個大爺。

你就沒有一點點惻隱之心嗎?你就沒有一點點羞愧感嗎?別人對你好是天經地義的嗎?哈……除了我還有誰對你真正的好?除了你,我真的不會對別人做到這麼好。可你對我態度最差,我也沒見過更讓我煩心的人。

可這本該天然的父女之情,我為什麼有種忍辱負重的感覺呢?

正確的禮節,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壓迫的,如果心中失去了敬意,行的禮也就失去了意義。正確的感情,也是也是令人舒服的,當一份感情令人不快,令人屈辱,這種感情不再是感情,而是一種扭曲的紐帶關係。

我過去喜歡畫畫。後來喜歡打字。因為圖畫適合一種感情的爆發,文字適合整理俗世的邏輯。當我開始為一個人寫下一篇文章的時候,代表我將這個人琢磨透了,而且這個人的未來里不會有我,我將停止對他的任何期待,並且漸漸地忘卻。再見面的時候,我會把這個人無差別地看作是一個普通的善良的人。

感傷啊,這些人,茫茫眾生中,有一個擦肩而過的朋友為他寫下一篇文字,不知道有沒有人將我封鎖在回憶里。

你我的故事,要追溯到你跟我媽生我了,正敘費時費力,還是跳著講好了。

以上文字看下來,好像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畢竟是我父親,我這種口氣未免太直接了。我不管怎麼樣都應該記著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再怎麼樣我都不應該責怪自己的父親。

呵呵呵呵呵。

為什麼,一個人養育了一個人。他就有權利令這個人痛苦呢?

父母要生我,我可以拒絕嗎?是他們選擇了生育一個人,他們造就一個全新的生命,就是為了讓它痛苦嗎?

父親,你,雖然不說,你還是惦記著,並且把這個話留給了好事的圍觀者:我為你付出,不求回報,可你至少應該做出合我心意的態度。

你為我付出,我就不曾為你付出嗎?

圍觀的人你們不要不相信,雖然我不會家務,只會讀書,還很任性。

當母親最終離開你的時候,我已經細微地察覺到你有些渣渣的特質。但我想,再渣我也是你親生的,男女感情渣一時,不見得在父女關係上也渣。加上我年紀小,又善良,我想,讀書只是三年要呆的地方,爸爸卻是一輩子的爸爸,我這麼聰明呆在哪裡都一樣,你遭受這麼大的打擊,我不能離開你,我不能再讓你難做。

所以我沒有去一中。雖然不是高高興興地。填志願的時候你坐在教室後面。我離公費差0.5分,在第二志願的時候,寫了xx市,最後看了你一眼,問你,我寫了啊。你笑笑,說,寫吧。所以雖然沒有高高興興的,雖然我所有的同學,朋友,老師,還有我媽,都想不通,我覺得值了。

上了高中我就後悔了。我跟二流高中的同學和老師都根本不是一類人。以及一個好的高中對一個人的青春有多麼重要。還有6000塊人民幣對人的一生來說是多麼滄海一粟。

我是一個做了決定就不會後悔的人。因為後悔也沒有用啊。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我也不想責怪你,因為你這麼弱,工作不給力,老婆跑了,媽媽是個小氣鬼,姐妹只顧自己,連6000塊學費都拿不出來,如果我不給你個台階下,你連個做父親的儀式感都沒有了。所以我一直宣稱我的選擇,我會搞定的。

至於後來走了藝考又花了更多錢的時候。我已經被生活給逼垮了。

也許我曾經是一個智商中上,看起來值得好好發掘的有為青少年。不過放在一中和二流中學之間的差距,你知道,金子發光的幾率就大大減小了。也許只要一個人夠聰明,在二流學校過著孤獨的青春,更會刺激他的生長。但是我們家這種情況,不是一個奇蹟發生的一般性土壤。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你那絕對失誤的判斷力。明明沒有依據,沒有把握,卻為了自己的一時舒服,靠著父親的權威作踐我的人生。

我和我的好朋友吵架後,你一句話讓我真的和她絕交了。其實是因為你自己內心陰暗。

你對我說考到哪就上哪,是金子總會發光,讓我去了二流中學。其實是因為如果不把我放在身邊照顧(一中是寄宿),你就得做全職工作,但你懶。而且覺得丟人。

你停掉了我的美術特長班,說畫畫這種東西,當個愛好就好,不用那麼認真。其實你怕,你怕我畫得太好,太愛,而走上藝術生的道路,到時候會花更多的錢。

你讓我一起去參加社區低保戶的勞動,因為這是保的父女兩個。其實,你覺得丟人。因為去的人都是老弱病殘,你身體健壯。心臟病什麼的,並不是林黛玉,否則抽煙喝酒怎麼從來不停呢。

你知道學校有扶助金的時候,吵著鬧著非要我去交申請。我真後悔告訴你。其實我也是故意告訴你,我想知道你會不會踏出這一步,會不會最後犧牲我。當我交上去那個申請的時候,我忘不了老師看我的眼神。他原本很看重我,因為我成績好,不惹事,還能幹點攛掇人的跑腿事兒。當然我其實不喜歡他所以無所謂他看重我否。果然這個昏老頭隔天就告訴了所有老師。每個老師見到我都要驚訝,然後安慰我一翻,「原來你那麼慘!你竟然還如此樂觀!」呵呵呵呵呵,我不禁要感激,我從來沒對這個學校有什麼希望,所以這時候我並沒有難過失去了什麼。

但我可以肯定,我要跟當下的一切徹底撕裂。

爸,高興嗎?感動嗎?我人生的重大決定的機緣,都有你。

之後的日子,是我人生最痛苦,最多欺騙,最艱辛,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年。

我用美好的圖景和真摯的情感,勸說你,鼓勵你;給你冷靜的分析,給你熱烈的期望;不過你真的太膽小了。竟然在學畫畫的教育投資和交2年養老保險之間選擇後者。

我生氣嗎?我不生氣。

因為我懂你。你是懦弱和不成事的人。這個時候沒有你親女兒推你一把,這輩子你就做不對一件事。

我,為了你,也為我自己。孜孜不倦地遊說著。遊說老師,拍個胸脯,老子一定上清華!遊說你,助教工資很高!遊說你全家,我就是喜歡,我就是想做!

有時候走在路上,生出一種悲哀感。我和關係遠的人,反而說的是比較接近我心聲的實話。人做到這樣,也是很絕。

爸,感動嗎?驚喜嗎?你造就一個多麼超乎常人的人格啊!你這麼懦弱,這麼昏花,你的女兒卻這麼堅強,這麼有決斷,這麼有執行力,你高興嗎?振奮嗎?青出於藍的人生任務已經達成了啊!

但是僅僅有決心,有努力,還不夠,要成果。要有成果,我才能徹底脫離這他媽的酸臭土壤,迎接我人生真正的太陽。

我,是乖巧的優等生。

我,是執著的藝術家。

我,是懂得感恩的女兒。

我,我還是演員,激辯能手,推銷員。

一年的時間,我忙碌著,奔波在多重身份之間。希望著,絕望著,真誠地說著一些別人愛聽的話。同時我知道,我決不能失敗,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是一個大騙子,或者一個被人可憐的人。如果我失敗了,我就遠走他鄉。如果我成功了,我也遠走他鄉。

其實這種心理話根本用不著跟你說。

有很多話,我想跟你說。但我不確定是私下跟你說還是人多的時候跟你說。公開說吧,我怕你丟面子,雖然我不是很在乎,我怕你跳起來把我打死其他人不敢拉。私下說吧,跟你講話一向是胡攪蠻纏難以把握主旋律,我也怕你跳起來打我,這時候又沒人拉。要不就是我說得你很愧疚,好像我這年輕能說道的,欺負你個老人家一樣。

說來也許我們對對方都沒有什麼真感情哦,難怪一不留神就暴露了。

那你對我不尊重和大爺的態度我就不計較了,可你也不要想讓我做個順從怯弱的女兒。

所謂種瓜得瓜,重豆得豆。我這噴子和翻舊帳+表演的功夫,可是跟你學的。別問我為啥學壞不學好,因為要擊敗一個對手,最好是用他自己的絕招。或者怎麼不問問自己,當初在我面前和我媽噴的時候,怎麼不想想我的感受,當初做出為父的表情指引我走向錯誤的決定的時候,自己有沒有愧疚。

對了,說到愧疚,我想起來為什麼大早上這麼生氣了。

其實那天之前,我碰到了我初中的班主任。她曾經笑我畫畫比學習認真,要是學習有畫畫一半認真,我早就突破年紀前十了。那時候我不覺得是笑話我,反而很開心,因為我不喜歡學習,我喜歡畫畫。

雖然有七八年了,她還是記得我,並且說對我印象很深。因為當時覺得我肯定能上一中,錄取名單上竟然沒有我,以為志願填錯了,還特地打了個電話給我爸問他。

這是我爸說的話:

「一中,給錢我都不上。」

我的表情肯定很難看。雖然我不想在外面詆毀自己的父親,但是我真的有種想時光倒流跑回去扇某人一耳光的衝動:「你挺牛逼啊!」

原來,你是一個如此牛逼又硬氣的人。你這麼牛逼,乾脆對大家大吼一聲,「女兒,給我錢我也不認!」那我就徹底拜倒了。

哈哈哈哈,說到不認女兒,有一陣子你還真的耍小性子說不認我了。真他媽搞笑。我的人品和人緣,說出去沒有人能找出漏子的。當然你也是哈。這兩個做人做事都不錯的好人父女爆發了斷絕關係的矛盾,誰管?誰管?有人會管嗎?人家想,嗨,一把年紀了,別鬧了。

所以我沒做什麼事,你為啥不認我呢?就是讓我不痛快。爸,你真不像個男人。像個小女生。怕對方離開自己,就自己先說分手。哈哈哈哈哈哈。感覺倒是挺敏銳,可惜晚了一步。

你以為能讓我不痛快嗎?錯。

我痛快不痛快,高興不高興,都不再取決於你了。當我走上了自己的人生,我不會因為過去一個陰暗的老頭的一哭二鬧去而傷感。

事實上,我很痛快。

痛快於我終於認清了我們父女的感情已經蕩然無存。痛快於你也發現了這個事實而感到不知所措。痛快……你人生所做的一切錯誤決定終於開始回報了。雖然外人不知道,從今往後你將在內心受到深刻的折磨。隨著你年齡的增長,隨著你身體的虛弱,你會恨我不知回報,你恨你的前妻不知扶持,恨你的母親不疼愛你,恨你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對你好,沒有人真正在乎你。恨這個世界,沒有溫柔地對待你。

去年聽說你結婚了,閃婚。我不開心。

第一,因為你不告訴我,辦酒我都不在。明面上都不把我放在眼裡了。但是我又不跟你們一起生活,所以算了。

第二,你結婚以後繼續抽煙喝酒,一點也不尊重現在的妻子。令我泯滅了對你人性的最後期待。你不愛惜自己的命,難道會愛惜別人的?

第三,你欺騙了後媽。向她隱瞞了自己的病。對一個人不負責任,那她也會對你不負責任。最後只好讓我這個虧欠你性命的人來負責任。這像個定時炸彈一樣另外心煩。

第四,我意識到我變成一個像你一樣對至親都一毛不拔的人。好在只是對你。讓我們把這孽緣內部消化了吧,不要再波及別人,否則我心裡不安。

請對現在的妻子好一點,尊重她,不要給她擺什麼破架子了,沒有人欠你什麼,人家還欣賞你,願意跟你結婚,你就該跪謝天地了。就是裝,也要裝下去,做一個好人,一個溫暖,真誠,享受付出的心情,不求回報的人。

我就遠遠看著你。等你的行動說服我,我就會回去也跟你裝一裝。如果你再把你人生最後,唯一,願意相信你的女人也弄走了,大家也就只能可憐你天煞孤星的命了。

相見不如懷念

如果不是因為我媽擔心我變成跟你一樣,我還真的不想再見你了(她怕我把對你的情緒投射給所有人,成為一個不愛的人。但瞧瞧你,你明示暗示說了多少詆毀她的話。她嫁給你肯定是因為瞎了眼——)

再會,再會,不知道又要演一出怎樣的戲

祝我們合作愉快,不要撕逼

我不希望你真的看到這封信,否則不孝的把柄就真的被捉住了

女兒


我也想知道答案,就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從小是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生活費什麼的都是爺爺奶奶的錢。那時候很多人外出打工做生意,我爸都以要看護我為理由留在了家鄉,說什麼留守兒童很可憐的。事實上,白天他們去工作了,我每天也只有晚上能看到他們一面,等到讀初中以後,我起來時他們還沒起床,我晚自習回家他們已經睡了,一天也見不上一次。

我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吃西藥會吐掉, 只能喝中藥,每一貼葯都是爺爺奶奶花上幾個小時為我熬的。

夏天經常會突然下起暴雨,從學校到我家的那條小路太窄,排水不好,很容易漲水漲到小腿肚,白天的話一般我自己找同學或者校門口小店的老闆借傘回去,有時爺爺也會來給我送傘。我很怪我爸的也是有一次下雨天,那晚雨下得好突然,還停電了,晚自習時窗外就圍滿了來送傘的家長們,當然,沒有我爸的身影。我就淋著雨,趟著水在小路上摸黑回家了,當時還在打雷閃電。到家時,我爸就點了支蠟燭坐在沙發上,說你回來啦,我去睡覺了。我質問他難道不知道今天天氣這麼惡劣嗎。他說,我不是在這等你放學了嗎。後來我們開始爭吵,把爺爺也吵醒了,爺爺踉踉蹌蹌地從房間里走出來說,早知道我該給你去送傘的。可是我爺爺一直是抱病在床的,偶爾走走,從家到學校十五分鐘的路,他能走幾步休息一會兒走到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也是爺爺的話讓我停下來了,我不想跟我爸吵,我覺得沒意思。

上大學後,我爸媽也從來不會給我打電話。我也例行公事,每周打一次電話敷衍了事罷了,於是我爸媽說我白眼狼,打電話給他們也只是為了要錢。

我以前和爺爺說過,如果我沒有爸媽該多好,我想我會幸福很多。他們甚至對我不存在太多的養育之恩。我可以好好對爺爺奶奶,不用擔心我媽總是數落我對他們不如對爺爺奶奶好。

本來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想,我也會活得很快樂吧,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糾結。

大二時,爺爺過世了,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走了,這世界再無一人會讓我這麼愛他,而我為爺爺做過什麼呢?我是否是他的驕傲?我開始反省。

我從來沒好好學過爺爺的毛筆字,爺爺會的各種樂器我也從不感冒,爺爺勸我性格不要太急躁,要寬厚,要體諒,我也從來當做耳旁風,現在已經沒有人會這樣規勸我了,我卻突然很想做到他期望我的模樣。

我開始控制自己的脾氣,盡量換位思考,這過程很痛苦,但到現在我的脾氣確實改了很多,然而對於爸媽,我想我只是不想辜負爺爺的期待吧,我會好好對他們,因為他們是我爸媽。我每周打電話前都想好要講的話題,這樣不至於因詞窮而尷尬,從大三開始,每年回家我都會拿自己兼職賺的錢買東西給爸媽,儘管買東西時我想的是爺爺奶奶,我耐心聽爸媽對我的抱怨,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來掩蓋我不時的放空,我主動做家務,洗衣,拖地,做飯,洗碗,在別人面前給足他們面子,除了愛,我想我都可以給。

有時他們對我的漠然還是會叫我很難過,但我想我會適應的,別人勸我從他們的角度考慮,我試過,但結果只是讓自己更難過,我已經不奢求他們對我的愛了,甚至經常覺得我對他們如此失望是因為爺爺奶奶珠玉在前,不對他們抱那麼多期望,也許我反而不會失望,反而能更做得更孝順點吧。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儘管偶爾會自責愧疚,一遍遍質問自己為什麼不能愛他們,也許,爺爺是我愛的源泉,當他走了,我的愛也不復存在了,除了奶奶,我對誰都沒有愛吧,只是責任和對爺爺的承諾。但是誰又能說這不是種方法呢,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家也算幸福和睦額一家吧。


我家幾個娃,都在距離爸媽很遠的地方生活。

爸媽年輕的時候,作。除了打孩子就是互相吵架動手打仗,在我們的記憶里,很少很少有時刻感覺他們愛我們。

我只要生病就是被媽媽鄙視,不是麻煩人就是傳染大家;少女第一次來大姨媽,媽媽知道了說真討厭,以後麻煩事一堆,該做什麼去問你姐去等等等等。

我上大學之後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永遠不回家住,因為實在是不懂得一個溫暖的家是什麼樣子,幾個弟兄姐妹只要回家,不到三天,必定是買機票再次走開。

就這樣,我們幾個弟兄姐妹還算健康聰明努力,每個人都有了不錯的經濟基礎。但是我們共同的地方就是依舊不愛回家。每次回家,爸爸會嫌棄還要給我們做飯真麻煩,媽媽會覺得打擾他們的生活節奏特別沒意思。

有一天,他們老了,發現生病了也得靠自己,於是開始罵,都白養活你們了么?一個個走那麼遠,不孝順。後悔生你們了。你們辭職回來伺候我們養老!

可是沒感情就是沒感情,我無法為他們犧牲我自己的一切。

先寫到這裡。有贊繼續寫吧。這話題很累。


參見《父母於子女無恩論》——為何非要撫養父母?就因為中國的養老制度噁心?就因為父母生下你的時候就為了「養兒防老」?

「願意撫養父母」,是我的自由,但我覺得這與「我的某個親友晚年不幸,沒養老保險,我願意主動去幫助他」沒什麼區別——畢竟人生的前二十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很容易成為「比親友更親友」的關係。

如果不願意撫養父母,在我看來並無不可,只不過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家庭為單位的結構,加上儒教餘毒的影響,形成了一種詭異的道德綁架。

PS:不過話說回來,假設他不是你父母,而是一個普通的無依無靠的鄰居大伯大媽,你如果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希望還是能幫就幫一下——但這並不等於「他是你的父母,所以你必須撫養他」!

PS2:我今年結婚,父親參加完我的婚禮後,我們一起回到北京,在父親乘火車回山西前,我們在路邊一個桂林米粉吃飯。我與父親談的海闊天空,經濟,政治,文化,敏感詞,中醫(因為中醫問題弄的差點臉紅脖子粗),人生……客人不多,女老闆就做在旁邊聽我們談,聽到最後,她對我們說,非常羨慕我們這樣「亦父亦友」的關係,說在她的家鄉,很難聽到一對父子可以如此敞開心扉的交流,無話不談:兒子什麼話都願意跟父親分享,父親也願意以開放的心態去對待一切。

——是啊,父親對我來說,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是「比親友更親友的人」——我會對父母非常好,但絕不是因為「道德上我必須去撫養他們」,而是因為我們有心的交流——說句不好聽的,假設現在父母告訴我,我不是他們親生的,我一定會哈哈大笑,老爸老媽,這個,重要嗎?


我和題主有時會有同樣的感覺,似乎是和爸爸媽媽沒有感情似的。

我從小就總是聽媽媽抱怨爸爸在外忙,不管孩子。當時聽了沒什麼概念,但日積月累而且還有後來發生的很多事,都讓我對我爸有近乎冷漠的態度。現在記得特別清楚的就是小時候跟我爸的兩次互動:

1.我媽晚上去聚會,我坐在小板凳上問他媽媽去哪了?我記得他當時明顯不願搭理我。

2.一天我爸突然帶我去兒童公園。結果他在公園碰到一個同事,馬上就把我抱起來抬腿跟他的同事往出口走。我們仨於是坐公交車回家,我半路睡著了,回來的時候還是他抱著我,因為我在車上擠掉了一隻鞋。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一雙真是我童年時期擁有過的最漂亮的小鞋鞋!

不過我爸很喜歡拍照,他給小時候的我拍了不少萌照~~~

我上初中之前本來很佩服我爸,他本來是個窮小子,卻讀了我們家那兒最好的大學,又是研究生,慢慢奮鬥成高級工程師。而且又為了我買了當時室內均價最貴的學區房……可是他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國企職工「買斷」。就是自己要求下崗,憑實際工齡得到石油管理局發的錢,十三到十五萬不等這樣。。。我爸是一個不適合做生意卻做著商人夢的人。所以他拿到這筆錢先還完了買房的貸款,然後剩下一點跟人合夥到北京投資。

2003年,你們都知道當時什麼環境。我家一下子從小康陷入困頓。

我和我媽穿了兩三年的批發市場貨。當我身邊的朋友都用上MP3的時候,我還沒聽說過這個東東。

吃穿差點沒關係,但我爸一去北京就是十年之久。在這段時間內,我和我媽就在一起生活,但是家裡沒有個男人真的很不好,一是沒什麼主心骨,二是到了晚上家裡那麼大房子我們會害怕。我媽對我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偏差,給了我很多好的不好的影響(這個下面會談到)。而且現在令我對我爸十分怨懟甚至鄙視的就是這些年他連一套房子都沒折騰出來!直到現在,這個碩士研究生,這個堂堂高級工程師,曾經的科級幹部,竟然蝸居在30平的城中村裡面。。。

說到我媽,她曾經是一個非常感性的文藝女青年,但成為母親只會卻用理性要求我。她強迫我不管在外上學還是在家面對她,都要帶上冰冷的假面具。不可以要求她的安慰哄勸,如果我要求就對我極為冷酷絕對不曾有一次的滿足。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她也只會批評我的不對。我沒有受過感情訓練,我對愛情的憧憬甚至早戀,全都被她毫不客氣的制止。她也沒跟我普及過足夠的性知識,只在我初潮的那天做過一次客觀的講解,其他的時候都是試圖向我宣傳性是骯髒下流的觀念。。。她還以為自己做得非常正確!

這些東西在我的青春期中持續存在,給我的影響就是情緒控制有問題,極度自私,不會關心照顧他人的感受,過於獨立依賴自己的判斷,生活上則是消費觀、金錢觀問題,因為以前有過兩年的經濟拮据,我從上了高中就像以前沒穿過好衣服似的那樣瘋狂地買,曾經大商場里只能看看的貴牌子現在全讓我買了個遍……可是當我外表被各種衣服鞋包裝得亮麗,大家都覺得我是白富美,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多自卑……

不得不說,在家裡與父母的相處,會直接影響到此人今後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念。比如我在和男友相處的經歷中,我特別需要他的讚美肯定和安慰,我也曾像對我媽那樣哭著求男友可憐我一下,聽我訴說一下委屈,打開尊貴的金口哄哄我……

我慶幸我也受到了一些來自家人,包括父母和其他老人長輩的好影響。他們全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一直給我很多正面的指導。我感謝他們。

然而家庭的負面的東西養成的個性實在太頑固。我真的很冷酷,真的不是你們能想像的那樣的。具體事例關乎生死不想說。

可能正是這些影響,我才會思考今後自己組建了家庭、當了母親的時候應該怎麼做。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不要讓一些悲劇在下一代身上重現。我人格不完整,缺乏被父母寵愛的幸福,我就要努力讓孩子獲得完整。


推薦閱讀:

如果一輛車以剩下里程的速度行駛,這輛車會抵達終點嗎?
如何評價塗磊?(就是天津衛視愛情保衛戰的那個愛情導師)
順境、逆境,哪個更有利於個人成長?
數據的盡頭(下下)

TAG:生活 | 情感 | 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