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8期]鞏乃斯河谷首次發現青銅聚落遺址與拜火教祭盤——「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第五天
01-27
文章出處:中國考古網 作者:巫新華 2016年8月6日下午,完成巴音布魯克草原通往新源縣那拉提恰普河谷地(那拉提夏牧場,即所謂空中草原)馱馬古道考察工作後,沿218國道順利抵達新源縣縣城與先期到達前來督導檢查科考工作的新疆文物局局長王衛東匯合。7日早10點,「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新源縣路段科考啟動儀式正式開始。
新源縣鞏乃斯河流域科考工作首日目標,是前些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隊曾經調查發現「那拉提山北緣山地青銅時代系列環壕聚落遺址」的確認。
一、鞏乃斯河流域首次發現青銅時代系列環壕聚落遺址新源野果林盛產塞威氏蘋果,為稀有樹種。一般5月開花,8~9月成熟。良好生境的果徑7~8厘米,味酸甜,果實含糖量9%,含酸量0.2%。一般認為中亞天山野蘋果為現代栽培蘋果發源地之一,為歐洲及美國栽培蘋果的原始種。新源縣野果林目前約佔全世界野生果林面積的70%,屬亞洲第一,迄今尚未遭到人為破壞,也沒有進行旅遊開發,原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原種野生蘋果基因庫。
新發現的阿勒瑪勒青銅高圓足環牛祭盤,是野果林當地牧民整理土地時意外掘獲並上交。讓所有科考隊員吃驚的是青銅祭盤保存狀況之完好十分罕見,可以說是國內類似文物僅見。不過,國內外同類型青銅祭盤並不少見,有趣的是國內的類似文物卻大都出土於鞏乃斯河流域。
圖10、青銅環羊獨人高足盤(左),青銅高足盤(右)
4、青銅高足盤,2006年昭蘇縣夏塔鄉出土,高17厘米、銅盤直徑18厘米。 境外出土類似青銅祭盤文物多見於哈薩克(天山七河流域)境內,以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帕米爾地區。多屬於所謂薩卡(塞克、塞種)文化,年代大致在公元前8-2世紀。新發現青銅祭盤上有16隻「牛」的形象。下面,我們依據瑣羅亞斯德教聖書《阿維斯塔》的記述,對此青銅祭盤上的「牛」及與其相關的數字「16」加以解析和闡釋。
圖17、科考隊現場觀察分析青銅祭盤(黃大路攝)
在《阿維斯塔》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中,以善界神主霍爾莫茲德(阿胡拉?馬茲達)為代表的善界和以惡界之主阿赫里曼為代表的惡界是在原始之初就存在於宇宙之間的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兩大本源,亦即光明與黑暗兩個世界。瑣羅亞斯德在其宇宙觀中認為:雖然善界經過艱苦鬥爭取得了最後勝利,但這只是善界的純化而非把整個惡界消滅掉,善界和惡界都是永恆存在的,它們的鬥爭起於「二」(二元對立)又復歸於「二」(恢復原狀),這一過程此消彼長,周而復始。這個神話故事表達的中心思想正是瑣羅亞斯德教所倡導的「善、惡二元對立鬥爭」的宇宙觀以及「抑惡揚善、善必勝惡」的核心教義思想。另外,在《胡爾達?阿維斯塔》(Khortak Avestāk,即「小阿維斯塔」)中,「2」對應的是阿胡拉?馬茲達的六大從神之一的「巴赫曼」,祂是每月三十天中第2日的庇護神,也是一年十二個月中第11月的庇護神,祂在天國代表馬茲達的智慧和善良,後被奉為「動物神」。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7]《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四千年木頭保存完好
※[考古日報Vol.17後續]石峁遺址,刷新中華文明認知
※搞考古的有碰到過邪門或者靈異的事嗎?考古有什麼禁忌沒?
※[考古日報Vol.118續1]窺見「萬園之園」曾經的氣派——圓明園遺址最新考古發現披露
※穿越千年時空的春之童話—《尹灣漢墓簡》:你好啊,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