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和國外對金融學理解的不同
美國金融碩士雖然不要求本科專業對口,但通常都會要求申請人在本科階段擁有優異的數學(線性代數和微積分)以及概率和統計學成績;金融工程專業則更看重學生本科的計算機(C++)成績。
另外,有些學校對金融碩士申請者有一定的先修課程要求,希望申請者本科修過微積分、概率、統計學或經濟學等課程。因為金融專業申請,一般不限制申請者的本科專業,對於本科為商科出身的申請者來說,這些先修課要求基本都能夠達到;而文科出身的申請者,雖然金融專業的先修課要求不是很強硬,允許申請人在獲得學校錄取以後再安排補修,但如果本科階段沒有修過任何與先修課相關的課程,還是很難說服學校相信申請者具備紮實的金融專業學習基礎的。因此,對於本科讀外語、教育學等純文科專業而想申請金融碩士的學生來說,建議通過雙學位、雙專業、輔修或選修等方式,去上一些相關的課程並取得一定的學分,向申請的目標學校展示出你的實力。
國內和國外對金融學(finance)這一領域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國內學生說他是學金融的,到了美國會發現他學的在那裡不被稱為金融。相反,在國外是學的金融,在國內又可能不叫金融。國內所說的金融是指兩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指的是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它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有,是當時的金融學的主要內容。人民銀行說我們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貨幣銀行。
第二部分指的是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國際收支、匯率等問題。改革開放後,凡是以「國際」打頭的專業招生分數都非常高的,更不要說加上金融二學了。這兩部分合起來是國內所指的金融。為了避免混亂,我們且稱之為「宏觀金融」。有趣的是,這兩部分在國外都不叫做finance(金融)。而國外稱為finance的包括以下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在計劃經濟下它被稱為公司財務。一說公司財務,人們就會把它跟會計聯在一起,似乎只是做做表格。之所以應把corporate finance譯成公司金融而不譯成公司財務,就是因為它的實際內容遠遠超出財務,還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融資,包括股權/債權結構、收購合併等,這在計劃經濟下是沒有的;二是公司治理問題,如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等問題。第二部分是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它是對證券市場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價格的研究。這兩部分合起來是國外所指finance,即金融。為了避免混亂,我們且稱之為「微觀金融」
國內學生說自己是金融專業的,他們指的是宏觀金融,但是按國外的說法,這一部分不叫finance(金融),而是屬於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這些領域。國外說的finance(金融),一定指的是微觀金融。在美國,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通常設在經濟系,而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通常設在管理(商)學院。經濟系也會有一些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因為這一領域與微觀經濟學,特別是產權和激勵理論,有密切關係。事實上,很多研究公司金融的教授都是經濟系畢業的。北京五道口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學生,按照國內的說法當然是學金融的。但是在美國,他們學的就不叫金融了。可見在金融這一領域,國內和國外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別。
另外在申請要求美國的學校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這兩所大學對工作經驗有要求,成功入讀的學生大多都有1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國內的院校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就相對減弱了。
推薦閱讀:
※金融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方向和內容都有哪些異同?
※比特幣是如何調節難度,定量分配獎勵的?
※有了 20% 存款準備金和 5% 超額準備金,為什麼還有銀行存貸比超標?
※Accounting/Corporate finance 專業的Mphil /低年級phd學生學習的 quantitative method主要有哪些?難度如何?
※學金融學有什麼用,能做什麼工作?
TAG:金融学 |