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輿論風波,基本上都意味著一次修養欠佳

本文轉自公眾號『妙面爸』,ID:xmmlovegod

……………………………………………………………………

還有人記得起南海爭端嗎?

每次中國與鄰國發生領土領海糾紛(下次是何時?),國人互聯網輿論主流就是一陣喊打喊殺之聲。

這讓人想起一件二十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經歷。

記得妙面爸還在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一個男孩子總是欺負人,這個男孩子還是一位遠方的親戚。一位長輩教導說:

「你一定要給點顏色看看。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於是,就在一天放學回家的途中,十歲左右的妙面爸再次受到了欺負。突然想起了這位長輩的那句給點顏色的話。順手拿起口袋裡前幾天剛在玻璃廠撿到的一個雞蛋大的玻璃渣子,朝他用力扔了過去。一聲「哇」的慘叫過後,只看到他雙手捂著頭蹲在地上,鮮紅的血從指縫間汩汩地流了下來。

所幸,他雖然額頭縫了很多針,正好位置差了幾公分,眼睛沒被打瞎。妙面爸正良心自責、惶恐不安時,家人激動地對我說:

「不怪你,你就勇敢地打,醫療費不要擔心,我們出得起!」

妙面爸這件「勇敢的」事迹,也成了鄰裡間鼓勵不要害怕強權、勇敢抗爭的經典案例被廣為傳誦。

記得一位網友在微信里信誓旦旦地說,他期待有一天中國強大了,來個東京大屠殺,殺他個日本幾十萬人。中國影視市場的自由競爭日加普及。橫店影城裡抗日神劇製作水準極低,卻源源不斷、銷量不減。出現如此詭異的現象,不單是由於政府的推動,更是因為符合了大眾的口味。

「去死吧!」是一句經常聽到的話。深層含義是,一有爭端,一有意見分歧或者利益衝突,就會產生讓對方滅亡的念頭。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人」。從小在這樣一種叢林規則的文化里浸潤,現在想想,真讓人不寒而慄。

最近流行一個詞,叫「雖遠必誅」。

查百度字典發現,「」意思是「把罪人殺死」。這個詞分為四步:

第一步:將與自己有觀點或利益衝突的對方定義成「罪人」;

第二步:將自己作為正義方;

第三步:自己作為裁判官要制裁和處罰對方;

第四步:要用「誅殺」的方式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2012年反日遊行中用,一位遊行人員用U型鎖砸日本品牌的車,砸穿一位日系車中國車主顱骨致殘,傷者妻子現場苦苦哀求

妙面爸查了下當時這個事件發生時的天涯帖子。竟然有網友回帖寫道:「支持(打傷日系車主的行為)……(傷者)明知有抗日遊行。。還往前進。。不是挑撥民族矛盾、侮辱遊行愛國人員的智商以及行動嗎?」這冰冷的文字後面是怎樣一種心理啊?

有人可能會說,這人太極端了,砸車就夠了,傷人太過分了點。或者有人想,微信朋友圈裡熱血開罵已經足夠。

殊不知,這幾個之間只有程度的不同,性質是一樣的。

再從國家衝突看看家庭矛盾。

家庭成員中,夫妻間,婆媳間,親子間發生利益衝突時,會怎麼樣呢?

人與人總會發生衝突。發生衝突時有兩種選擇:

1、「對抗發怒模式」(仇恨),即怒氣衝天,互相指責。

2、「安靜溝通模式」(仁愛),即安靜平和,溝通解決。

當你的親人言行不符合你認定的規則或者心意的時候,你是否馬上怒不可遏且並給予帶有怒氣的指責、言語威脅或者兇惡的表情?

一言不合即欲誅……

一旦與家人發生衝突時你選擇第一種模式,你的家人以後與他們的配偶、朋友、同事發生衝突時也極可能會採取「對抗發怒的仇恨模式」。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不可能不發生分歧甚至嚴重的衝突。但是一有觀念不同或利益衝突,就開始惡言相向,惡行相對,而且熱血沸騰,自以為義,殺意爆棚,就一定陷入了魔鬼的詭計。

5.3成都男司機暴打女司機事件

2015年的這起典型的路怒症事件中,女司機因為錯過路口強行超車而別了男司機的車一下。男司機反別報復。於是女司機發怒多次用車去別男司機的車。男司機車因為坐在車內的1歲兒子受驚,故而下車長時間暴打女司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雙方似乎都有"誅"對方的充分理由。這個情境,非常類似當前中美兩國發生衝突時廣大群眾的情緒反應——一觸即發,怒不可遏。

校園裡這次欺凌可能就是上次的受害者在「公義地」復仇

妙面爸以前,有時看到有車逆行加塞到紅綠燈路口最前面,會在心裡暗暗說以下惡毒的話:「這麼不遵守法規,願上天懲罰你,有車撞上你,或讓你把行人撞到,受到血的教訓!」。

突然有一天,意識到自己內心是多麼的有苦毒和仇恨。因為違章司機的一個小小的違規,竟然讓我有了如此「殺念」!

實際上,妙面爸從來不認為美國或中國始終是正義的代言人,對南海爭端複雜的成因也並沒有做過詳盡的調查。同時相信大部分國人對此爭端也並沒做過嚴謹的歷史學和法學研究。但是條件性的集體瞬間發怒,正如一位微信作者寫道的:

「我朋友圈裡,少說有數百位……轉發叫囂戰爭一類的帖子,打開一看,滿眼恐怖的血紅,有些還配「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字樣。更奇葩的是,有些……居然轉發抵制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貼,轉也就算了,還號召其他人轉。

假設此次事件是菲律賓和美國完全不對,作為國人,正確的反應也應該是,詳細分析不義之處何在,探討如何使得國家更加強大以維護公平正義。我們不是說對待不義的事情不能義憤填膺,而是說不能隨肉體而行,讓自己成為散布仇恨的人。這不僅僅關係到中美關係的政治大事,也關係到家庭和人際矛盾處理的關鍵性的「小事」。

南海事件引發的輿論暴風,再次折射出了家庭關係和社會之癌。

掃描關注妙面爸微信公眾號,就可免費獲得英語學習方法、自我提升和教育學習文章全集,包含上百篇乾貨文章,讓你英語水平和自我高度進步神速。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 :普利策精確報道獎「問題孩子
教育是一場對抗愚蠢和邪惡的戰爭
假如我是個偏才該怎麼辦?
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應試教育?
米歇爾對女兒的嚴厲家規

TAG:教育 | 儿童教育 | 沟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