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的奢侈品和藝術,到底是如何玩跨界的?
追逐、擁有、展示的人生套路在,求之不得的東西才最金貴。沒有人比奢侈品大佬更懂你。那他們呢?在乎什麼、吹噓什麼又會攀比什麼?法國開雲和LVMH兩大奢侈集團掌門人在藝術品收藏領域的較量會讓人大開眼界或……大跌眼鏡。
2016年4月27日,開雲集團前總裁弗朗索瓦·皮諾(Fran?ois Pinault,法國第七大富豪)由巴黎市長陪同,宣告皮諾藝術博物館計劃。
這名從布列塔尼發家的老派商人一向嚴肅,此時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別有深意。
他早就不服氣老對手–LVMH集團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法國第二大富豪,有時第一)的路易威登博物館,想在這場藝術品收藏大戰中扳回一局。
法國著名劇作家薩卡·圭特瑞 (Sacha Guitry)說,「奢侈事關金錢,而優雅事關教育」。人生巔峰了,奢侈品帝國的掌柜們總有些高冷的嗜好。他們最心水的是藝術和藝術家,也是希望自抬身價、贏得尊重。
他們掌管的一眾奢侈品牌,同樣如此。一個個借力藝術,卯足了勁,不僅贊助藝術家,最近幾年,更是在各大博物舉辦品牌展,博眼球、做宣傳。藝術營銷效率高,但後勁恐不足,長此以往或危及老字號展館的聲譽。
相愛相殺如奢侈品和藝術,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兩者如何玩跨界,背後究竟有哪些好玩的故事。
商店變成博物館,博物館變成商店
奢侈品牌和藝術水乳交融,有著天然的吸引,兩者聯姻由來已久。
伊爾莎·斯奇培爾莉(Elsa Schiaparelli)是20世紀初一名義大利服裝設計師,她同先鋒派藝術家交好,尤其與西班牙畫家達利關係密切,後聘請他們參與紡織品設計。她把超現實主義風格引入服裝設計,留下不少前衛之作。在她手中,曼·雷(Man Ray)的超現實創作變成印花,讓·谷克多(Jean Cocteau)的達達風格臉孔畫作被印在外套和晚裝裙上……如此跨界,也是啟發了不少後世設計師。
60年代中,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受荷蘭抽象主義畫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影響,設計了方格裙子,這或許是跨界合作中最為大眾所知的一起案例。
在上一輩那裡,跨界合作還是時髦前衛之事,到如今,藝術元素可謂滲入奢侈品帝國的毛孔,少了當初的新鮮和冒險之感,比如下面這些:
嬌蘭巴黎旗艦店的蜜蜂設計出自藝術家紹洛(Gérard Cholot)之手↓
寶詩龍的巴黎門鋪里掛滿了日本著名攝影師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作品↓
愛馬仕把法國藝術家布萊納(Daniel Buren)的攝影作品打造成方巾圖案↓
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預言:「商店將變成博物館,博物館將變成商店。」
此言成真。
如今巴黎每季度藝術展里,少不了各種奢侈品牌的身影:Roger Vivier的鞋和香奈兒五號都曾是巴黎東京宮博物館的座上賓;繼迪奧香水展後,去年路易威登在巴黎大宮的「飛行、航行、旅行」皮箱展更是在巴黎大宮隆重登場。
這類展覽還是有些心機在的,表面標榜推廣工匠精神和技術傳承,其實心裡最明白:觀光客看完後最大的衝動則是去店裡買買買。
藝術里的軟展,有何蹊蹺之處?
起先,奢侈品牌還只是博物館和藝術基金背後的贊助人,可能後來覺得太過低調,便尋求更敞亮的曝光度,於是紛紛在博物館辦展。
新聞中有軟文之說,而藝術界里有軟展(publi-exposition)。2009年,瑞士名表寶磯在盧浮宮辦展,法國藝術史學家裡克納爾(Didier Rykner)首度提出這一概念。
奢侈品公司出錢辦展,這不是秘密,但主辦方不會註明展覽性質,有「以假亂真」的嫌疑,觀眾自然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品牌宣傳展,還是純粹的文化展,有時難免產生一些誤解,引來不少非議。
比如今年年初,你若走到巴黎市中心的大宮博物館前,會看到外牆上掛著兩張巨幅海報,一個是以畢加索為主題的「我為畫狂」(Picasso.mania);另一個則是路易威登的「飛行、航行、旅行」皮箱展。一眼看上去,兩個展差不多,只是看畢加索的展要買票,路易威登的展免費。
細細追究起來,前者的主辦方是公共機構——巴黎大宮,對策展主題持中立態度,而後者的主辦方是私企路易威登,它只是租用展地,借博物館名聲,宣傳自己品牌,商業目的性強。
商界常講,「當你使用免費產品的時候,其實你才是人家的產品。」
所以,進免費展覽前,一定要三思。當然,如果你本就是品牌的粉絲,那就另當別論了。
爭來斗去的兩位奢侈品大佬,鍾情哪派藝術?
奢侈品牌扮演了「21世紀美第奇」式的角色,成為新一代藝術贊助人。1984年,卡地亞建立同名的當代藝術基金會,展館位於巴黎十四區,近年來算是名利雙收,鼓動了不少後來者。
2003年法國頒布法案:如果投資藝術,20%的個人收入將減免66%的稅收,企業0.5%的營業額將減免60%的稅收,間接促進奢侈品大佬投資藝術的熱情。
回到開頭互掐的兩位大佬,皮諾在威尼斯建立基金會,阿爾諾的路易威登博物館2014年新鮮開張。此外普拉達、香奈兒、寶詩龍、愛馬仕和積家,也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基金會。
其實,皮諾本希望在巴黎近郊建博物館,不料當地協會覺得施工太過密集,提出反對意見,阻礙了項目進程,2005年老頭子嫌行政手續太過繁瑣,一氣之下放棄這個計劃,轉戰威尼斯,在當地投資建館。
後來,路易威登博物館揭牌,阿爾諾特彆強調,博物館建設從始至終都未收到當地居民的反對,隔空傳話的火藥味十足。
1998年,皮諾收購頂尖拍賣行佳士得,第二年,阿爾諾花費8700萬歐買下一家老牌拍賣行菲利普(Phillips)。商場上,兩人棋逢對手也就罷了,誰知在藝術領域仍是鬥來鬥去。
皮諾玩味藝術,得到業內肯定,他收藏預估超3000件,買的第一幅畫屬阿凡橋(Pont-Aven)畫系,極具象徵意義。阿凡橋是皮諾老家布列塔尼的一座小城,十九世紀,不少畫家聚集在這裡,畫了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情。
他也傾心抽象派藝術,1990年花800萬美元購得一副蒙德里安作品。在當代藝術領域,他的藏品中不乏傑夫·昆斯(Jeff Koons)、赫斯特(Damien Hirst)、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等名利雙收的業界大腕兒。
阿爾諾則出身於北方一個工業家族,起先傾心印象派畫作,買的第一幅畫出自莫奈之手,後來才對當代藝術感興趣。
路易威登博物館的收藏中規中矩,並沒有政治色彩或性隱喻太強的挑釁之作。想必和老闆性格或博物館推廣企業文化的性質有關。
阿爾諾做事嚴謹,在藝術收藏領域比較低調,但同老資歷的皮諾暗暗較勁。阿爾諾看到人家買了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或卡特蘭畫作,也會急著入手兩人作品。
兩人都是當代藝術愛好者,為同一批藝術家吵來吵去,又被同一群藝術商奉承,同樣關注年輕創作者……
好戲,還在後面。
推薦閱讀:
※2017 春季流行色報告與知乎 Live 後記
※為什麼正版俠比盜版狗更討人厭?
※幼兒園舉辦萬聖節活動,意義何在?
※富二代名媛海外生活指南
※《權力的遊戲》要回歸了,你的功課做好了嗎?
TAG:奢侈品 | 生活、艺术、文化与活动 | 艺术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