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集——日本巨大機器人漫畫縱談
日本是世界上創作機器人動漫最多的國家,以機器人為主角的作品為數眾多,大體可分為「人型」「自主意識型」「穿著型」「遙控型」「搭乘型」這五大類別。其中「遙控型」和「搭乘型」由於所涉及的機器人無不形體高大、噸位超重,遂被歸納到「巨大機器人」的體系中。它們的最主要前提與定義就是「巨大機械體」,變形、合體、戰鬥系統等設定,以及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著「巨大」這個骨幹做文章。本期咱們先不提《勇者萊丁》《大空魔龍凱王》《機動戰士高達》《百獸王高萊恩》這類由原創動畫泛源而來的巨大機器人作品,只瞧瞧從漫畫發軔的數部典型代表作吧。
本篇原文由《日本巨大機器人漫畫縱談(上)(中)(下)》三部分組成。
作者:王新禧
封面來源:ドコモのパソコン用データ通信サービスCM
一、巨人的高祖父——橫山光輝與《鐵人28號》
1958年,剛剛出道的橫山光輝,受手塚治虫的SF漫畫《大都會》影響,創作了日本第一部巨大機器人漫畫《鐵人28號》,與手塚的《鐵臂阿童木》一起刊登在光文社的《少年》雜誌上。在此之前,日本人只在科幻小說《人類坦克》(1948)里見識過巨型機器人,並且由於小說體裁的關係,只能通過文字自行想像其如何巨大。《鐵人28號》第一次直觀形象地向讀者展示了機器金剛的拔地倚天、蔽日干雲。
《鐵人28號》將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戰結束十年後的日本復甦階段,少年偵探金田正太郎與父親金田博士所開發的巨大鋼鐵機器人28號偶然相遇,28號是戰爭末期陸軍部開發的秘密新式武器,威猛無比,誰能得到控制它的無線操縱器,誰就能無敵於世。當年出於和平的考慮,金田博士選擇將28號封禁在無人小島上。十年後,一個巨大的機器人突然降臨東京,對城市進行瘋狂破壞,人類危在旦夕。童年時曾目睹過28號的正太郎相信,只有這個機器人才能拯救地球。幾經波折,他終於成為28號的操控者,從此與28號並肩作戰,打擊罪惡、維護正義。
沒有自我意識,全靠人類手握遙控器遠端操控的鐵人28號,身高10.2米、體重31噸(初期數據,之後動畫新版有所改動),強大無敵的機械身軀、威猛無儔的攻擊方式,讓剛結束美軍佔領,還處在戰敗陰影里的日本國民重新尋回了自信心及對科技的信賴感,故而一炮而紅,開啟了日本舉國對巨大機器人的追捧熱潮。巨大機器人征戰東瀛列島的大幕就此拉開,橫山光輝也藉此躍升為一線漫畫家。
《鐵人28號》漫畫完全版封面。
《鐵人28號》的連載時間長達十年,一路火爆不停歇,1959年製作廣播劇、1960年製作黑白真人電視劇、1963年製作TV黑白動畫(此版為日本動畫史上首部巨大機器人動畫),此後彩色動畫、特攝電影、劇場版動畫、舞台劇馬不停蹄,直到2013年還有第五版短篇動畫《鐵人28號GAO!》播出。為了紀念橫山光輝,他的故鄉神戶市,在JR新長田車站南面的若松公園內,特別設立了一座高15.6米(全長18米,沿用04年電視動畫的設定)的「鐵人28號紀念像」,成為動漫迷和機戰迷們到神戶必訪的朝聖地!
在神戶的鐵人28號紀念雕像。
二、成魔成神一念間——《魔神Z》
如果說《鐵人28號》是遙控式巨大機器人的高祖,那麼永井豪的《魔神Z》就是載人式巨大機器人的鼻祖,它同時也是「超級系機器人」的開山之作。所謂超級系,就是具有超強作戰能力的機器人。因為敵人的實力都超越了地球現有軍力和科技,所以出戰的也必須是凌駕於普通軍隊之上的超級機器人,而且敵越強則己越強,攻擊手段比諸敵方更暴烈更兇猛。
《魔神Z》的漫畫版封面。
在不斷前進的科學洪流中,總有那樣一個時代,能讓人類最直觀地感受到技術的快速提高,1970年代正是這樣一個科技大飛躍的時代。不僅宇航事業、民用科技取得驚人進步,娛樂產品的科技化也在不斷升級,彩色電視在日本家庭得到了普及,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要求更高了。採用嶄新特效手法拍攝的特攝劇快速發展起來,蔚然成風。由於特攝劇皆以巨型英雄對戰巨型怪獸為賣點,令日本少兒對巨大化SF題材特別感興趣,動畫界及時抓住這個商業熱點,創造了大批巨大化機器人,令原本形單影隻的28號不再孤單。這其中打響頭炮的,便是1972年永井豪的里程碑作品《魔神Z》。
《魔神Z》的漫畫彩頁。
筆者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永井豪在《周刊少年Jump》上只是將《無恥學園》作為敲門磚,一旦在漫畫界站穩了腳跟,他就著手將創作方向轉到自己熱愛的科幻題材上。永井豪與科幻結緣,還得感謝石森章太郎。正是號稱繼承手塚科幻衣缽的石森所收藏的汗牛充棟的科幻小說,讓曾經給他當過助手的永井豪闖進了一個廣闊深邃的領域,從此沉醉其間,難以自拔。在創作《無恥學園》時,他承受了巨大的社會壓力,甚至要避到飛機上作畫。此際他的心裡,便渴望著能創作出被社會認可的好漫畫。
1972年春的某一天,永井豪駕車外出,正趕上交通大擁堵,他只好坐在車裡乾等。百無聊賴之際,忽然見到運輸公司的職員,正將摩托車開進一旁停著的大卡車貨櫃中。這激發了永井豪的靈感,他思考著,如果車底長出長腿,變成機器人,而我是漫畫的主角,開著摩托車飛馳進機器人頭部,然後操縱著機器人跨越前面的車子,一定很酷吧?回到工作室後,他順著這個思路,結合自己平時大量閱讀的科幻小說,構思出一部影響機戰類動漫作品極其深遠的漫畫——《魔神Z》(マジンガーZ,又譯《鐵甲萬能俠》或《無敵鐵金剛》)。(出自《魔神全書》中對永井豪的訪談。)
《魔神Z》的漫畫內頁。
《魔神Z》的劇情框架較為簡單,兜十藏博士為了阻止地獄博士統治世界的野心,傾一生心血秘密建造了巨型戰鬥機器人「魔神Z」,臨終前將之託付給長孫兜甲兒。魔神Z以清潔能源「光子力」為動力,全身上下包覆著堅硬的「超合金Z」,號稱具有匹敵美國第七艦隊的實力。有了它,既能成為和平的守護神,又能成為威脅和平的惡魔,這就是「魔神」二字的含義。兜甲兒擅長駕駛高速摩托車,憑藉超群的運動神經與駕車技術,逐漸掌握了駕馭魔神Z的要領。他乘坐飛行器飛入魔神Z頭部,操控著魔神Z,與地獄博士的機器人軍團展開激戰,大顯神威。
《魔神Z》突破了先前以《鐵人28號》為代表的,人類只能遙控操作機器人的設定,讓機器人與駕駛員同心合體,構想之新穎,震動了整個日本動漫界,並引來了東映動畫和玩具公司的濃厚興趣。他們在漫畫尚處於企劃階段時,已決定將其動畫化。《Jump》1972年第42期開始連載漫畫版後,動畫片隨即跟進。漫畫上市僅兩個月動畫就在電視上開播,收視率奇高,很快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巨大機器人熱潮,相關玩具產品也跟著走俏熱賣。彼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孩子們「就位吧,朋友號!出擊吧,魔神Z!」的模仿叫嚷聲。
《魔神Z》的漫畫內頁。
《魔神Z》的走紅,靠的不是正邪分明的故事,而是熱鬧火爆的戰鬥場面,最適合喜歡幻想和打仗遊戲的男孩子們。高18米、重20噸的魔神Z,有著充滿科幻色彩的設定與武器裝備,例如從眼睛發射出的「光子力熱線」、口部發射的「硫酸旋風」、耳部發射的「冰凍光線」、胸部V字部分發射的「高熱火焰」,以及招牌武器「鐵甲飛拳」等,迷倒了無數小朋友。而該作最先提出的「合體操控大型機器人」、「機器人中彈操控者也會感覺痛苦」、「人與機器人思維一致」、「若干機器人合體成更大機器人」等設定,被此後的各類機戰分流作品全數採納,基本上成了模板式的標配。
通過高超的複合行銷手段,《魔神Z》在短時間內便成功地烙印於無數少年心中。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東映與玩具商雖然功績頗大,卻在後期就客戶群定位問題與集英社產生分歧。東映方面認為低齡兒童購買力更強,力主把漫畫轉移到兒童漫畫雜誌連載,可是集英社方面並無強勢的兒童漫畫雜誌,一旦轉場,優勢必失。雙方因此陷入膠著,永井豪跟著左右為難。最後,雖然勉強談攏,但合作各方均已意興蕭索,於是《魔神Z》在劇情正高潮時,突然在《Jump》上休載了,令無數讀者為之扼腕嘆息。後來《魔神Z》以《講談社Comics》的名義發行了單行本,總算讓這部長期懸而未決的經典漫畫,有了所謂的「真正結局」。
《魔神Z》的漫畫單行本封面。
《魔神Z》帶動起一連串搭乘式巨大機器人動漫的創作浪潮,後世幾乎所有巨大機器人角色,均對其有所借鑒。永井豪由此成為機器人動漫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後來由他主創、監製的多部巨大機器人動畫,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魔神Z》也衍生出了續作《大魔神》《UFO魔神古連泰沙》,合稱「魔神三部曲」。
三、合體縱橫海陸空——《蓋塔機器人》
《魔神Z》的巨大成功,明確了巨大機器人市場的大有可為,於是永井豪再接再厲,會同曾經的助手、後來自立的另一位漫畫家石川賢在1974年共同創作出漫畫《蓋塔機器人》(ゲッターロボ,台譯《三一萬能俠》),開創了機器人玩變身、合體的先河。這兩個劃時代理念的生成,各有其因緣。
永井豪與他的機器人世界。
機器人變身的創意,來自石森章太郎的《假面騎士》系列。受石森影響頗深的永井豪,由於不想和前輩「把凡人變身為超級英雄」的點子起衝突,於是在機器人身上玩起了變身,同時也巧妙避開了「如有雷同」的嫌疑。
至於「合體」的創意來源,則令人不知該笑該哭。石川賢曾在單行本的附錄里提到,永井豪年輕時是個摩托愛好者,酷愛飆車。某天他和石川、動漫公司的社長無證狂飆,結果發生了三車連環相撞的車禍。永井豪看著撞到一塊兒的車子,靈感突發,大喊道:「好極了,下一部作品就是合體了!」於是變身加合體的《蓋塔機器人》企劃案很快就放到了東映動畫老闆的桌上。其中「蓋塔」這個詞,系從「得分球員」(POINT GETTER)演化而來。
《蓋塔機器人》漫畫內頁。
永井豪的科幻故事編寫,基本上全是套路,先是某個潛藏的邪惡帝國欲圖征服世界,派出巨大化怪獸發動侵略,普通的人類軍隊毫無招架之力,於是正義一方的巨大化機器人出擊,廝殺個幾十上百回合,終於挫敗了敵人的陰謀,地球又恢復了和平。全程缺乏曲折變化,可謂老套極致。所以故事性是吸引不了讀者的,必須憑藉人無我有的創新性打出新天。
《蓋塔機器人》一改過去超級機器人孤身奮戰的傳統,引入了團隊合作理念,同心同德、合力合體的戰鬥模式,是第一個革新性改變。該作的三位主人公,特長、經歷、性格各異,駕駛著三架蓋塔戰機,合體成蓋塔機器人,與來自地底的恐龍帝國機器軍團展開激斗。蓋塔機器人的動力源,是來自宇宙的蓋塔射線,被早乙女博士視為人類能源的新希望加以研究利用。蓋塔射線創造並掌管著宇宙萬物,在太古時代曾突然降臨地球,導致地面上絕大多數恐龍滅絕,剩下的逃入地底進化成恐龍人。因此,畏懼蓋塔射線並仇恨地面人類的恐龍帝國,一心想毀滅人類文明,奪回地面的統治權。為保護人類,早乙女將原本用於宇宙開發的蓋塔機器人改造為戰鬥機器人,並在機緣巧合下,先後結識了空手道家流龍馬、學生運動家神隼人和柔道高手巴武藏,並使他們志願成為蓋塔戰機的駕駛員。
《蓋塔機器人》漫畫內頁,三位主人公。
台灣方面之所以將本作譯為「三一萬能俠」,便是因為在戰鬥中,這三名熱血好青年駕駛的飛鷹號、獵豹號、巨熊號戰機,能夠合三為一,根據不同的合體順序,變身成飛天、鑽地、潛海三種形態的巨大機器人,戰鬥威力倍增,給當時的讀者帶來極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樣的創意,比後來在美國大紅大紫的《百變雄師》和《變形金剛》提前了近十年。組合變形也成了超級系機器人在必殺技之外的另一大噱頭!
《蓋塔機器人》漫畫內頁。
雖然蓋塔機器人的合體變形,就是三架戰機屁股對腦袋地拼撞在一起,然後長出四肢,簡單粗暴到毫無科學道理,解釋起來也牽強的很,類似「物理上就行不通,這傢伙的引擎到底該放在哪裡啊?」「這裡有導彈的話,合體的時候就會阻礙到二號機」之類的難點,曾經讓石川賢這個機體設計人大感頭疼。同時機體面部的樣式,也讓石川犯難。後來永井豪提出用龜殼的造型來設計蓋塔機器人的面部,才解決了這個問題。總之,作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部合體變形的機器人漫畫(儘管魔神也合體,卻只是駕駛艙和機器的簡單拼接),《蓋塔機器人》是在完全無所借鑒的情況下,白手而起,意義非凡。其問世雖與《魔神Z》只隔了兩年,可在設計概念上已具備了超越時代的先進性。隨後動畫和玩具的火速推出,讓蓋塔以最快的速度走紅,即便在今日,仍擁有數量可觀的粉絲。
蓋塔機器人三種形態。
按照頭部由哪架戰機負責,就變身成哪種形態的機器人的原則,蓋塔機器人分為流龍馬飛鷹號負責頭部的蓋塔1號,執行空戰任務;神隼人獵豹號負責頭部的蓋塔2號,執行陸戰、地底任務;巴武藏巨熊號負責頭部的蓋塔3號,執行海戰任務。流龍馬熱血正義、神隼人冷靜沉著、巴武藏率直搞笑,構成了黃金三角的人物關係。這種簡單直線條的設定,讓角色懷抱熾烈的愛與勇氣,以及純粹的正義必勝的信心,不需要什麼對人性的剖析,更沒有複雜的情感糾葛,只需戮力同心、同仇敵愾,一路勇猛奮戰,畫面自然也隨之緊張刺激。日後搭乘式機器人的乘員設定,也多參考了此模式。
「蓋塔」的不同點還在於,它不是一個思維由電腦控制的純機械,它是一種半生命體,會不斷自我進化和恢復,在後來的「蓋塔」動畫中,「人類與機械的進化」逐漸超越了簡單的打鬥,成為了支撐故事劇情的支柱。「人類究竟要如何發展才算進化?要進化到什麼時候才算完?人和機械合而為一就是進化?」這些充滿哲思辯證的思考貫穿著故事始終。
有了巨大機器人,自然要有同樣巨大的對手。巨型怪獸似乎天生就是為了被正義機器人狠揍而生。這回的怪獸是「恐龍帝國」的恐龍與機械融合獸,以及「百鬼帝國」的機械鬼。因為蓋塔機器人的戰鬥理念是「暴力滅殺」,所以敵人必須完全怪物化才合適。外貌醜陋的恐龍和頭上長角的鬼,當然擊殺起來既正義凜然又硬派豪快。給機器的身子,安上個恐龍、鬼或什麼怪物的腦袋,對設計者而言太容易了,所以後世也都沿用了該路數。這些都是《蓋塔機器人》開風氣之先後,給予巨大機器人動漫的寶貴傳承。
《蓋塔機器人》漫畫的內頁。
由於《蓋塔機器人》是在動畫立案確定後,由永井豪先行執筆繪製漫畫,在動畫則以石川賢為核心,所以漫畫與動畫在劇情上差距較大。全5卷的漫畫正篇在播齣動畫時,被分為《蓋塔機器人》(51集)和《蓋塔機器人G》(39集)兩部分。雖說故事的基本框架都是圍繞蓋塔戰隊的戰鬥展開,但兩者在細節上大相徑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臨近大決戰時,蓋塔機器人在面對恐龍帝國超巨大的移動堡壘和蝗蟲般眾多的機器怪獸時,終於不敵這壓倒性的優勢戰力,只能依靠不屈的精神和自殺性攻擊扭轉戰局。漫畫中,巴武藏將蓋塔機器人的蓋塔射線核心爐硬生生挖出捏碎,以極其壯烈的自爆與敵人同歸於盡。而到了TV動畫中,考慮到動畫觀眾群以少兒為主,所以做出了較大修改,將殘忍凶暴的場面全部刪除,改成了巴武藏駕機中彈後操控失靈,隨即撞向敵艦與恐龍帝國總部玉石俱焚。這一近乎兒戲的結局,讓觀眾們詬病不已。
與《魔神》系列一樣,《蓋塔》系列在正傳漫畫之外,也有諸多衍生漫畫,1991年的《蓋塔機器人號》、1997年的《真蓋塔機器人》、以及石川賢遺作《蓋塔ARC》(ARC是梵字,讀音阿克),依然由永井豪與石川賢操刀。還有其他漫畫家獲得授權而執筆的各種蓋塔,不想當真愛粉的話,也不必深入研究。
《蓋塔ARC》漫畫單行本封面。
高喊著「CHANGE GETTER! SWITCH ON!」,《蓋塔機器人》飛天入地,成為里程碑式的經典,日本玩具界更將它奉若神明,一切與它有關的產品都大賣特賣。然而玩具銷售一年多後,其不合理的合體變身缺陷開始暴露。「動畫怎麼演,玩具就必須怎麼變」,是孩子們熱切的呼聲。於是1975年下半年開始,超級機器人作品逐漸向這個理念靠攏,逐步淘汰那些不合理的設計。永井豪為了彌補蓋塔的缺憾,聯合安達矢殺了一記回馬槍:1975年10月《鋼鐵吉克》(鋼鉄ジーグ)問世。作品以磁鐵作為基本構想,在機器人身體內裝著磁力極強的圓球,通過吸附手腳頭部上的鐵球組合成人形,不同的身體配件能合理地進行組合,還能自由換裝。新穎的設計,配合鋼鐵吉克司馬宙大戰邪魔台王國的故事,一下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玩具和漫畫銷售都傳來大捷報。
附1 上期對於超級系這個重要概念,講述比較簡單,本期補充定義如下:
所謂超級系,就是以神秘能量作為動力源,不受地球真實科技水平和物理因素困擾,具有超強作戰能力和必殺技的英雄化(或者說「神棍化」)機器人。與之相對的「擬真系機器人」,則重視科學之壁,有較完整的科技和世界觀設定。機器人的戰鬥力受到該世界觀下現實的科技水平束縛,無論能量來源還是武器系統,都必須有一套符合邏輯的科學解釋,不能隨意爆發。
附2 有讀者在微博上提出也介紹下「魔神」系列的其他作品,故此特補充如下:
《大魔神》漫畫單行本封面。
《魔神》三部曲的第二部《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於1974年問世,主角換成了長著大叔臉的熱血好青年劍鐵也,由他代替去NASA深造的兜甲兒,駕駛大魔神保衛和平。這次的敵人是潛伏於地底的超古代文明邁錫尼帝國,他們趁虛而起,指揮七大戰鬥獸軍團突然攻向地面。仍沉浸在和平中的光子力研究所,遭遇到空前未有的新危機,連魔神Z都無法抵擋如此猛烈的進攻。就在千鈞一髮的存亡之際,兜甲兒的父親——科學家兜劍造赫然現身,喚出了劍鐵也駕駛的大魔神。大魔神作為魔神Z的升級版,經過技術改良,功能精進,身高增至25米、體重32噸,裝甲被全面更換成「超合金新Z」,並施以數倍強化,所以戰鬥力更威更勁,使用新必殺技輕而易舉地將來犯戰鬥獸一舉消滅。從此大魔神接替魔神Z,成為守護地面和平的勇者機器人。在對決尾聲時,兜甲兒也再度駕駛魔神Z加入戰鬥,和大魔神一起摧毀了無敵要塞,贏得勝利。
邁錫尼帝國覆滅後,魔神Z和大魔神被放入機器人博物館,作為和平的象徵永久陳列。留洋歸國的兜甲兒也進入宇宙科學研究所工作,結識了所長的養子宇門大介。宇門大介的真實身份,是遭到貝加星人侵略而國破家亡的弗里德星的王子迪克?弗里德。不久後,伴隨著不明飛行物的層出不窮,月亮產生了被染成紅色的異象,貝加星聯合軍以月球背面為據點,出動大批飛碟及「飛碟獸」、「貝加獸」,將魔爪伸向了地球。為了不讓熱愛的第二故鄉重蹈覆轍,宇門大介毅然駕駛著弗里德星的守護神機器人「古連戴薩」挺身而出,與兜甲兒一起為保衛地球而賭上自身性命。波瀾壯闊的機器人大戰再掀高潮。這就是1975年《UFO魔神古連戴薩》(UFOロボグレンダイザー)的故事主線。
《UFO魔神古連戴薩》漫畫封面。
該作主角之所以突變成圓形,與當時世界上興起的飛碟熱有關,為了因應這股熱潮,永井豪直接讓前兩位魔神下崗,請上了弗里德星傾盡科技力造出的飛碟型機器人古連戴薩。古連戴薩變成人型後全高30米、重280噸;以從恆星光芒中取出的「光量子」能源為動力,用超過鋼鐵五千倍強度的「宇宙合金古連」包覆身軀,可以與多種機械合體,能適應不同形勢的戰局。更重要的是,其裝有自我防衛機能,只允許本星王室成員搭乘。這就避免了日後像大魔神那樣遭到反派盜用。該作的動畫版在法國播出時創下平均75%收視率記錄,評價極高。
魔神系列由於大受歡迎,所以剩餘價值被不斷再利用、再開發。除以上正篇三部曲外,還有基於平行世界觀的《魔神SAGA》、《真魔神》系列、《魔神凱撒》系列以及《古連戴薩GIGA》等,系統龐雜,不是對這個系列很感興趣的人則不必苛求全知全曉。畢竟屬於它們的時代,已經遠去了。
四、七神合體——《MARS》
巨大機器人熱潮在1960年代後期曾一度降至低點,原因是大家都在模仿《鐵人28號》,過於公式化,雷同的正邪對壘、雷同的機器人打架、雷同的遙控器操控,翻來覆去就是三板斧,觀眾再有興趣,看了那麼多年,也看厭了。直到《魔神Z》和《蓋塔機器人》出現,讀者才眼前一亮,又被機器人龐大的身軀所吸引。因此,1976年橫山光輝再出新作時,就有了一個可敬可畏的對手永井豪所創造的珠玉在前,競爭壓力驟增。
此時,在巨大機器人領域,橫山光輝已被敬為祖師級人物,但他並不坐吃老本,而是不斷推陳出新。《鐵人28號》十年連載結束後,他筆下的科幻力作依舊層出不窮,尤以《MARS》最為經典,對超級機器人動漫的發展起到巨大推進作用。
《MARS》漫畫單行本第一卷封面。
《MARS》(マーズ)是後來著名的動畫片《六神合體ゴッドマーズ》(1981)和《神世紀伝マーズ》(2002)的原作漫畫。MARS,即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這部漫畫里採用了諸多神話名詞,有不少潛在的隱喻。其故事是:古早之時,外星人深感地球人野蠻好戰,久而久之必將成為宇宙的威脅,於是派出了7名監視者及守護機器人,分別沉睡於地球各地的文明遺迹中。當地球人有能力向宇宙進軍,並摧毀哨兵機器人泰坦時,所有機器人以及它們的主人就會覺醒,毀滅地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是外星人也算不過老天。本作的主角、監視者之一的瑪爾斯,由於投送的沉睡點發生了海底火山爆發,比預定時間提前100年蘇醒了。他完全不記得破壞地球的使命,很快就融入了地球人的生活,並愛上了地球。其他6名監視者陸續醒來後,操縱著6台機器人在世界各地發起猛攻。瑪爾斯為保衛地球,與守護自己的機器人「該亞」一起,同六神體展開殊死戰鬥。
《MARS》漫畫內容。
橫山光輝在《MARS》中依然採用了獨特的機設風格,與當時主流的機體相比,顯得頗為古怪。不過這點怪異完全掩蓋不住作品的光芒。漫畫的主要角色及機器人的名字,都取自古文明神話,該亞(Gaia)為大地之神、眾神之母。其他六個機器人分別是:第一神體烏拉諾斯(Uranus,天空之神)、第二神體獅身人面(Sphinx)、第三神體泰坦(Titan,地母神與天父神之子)、第四神體琴(Shin,古巴比倫月神)、第五神體烏拉埃烏斯(Uraeus,古埃及神話中的聖蛇)、第六神體拉(Ra,古埃及太陽神)。這七大機器人組合在一起,擁有可毀滅地球的最強戰力,號稱「七神合體」,是所有「把機器人組合起來,變成更大機器人」動漫的元祖!
《MARS》連載期間,正值冷戰高潮,漫畫中深刻的警世意味,讓許多小讀者看不明白。娛樂性不高的作品,很難在商業市場生存,所以《MARS》在《周刊少年Champion》上只連載了一年就完結了。但它十足的後勁,卻出乎人們意料。玩具商和動畫製作公司十分青睞將數個機器人合體為超大機器人這一概念,1981年,東京MOVIE新社經橫山光輝同意,在《MARS》的基礎上進行大幅度改編後,隆重推出了動畫片《六神合體ゴッドマーズ》。動畫片去除了第五神體聖蛇,把「七神」變為「六神」,故事方面也做了大改動。瑪爾斯1982年還是嬰兒時,落到日本明神島,被明神正博士收養,取名為明神武。十七年後的1999年,邪惡帝王族魯欲阻止地球人進入宇宙,命令明神武摧毀地球。心地善良的明神武拒絕從命,加入地球防衛軍,通過腦波喚醒了沉睡的該亞以及親生父親秘密送到地球的五大機器人,六神合體,成為最強守護巨神「雷霆王」,聯手對抗妄圖支配宇宙的族魯!
《六神合體ゴッドマーズ》的動畫畫面。
《六神合體》開播後,因戰鬥場面過少,且人物美形化,所以男性觀眾普遍態度冷淡。孰知「無心栽柳柳成蔭」,男觀眾不滿意,一大票女觀眾卻熱烈歡迎,特別是中學女生,對動畫中瑪爾斯的雙胞胎哥哥瑪古竟愛到無以復加,當播出瑪古死在地球時,無數女觀眾要求製作方「手下留情」,不能如願後,女粉絲們在電視前哭倒一大片。有熱衷炒作的媒體,趁機舉辦了一場「瑪古追悼會」,四千多人應募,最後僅兩百名粉絲通過抽選,來到現場參加了追悼會。動漫角色能夠被真實世界舉行追悼會,唯有《明日之丈》中的力石徹和瑪古這兩例。
少女們的哭聲不但讓瑪古以靈魂的形式復活,還使得原定24集的動畫,被加長到了64集,又出了OVA和劇場版。OVA的結尾,瑪古與露露接吻,有女粉絲高呼「不要啊」,暈倒當場,可見「中毒」之深。1994年,《六神合體》進入中國內地,同樣以新穎的光效和美形的角色,贏得了眾多女性觀眾的喜愛與追捧。片中機器人合體的創意,後來又被《宇宙戰神》襲用。《變形金剛》中的組合金剛,應該也受到過「六神合體」的啟發。
五、平民化的另類傑作——《機動警察PATLABOR》
一般機戰動漫里的機器人,都被人類賦予了各種高大上的存在與戰鬥理由,但有一位個性十足的漫畫家,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巨大機器人從雲端拉下來,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巨人,變成了平易近人的鄰家大男孩。這位漫畫家名叫結城正美(ゆうきまさみ)。
《機動警察PATLABOR》漫畫單行本第1本封面。
結城正美1957年12月出生於北海道,從小就對機戰動漫充滿濃厚興趣,他的出道作是1980年在《月刊OUT》2月號上所發表的針對《機動戰士高達》的戲仿作品《勁敵》(ざ?ライバル)。成為全職漫畫家後,他在《周刊少年Sunday》上發表了機戰界最另類的作品《機動警察PATLABOR》(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跨度從1988年第17期直到1994年第23期,在漫畫連載的時期,也正是動畫版大受歡迎的時期,可以說這是屬於《機動警察PATLABOR》的黃金時期。
和眾多相貌平平甚至於長得歪瓜裂棗的男性漫畫家相比,結城正美相貌清秀,是這個群體裡面難得的「美男子」。但長得帥未必是好事,他在念小學時常因相貌柔美而受到欺負,故而心中經常期盼有正義力量出現,拯救自己脫離「苦海」。日積月累,滿腦子就堆滿了懲惡揚善、激濁揚清的念頭,並在成年後反映到了作品裡,《機動警察PATLABOR》便是這種觀念的產物。而要說道這部漫畫的誕生,就比較曲折了,要從結城正美高中畢業後來到東京工作說起。
結城正美本人,照片來自natalie.mu。
1975年,結城正美從高中畢業,選擇來到東京找工作。在工作之餘,他也陸續參與了一些同人漫畫的創作,並認識了不少業界的朋友,在此期間,他受《宇宙戰艦大和號》動畫的影響,構思了一個架空宇宙科幻題材的企劃。這個想法也是經過多次的修改,從原本乘坐宇宙飛船的學生參與星際戰爭的構思,慢慢過渡到宇宙時代,主人公駕駛警察機器人對抗城市中的各種工業機器人。這點已經可以看出機動警察的雛形了。
1982年結城正美結識了之後對《機動警察PATLABOR》影響很大的朋友出淵裕,擅長機械設定的出淵裕得知了結城正美的那個構思後,覺得這個創意不錯,如果再完善下做成動畫應該不錯,於是就拉來認識的朋友小說家火浦功來擔任故事腳本,並且正式將作品名字確定為《機動警察PATLABOR》。但火浦功太忙碌了,導致這個計劃最後擱淺。而結城正美則從公司辭職,從一名上班族白領轉變為職業漫畫家。而他會去小學館的漫畫雜誌《周刊少年Sunday》上刊登作品,也是因為出淵裕的搭橋牽線,不愧是一生的好朋友。
2002年的出淵裕,照片來自日本網站報道。
雖說這個計劃擱淺了,但出淵裕一直沒放棄,在1986年的時候,他再次介紹了經常給動畫寫腳本的伊藤和典,還有給作品做人物設定的高田明美跟結城正美認識。在認識這對夫妻後,結城正美重新啟動之前停掉的計劃,經過他們的討論,決定將作品的主題定位為描寫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與衝突,通過關係將這個企劃推薦給了萬代的製作人鵜之澤伸。不過拿到企劃的鵜之澤伸回到公司,向玩具部門建議投資這部作品的時候,對方卻不是很看好,最後原定製作TV版動畫的決定,只好改成了以OVA形式發售。當動畫製作確定下來後,挑選動畫監督人選時,最後選擇了押井守,所以雖說押井守在機動警察系列的名氣里很大,但他確實是在最後才加入這個核心團隊的。
在準備製作動畫版的同時,製片人覺得這個項目可以用Media Mix(多媒體多平台)的方式操作,於是就讓結城正美準備漫畫版的繪製,而動畫版的前期也在同步進行。在1988年,漫畫版在《周刊少年Sunday》上連載不久,動畫版的OVA第一集就開始發售,使得雙方進行了有效互補,齊頭並進。而漫畫版雖然前期內容跟OVA版相同,但中後期故事上已經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結城正美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使得漫畫版成為了屬於他個人特色的機動警察。(以上資料來自日文wiki)
《機動警察PATLABOR》中機體英格拉姆的設定圖成稿,由出淵裕設計。
《機動警察PATLABOR》經過再次修訂後,故事設定也從宇宙時代變成了架空的近未來時代,時間為1998年,其故事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則用當年遼藝配音動畫版開頭的一段話即可概述:「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智能型機器人。這雖然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了新的威脅,一時間,機器人犯罪十分猖獗。針對這種局面,警視廳設立了『特車二科』,又稱『機動警察隊』,嚴懲罪犯!」嗯,大體情況便是如此,筆者再補充點背景資料。這種局面的出現,是由於21世紀初人口不斷增長,日本領土狹窄,只能靠填海造陸來應對。為了在工程中加快工作效率,特別製造出專門用於工業建築領域的大型機器人,稱為「Labor」。可是「Labor」擁有的強大力量,變成了某些人的犯罪工具,令新形態罪案頻發,警察部門必然要成立相應的機構來對付機器人犯罪事件。「特車二課」遂應運而生。
所謂「特車」,即處理特殊車輛的部門,其中處理「普通特殊車輛」的部門是一課,負責處理Labor的部門就是二課。特車二課專用的「Patrol-Labor」,即漫畫名中的「PATLABOR」,乃「警用機器人」之意。二課與一課、整備班一起駐紮在東京一處偏遠的海埔新生地。為了全面裝備新機種,二課新成立了第二小隊,一批青年精英志願加入。當然,這夥人沒一個善茬,個個都稱得上是刺頭。他們在一起,既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也讓領導層頭疼不已。
《機動警察PATLABOR》漫畫單行本內容。
結城正美在漫畫版的《機動警察PATLABOR》中採用的是群戲式結構,總體戲份比較平均,沒有誰是絕對的主角,其中較搶鏡的是「假小子」泉野明和富二代篠原游馬。泉野明性格豪爽、凡事大大咧咧,還喜歡喝酒。起初空有天份及工作熱誠,卻不懂得發揮機械的功能,後來一步步累積駕駛和戰鬥經驗,成為Ingram一號機的正式駕駛員;筱原游馬本是富家公子哥兒,因不滿父親的專橫作風,無奈之下當了警察。他為人理智、公私分明,與泉野明成為一對歡喜冤家,關係微妙。此外,謎一樣的智能型人物隊長後藤喜一、心思縝密且時刻散發女性魅力的二號機指揮熊耳武緒、頭腦簡單愛自吹自擂但槍法一流的二號機駕駛員太田功等等,都是這場群英戲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機動警察PATLABOR》的敘述手法在日漫里比較少見,採用的是「全景式、多視角」的描繪方式,對我方各派系錯綜複雜的關係、交戰雙方領導層及普通戰士都給予了較多篇幅進行刻劃。例如代表著領導層的隊長後藤,視角是宏觀戰略面的,他的決定推動著劇情的發展;而泉野明則是隊員們的代表,執行著戰術層面的任務,她平凡、可愛,情緒起伏不定,個人情感和世界觀都屬於普通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將工作和生活交織在一起,戰時英姿颯爽,平時則缺點多多,熱血賁張的作戰主線與慵懶乏味的日常瑣事緊密融合,使得《機動警察PATLABOR》變成了機戰漫畫中絕無僅有的、格調輕快又貼近生活的另類作品。
《機動警察PATLABOR》漫畫單行本封面,為女主角泉野明。
結城正美的出道作《勁敵》是對《機動戰士高達》的戲仿,到了同為機戰題材的《機動警察PATLABOR》里,結城正美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大好機會。如果說以宇宙為背景的《高達》戰士們個個都是創造奇蹟的高大全,則局限在東京市的特車二課就顯得渺小太多。畢竟,妄圖征服世界的野心家僅是極個別,絕大多數時候警察叔叔面對的不過是些小偷小摸。所以主人公們平日執行的任務,無非就是勸阻機器人打架、抓抓機器人小偷、幫忙清理重物等,最難的也就是阻止電動狂人駕駛機器人暴走。就這麼點破事兒,還要搞成機器人大戰?不是浪費公帑么!漫畫里的納稅人可不樂意了,特車二課被扣上了「蛀米蟲、烏合之眾、盲腸」等等蔑稱。更糟糕的是,特二連後勤保障都跟不上,政府不願意多撥款給這個「臭名昭著」的部門,所以吃飯時只能長期叫外賣,終於導致附近唯一的外賣店一家獨大,搞起了壟斷經營,隊員們只好邊吃邊吐槽。這樣的笑料真是笑中帶淚,機戰漫畫慣有的遠大理想、崇高使命統統不見了蹤影,只剩下普通警察面對現實得要撞牆的社會,黯然神傷。可以說,《機動警察PATLABOR》將商業時代英雄化的機戰動漫拉下了神壇,還它一個最本真最親和的平民面目。
儘管是機戰動漫的另類作,但《機動警察》的設定絕不含糊。而且作品的世界觀,是設定在對一個巨大機器人早已不稀奇的社會裡,遍地都是機器人。機器人的機體設定,則基本由結城正美的好朋友出淵裕負責,同時他除了漫畫版外,動畫版的機體設計也是他負責。Patrol-Labor不僅形象威猛,各種裝備,比如超傳導電池、超傳導驅動馬達、學習機能電腦系統、動作模擬系統、強化纖維合金裝甲等,就80年代的創想來看,已經相當富有遠見性和創新性。所配備的武器系統,槍盾炮件件頂呱呱,毫不遜於《高達》、《Macross》、《裝甲騎兵》等著名「蘿蔔頭」。
《機動警察PATLABOR》是作者身處八十年代末的時空,對未來的1998年到2002年間的一場大幻想,那時曾言「本片乃虛構,但十年之後則未知。」可惜當年設想的未來,到如今早成了過去,而幻想的一切都未發生。然而好漫畫是永遠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的,作品還曾經獲得了第36屆小學館漫畫獎(少年部門)。現在的觀眾大部分都是通過動畫版的《機動警察PATLABOR》來認識這部作品,但多部動畫版中因為有著原作粉碎機名號的押井守參與,逐漸變成押井守味道的作品,要想看真正純正風味的機動警察,還是應該來看看原作者結城正美的漫畫版啊!
《機動警察PATLABOR》漫畫內容。
經過橫山光輝和永井豪兩位巨擘篳路藍縷地斬荊開路後,無數巨大機器人繼之而起,爭霸於地球、太空、深海中。1979年,更發展出超經典的「擬真系機器人」第一作《機動戰士高達0079》。可以說,在松本零士的「宇宙軍武浪漫」崛起前,日本的科幻動漫舞台,基本上都被巨大機器人所佔領。那些巨型機器人用粗壯的手臂、高及雲天的身軀,撐起了ACG領域一片鋼澆鐵鑄的天空。看,它們昂首直上雲霄,飛進了我們心裡;聽,那震撼大地的咆哮,此際仍迴響耳邊!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http://m.anitama.cn/topic/114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推薦閱讀:
※少年成為校園丘比特,自己的初戀女孩卻是「男孩子」!
※烏魯木齊我們的價值觀宣傳漫畫
※想要從事動漫行業,在大學裡應該做哪些準備?
※Anitama新聲:找塊新的口香糖來嚼
※2015國內動漫市場回顧(二)致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